圖片來源:Unsplash
“把所有的事物拆開,拆到最本質(zhì)的核心,然后你從那個地方開始思考”,這一點我非常認同,應該是我們思考教育問題的一個起點。
家長們團課之風日盛。家長們對課外班的熱忱不亞于股民對股票的鐘情。作為食物的消費者,因為愛吃直溜兒的、頂花帶刺兒的黃瓜,于是就有了抹一溜直農(nóng)藥的黃瓜;因為愛吃瘦肉,就有了吃瘦肉精長大的豬;因為愛吃白的面,面粉里開始添加增白的化學成份······當我們抱怨食品不安全時,大家很少想到自己的消費行為所起的作用。也許有人會問:難道食品不安全的責任在我們消費者嗎?政府、商人、消費者都有責任。哪一方能清明律己都可以扭轉(zhuǎn)壞了的局面。
那么家長哄抬課外課有什么不良后果呢?
一、家長花很多錢。難道通過花錢才能顯示自己的社會階層嗎?
二、家長和孩子花很多時間。這些時間本應該是家庭文化建設時間。一家人在一起吃飯、做家務、讀書、游戲、聊天、看演出、參觀、出門做客、聽風觀雨曬太陽、運動、探望老人、招待朋友、旅行等等,有多少事情可做、該做啊。
三、占據(jù)了兒童的個人成長空間。上課也是成長,但如果一個孩子的成長之路是由一個課程一個課程鋪成的,這是一個塑料化的過程。
四、使兒童的思維發(fā)展處于消化不良的亞健康壯態(tài)。我在《課程化成長——成長的異化》、《給孩子沉靜的生活》兩篇文章中有所闡述。
五、挖了學校墻角。課外班大多數(shù)都是商業(yè)化運作(也有以教育為本的課外課),會研究客戶心理,使你心甘情愿掏錢。所以課外班老師比學校老師掙錢多。這就是為什么在校教師兼職屢禁不止,或者導致學校老師流失和招聘困難。
家長要明白,學校教育是正餐,課外班是加餐和零食。學校教育要為學生的人格養(yǎng)成、心理健康、身體生長、認知發(fā)展、思維建構(gòu)、知識體系負長期的責任(雖然很多學校沒有負起這個責任)。這就像一棵樹要育苗、扎根、生長枝干,而課外課程是讓某一個枝叉長葉開花。
正餐、加餐、零食都是我們需要的,各有各的作用,互相搭配構(gòu)成美好的生活。課外課程里面有不少健康的加餐和零食,各類學有專長的人做的藝術(shù)類、運動類課程,幫助閱讀的語言類APP,有資源優(yōu)勢的科學類課程等等。但現(xiàn)在大有用零食和加餐擠壓、替代正餐的趨勢。擠壓早已開始,替代正在到來。
在制度層面,名校的壟斷效應破壞著教育生態(tài);在家長層面,熱捧課外課程也同樣在破壞著教育生態(tài)。
我了解并且理解家長面對孩子的教育內(nèi)心的惶恐和恐慌,這是社會單薄而快速發(fā)展的結(jié)果,沒有誰有能力解決。但每一個“誰”的覺知及思考卻都能倒逼社會正?;?。
如何覺知呢?
首先認識使你恐慌的信息們:聽到誰家孩子多么優(yōu)秀,比照自己孩子差距好大;去書店看到堆積如山的試卷合集,想都讓孩子做遍;聽到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講演,感覺要分秒必爭;聽到“若有好工作必上好大學,若上好大學必上好中學,若上好中學必上好小學,若上好小學必上好幼兒園?!边@樣的神校論,感覺要爬望不到頂?shù)纳?;聽到新名詞,比如項目式學習法、浸潤式學習法、閱讀學習法、PBL、STEAM等等,聽到一個新名詞就覺得如果不學習會失去一個世界;聽到學校介紹升學率就傾慕,好像自己的孩子就是那百分之幾,而不是百分里的之一;聽到學校介紹有多少社團、可以參加什么比賽、比賽獲了多少獎就激動,好像自己的孩子可樣樣均沾······
最重要的是要覺知自己的欲望,因為,欲望有多少恐慌就有多少。
如何思考呢?
今年回收火箭成功的馬斯克說,他遇到難題時總是回到物理第一定律。下面是他在清華接受收集時的對話:
錢穎一
你在很多場合都提到了物理,你喜歡物理,你說過物理的第一定律,這個第一定律幫助你來進行思考,來思考這些復雜的事物,能不能說一下,或者給我們一些例子,為什么第一定律對你來說這么重要呢?對你的生活和思維方式到底有什么作用?
埃隆·馬斯克
我認為物理是一種最好的理解新生事物的方式,尤其是反直覺的事物。比方說量子力學它是非常反直覺的,大家可能認為現(xiàn)實上不可能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但事實上就是這樣的,很多實踐證明就是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極端的假設情況下是存在的。物理之所以在反直覺的領(lǐng)域取得進步,就是把所有的事物拆開,拆到最本質(zhì)的核心,然后你從那個地方開始思考,我想這應該說是唯一一個當你要了解新事物的時候可行的思考方法。因為通常我們一般都是類推。也就是說我們都是做別人做的事,只是做一些稍微的調(diào)整,這是一個捷徑?!?/p>
資料來自百度《馬斯克腦洞大開:10年內(nèi)讓人類登上火星》
“把所有的事物拆開,拆到最本質(zhì)的核心,然后你從那個地方開始思考”,這一點我非常認同,應該是我們思考教育問題的一個起點。
比如,有的網(wǎng)絡英語課程在后臺識別孩子的表情,孩子必須始終是笑著的,這樣老師才合格,否則老師就會被罰。客服老師總是及時反饋孩子的正向表現(xiàn),弄的家長滿心歡喜。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孩子始終高興,家長倍感溫暖。如果一種學習,孩子始終被虛偽地鼓勵,學習過程始終快樂,家長始終得到被服務的愉悅,這是可能的嗎?我寫過《學習是件困難的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很多不愉快,家長也要和孩子一起面對這些困難。如何理解學習的快樂呢?并不是學習的過程始終快樂,這個過程有快樂也有苦惱,堅實的快樂來自于成就感,而成就感的獲得一定伴隨勤苦。當一個機構(gòu)要求老師必須讓孩子始終保持笑容,那么,老師的主要責任就是讓孩子笑,就是服務好家長,他還是老師嗎?教育絕不是服務與消費的關(guān)系。雖然頂層有教育產(chǎn)業(yè)化的錯誤設計,教育商業(yè)化在全社會流行,但如果家長不買單,商業(yè)之風便刮不起來。教育商業(yè)化了受害的就是孩子和家長。我們做家長的豈能自掘墳墓?
由于長期的等級文化的熏陶,我們強烈地渴望被服務。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現(xiàn)代社會應該是人人自治自律,然后互相愛與寬容。惡性循環(huán)則是人人不自律不自治,互相妨害交叉伺候。
每年新學期開學總會發(fā)生一些悲喜劇,比如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因為遲到、廣告、小鮮肉、影視大哥而被吐槽,比如一個幼兒園開學典禮表演鋼管舞,對這些現(xiàn)象家長識別度比較高。可是還有一些錯誤現(xiàn)象是被稱贊的,比如我看到被一些家長熱粉的一個學校,開學典禮是一系列的嗨,有點像傳銷的洗腦,洗得所有學生瞬間有了突破性成長。然而在自己嗨的過程中對他人有諸多打擾和侵占,這是在進行目中無人的教育。目中無人便心中唯己,可悲。
“把所有的事物拆開,拆到最本質(zhì)的核心,然后你從那個地方開始思考”。
本文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日日新”,作者張冬青。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guān)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nèi)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