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它被取消,升學終于不用拼爹了”

作者:陸兆謙 發(fā)布時間:

“它被取消,升學終于不用拼爹了”

作者:陸兆謙 發(fā)布時間:

摘要:培養(yǎng)特殊人才不再是目的,而通過特長獲得加分成為人們追逐的目標。

微信圖片_20200326080948.jpg

* 來源:有間大學(youjian-university),作者:陸兆謙

你是怎么考上重點學校的?“因為我有特長”

2019年,在連續(xù)四年無緣團體冠軍之后,中國代表隊再次奪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團隊第一名。

回溯過去的四屆比賽,國人驚詫于這些從小被奧數培訓班浸泡大的90后,難道真的在新的國際競爭中“垮掉”了嗎?

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隊一直是國際奧數競賽的霸主。1989年至2014年間舉辦的25屆比賽中,中國隊獲得了19次團體冠軍。

在奧數補習班風行的年頭,人們認為,這樣的佳績本該一直保持下去。

微信圖片_20200326080242.jpg

從2020年起,全面或取消義務教育階段各類特長生招生。/微博截圖

伴隨著2020年時間紅線的到來,義務教育階段招收特長生的政策,也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近日,廣東、上海、安徽等地發(fā)布的相關文件釋放出明顯信號:

義務教育階段的特長生制度真的走到了盡頭。

不出意外,等待奧數培訓、舞蹈器樂培訓市場的,將是一盆冷水。這也為那些曾經質疑90后“垮掉”的人提供了最好的解答:

火熱的特長培訓背后并非教育意識的覺醒,每個家長與孩子,不過是被升學壓力下的加分“誘惑”了而已。

微信圖片_20200326080342.jpg

考得好,不如加分好。/《少年的你》

曾幾何時,特長生招生制度被人們寄予厚望。有人希望它能打破唯分數論的堅冰,推動素質教育與全面發(fā)展。

也有人希望它網羅非常之才,促進教育公平。時至如今,當年被賦予太多希冀的特長生招生,在教育制度尾大不掉的困境面前,反而成為固化困局的推手。

這項曾引社會風氣于一時的制度命運已定,陪伴其退出歷史舞臺的最后日子里,無盡唏噓之外,人們最應該反思,特長生招生制度是如何一步步被推上絕路的。 

“唯分數論”拉垮了特長生制度

特長生招生制度古已有之。由表及里,最初這便是一項發(fā)掘非常之人的制度。

唐代的科舉考試中,便有“制科考試”一說。在國家統(tǒng)一的定期考試之外,另設“制科考試”這一類不定期考試,其目的便是防止在常規(guī)的考試中埋沒了人才,借此發(fā)掘“特長生”。唐顯慶三年,詩人韓思彥便通過這一“特招”渠道走上仕途。

1949年以后,各大行政區(qū)在教育上擁有較大自主權的日子并沒有延續(xù)太久。伴隨著高等教育考試招生的大權逐漸收歸中央,全國一盤棋的教育格局逐漸建立起來。

微信圖片_20200326080451.jpg

素質教育,任重道遠。/unsplash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特長生制度的優(yōu)勢逐漸顯現出來。在全國鐵板一塊的情況下,它為地方增加更多自主性的同時,也成為“唯分數論”體系下的源頭活水。

直至上世紀70年代末高考恢復,特長生招生也一直存在。

198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暫行條例》出臺。該條令明確規(guī)定了可以享受加分政策的項目和分值。從此,特長生高考加分政策成為一項穩(wěn)定的高考政策。

與之相伴,從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整個加分鏈條被建立起來。只是,隨著政策演變,原本針對少數擁有特長的人的“小眾制度”,最終演化成為大眾化的競爭手段,特長生招生也違背了初衷。

微信圖片_20200326080532.jpg

特長生制度成為難度系數相對較低的加分通道。/unsplash

在一切圍繞升學的教育體系之下,不論是小學、初中、亦或高中,特長加分都成為服務升學的附庸。培養(yǎng)特殊人才不再是目的,而通過特長獲得加分成為人們追逐的目標。

于是,那些沒有特長的孩子也需要從小培養(yǎng)特長,一條依附在特長生招生上的產業(yè)鏈形成了。

原先作為傳統(tǒng)教育有益補充的特長生招生,變相成為傳統(tǒng)教育的一個科目。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外,還需要承擔特長培訓的課業(yè)負擔。

微信圖片_20200326080602.jpg

特長再優(yōu)秀,有時還不如考試考多幾分。/unsplash

一名早已進入大學的特長生就曾表示:“初中畢業(yè)季將近時,許多人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文化課成績。”因為不論你在特長項目上如何“登峰造極”,文化課成績還是一票否決的因素。

“只要文化課成績夠好,特長稍差一些也沒關系”,在特長很好文化課成績略差與特長稍差文化課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之間,后者會更受青睞。

人們疑惑,特長生錄取的首要標準,究竟還是不是特長? 

特長生成為走后門的代名詞

沈騰的電影《夏洛特煩惱》中有一經典片段。

班主任在班里宣布,班級優(yōu)秀學生袁華獲得了區(qū)作文大賽的一等獎,作文的名字是《我的區(qū)長父親》。

飽含諷刺的電影情節(jié),一定程度上也是現實的反映。在某些榮譽可以獲得升學加分的年代,有條件的父母為孩子“操作”幾個加分項目,也不是什么難事。

在特長生加分項目中,被人們詬病的不少,其中航海模型加分測試必定位列其中。《中國青年報》曾報道,2009年,浙江某市參加該加分測試的19名考生中,有13名來自該市的權勢家庭,另外六名都是教師子女。

微信圖片_20200326080646.jpg

原來,拼特長最后還是得拼爹拼媽。/unsplash

他們的父母,有的是該市轄區(qū)的領導干部,有的是國有銀行一二把手,有的是該市各大局領導或學校校長。消息一出,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人們將其調侃為“高考加分俱樂部”。

特長生加分逐漸變得黑幕重重早已不是秘密,在丑聞頻出的年頭,體育特長生被指水分太大者有之,一地數千名考生獲得加分者有之。特長生加分選拔,早已淪落為拼爹拼錢的游戲。

此種狀況下,不僅對那些沒有獲得加分的普通考生不公平,對那些真正有特長的考生也有失公平。

微信圖片_20200326080717.jpg

特長生制度早就不是一個平等的競爭了。/unsplash

此外,許多含義模糊的加分項目,則為一些家長提供了巧立名目的空間。最終,學生獲得了一個聽起來高大上,但實際含金量有限的頭銜,將原本不屬于自己的加分項目搶去。

尤其是高考中,動輒20分的加分帶來的優(yōu)勢,使得利者進入天堂,而注定有另一批人要被打入地獄。

久而久之,大眾將特長生與走后門聯系起來,特長生招生也逐漸被社會污名化。 

大學特長生,學校未必真正想培養(yǎng)你

網上曾經流傳著一個段子:一批特長生參加考試,最終,在一群能力相當的學生中,一名會拉大提琴的學生獲得了加分的資格。究其原因,錄取他的大學樂團剛好缺一名大提琴手。

相比于義務教育階段的特長生加分,高校的錄取要嚴謹正規(guī)很多。但不能否認,段子中暗諷的現象的確存在于現實中。

每年,眾多名牌大學都會招錄一批在聲樂、美術,或者是體育上拔尖的特長生。但令人費解的是,即使是當下國內頂尖的大學,許多高校中并沒有專門的聲樂、美術或者體育院系。

考入的學生通過特長加分,最終與大部分學生一樣,進入非藝術性質的學院學習。

微信圖片_20200326080818.jpg

有人學音樂,只是為一張名校入場券。/unsplash

在學習之外,他們需要加入學校的樂團或運動隊,在全國性或者全球性的大學生競技舞臺上,為學校爭得榮譽。

原先是某省游泳隊的李同學就曾表示,大學降分將其招錄進學校,自然也需要他“去為學校獲得榮譽”。

每到畢業(yè)季將近,許多高校的運動隊教練就會巡回全國各大高中,對那些體育天賦出眾的學生進行招募,期待他們能為學校運動隊帶來新的天賦。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當然是雙贏的局面。學校獲得了優(yōu)質的特長人才,借此在大學生的競技比拼中獲得榮譽。而這些富有特長的學生,也獲得了進入名校的機會。

然而,進入名校帶來的后果,很可能是特長生涯的結束。

微信圖片_20200326080849.jpg

是上學,還是當運動員?/unsplash

李同學表示:“自己的成績即使在全國專業(yè)運動員中,排名也已經達到前列,與大學生比賽更是不在話下”,但大學結束想要繼續(xù)走下去也幾乎不可能。

“像其他同學一樣,畢業(yè)之后步入社會,找份工作”是這類特長生的普遍歸宿。

與國外特長生招收中尊重差異,重視發(fā)展不同。當NBA中眾多球員憑借出眾的體育天賦從大學走上職業(yè)運動員的道路時,國內的職業(yè)選手卻幾乎清一色來自各省的省隊或體校。當然,這涉及我國體育人才的“雙軌制”特色培養(yǎng)。

但也不要以為NBA是國外特長生培養(yǎng)的常態(tài)。既然同住地球村,亂象自然也差不多。

去年,美國招考舞弊案震驚社會,金錢開道履歷造假被頻頻爆出。哈佛大學擊劍隊主教練將房產以30萬美金出售給一戶家庭,隨即這戶人家的一個孩子就被哈佛錄取,而另一個孩子早已在哈佛擊劍隊中。

盡管哈佛官方沒有承認舞弊行為,但隨后還是開除了該教練。

更加奇葩的要數印尼,雅加達一大學發(fā)布通知稱:YouTube粉絲不少于1萬名的學生,若通過其他考核就可以獲得入學資格。

網友感嘆:網紅也能做特長生了。更加激動的怕是某寶上浩浩蕩蕩的漲粉商家。

微信圖片_20200326080948.jpg

對于運動特長生來說,大學或許是運動生涯的終點。/unsplash

對于國內的學生來說,大學期間需要為訓練比賽投入時間,不僅日常學習的時間會被擠占,在就業(yè)市場上的競爭力往往沒有那些早就忙于實習的同學強。

拿再多的比賽獲獎證書,可能還沒有一份大企業(yè)的實習證明有含金量。

高等教育階段的特長生招生,即使程序嚴謹性在增加,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發(fā)掘“非常之才”的目的,但沒有多少學校真正立足于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特長人才。

大學期間學生在藝術、體育上有真實的進步嗎?他們的“非常之才”在畢業(yè)后能可持續(xù)發(fā)展嗎?是否應該真正培養(yǎng)出在未來有利于社會的優(yōu)秀的藝術家?

還是說,替學校爭得榮譽,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農村學生:我頭發(fā)“特長”

教育制度的城市中心論其實一直存在。從小學直到大學,特長生加分、項目競賽加分、學科競賽加分、自主招生……農村學生幾乎無一例外的處于劣勢。

那些本身基礎薄弱,最需要加分去跨越優(yōu)質高中或大學門檻的農村學生,恰恰是最沒有特長,最沒有條件去獲得加分的一批人。

本世紀初期,武漢大學、南京大學在各自所在的武漢、江蘇的生源招收占到招生數的近50%。復旦大學和中山大學更甚,兩所高校招收上海、廣東本地學生的比例,占到錄取學生總數的60%多。

那些處于落后地區(qū)、農村地區(qū)的學生,在原本落后的教育條件下,在競爭中已經處于弱勢地位。

微信圖片_20200326081041.jpg

特長生制度,多是城市學生的主場。/unsplash

上世紀八十年代,城市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是農村青年的9.6-12.8倍,即使到九十年代,城市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依舊比農村青年高將近6倍。

在教育本就存在不公平的情況之下,推出的一系列特殊渠道,免不了散發(fā)著城市中心主義的氣息。

特長培養(yǎng),本質上是金錢的游戲,對于廣大的農村學生來說,既無精力,也無財力。

昂貴的聲樂培訓班,伴隨著難度增大不斷上漲的奧數培訓班的學費,難以接觸互聯網導致的知識面狹窄,缺乏系統(tǒng)科學的體育訓練,無法及時接觸各種加分政策……這些都成為農村學生無法在加分上與城市孩子比拼的限制因素。

微信圖片_20200326081119.jpg

資源失衡,總有人是輸家。/unsplash

曾經,一部紀錄片記錄下了河北保定農村女孩們的藝術夢,但沒有人會把《田埂上的芭蕾》當做中國農村的常態(tài)。對于農村的孩子,實現功課特長,已經是萬幸的事情。

更長的時間里,這些功課本就處于劣勢的學生,一直在與有加分加成的同齡人展開比拼。

當然,不論是小學還是大學,特長生加分制度沒錯,有特長的學生更沒有錯。

那些義務教育階段的加分制度,亦或進入大學的非常規(guī)渠道,本就有為分數處于劣勢的農村孩子提供另一條道路的初衷。

微信圖片_20200326081155.jpg

有時候,制度失靈,背后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unsplash

但這背后還纏繞著城鄉(xiāng)二元、區(qū)域差異等諸多因素,所以,不必落入批判特長生制度或自主招生制度優(yōu)劣的窠臼,也無需對人性的黑暗面展開無謂的批判。


參考文獻:
《教育部:義務教育學校2020年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界面新聞,2019.03.26
《建議緊急叫停特長生制度》,中國青年報,2006.05.25
《特長生加分政策壽終正寢!割掉了“一考定終身”時代的尾巴》,中青評論,2018.03.21
《淺談高等教育改革對農村生源大學生的不利影響及對策》,李曉榮,2014.11
《中國古代如何改革考試制度:招特長生》,北京晚報,2014.09.13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間大學”,作者陸兆謙,編輯秋褲,排版餡餅,未標注圖片來自于網絡。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有間大學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有間大學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它被取消,升學終于不用拼爹了”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