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Stoooges三士渡”,作者主頁菌。
美國大學學費之高昂,以其在每學年轉賬時給大家?guī)懋惓U鎸嵉娜馔锤卸Q。尤其是對于中國留學生家庭來說,任何在美花銷都要乘以7左右的匯率來看待,不免讓學費的話題顯得更為沉重一些。
貴得出了名的美本學費,它到底有多貴?會不會越來越貴?為啥會這么貴?貴得有沒有道理?今天菌菌就和大家來掰扯掰扯美國學費相關問題。
01學費沒有最貴,只有更貴
US News統(tǒng)計了過去20年間,美國大學學費的整體增長情況。在該項統(tǒng)計中,美國大學照例被分為三個部分:私立大學,州外公立大學和州內大學。之所以區(qū)分州內州外大學學費,是因為本州公民常常享有學費優(yōu)惠。
圖表顯示,私立大學平均學費遠高于公立大學,在2019年達43,562美元,是20年前的168%。公立大學這邊,州外公立大學學費漲幅約為200%,而州內公立大學的漲幅則高達243%,而這一現(xiàn)象或受到州政府削減教育開支的影響。
不管是以上哪一項漲幅,都妥妥跑贏了通脹。根據(jù)美國勞動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顯示,在1998年7月至2018年7月間,總消費物價指數(shù)通貨膨脹率增長為51%,說明漲學費并不是一個錯覺,而通脹也并非其增長的主要原因。無論你選擇入讀公立或私立大學,學費都真的是越來越貴了。
如果你覺得私立大學平均43,562美元的學費已經(jīng)很貴,那再讓我們來看看藤校。2006-2019年間,漲幅高達186%。即使是起點相對較低的普林斯頓,也在2011年后奮起直追,終于在2019年追上了哈佛。其中,哥大的學費更是在2008年后一騎絕塵,成為首個學費超過60,000美金的藤校。
可如果你覺得僅僅是頂尖大U收費很貴,也可以看看文理學院,比如Harvey Mudd。作為長居畢業(yè)生薪資榜首的文理學院,Harvey Mudd學費也異??捎^,常常登頂,或是和登頂就差那么一點點。2019-2020學年,Harvey Mudd包含食宿費在內的總學費達79,539美元。
如果說一年8萬美金的學費已經(jīng)過于真實,那展望一下未來20年的學費則會感受到另一種真實:學費只會越來越貴。??怂股虡I(yè)新聞給出了美國一些州在20年后的預計學費花銷?;谶^去五年間美國各州的學費漲幅,可大致估算出:未來這些孩子想上大學,平均要交19.7萬美金學費;若是選擇收費高昂的私校,每年平均學費則高達32.8萬美金。
02高等教育真的貴嗎?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菌菌相信,看到以上任何一個數(shù)字,對每位讀者的沖擊是不同的。對于完全有實力支付學費的家庭或者擁有大額獎學金的申請者來說,這筆錢并不貴。而事實上,也確實存在很多不需要考慮家庭經(jīng)濟負擔的學員,美國大學也會通過各種補助來幫助學生支付學費。
因此,在討論美國的高等教育貴不貴之前,先要說明白兩個問題:
中國人自己的高等教育是不貴的,公立大學6000-7000元一年足以支付學費和住宿費。且不說這個定價低,還要考慮到每學年上萬的國家獎學金,和獲取難度較低的幾百至幾千元校級獎學金,是基本可以保證我國高考生“考得上,就讀得起”的。所以,高等教育貴,貴在美國,不貴在中國。
指出國內外學費的差異,也是為了說明本文評價美國學費,是從中國留學生的視角出發(fā)的。在獎學金和學生貸款上,美國大學對于本國、本州學生的政策,和對待國際生是不同的。因此,兩者對學費的態(tài)度是不同的,用以支付和解決學費的方式也不同,且不論兩國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和文化價值差異。因此,判斷學費貴不貴時,兩者所參照的標尺也不可能相同。
說到底,是想提醒大家:看待學費貴不貴,要適度遵循“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明式原則。不論是眼前的兩百萬,還是20年后的五六百萬,都不僅僅是一個靜態(tài)的標價這么簡單。從數(shù)額和支付方式上來看,這筆錢對于不同個體來說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學費的含義,也比起一個單純的“貴”字要來得深厚。
一個18歲的年輕人,憑什么能付這筆學費?
對于賺人民幣、花美金的中國家長來說,就是用家庭儲蓄和對下一代子女的責任感來生扛。而對于普遍缺乏儲蓄意識的美國本土學生家庭來說,學生貸款就是政府和高校給他們的最大“善意”。
這種善意是明碼標價且有借有還的。??怂股虡I(yè)新聞報道:學貸已經(jīng)成為第二高的消費貸款類別,已遠超信用卡貸款和車貸,僅次于長居首位的購房貸款。著名的對沖基金經(jīng)理肯·格里芬甚至認為:美國所面臨的最大問題皆來自于教育及巨額花銷。背負學貸的大學生在畢業(yè)后,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一筆需要長期從工資中逐漸被抽走的貸款。
然而,即便一畢業(yè)就負債累累,學貸依然是能解一時燃眉之急的福利。以Harvey Mudd為例,讀過《花200萬讀美國名校,畢業(yè)了到底能賺多少錢》中,一定能感受到Harvey Mudd畢業(yè)生強悍的賺錢能力,早日還清學貸還是非常有指望的。不僅如此,Harvey Mudd雖然貴,但至少有29%的美國學生無需支付全額學費。據(jù)校方統(tǒng)計,即使是家庭年收入超過11萬美金的家庭,也就平均支付49,247美金學費;年收入不足11萬美金的家庭,則僅僅支付兩萬美金左右。有學貸和獎學金加持,美國家庭支付學費的壓力,無論如何要比中國家庭輕得多。
所以,在一些情況下,對部分學生來說,學費也沒有看起來那么貴。只要你覺得不貴,或者你能讓它不貴,那就不貴。
03還覺得貴?沒事,再貴咱也得讀。
說回到我們中國留學生,一群和獎學金關系較小、和學貸關系更小的學生群體。美本學費,對于美國學生來說是個標尺,經(jīng)濟實力達不到,可以拿獎學金和學貸去夠;對于多數(shù)中國學生來說,就只能分分鐘“幾百萬人民幣上下”了。
美本學費的迅猛增長,顯然并沒有影響大多數(shù)人讀書的決心。如果把大學看作公司,它所提供的教育看作一個產(chǎn)品,高等教育可以說是很自然地由買方市場轉向了賣方市場。當學歷成為必需品,感慨完“真貴”以后,只能說一句“再貴也得付”了。
過往20年間,從萌芽到蓬勃發(fā)展的新興科技產(chǎn)業(yè),加之海外高端人才的流入,讓美國比中國更早地經(jīng)歷了所謂的“學歷通貨膨脹”。
30年前,一位通用汽車的美國工人,可以養(yǎng)得起全家老小,孩子爭氣的話,還能在本科學費上幫他一把。15年前,想要給家人提供體面的生活,也許需要一位擁有高等教育文憑的汽車工程師。現(xiàn)在,面對高額的教育支出,也許沒有人敢保證一紙文憑的“實用性”了。
這種學歷通貨膨脹的現(xiàn)象,在中國的就業(yè)市場也同樣發(fā)生著。當高等教育成為必需品和很多行業(yè)的最低準入門檻,它所具備的價值已不是短期的回報可以衡量的。我們可以記錄和預測學費的漲幅,但我們永遠算不清圖表以外,高等教育可以帶來的真正收益。
支付全額學費的中國家長,很多時候并沒有期待經(jīng)濟上的短期回報,不過是希望孩子能接受更適合他的教育,過他更想過的生活,增長見識,開闊眼界,有機會開啟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出于這樣的考量,美本學費也確實不貴,即使一路看漲,該付還是得付。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Stoooges三士渡”,作者主頁菌。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