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顧遠:教育的 “新5G時代”

作者:Aha社會創(chuàng)新學院 發(fā)布時間:

顧遠:教育的 “新5G時代”

作者:Aha社會創(chuàng)新學院 發(fā)布時間:

摘要:此 “5G” 非彼 “5G”。

1.jpg
(*本文根據(jù)Aha社會創(chuàng)新學院顧遠在本周深圳剛剛舉辦的 “LIFE教育創(chuàng)新峰會” 上的閉幕演講整理而成,內(nèi)容略有增補。)

做這個閉幕演講,個人壓力是很大的。這兩天在峰會上大家已經(jīng)聽到了各種案例、數(shù)據(jù)、觀點,作為閉幕演講理應有一些總結(jié)和回應。這些年我一直和各種教育創(chuàng)新者、創(chuàng)業(yè)者一同工作,對教育領域的不少變化都保持著親身參與和密切觀察,三屆LIFE大會也都有參加。我不算很精確地把這幾年我所感受到的教育正在發(fā)生的變化概況為 “教育正在進入一個新5G時代” 。

此 “5G” 非彼 “5G” ,跟時下熱門的5G技術沒什么關系,是五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代表了教育的五個基本面向。

在介紹這5個G之前,我想先說說昨晚我和在場的近70位伙伴們共同度過的一段時光。

LIFE上除了各個主論壇、分論壇,還有很多其他的工作坊和互動體驗的活動,昨晚我們也做了一個,叫“群島Talk”。提到Talk,大家想到的是什么?大概就是像現(xiàn)在這樣,一個人在說,底下人在聽?!叭簫uTalk” 并非如此。

2.jpg
大家知道 “群島” 是一個教育創(chuàng)業(yè)加速器,也是一個基于共同價值觀的學習實踐共同體。我們發(fā)現(xiàn)公共演說、公共敘事的能力對做教育創(chuàng)新的人非常重要,所以就發(fā)起了這么一個學習活動。立刻就有7個 “小島”(群島里的教育創(chuàng)業(yè)者們)報名。然后他們先在線做了一次試講,其他的小島們給他們反饋意見,他們再回去修改,還各自聯(lián)系外援幫助自己修改。昨天晚上,他們當著70位聽眾的面各自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成長故事。

3.jpg

(七位來自群島的講者,正在講述7分鐘故事)

然后,聽眾變成了每個分享者的 “親友團”,他們各自形成小組,把自己的意見建議作為最好的禮物反饋給講者,而講者也會講解自己的設計思路,最后每個組會共同提煉出公共敘事的三條原則/方法/建議,并面向全體參與者分享。

4.jpg

(現(xiàn)場的參與者,分成7個小組正在熱烈的討論)

我們在設計報名表時特意加了一條 “你有什么愿意分享的主題嗎” ,結(jié)果超過80%的參與者都表示自己愿意分享,也可見我們做教育創(chuàng)新的人都是多么愛說話,有太多想法想要表達,而公共敘事就是我們這些人都需要的能力。

5.jpg

(現(xiàn)場的兩位參與者,與大家分享組內(nèi)討論的提煉和總結(jié))

為此,我們在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里,讓每個組里有一位伙伴,可以把自己想要分享的主題、素材在小組里說一遍,小組里的其他人幫助Ta一起設計出一個演講。在最后的環(huán)節(jié)里,有兩位參與者自告奮勇地做了兩場演講,大家再一起給他們反饋。

6.jpg

(兩位勇敢的現(xiàn)場聽眾,當場即興演說)

整個 “群島Talk” 活動持續(xù)了兩個多小時。我們仔細看一下這段時間里發(fā)生了什么:

這個過程里不再區(qū)分說和聽、輸出和輸入、教和學;這個過程里我們一起進行了社群學習、練習與反饋,然后迭代改進,還包括了理念的傳播、價值觀的碰撞,以及人與人之間真誠的對話。這些不正是我們所期望教育和學習應該有的樣子嗎?

我們這次 “群島Talk” 的主題叫“好的教育不僅要做出來,還要說出來”,而我們做這件事情的方式則表明 “好的教育不僅要說出來,還要做出來”。

類似的教育場景和實踐案例這幾年正越來越多,我們或許可以從5個G的角度來觀察思考教育正在發(fā)生的種種變化。

7.jpg
首先是Get up,教育應該能夠充分喚起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讓他們站起來,動起來,興奮起來。

傳統(tǒng)的教育范式里默認了教育的目的是傳遞學科知識,是學科本位、知識本位,以及教師本位的,不管你喜不喜歡,理不理解,規(guī)定了要學你就得學。這也就難怪學生要厭學。為了激勵學生學習,教育者用了各種手段,概況起來無外乎是“威逼”和“利誘”這兩種?!巴啤笔歉嬖V你,不好好學習,就沒辦法和別人競爭,將來就要去掃大街、撿破爛;“利誘”就是書中自有顏如玉、黃金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習者在真實生活中面臨的挑戰(zhàn)和問題,不僅不能夠被及時有效地回應,相反,卻被視作是學習的障礙,要去盡量回避。

8.jpg
對這種教育觀,詹姆斯·卡斯在《有限與無限的游戲》一書中有一句很精準的表達:“現(xiàn)在的學習是在為將來的生活做準備。本質(zhì)上,這和依靠昂貴醫(yī)療手段來治療致命疾病的人一樣,通過放棄生活來爭取活下來?!?br/>

杜威在1916說過一段很精辟的話,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從學習者的視角出發(fā),學校里最大的浪費是他不能夠運用他在校外所學的東西…..可是,另一方面,他也不能把學校所學的東西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這就是學校的孤立,孤立于生活之外。......教育不該是為了將來的生活在做準備,教育就是生活本身?!?br/>

9.jpg
而現(xiàn)在,“為生活而教,為未來而學”的觀念正日漸普及,學習的內(nèi)容也從學科知識延展到更為重要的能力素養(yǎng),教育越來越重視發(fā)現(xiàn)和保護學習者的興趣、熱情與好奇心。

在2017年的一次演講中,我曾分享過的我的教育“第一性原理”:每個人天生都是愛學習的,教育就是要幫助學習者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學習天性。所以,好的教育應該盡早的,全面的鼓勵學習者的好奇心、創(chuàng)造力,鼓勵他們多問為什么,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在真實的世界中實踐并反思,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領域并持久發(fā)展。

在這兩天LIFE大會上,我們看到了很多教育者和教育機構(gòu)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喚起學習者的熱情,幫助他們Get up。

前不久我們做群島大會,飛巖是2018年的小島之一,他是國內(nèi)非常出色的觀星、觀鳥的導師。他在群島大會期間,帶了一個觀星的活動深受好評。后來,他在群里說過一句話:“我?guī)н@個活動,就是要培養(yǎng)大家的興趣,讓大家以后離了大咖帶隊自己也愿意去學。

他教育自己家孩子也是這樣。昨晚的群島Talk,他也是分享者之一。他們家閨女喜歡養(yǎng)蜥蜴,他說養(yǎng)沒問題,咱們得定一個“1000元生存計劃”。我給你1千塊錢,你去設計一個蜥蜴生活的空間,并且保證這個蜥蜴至少生存三個月。他閨女就自己去探究,然后給他爸提交了一份計劃書,然后領了一千元錢,開始養(yǎng)蜥蜴了。我想我們都會很羨慕這個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也應該去思考該如何為更多的學習者創(chuàng)造這樣的學習體驗。        

10.jpg
接下來一個G是Get out,指的是教育為學習者提供的環(huán)境與資源。

傳統(tǒng)的教育范式默認了教育等于學校教育,存在 “學校-教師-教材” 的三位一體,但是我們知道,教育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全部交給一個叫做 “學?!?的機構(gòu),以及一個叫做 “教師” 的專門的職業(yè)。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倡導 “社會化學習” ,用三句話來概括就是 “學習在窗外、他人即老師、世界是教材”。

11.jpg“學習在窗外”:打破學習時空場域的限制,學習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以各種各樣的最合適的形式進行。

“他人即老師”:打破教與學的二元對立關系,同時更多的人會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就說過“”一個有熱情的人要遠比一個只有高超技能和豐富知識的老師要更能激發(fā)學習者的熱情去學習。

“世界是教材”:學習的內(nèi)容不限于教科書上的知識,真實世界里的各種事物都可以作為學習的素材和對象。過去,教材是我們的全部世界;今天,全部世界都可以是我們的教材。

我是在16年提出的 “社會化學習” 這個理念,17年的LIFE大會上安格學院的Amanda找我,說一定要讓我看一個東西,原來是他們根據(jù)社會化學習的理念開發(fā)了一整套的課程設計實施體系,有社會導師、有對社區(qū)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他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一個更大的、社區(qū)資源更豐富的新場地,可以更加深入地踐行社會化學習。這次LIFE大會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兒童社會化學習的主題分享和其他社會化學習的實踐。

“世界是教材” ,想想看每個城市里有多少的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公園這樣的公共設施理應成為學習的場域而未被充分開發(fā)利用。這幾年,我們看到正在有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gòu)做出了各種實踐,把這些社會機構(gòu)納入到教育之中。17年我知道了尤里卡博物館教育,他們的創(chuàng)始人曉楊老師也參加了這次LIFE大會。這幾天在大會上我又認識了涂思美育,他們也提供很棒的博物館導覽設計。

再說“他人即老師”。我曾提出過一個 “Uber式老師” 的概念,就是那些全職工作不是老師,但是可以在合適的時間、地點,以合適的方式參與到教學中的人。這幾年,我們看到很多的教育機構(gòu)都開始嘗試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教育,參與教育的變革。

“大兒童” 是 “群島” 里的一支創(chuàng)業(yè)團隊,他們在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把當?shù)氐膵寢寕冏兂闪死L本老師、科學課老師等,不僅解決了自己機構(gòu)的人力問題,更重要的是給這些媽媽們賦能,幫助他們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剛才我在幼教那個分論壇上聽到河南輝縣川中幼兒園的謝園長分享,他們把幼兒園老師變成了社區(qū)大學里的老師,培養(yǎng)社區(qū)居民,反過來社區(qū)居民也可以支持到這些老師們的成長。昨天上午主論壇里白雪老師也分享了自己是如何把各種社會專業(yè)人士作為 “Uber式的老師” 納入到自己的教學設計里的,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jpg
第三個G是Get things done,涉及到教學的方式方法。

傳統(tǒng)的教育范式默認了教育唯一正確的方式是教師作為知識權威的灌輸和學生大量的反復訓練。哪怕是一些看起來很新鮮的教學方法和概念,比如STEAM教育、研學、綜合實踐課,在很多實踐中都還是按照教師、教材的規(guī)定動作讓學生去完成,而違背了這些方法和概念的本意。

做教育的人都知道一個詞叫“腳手架”,教師要搭好腳手架幫助學生習得知識技能。

這個詞背后的隱喻很有意思,腳手架意味著固定的目標和規(guī)定的路徑與動作。在臺灣,老師們不說腳手架,而是鷹架,是一個意思。

“群島”里有一支團隊來自臺灣,叫做“翻滾海貍”,專門幫助國文老師提升技能素養(yǎng)。他們經(jīng)常提醒老師們“不要把原本為了幫助學生學習的鷹架變成了束縛他們成長的框架”。

在 “群島”,我們不使用腳手架這個詞,而是用 “黃磚路” 來隱喻我們在實踐的教學方法。

“黃磚路” 出自著名的動畫片《綠野仙蹤》,桃麗絲想要去一個地方,腳下就出現(xiàn)了一條黃磚路幫助她去向那里。

“黃磚路” 的教學方式意味著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權選擇學習的目標和路徑:在學習者不確定的時候,教育者耐心地陪伴,與之對話,幫助Ta探尋;在學習者確定的時候,教育者適時地墊上一塊黃磚,幫助ta去往自己要去的地方;在學習者對方向和路徑發(fā)生變化的時候,教育者可以及時地響應,信任Ta,并繼續(xù)陪伴與對話的過程。

顯然,這種響應式的、GPS式的教學方法對教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也很高,而這些能力也恰恰只有在這樣探索實踐中才能夠獲得提升。

還是在剛才的幼教論壇上,成都五園的閔園長分享了他們是如何做師生共建式的學習的。比如孩子們種花,第二天發(fā)現(xiàn)花都不見了,孩子們就開始分析有哪幾種原因,老師會在這個過程中幫助他們?nèi)ヌ骄?。其中一個原因孩子們認為可能是被貓給偷吃了,于是就要想出不同的辦法不讓貓再來偷吃,比如畫一個 “吃貓鼠” 把貓嚇跑,或者裝一組小燈泡一閃一閃地… 老師們要做的則是捕捉到孩子們的好奇心,把任何一個問題和困難都變成一次學習的機會。這就是在鋪黃磚路式的教育。

前天晚上在安格學院,我遇到一個安格的學生,叫子健,17歲。他和我有相同的愛好,喜歡精釀啤酒。

我發(fā)現(xiàn)他不僅對品鑒很懂行,還對這個行業(yè)以及很多背景知識都很熟悉。我就建議他從精釀啤酒里選一個主題來給安格的其他學生開一次課,比如“為什么同樣的風格,英國釀造的啤酒通常比在其他國家里釀造的度數(shù)更低?”他很感興趣,然后我們當場做了一個課程模擬,現(xiàn)場的安格的老師就作為學生體驗了一下。

當時有一個老師說 “可能因為英國天氣寒冷吧”,子健立刻說 “不對” ,然后就要開始說自己的解釋了。我打斷了他,問他 “如果不是直接說出你自己的答案,再來一次,你可以怎么做?”。他想了想說:“溫度和度數(shù)還是有關系的,這個思路可以研究一下?!?我轉(zhuǎn)而對那位老師說:“你的猜想很有意思,釀造溫度和酒精度數(shù)之間確實是有關系的。你可不可以在下次課上就這個關系做一個五分鐘的公開陳述?”。這位老師的回答是 “這個作業(yè)我喜歡!” 。如果子健真的開了這門課的話,下次我們?nèi)グ哺穸伎梢匀ヂ犅牐欢ê苡幸馑肌?br/>

13.jpg
第四個G是Grow up,指向的是教育的最終成果及其評估。

如果問教育的目標是什么,可能大多數(shù)人都會說是為了人的成長,但從行為上看,教育的目標似乎更像是為了高考、為了找到好工作,為了成為社會主義接班人。與之相關聯(lián),在傳統(tǒng)的教育范式下,教育唯一正確的評價方式是標準化的考試。

在2015年第一屆LIFE大會上,提出了《人本主義教育宣言》,我認為這是LIFE很重要的一個貢獻,不應該被遺忘。

我曾在一次演講中(《好的教育都是通向自由的》)表達了我所認為的教育的根本目的。

我認為教育有且只有一個目的——幫助人們獲得自由:獲得學習的自由,獲得思想的自由,從個人的本能中解放出來,從他人的奴役中解放出來,進而獲得人生的自由。

15.jpg
自由是一種“動力”,教育要幫助學習者知道自己為什么而學,知道自己是誰,以及想要成為什么樣子;

自由也是一種“權利”,一種“我自己可以去選擇什么值得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該做,以及如何去做”的權利; 

自由還是一種“能力”,一種分辨、思考和行動的能力。

學習者在教學的過程中體會和行使作為權利的自由,也在教學的過程中掌握和實踐作為能力的自由。為了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任何好的教育不管基于怎樣的教育理念、采用怎樣的教學形式、使用了怎樣的教學產(chǎn)品,都必須做到兩點:幫助學習者明了自己為什么要學習,以及學會學習。

談到目標,就必定涉及評估。

2015年第一屆LIFE的時候,我們談論的是PISA對中國教育的反思和指導意義,2019年第三屆LIFE上,我們聽到嘉賓會明確指出PISA所帶來的危害。今天我們談論教育評估的話題,已經(jīng)不止于對應試教育一刀切式的評估的批判,開始提倡延遲評價、多元評價、過程評價、生成性評價、質(zhì)性評價,并分享各自的實踐經(jīng)驗。

而探到評價,就會牽涉到對于 “教育公平” 的理解。在今年初的 “兒童發(fā)展國際論壇” 上,我做了一篇題為《杜威還是布迪厄?——對教育公平的再反思》的演講,詳細論述了我的教育公平觀,在這里再次與大家分享:

16.jpg
在我看來,真正的教育公平指的并不是公平地接受公立學校教育的機會,也不僅是加大對于教育資源匱乏地區(qū)的資源投入;

更重要的是,它指的是每個人都有權利在適合自己的教育機構(gòu),以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接受適合自己的教育內(nèi)容,并且都會被公平地對待。這就意味著各種教育形態(tài)、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式都可以被平等地對待、自由地選擇,以及公平地被評估和認可。

這幅漫畫非常有名,經(jīng)常被用來展示什么是教育公平。

17.jpg
但我更喜歡用下面這幅畫來展示我所理解的教育公平。

18.jpg
在第一幅畫里,提供的是一樣的方式讓孩子們“公平地”去欣賞一樣的內(nèi)容,這是對通常意義上的教育公平很好的隱喻。而在第二幅畫里,每個人根據(jù)自身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方式去到達自己選擇的目的地,這是對教育公平更好的隱喻。

19.jpg
最后一個G,嗯,確實是5G,我想用它來指代一切技術,包括科技和一切新鮮的教育概念、教學方法。

自從6月6號工信部正式發(fā)布5G牌照,5G這個概念一下子就火了,不僅是在產(chǎn)業(yè)界,連普通民眾對它也充滿了想象和期待。但我們必須意識到,5G和其他一切技術一樣,能帶來什么,取決于我們會用它來干什么,而用它來干什么又脫離不了社會制度框架以及人們普遍的思想意識。

這是兩段視頻,一個是日本拍的,一個是中國拍的,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不同的5G時代生活的樣貌。

20.jpg在前者的視頻中,5G帶來的是普通人生活的改善,可以流暢地看球賽、和親友分享互動;

21.jpg
在后者的視頻中,5G帶來的是更強大的政府監(jiān)控系統(tǒng),讓犯罪分子無可遁形。社會是不是會變得更安全我們不知道,但每個普通人將被置于更強大的監(jiān)管控制之下卻是確定無疑的。

放到教育領域也是一樣。很多人或許都會對技術可能帶給教育的改變寄予厚望。但如果前面的4個G全都處在舊范式之下,在沒有形成對兒童學習能力的信任之前,在學習環(huán)境不變,對于 “教育”、“知識” 和 “學習” 的觀念不改變的情況下,技術更有可能只會被用來強化原有的教育范式,而無助于對教育變革的推動。

現(xiàn)在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已經(jīng)用上了微信群、直播、教學多媒體等科技手段,學生也可以網(wǎng)上約課、約家教、找習題、找學習資料,但是教育的方式、教師扮演的角色,以及教與學的二元關系都沒有本質(zhì)變化。

甚至,一味地強調(diào)技術還會有害于教育的發(fā)展。我見過鄉(xiāng)村學校老師在投影上打出一片葉子的圖片來給學生講解,而過去老師可能會去外面撿一片葉子回來。再比如有些教育公司把AI和大數(shù)據(jù)應用在學生面部表情的識別上,這下學生上課再也不能走神了。

我在2015年成都舉辦的第三屆“教育公益組織年會”時發(fā)了這么一條朋友圈,表達的觀點或許放在今天也仍然是有必要的提醒:

22.jpg
“沒有對‘教育為什么’ 和 ‘教育為了誰’ 的共識,許多的所謂教育變革只會誤入歧途。特別是一些市場估值很高的‘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 模式,所做的不過是在進一步強化現(xiàn)行的應試教育,而非挑戰(zhàn)和顛覆它。這種情況將會嚴重影響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揮對于教育變革原本應有的巨大價值,甚至加深一些教育實踐者對于教育創(chuàng)新的疑慮?!?br/>

最后,我想用一張圖來概括教育從舊的5G到新的5G的范式轉(zhuǎn)變。

23.jpg
這張圖的左下角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我的教育第一性原理:“每個人天生都是愛學習的,教育就是要幫助學習者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學習天性。” 不相信這一點,教育的轉(zhuǎn)變也就無從談起,也就無法真正讓學習者Get up。

這張圖的橫坐標體現(xiàn)的是范式的逐漸轉(zhuǎn)變,也是教育幫助學習者Get things done的不同理念與方法。不同的教育機構(gòu)和不同的教育產(chǎn)品,面對的環(huán)境以及自身的條件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它們所基于的范式在具體內(nèi)容上也會有差異,比如教和學的融合到了什么程度,教學在多大程度上體現(xiàn)出分布式的特點等。

這張圖的縱坐標是基于不同范式的教育所呈現(xiàn)出的不同形態(tài)。

教育1.0的形態(tài)是我們最熟悉的。這種方式里,老師扮演的是全知全能的知識輸出者,學生就像一個個被動的信息接收器,主要的動作就是“接收、回應、反芻”。這是典型的舊范式下的教育形態(tài)。

教育2.0是目前很多正在進行的教學改革和教育創(chuàng)新所采用的教育形態(tài),比如項目式教學、探究式學習、STEAM課程的教學模式等。這種教育形態(tài)非常鼓勵學習者彼此之間的交流、分享、合作、探究,形成一個“學習社群”。同時,教學過程也更加開發(fā),開始走出學校,走進社區(qū),走向社會。此時,教師的角色更像是一個交響樂團指揮,Ta來設定相應的學習框架、節(jié)奏和方向,并鼓勵學習者們彼此的互動交流,從而增進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提升。

在教育3.0 中,教師就像一個學習社群里的導游、導師,和協(xié)作者。學習者自己就是學習網(wǎng)絡的連接者、學習內(nèi)容的創(chuàng)造者、學習體系的建構(gòu)者。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權利和能力,自由地在社群中基于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學習體系和獨特的學習節(jié)拍;同時,又通過自己的智能、以及與他人的合作和創(chuàng)造,來豐富和擴展他所在的學習社群。

24.jpg
中間的那條線體現(xiàn)的是從學習者角度來說,社會化學習的充分程度。

在新舊范式的轉(zhuǎn)化時,學習將越來越明顯地以“社會化學習”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在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資源上越來越體現(xiàn)出Get out的特點。

在不同的教育形態(tài)下,社會化學習都有可能不同程度的發(fā)生。

哪怕在教育1.0形態(tài)下,學校也可能請校外的某個名人來學校做一次講座,或者教師用某部電影來講解某堂課,但這些行為是偶發(fā)的、零星的、點綴式的。

到了教育2.0形態(tài),社會化學習會以更深入、更主動的方式發(fā)生。

而到了教育3.0形態(tài),社會化學習將是一種常態(tài)化的學習形式,社會資源參與教學將基于一種穩(wěn)定的、長期的關系。就像在芬蘭,博物館參與當?shù)貙W校在課程開發(fā)實施上是一種有機制保障的穩(wěn)定關系,而學校的音樂教育往往是由獨立的第三方音樂教育機構(gòu)提供,經(jīng)常在當?shù)氐囊魳窂d里進行。

教育的最終目的、社會化學習的最終結(jié)果,就指向了整張圖的右上角:一個學會學習并自我導向的終生學習者,一個自由的人,一個不斷Grow up的人。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個冷知識。

當我看到大會手冊上把我的演講前面印上 “壓軸演講” 四個字的時候,我感到壓力山大,愧不敢當。然后我就想到LIFE一定是故意這么做的,因為這里藏著一個“冷知識”。

“壓軸” 這個詞來自于戲劇,和一般人以為的不一樣,它不是指最后一出戲,而是倒數(shù)第二出。最后的那一出戲叫 “大軸”。所以LIFE是在告訴我們,閉幕式之后LIFE還沒完呢,那個大軸就是我們每個人回去以后的行動。楊老師昨天在發(fā)言里引用了一句話:“現(xiàn)在教育創(chuàng)新最活躍的地方就是在各種教育大會、教育論壇上”。我想,我們的任務就是用行動證明楊老師引用的這句話是錯的。

謝謝大家,我們下一屆LIFE再見~

本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Aha社會創(chuàng)新學院”,作者顧遠。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wǎng)轉(zhuǎn)載文章,原文:Aha社會創(chuàng)新學院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nèi)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Aha社會創(chuàng)新學院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顧遠:教育的 “新5G時代”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