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江蘇文科第一名,為何無緣清北?

作者:俞楊 發(fā)布時間:

江蘇文科第一名,為何無緣清北?

作者:俞楊 發(fā)布時間:

摘要:一門定生死。

微信圖片_20200803080936.jpg

江蘇文科第一名,因為選修歷史成績等級為B+,無緣清華北大等名校,引發(fā)公眾唏噓。

被稱為“地獄模式”的江蘇高考,總分480,選修按等級,記分規(guī)則另辟蹊徑。規(guī)則給江蘇考生帶來的一大挑戰(zhàn),是一門功課都不敢有偏科,他們的高考策略,屬于典型的木桶效應。

今年是江蘇省實行該方案的最后一年,此后將加入到新高考改革第三批試點省份行列。從此前的“3+2”模式切換到“3+1+2”方案,再加上其他省份的“3+3”、“3+2+1”,高考科目改革帶來生機,同時也埋藏危機。

不敢偏科

江蘇淮安考生白湘菱,以430分成為全省文科第一名,但她的歷史科目選修成績是B+,“偏科”讓她與眾多名校失之交臂。

目前,清華、北大招生老師均表示要按照招生章程、錄取規(guī)則來執(zhí)行錄取,沒有對白湘菱進行破格錄取。按照北大的招生考核要求,選修成績需滿足一門為A,一門為A+。

白湘菱鐘情南大,但招生中規(guī)則先行,南大也沒辦法破格錄取。事實上,除了清華北大,國內不少985、211名校也要求A以上,導致白湘菱現(xiàn)在只能考慮填報“能力范圍內最好的學?!?。

目前,武漢大學向白湘菱拋出了橄欖枝,武漢大學對選測科目等級要求為AB+及以上。另外,南開、同濟、蘭大等985名校白湘菱仍可填報。

在江蘇高考實行該方案的第一年,就曾因為類似事件引發(fā)過爭議。

2008年,南京文科第一名422分,但政治等級為B+。按當年規(guī)定,北大要求兩個選修科目均為A+。最終南京大學使用選擇性計劃破格錄取。

2015年,徐州文科第一名405,全省第五,因歷史B+最終選擇了上海財經(jīng)大學。2019年,南京理科第一名429分,可是化學B+,最后通過江蘇省的試點高考綜合評價錄取改革,拿到了試點9所A類高校之一中國科學院大學的錄取通知。

尷尬局面的出現(xiàn),不得不提江蘇高考的記分規(guī)則:總分480只有這么多,選考科目分ABCD。

總分480,其中語文160、數(shù)學160、英語120,文科語文增加40分,理科數(shù)學增加40分。

由于總分低,有時一分就能淘汰上千人。只有三科成績,每一門都很拉差距,尤其是數(shù)學。理科數(shù)學一門就占200分,而且沒有選擇題上來就是填空,容錯率低到“一門數(shù)學定生死”。

選修科目在物理和歷史中選一門,另一門在剩下四個科目化學、生物、地理、政治中再選一門。記分方式不按分數(shù),而是評定為A+、A、B+、B、C、D六個等級。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長熊丙奇指出,本意是為了減輕學生負擔,選測科目不計分,只計等級??墒?,這卻把之前按所有科目總分錄取只有一條分數(shù)門檻,變?yōu)榱藘蓷l門檻,一個是語數(shù)外分數(shù)門檻,一個是等級門檻。

不止如此,有不少語數(shù)外三門分數(shù)很高的學生,因為一門選測考試的等級只有C,連二本院校也不能填報,因為二本院校的等級要求是2B。

一位學子在社交媒體上嘆息道:因為語數(shù)外沒那么好,物理生物是A+卻沒有上到好學校,但更多人語數(shù)外總分到了,卻因選修不夠,不能去心儀的學校。十年江蘇高考,多少考生的辛酸淚。

科目改革

今后,江蘇第一名“無緣清北”將不復存在。

沿襲12年,今年是江蘇實行該方案的最后一年。明年江蘇將采用等級賦分制,江蘇高考也將告別原來的480分,轉而投身750分模式。

縱覽江蘇高考20年,歷經(jīng)4次高考改革。2000至2001年,采取 “3+小綜合”模式;2002年,推行“3+大綜合”模式;2003至2007年,采取“3+1+1”模式。2008年至今,實行“3+2”模式。

從明年開始,江蘇高考開始實施“3+1+2”方案?!?”為全國統(tǒng)考科目語數(shù)外,“1”為首選科目物理或歷史,“2”為再選科目,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個科目中選擇兩科。

與此前算法不同,語數(shù)外每門150分,物理或歷史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其余兩門科目按等級賦分后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偡?50分。

作為中國高考改革的試驗田,江蘇位列新高考改革第三批試點。2019年4月23日,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8省份,同期發(fā)布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

新高考改革自2014年正式啟動。當年9月,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這是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首次以國務院名義出臺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專門文件,是力度最大、最全面、最系統(tǒng)的改革。

2014年,首批試點浙江、上海率先啟動。2017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第二批試點跟進。

與第三批試點“3+1+2”方案不同,第一二批試點均實行“3+3”方案,語數(shù)外3門必考,再從其他科目中選考3門,6選3或7選3,文理不分科。

新高考改革的眾多方案,給了學生多樣化的科目選擇自由,偏科風險或可避免。

“3+1+2”方案選科組合為12種,“3+3”方案中,選考科目為7選3或6選3,6選3有20種組合,7選3則有35種組合之多。

功利選擇

科目改革帶給學生選科的自由,不過自由選擇背后趨向于功利的選擇。

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認為,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改變部分學生文理偏科嚴重的情形。

高考是選拔性考試,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競爭優(yōu)勢,學生在實際的選科過程中,并非一定根據(jù)興趣,而是避難就易,物理就是個典型。

高中物理學科的難度,被學生們戲稱牛頓看了“棺材板都按不住”。單從考試的角度來說,物理試題難度頗大,非投入相當大的精力不可。

在江蘇“3+2”模式中,物化組合2008年占考生總數(shù)(不含體藝類考生)的比例為33.42%,之后逐年減少,至2017年僅占24.12%。2017年高考浙江選考物理的比例僅36%,實行“3+3”新高考方案之后,選考物理的學生幾乎減少一半。

鑒于大面積的棄考物理現(xiàn)象,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試點省份實施“3+1+2”方案,在語數(shù)外三門必考之外,理科必選物理,文科必選歷史。

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瞿振元指出,“3+1+2”方案進一步突出了物理、歷史兩個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大類人才選拔和培養(yǎng)中的基礎作用。

基于物理在科學研究中的基礎地位,高水平大學對物理的重視程度往往更高。在九校聯(lián)盟(C9)+中國科學院大學10所高校中,有7所高校要求必選物理的專業(yè)占比超過了50%,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全部專業(yè)均要求必選物理。

2020年,運行17年的自主招生全面取消,強基計劃開啟,清北等首批36所高校發(fā)布招生簡章。高考結束后,近日各大名校強基計劃開考。

強基計劃的“基”,是基礎學科的意思,即重點在物理、歷史等基礎學科專業(yè)招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新聞周刊”。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wǎng)轉載文章,原文:中國新聞周刊;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江蘇文科第一名,為何無緣清北?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