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太多的學校和太多的老師把語文狹隘化了,導致語文像風干的絲瓜,失去了生命的活力。美國語文鼓勵孩子說真話,提倡真實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因為批判意識是一種創(chuàng)造意識,能夠始終保持自我的在場,靈魂的在場,能夠讓一個人不斷超越自己。
有人說:“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認為,廣義的語文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文,狹義的語文只是把語文當作工具,忽視了語文的本質內涵。語文與生活連結,關涉人的存在。一個人的生命意義和價值觀的構建、快樂情感的獲得都與語言有關。可以說,人是在語言中長大的。
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币驗檎Z言表達思想,而思想是人的根本存在和最后的尊嚴。讀完整本《美國語文》,也實在感受到美國的語文教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以及它豐富的內涵。
01 發(fā)現美國文化的包容與理性力量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立國不過200多年,但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能夠成為全球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其中的秘密就在它的文化里,文化才是它的核動力。閱讀《美國語文》,你會發(fā)現,美國文化的包容與強大的理性力量。
《美國語文》不僅僅是一本美國語文書,也是一本美國歷史書。全書將美國二百余年的歷史分為六個不同的單元,涵蓋了從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到國家的誕生以及南北戰(zhàn)爭等重大歷史事件,收入了在這些歷史時空里產生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產品。
每個單元均有一個主題,由“時代故事”和“單元課文”兩大部分構成?!皶r代故事 ”是介紹與本單元有關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內容的幾篇小文章,講解這個時代所發(fā)生的大事件及文學的變遷和發(fā)展特征,讓學生了解這篇文章出現的大背景,這就避免了學生對文章的封閉狹隘的理解。
文章都出自這個時代中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又頗具代表性的作家之手。每篇課文都按照“閱讀指導”、“背景知識”、“文學與生活”、“文學聚焦”、“問題指南”、“作品積累”的布局來推進學習的進程。
難能可貴的是,在每一篇課文開頭,《美國語文》都要不厭其煩地介紹作者的生平和著述,因為了解作者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文字。與中國語文教材只在課文注解中對作者的簡要介紹甚至根本不介紹形成鮮明對比,充分體現出教材編寫者對作者的尊重,對原創(chuàng)思想的尊重,因為文明根本上是一種思想價值,而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產品。
縱觀整個《美國語文》具有以下特點:
1、價值多元。美國語文很重視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質疑和批判,因為質疑和批判能力體現著一種創(chuàng)新精神。
2、沒有有意教育學生如何“愛國”,甚至鼓勵學生去思考國家的暴力特征,鼓勵用文明的方式爭取權利,推翻違背民意的國家政權,追求美好的生活。編者貫徹國家價值中立的原則,注重培養(yǎng)學生公民意識,摒棄了宗教意識和黨派意識。
3、將文史哲熔于一爐,綜合性很強。因為文史哲修養(yǎng)才是一個人真正的人文素養(yǎng),一個人的價值判斷力也建立在文史哲的基礎之上?!睹绹Z文》中,文史哲的交融共通,不僅打造出美國的文化軟實力,也體現出美國對通識教育的重視,對全人格教育的關注。
4、尊重歷史,追求真,不隱惡。因為真善美的價值鏈條中,真,是基礎,離開真,善是偽善,美也是不靠譜的。在對一些歷史事實的陳述中,尊重不同人物的立場,讓學生有多元的視角和獨立的判斷。
5、沒有死記硬背,沒有標準答案,鼓勵個性化思考。
其實,最精彩的還是它的課后練習題的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全方位啟發(fā)學生的多元化思維與獨特體驗,注重在提高文學素養(yǎng)的同時,增強學生收集、整理素材以及解決社會生活問題的實踐能力。
02 讓學生學會真思考
美國語文在每一篇文章后都有“閱讀理解”與“思考”,其設計都是緊扣教材,力求讓學生通過思考這些問題真正理解作品,比如梭羅的《瓦爾登湖》(節(jié)選)后的練習是這么設計的:
1、梭羅在想象中做了什么事情?
2、梭羅為什么住在森林里?他最后為什么離開森林?
3、他從他的“試驗”中學到了什么?
4、梭羅對那些生活在貧困中的人們提出了什么忠告?
這種提問法和中國大陸的語文教材區(qū)別并不大,就是為了讓學生真正掌握這篇文章,只不過美國語文的設計更細致,更科學,教師只要帶著學生把這些問題搞清楚即可了解課文內容,這就使課堂更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為教師不同而帶來的教育效果的不同,不像中國大陸的語文課,好壞全在于教師的課程開發(fā)與實際操作。
因為語文教材編得比較粗糙簡單,“閱讀理解”與“思考”在我們的教材上是沒有細分的,問題的設計也過多關注編者意圖,較少考慮學生。比如會問到本文的主旨與結構層次,甚至會問一些讓學生摸不著頭腦的問題:“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用意?”“本文的記敘、議論和抒情是怎么結合而在一起的?”等等,美國語文則是關注學生的思考,比如提問時會問“你認為……,請解釋原因”“請為你的觀點找出證據”等等具體問題,這就拒絕了標準答案,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看看他們設計的“思考”題,還是梭羅的《瓦爾登湖》:
1、梭羅的評論“受到一個農場的束縛和受到國家監(jiān)獄的束縛并沒有什么不同”是什么意思?(分析)
2、用你自己的話來描述梭羅對于個人主義和遵守常規(guī)的態(tài)度。(解釋)
3、根據梭羅的觀點,為什么窮人比富人好?(證據支持)。
在解釋了這三個問題之后,編者又設計了一個“應用”問題:
4、你認為梭羅有可能在今天的社會里進行他的“試驗”嗎?解釋原因。(假設)
這就來了一個歷史的假設,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但這種思考題可以讓學生穿越歷史,思考現實。
美國語文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課本。比如在《一個美國農民的來信中》有這樣一句話:“在這里,他的辛勤勞動與他獲得的報償是平等的,他的勞動是建立在自然和自利的基礎之上的,難道還需要更大的誘惑嗎?”課后思考題這樣設計:“克雷弗科爾暗示說,自利是一種有價值的品質,因為這能促使人們更勤奮地工作?,F代社會普遍將自利作為一種值得贊揚的品質嗎?為你的回答做出解釋?!边@樣的問題設計可以充分實現學習者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考能力,培養(yǎng)現代公民意識。
從教材編寫看,美國人很有職業(yè)眼光,從小就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意識,比我們的教育要早許多年。我們的許多大學生畢業(yè)時才考慮自己應該做什么,而美國教育從小就讓學生不斷發(fā)現自己、認識自己。
比如本課在“擴展”部分設置的“職業(yè)連線”題目:
今天的旅行社和假期活動組織為想回歸自然的人們設計假期。為什么這樣的旅行很有吸引力?
這就把對課文《瓦爾登湖》的學習輻射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思考現代社會中人們?yōu)槭裁磿矚g大自然,把學生的思考引入更大的時空,也為學生的自主擇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打下思想基礎。
在梭羅的另外一篇文章《論公民的不服從》中,美國語文的“社會研究連線”思考題是:
關于一個人應該反對他所不同意的政府政策,評價梭羅所做的論述是否具有說服力?
同時也讓學生去思考社會,思考政治問題,它的另外一個問題是這樣設計的:
梭羅說:“如果他們(人們)真心地想把它(政府)作為一支真槍來彼此對抗的話,它就必然會破碎?!备鶕愕臍v史知識對這一論斷做出判斷。
這樣,美國語文就突破了狹隘的小語文圈子,走向歷史,走向社會,走向政治,走向廣闊的人生,真正成為大語文,讓學生學會真思考,讓一個人真正成為公民。
03 寫作不是為了考試
其實,寫作就是真實地表達自己,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可是在中國大陸,學生入學的第一篇作文有可能就在撒謊,比如某小學布置《記一件有意義的事》,學生不知道什么事情“有意義”,就想大致是做好事吧,于是許多學生寫的無非就是撿錢幫媽媽洗衣服之類。
長期的謊話訓練,以至于到高考寫《戰(zhàn)勝脆弱》時就有許多學生編造從小父母雙亡。這些都是屬于為了獲得外界好評的道德偽裝,力求政治上正確,因為我們從小就在培養(yǎng)道德生物、政治生物,學習雷鋒好榜樣,愛憎分明,立場堅定,但卻不敢表達真實的自我,再加上還有一個考試淘汰,就更加強化了學生的偽崇高意識。
許多學生平時的自由隨筆還是寫得很好,可一到考試就緊張起來,加上一些語文老師強調作文要有主旋律、要升華、要有高境界,學生們一到考試也就板起面孔作“小大人”狀,講些和自己毫不相干的“大道理”,說一些無關痛癢的廢話,這就使作文和內心背離,與成長無關,變成了游離于生命之外的東西。
而且,作文訓練應該是全方位的,不應該僅僅為了考試才搞寫作,與生活有關的各種實用文都應該是寫作的關涉范圍,而不是只有考試考的題目類型才需要練習,其他一律荒廢。
與中國大陸語文寫作訓練的單一性和過強的功利性不同,《美國語文》很注意小論文寫作,很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興趣和多方面的寫作能力,同時注意把寫作與生活結合起來,大凡生活中需要的日記、書信、隨筆、通知、倡議書、歷史研究報告、軍事研究報告、葬禮上的講話、書籍廣告、人物傳記、編輯評論、旅游宣傳冊、照片簿的說明文字等等,都有涉及,在小說作品的課后寫作練習中還有戲劇電影的改編。
更難得的是,美國語文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表達,注重培養(yǎng)人的生命感。比如它會提醒學生:“在寫作中使用個性化語氣來反映你對主題的態(tài)度。為了保持你的文章的非正式語氣,你需要避免使用高級詞匯?!倍姨岢雒鞔_具體的修改要求,這就擯棄了一些“大詞”的誤導和矯情的詞語對學生真實情感的傷害。
美國語文的“微型寫作”課還同時注意寫作與歷史的聯系。比如在《論公民的不服從》后有一個報告寫作,要求學生解釋美國內戰(zhàn)的起因和結果以及美國民眾的反應。這些內容,語文課本上是沒有的,按照我們的標準,屬于歷史學習范疇,語文可以不管,而美國語文這個題目設計打破了狹隘的學科切分,讓學生自己查閱歷史資料,研究當時的社會歷史,這就可以讓學生獲得具體的歷史感知和綜合思考。
在美國內戰(zhàn)中,指揮南部聯邦軍隊的羅伯特將軍給兒子寫了一封信,課后的微型寫作課要求:“假如你是羅伯特的兒子,寫一封非正式的信,對你父親信中的看法做出回應。”這個題不僅是社會連線,也是歷史連線,讓學生可以回到歷史現場。
寫作是通往自由的路,也是自塑人格、自我療救、培養(yǎng)公民意識的工具。
在《葛底斯堡演說》后有一個寫作題這樣設計:
“選擇美國內戰(zhàn)使你一直感興趣的一個方面,寫一封調查信或請求信,來收集相關信息。把你的信發(fā)給著重于研究這一階段美國歷史的機構、圖書館、或歷史社團之一。使用適用于商業(yè)信函的語言和格式,使你的信收到效果?!?br/>
雖然我們不知道這樣的作業(yè)能不能落實,但能夠想到這些,讓學生去做就能夠看出《美國語文》的編寫理念和我們是不一樣的。他們是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的思考的,這樣寫作,學生有現場感,有具體的情境,學生更容易寫出特色,寫出個性,而我們的閱讀和寫作在更多情況下呈現一種油水分離的狀況。
美國語文鼓勵孩子說真話,提倡真實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因為批判意識是一種創(chuàng)造意識,能夠始終保持自我的在場,靈魂的在場,能夠讓一個人不斷超越自己。
比如在《戰(zhàn)爭插曲》的寫作訓練中有這樣的練習:“寫一篇報紙社論,揭露疾病和惡劣的衛(wèi)生條件是戰(zhàn)爭中的最大殺手。”這和我們每每要求“宏大抒情”的寫作宣傳要求是多么的不相符,似乎就在鼓勵學生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敢于說出真相,捍衛(wèi)新聞真實,捍衛(wèi)新聞良知。我們現在常??吹矫绹浾咴谛侣劙l(fā)布會上敢于提出敏感問題,寫作中敢于報道社會真相,是否和從小進行的這種訓練有關?
而且美國語文的課后寫作訓練也很有意思,操作性很強,每一個訓練都有一個具體目標要求,不像我們幾十年的作文訓練呈現混亂無序的狀態(tài),加之應試八股的摧殘,學生作文基本處于和應試同構的單質化、模式化之中,對真實的拒絕也讓學生的自我教育與自我塑造成為鏡花水月。
04 通過語文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我們知道,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合一,但在我們的實際操作中,工具性被拔得過高,人文性嚴重稀釋,帶來的問題是,語文也成了為應試教育添磚加瓦的道具,只關注外在的效率,漠視人的內在本質,對心靈胡亂涂抹,學生越學越迷茫,教師也越教越困難。原因是,我們太多的學校和太多的老師把語文狹隘化了,導致語文像風干的絲瓜,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其實,語文就是生活,語文就是社會,語文就是生命,語文就是整個世界,因為語文關涉人的思想,而思想和整個世界是統一的。
看看整個《美國語文》,它走的完全是“大語文”的路子,是在一個系統中確立語文的位置,有非常清晰的課程意識。它不是把語文僅僅定義為科目,而是定義為培養(yǎng)人的教育行為,注意語文與其他學科和人的生命成長之間的內在聯系,在生活背景中把握語文,促使語文突破課堂限制與學校約束走向廣闊的世界,走向生命的自覺。
在美國語文的課后練習設計中,能看到編者對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歷史等等全方位的關注,能看到地理探險、電影改編、喜劇表演、新聞寫作、歷史連線、職業(yè)連線、社會研究報告、多媒體報告、公民演講、紙板游戲、影視傳播、廣告設計、搜集民間故事、給雜志寫文章等等許多與生活有關的內容,真是包羅萬象,趣味橫生,把“大語文”觀念發(fā)揮到極致,充分體現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觀點。我想,這些有趣的練習和活動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臺,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大的收獲。
美國語文努力讓不同的孩子都在語文學習中尋找自己的樂趣。比如《窮理查德的年鑒》之后的練習題設計,要求學生制作一個格言網頁,為該文寫一篇吸引人的介紹,然后制作兩個到三個鏈接,例如“窮理查德談友誼”,以便你的用戶可以點擊這個鏈接,瀏覽相關的格言,并且對不同媒體(廣播、電視、新聞雜志)設計不同的語言風格。
為了提高學習興趣,這一課甚至設計了紙板游戲,要求學生“設計游戲規(guī)則和一塊游戲紙板”,游戲卡片上標明的主題可以有“友誼”“教育”等。在“分裂、和解與擴展”部分甚至還有一個網頁制作計劃,要求“提供與美國內戰(zhàn)相關的信息和圖片。制作一個流程來說明你的網頁將要包含的鏈接”,這就給那些網絡高手提供了展示的舞臺。
更讓我驚訝的是,美國語文竟然沒有一篇課后練習要求背誦課文,難道他們沒想到讓學生接受自己的優(yōu)秀文化?我想,死記硬背只能把學生的大腦變成他人思想的跑馬場,有利于接受傳統,卻容易復制傳統思維病灶而抑制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比如“三綱”和“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之類,加上考試強化,最后學生長大了,卻可能失去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用功名利祿誘惑,用考試強化,這些學習方法并不能使人變得聰明,相反,它容易把人培養(yǎng)成不敢越雷池半步的知識順民,甘心接受外在的奴役,而教育恰恰是為擺脫奴役而存在的。
讀完整個《美國語文》,我想,我們在生活方式和技術水平上不斷學習美國,當我們有一天在文化教育制度上能夠低下頭虛心學習美國的時候,也許就是這個國家真正有活力、有希望的時候。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問對教育”,作者楊林柯。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