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充滿硬核金屬裝置的機械模具
Playing with your children is an integral role for parents who wish to provide the most effe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their child.
——Nicola Yelland, Professor of Education,Victoria University
想讓孩子高效學習,請先花一點時間陪伴他玩耍。
——尼古拉·葉蘭德,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教育學教授
兒童節(jié)是一個令人瘋狂的節(jié)日。對于過“六一”的兒童來說,兒童節(jié)往往意味著犧牲用于玩樂的時間,參加各式以兒童之名舉行的成人活動。對于家長而言,兒童節(jié)則意味著又要支付一筆難逃的費用。
今年3月,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發(fā)布了《2019年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yè)發(fā)展白皮書》,“白皮書”披露2018年全國的玩具市場規(guī)模已達到704.8億元人民幣,一些研究也已預測,涵蓋玩具在內的兒童消費市場總量也將在近年達到萬億級別。這個還在增長的萬億級市場表明,中國的家長無疑已越來越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錢。
本著“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信條,中國家長大多選擇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之中,兼具教育性與娛樂性的“益智玩具”由此贏得了許多家長的青睞。
這個宣稱鍛煉腦力的仿真手機玩具,其所謂的“四大核心技術”包括:播放經典兒歌、發(fā)射炫彩燈光、簡易的錄音以及科普“為什么不要空腹喝牛奶”等小常識。| Tmall.com
一邊玩一邊學,孩子家長兩頭樂的“益智玩具”聽起來像個滿足家庭需求的神品,越來越多的商家也已開始學會講述玩具的“益智”故事:與其綁定知名IP、開發(fā)新奇玩法吸引孩子,不如強化玩具的“益智”屬性,讓家長心甘情愿地為之埋單。
教育與商業(yè),在玩具這件事情上,無形之中達成了一場有趣的共謀。
玩具的“益智”之路
在工業(yè)革命到來之前的漫長歲月里,經由復雜手工制作而成的玩具曾一度是上流社會中貴族家庭的獨享之物。
即使到今天,仍然有高貴得讓人買不起的“貴族”玩具。這只全身穿著LV的泰迪熊,售價達到210萬美元(家境貧寒,告辭)| Brandsynario.com
畢竟在生產力低下的前工業(yè)時代,普通人家的小朋友連穿衣吃飯的問題都還沒有解決,耗費人工和材料制作僅供娛樂的兒童玩具,無疑是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直到今天,在一些相對落后的國家和地區(qū),大量的兒童也都還沒有做工精美的玩具:地上的樹葉,樹上的鳥窩,甚至一根小木棍、一塊石子都能成為絕佳的天然玩具。
用輪胎玩滾鐵環(huán)的非洲孩子,看起來也非常開心。| Wikipedia
1560年,荷蘭著名畫家老布魯格爾(Pieter Brueghel the Elder, 約1525-1569)曾繪制過一幅長達1.6米的大幅油畫《兒童的游戲》(Children’s Game),堪稱一幅文藝復興時期的兒童娛樂活動大全。
《兒童的游戲》| 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
在這幅有著200多個人物的畫作中,我們不僅看到了諸如“山丘之王”(King of the Hill)、“馬上比武”(Tournament)與“教宗之座”(Pope’s Seat)等諸多具有鮮明中世紀特色的線下真人RPG游戲……也看到了至今仍然流行的元祖級別的兒童娛樂方式,比如擲羊拐、洋娃娃和滋水槍。
當然,中世紀的其他一些兒童游戲就黑暗許多……比如過亂拳陣(Run the gauntlet)和惡魔鎖鏈(Devil Chained)| Children’s Game局部,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
顯然,娛樂性無疑是玩具制作的第一要義,至于玩具開始明確地被賦予教育的意義,則要到稍晚的17世紀。
1693年,在《教育漫話》(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一書中,英國著名哲學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第一次提出“玩耍具有啟發(fā)意義的玩具,可以對孩子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p>
洛克甚至發(fā)明了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具有教育意義的玩具:印有字母和數字的方塊積木。這樣的積木后來被稱為“洛克積木”(Locke's Blocks),據說可以讓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學習單詞的拼寫和基礎的計算。
沒想到,這熟悉的童年爆款啟蒙木塊”竟然在三百多年前就已經出現。| Mary Mark Ockerbloom
從今天的角度看來,與其說這種積木是一種玩具,倒不如說它是一種教具,洛克的本愿就是希望孩子可以在擺放積木的過程中,自己發(fā)掘出字母的不同組合方式。
把玩具當教具的例子還有很多。18世紀中期,寫出過《美女與野獸》的法國女作家珍妮-瑪麗(Jeanne-Marie Le Prince deBeaumont,1711-1780)就發(fā)明了史上最早的一套木質拼圖玩具,用于啟迪孩子獲取地理知識。
1766年,英國制圖師約翰·斯匹斯伯里(John Spilsbury)仿照這個教具制作出了一幅地理教學拼圖。| British Library
“益智”的玩具才賣得好
在工業(yè)革命降臨的19世紀,這些曾經專供貴族家庭玩樂的玩具得以批量化大規(guī)模生產,玩具由此得以真正進入普通居民的家庭。
由于制造工藝的快速發(fā)展,德國逐漸成為19世紀末玩具業(yè)的制造中心。精明的玩具制造廠商發(fā)現,具有“益智”效用的玩具往往能夠獲得更為廣闊的銷路,畢竟對于絕大多數家庭來說,比起家庭娛樂,子女教育才是真正的剛需。
首個專門用于開發(fā)智力的玩具誕生在德國。被譽為“學前教育鼻祖”的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FriedrichFroebel,1782-1852)曾精心打造了一款“全家桶”式套餐玩具,套餐包括:立方體、六色球、金屬環(huán)、細竹棒還有塑膠厚紙板等等。福祿貝爾將它們組合打包成一個小小工具箱,還把它命名為“福祿貝爾的禮盒(Froebel's Gifts)”。
一些譯法中,將這種禮盒直接譯為“恩物”,按福祿貝爾自己的解釋,這每一種玩具材料都是上帝設計恩賜給兒童用于進行自主活動的。| Kippelboy
到了20世紀初期,伴隨著工業(yè)時代的降臨,富有時代氣息的機械玩具開始流行,當時最競爭力的,當屬麥卡諾(Meccano)模型玩具公司。
拼裝好的兩款麥卡諾玩具:起重機和挖掘機。| 1949年的麥卡諾玩具手冊
為了激發(fā)自己孩子對于機械工程的興趣,麥卡諾的創(chuàng)始人弗蘭克·霍恩比(FrankHornby,1863-1936)一時興起動手造起了玩具,并于1907年注冊了日后鼎鼎大名的玩具公司麥卡諾。
麥卡諾公司出品的玩具造型相當硬核,包括穿孔金屬條、金屬板還有一系列的滑輪和齒輪,給人以濃濃的蒸汽朋克之感,但它卻是那個年代最為火爆的玩具,人們相信,玩麥卡諾玩具,將有助于孩子長大成為工程師。
玩好麥卡諾玩具的孩子,說不定可以承包全家的家具組裝。| 1949年的麥卡諾玩具手冊
霍恩比根據工程學原理,發(fā)明了三款日后備受歡迎的鋼鐵機械玩具。用他的話說:制作這種模型玩具并不僅僅是為了孩子的娛樂,更是為了子女的教育,通過組裝這種模型,孩子可以了解到基本的機械原理,從而被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
霍恩比最初獲得專利權的機械圖紙,這也是后來麥卡諾的原型。| Wikipedia
憑借一手打造的麥卡諾王國,霍恩比在20世紀30年代成為了百萬富翁,但有產品,就會有競品,同樣憑借“益智”屬性贏得大賣的玩具遠遠不止麥卡諾一家。
同時代的另一個著名機械玩具品牌,名字干脆直接就叫“裝配模型(Erector Set)”。1913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裝配模型”甚至在美國掀起了玩具史上第一次全國規(guī)模的廣告宣傳運動,其宣傳標語也十分直白:“今日的男孩,明日的男人!(Boys Today-Men Tomorrow!)”
玩我們的玩具,長大就將成為懂技術的鋼鐵直男!
“是男人就來玩機械!”1992年印刷在報紙上的“裝配模型”廣告。| Popular Science Magazine November 1922
在那個工業(yè)技術大爆發(fā)、全員迷戀工業(yè)機器的摩登時代,家長對兒童的期待也就自然與此掛鉤;那時父母期待孩子成為科學家的愿望,絲毫不亞于今天。
很難想象,當年的孩子紛紛在家玩這個…… | Jim Heaphy拍攝
事實上,這些充滿硬核金屬裝置的機械模具,即使真的在某種程度上開發(fā)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也不能說是什么適合兒童的玩具。
甚至,由于設計監(jiān)管不當,一些所謂的“益智”玩具還成為了有損兒童健康的危險品。1950年,美國出現了一款蹭著原子彈熱點開發(fā)出的危險玩具:“吉爾伯特鈾-238原子能實驗室(Gilbert U-238 Atomic Energy Laboratory)”。
這款號稱可以讓孩子在家中學習原子能知識的玩具套裝內含計數器、驗電器、閃爍鏡、云室等完整的放射性實驗設備。
雖然售賣第二年就被完全禁售,但如今看來,仍然難以想象,這竟是一套面向兒童的“玩具”。| Wikipedia
禮盒中用于實驗的鉛-210、釙-210、釕-106、鋅-65以及貨真價實的四份鈾礦石足以讓小朋友及其全家當場暴斃。一些特工甚至專門購買這款玩具用以謀劃暗殺。
進入90年代,隨著美國STEM教育的發(fā)展,更加為今人所熟知的玩具巨頭也開始有了新的嘗試。1980年,成立48年的樂高(LEGO)集團就已建立起專門的教育產品部門;1988年,樂高第一個頭腦風暴機器人出現。到今天,樂高教育產品已經遍布全球上百個國家。
6塊顏色相同的樂高 2x4 基礎顆??梢杂?915,103,765 種拼砌方式。| LEGO
樂高所宣稱的“趣味學習(playingful learning)”口號,以及動手動腦、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理念,都和現在風靡的STEM教育相吻合。不得不說,樂高王國就是建立在“寓教于樂”神話上的一個最經典的商業(yè)夢境。
玩具要靠家長引導
拋開極端的“黑暗玩具”不談,無論是簡單的啟蒙木塊,還是精巧的機械裝備,再到90年代起開始熱銷的所謂“STEM”玩具。這些被賦予太多期待和想象的玩具,到底能不能真的對兒童起到教育和開發(fā)的作用呢?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的教育學教授尼古拉·葉蘭德(Nicola Yelland),早在2014年就旗幟鮮明地提出:玩具到底能不能益智,重點不在玩具,而在父母。
在葉蘭德教授看來,過分強調游戲的“益智性”更多的是一種消費主義的把戲,她直截了當地指出:所謂的高檔益智玩具,其實不過是商業(yè)巨頭們推銷產品的噱頭,這些產品的教育功用及益智屬性,很大程度上還是一個問號。
可以想見,如果這位教授上線直播平臺做個“益智”玩具開箱評測,一定能憑借她的耿直收獲一大波的粉絲。
毛毛蟲玩具。對于這個號稱能激發(fā)孩子想象的“繩子拉毛毛蟲”玩具,葉蘭德的評價是“不明白它除了讓孩子拖著走還能干嘛”。| the conversation.com
機器人拼圖玩具。這個制作精美的木質拼圖,號稱培養(yǎng)孩子的拼圖能力,事實上卻“只有圓、方形、三角三種形狀,并且只能有一種拼法”。葉蘭德表示,為這玩意兒花錢著實沒啥意思。| the conversation.com
但以葉教授為代表的一批教育專家其實并非就此全盤否定玩具的教育意義,她們只是認為,所謂玩具的“益智”性還需增加一個條件:需要父母的引導和陪伴。父母需要陪著孩子玩,向他們解釋“益智”玩具背后的啟示與意義,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發(fā)揮玩具的功用。
葉教授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很多父母把玩具扔給孩子,只是為了讓孩子有事情可做,而不是來打擾自己,這樣可以騰出時間來做自己的事情——期望益智玩具彌補父母教育的缺席,這是完全錯誤的做法。
作為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參與者,父母不僅應該陪伴,還應該把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熱情也分一點給自己——學著做一個更好的父母。
另一位澳大利亞教授勞里·比恩(Laurien Beane)將兒童通過玩樂獲得正常社交發(fā)展的過程分為了6個階段,其中,并沒有一處強調高級的玩具,反倒是不斷提醒“需要成年人的協助”。| the conversation.com
可見,為了達到“益智玩具”們所宣揚的啟蒙之效,在這整個過程中,絕不應當只有孤零零的孩子和玩具。甚至,起引導作用的成年人,反倒更應當先受到合格的教育。
這樣的理念下,在中國,一些新銳企業(yè)已經跳出了“教育孩子”的傳統(tǒng)邏輯,開始轉而致力于“教家長成為合格的家長”。
畢竟,如果沒有懂得愛與陪伴的家長,哪怕是坐擁堆積如山的玩具,孩子也難以獲得真正的聰明與快樂吧。甚而,長久以來信仰的“一切從娃娃抓起”的口號,是不是也應當“先從家長抓起”呢?
三百多年前,將字母印上小木塊的洛克,的確是想用孩子更喜歡的方式來教他們識字;親手造玩具的霍恩比,也的確是想給自己的孩子更有趣的玩樂體驗。
但如果想讓孩子真正實現“益智”變得聰明,相較于為孩子購買價格高企的高級玩具,花費時間多陪伴孩子,悉心為孩子講解玩樂背后的啟示與意義,才是為人父母真正的育人之道吧。
本文參考:
Brian Sutton-Smith: Toys as Culture, Gardner Press, 1986.
Dan O’Shee: Toying with STEM:Marketing educational toys, kits isn't all fun and games, Retail Dive, June 1,2017, retrieved May 23, 2019.
Deborah Jaffe: The History of Toys: From Spinning Tops to Robots,The History Press, 2006.
Fred Barbash: The myth of the‘educational’ toy, The Washington Post,December 22, 2014, retrieved May 23, 2019.
Nicholas Orme: Medieval Children, Yale UniversityPress, 2001.
Nicola Yelland: Can toys reallybe ‘educational’? Well that depends on the parents, The Conversation, December22, 2014, retrieved May 23, 2019.
范向東:玩具反斗城創(chuàng)始人與他的玩具帝國一起走了,虎嗅網,2018年3月23日,瀏覽時間2019年5月23日。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國信世教信息技術研究院:中國STEM教育發(fā)展報告,烯牛數據,2018年3月16日,瀏覽日期2019年5月22日。
阿槑:樂高的教育哲學,芥末堆,2017年7月14日,瀏覽日期2019年5月30日。
琴不白:8所成功開展了STEAM教育的美國學校,背后竟有14個相似之處,鯨媒體,2016年10月3日,瀏覽日期2019年5月23日。
王如君:美國“STEM教育”注重全面發(fā)展,《人民日報》,2017年11月7日。
知乎問題:如何看待中國STEM教育創(chuàng)業(yè)及其商業(yè)模式,瀏覽時間2019年5月24日。
來自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微信公眾號:BAI_VC),作者:許露穎、鐘成,文獻整理:林宇星。題圖及內文圖片如涉侵權,請與作者聯系。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