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余勝泉:大規(guī)模在線教育后將呈現教育新生態(tài)

作者:余勝泉 發(fā)布時間:

余勝泉:大規(guī)模在線教育后將呈現教育新生態(tài)

作者:余勝泉 發(fā)布時間:

摘要:疫情期間在線教育為日后解決教育個性化與規(guī)?;y以兼顧等教育難題奠定了基礎。

微信圖片_20200805072035.jpg

非常時期的“宅家教育”一直沒有遠離我們的視線,反而越來越成為專家學者持續(xù)關注的焦點。大家都在思考,這場多方參與、多種形式的大規(guī)模在線教育過后,帶給未來教育的,究竟將會是怎樣的影響和改變?

■未來的教學形態(tài),將是線上線下的融合,互聯網教育一定得想辦法融入教學過程中,成為教師手里的利器。

■在線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雙向融合,將促進教育大規(guī)模的社會化協(xié)同,形成新的學校教育生態(tài)。

非常時期的“宅家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教育新形態(tài)的產生和發(fā)展,多方參與、多種形式的在線教育,成為新的教育支柱。疫情之后,學生陸續(xù)回歸校園,在線教育將以何種方式存在,其與學校教育之間的關系將走向何方?

1.疫情期間在線教育為日后解決教育個性化與規(guī)?;y以兼顧等教育難題奠定了基礎

抗疫期間,師生、生生時空隔離,師生的社會性交互從實體空間向虛擬空間轉移。虛擬學習空間里,教師和學生進行同步或異步的遠程授課、討論交流、作業(yè)評價等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和延續(xù)了傳統(tǒng)學校師生面對面的社會性交互。同時,學生接受教學服務的渠道從單一走向多元。教師的知識權威逐步被打破,教育服務來源不再局限于學校,提供教育服務的主體也不再僅是教師。海量的學習資源和教育服務來自校外大規(guī)模社會群體——教育企業(yè)、輔導機構、高校教師、師范生、科研工作者、博物館……學生可選擇的服務面和獲取服務的便利性得以擴展。

教育形態(tài)的變化趨勢在未來會推動學校的雙向開放。雙向開放意味著社會上各種優(yōu)質在線教育都可以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學校教育中一些有特色和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也會向社會和其他渠道輻射。未來5G技術將使信息和數據迅速流通,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將使在線教育服務更智能、更精準、更有效率,這些變革都會加速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互融合的教育服務業(yè)態(tài)的形成。

雖然借助網絡和多媒體技術來提供教育公共服務是特殊時期的應變之舉,但社會機構協(xié)同參與的在線教育具有大幅提高教學效率和提供個性化學習方式等優(yōu)勢,為疫情后通過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解決教育個性化與規(guī)模化難以兼顧等未來教育發(fā)展難題提供了基礎,值得大力發(fā)展。

2.疫情后在線教育與學校教育雙向融合將帶來新的教育生態(tài)

育人,即促進兒童高級思維的發(fā)展、社會能力提升與情感的培養(yǎng)等,這一點永遠不可能被互聯網所替代。但簡單的知識、低級的技能,通過互聯網學習卻非常高效。筆者認為,未來的教學形態(tài)將是線上線下的融合,互聯網教育一定得想辦法融入教學過程中,成為教師手里的利器。線上線下融合可以降低學生時間投入,促進認知投入,既能使之掌握更多知識,又能使之具備交流、表達和問題解決能力。而且,線上線下融合可以把教師從低層次的、單調的、重復的工作中解脫出來,讓他們有時間與學生互動。

  • 在線教育將助力和優(yōu)化學校教育

未來在線教育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助力和優(yōu)化學校教育,實現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

簡單知識,線上規(guī)模化學習:未來淺層次的知識獲取可以不再依賴于校內教師,線上教育在這類知識的獲取方面可以替代教師。

查漏補缺,線上個性化指導:在線教育更大的優(yōu)勢是其智能化、精準化的資源推薦服務。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制是基于整體平均水平的教育活動,而個體之間的差異在時間、內容容量有限的課堂教學中無法得到回應。而在線教育可以通過匯聚豐富優(yōu)質的資源,記錄分析個體的學習行為表現,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服務。

精準學情,線上數據分析:學情分析是通過對學生過程性數據和結果性數據的記錄和關聯分析,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進行全方位的直觀呈現,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實施教學干預和改進,保證學習的有效性。此外,學情分析可以實現不同角色(如校長、教研員、教師、家長、學生等)對學習情況的一致性理解,從而促進活動實施相關角色采取協(xié)調行動,確?;顒痈玫芈鋵?。

社會互動,在線學習社區(qū):在線學習社區(qū)是在網絡環(huán)境中由學習者和各類助學者(學習同伴、教師、研究者和家長等)共同構成的一個交互協(xié)作的學習共同體。在線學習社區(qū)能夠為學習者提供一個資源豐富且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者通過交流、互動、討論、反思和協(xié)作來分享彼此的觀點、想法、資源、知識、學習經驗和集體智慧,幫助學習者完成知識和社會人際網絡的雙重建構,最終使學生的社會性成長成為可能。

  • 線上線下融合將引發(fā)教學變革

在互聯網時代,任何學習者都可以憑借網絡獲得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廣泛的人際互動交流機會,教師所承擔角色及人才培養(yǎng)方式都將重新定位。

課程實施形態(tài)的轉變。首先,課程形態(tài)將越來越多地體現出虛實融合的立體化形態(tài),課程會越來越多地體現出線上線下優(yōu)勢互補的發(fā)展趨勢。其次,課程結構將越來越多地體現出整合性和跨學科的結構,這種課程結構具有情境性、體驗性、趣味性、實證性、協(xié)作性、設計性、藝術性等特點。再次,課程實施方式將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大部分知識性的教學會由互聯網或人工智能所取代,課程的育人部分主要由教師組織實施。

教育教學范式的轉變。教學將從教師講學生聽單向知識傳遞的教學范式,轉變?yōu)榻處熞龑W生進行問題解決,促進學生知識建構的教學范式,再進一步轉變到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知識表達和作品創(chuàng)作,實現知識創(chuàng)新的教學范式。整個演化趨勢使得學生從解決書本上的良構問題,轉變到解決蘊含知識的情境問題,促進學生從淺層次認知到深層次認知。教學要從“雙基”關注到“四基”“四能”,即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還要讓學生理解基本的學科思想、獲得基本的活動經驗,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知識獲取方式的轉變。首先,在知識獲取的來源上,未來學校的空間是虛實融合的空間,學校不再是唯一獲取知識的場所,教師不再是唯一教授知識的角色,獲得知識也不再是學生來學校的唯一目的。未來學校將是社會性的成長空間,學校的宿舍、教室、運動場、音樂廳、美術館等,都是重要的學習和社交空間。其次,在知識獲取體驗上,未來學習是隨時隨地發(fā)生的,虛實融合的泛在學習空間,將會給學生提供真實情境的,隨時可獲得的教育體驗。

  • 線上線下融合將帶來教育新生態(tài)

在線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雙向融合,將促進教育大規(guī)模的社會化協(xié)同,形成新的學校教育生態(tài),這種生態(tài)是實體和虛擬空間的結合。學生在實體學校會接觸到教師、家長、同伴、教練,在虛擬網絡空間里能夠獲得更便捷的交互工具、更廣泛的信息源、更合適的學習同伴、更優(yōu)質的教育服務。在這種生態(tài)中,學校和教育機構不再是靜態(tài)知識的倉儲,而是開放的、流動的、連接的社會認知網絡與個性化發(fā)展空間。各種教育服務的主體不再是封閉的獨立社會單元,而是在網絡匯集作用下形成的集體智慧聚變的節(jié)點。學習空間不再是割裂的、狹隘的、固化的,而是一個充滿活力、人性化和高度社會化的地方。

未來的學校將是無邊界的,學校不會消失,但學校正在跟我們的社會融合,通過網絡可以連接實體空間和虛擬空間、校內和校外、國內和國際、現實生活與未來生活。

3.推倒學校圍墻推進線上線下教育融合

未來互聯網教育的發(fā)展方向,不是做影子教育,也不是在校外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政府應積極推進教育供給側改革,加強基于互聯網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通過互聯網豐富教育供給,用政策手段、市場手段或技術手段,推倒學校圍墻,改變學校的教學組織。

  • 教育服務供給的主體將呈現多元化

在智能時代,知識的生產是群智協(xié)同的過程,教師作為知識壟斷者的地位將被徹底打破。每個人,不僅是知識的消費者,也是知識的生產者。每個擁有情境性知識和社會性知識的人,都可以通過網絡提供教育服務,越來越多的教育服務將由社會機構和社會人士提供。疫情期間,師范生、教育公益組織志愿者、奧運冠軍、健身教練、心理咨詢專業(yè)人士、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等,通過社交網站開展開放輔導、在線答疑、體育知識分享、心理咨詢、生命教育等教育服務。這些社會人士雖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教師,但在網絡學習中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服務,是教育服務社會化協(xié)同的主體。

  • 人工智能將協(xié)助教師提高教育生產力

未來是人與人工智能協(xié)作的時代,人工智能教師將協(xié)助人類教師提供更精準、個性化的教育服務。首先,人工智能教師能夠采集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數據,根據學生特征,自動命題、自動批閱、診斷學習障礙并及時評估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協(xié)助教師開展個性化教學和輔導,促進學生知識水平和關鍵能力的提升。其次,人工智能教師可以通過多感知終端,采集學生的多模態(tài)數據,對學生的心理素質、體質健康、問題解決能力、職業(yè)傾向等進行實時監(jiān)測和評估,輔助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健康地成長,根據特長和興趣進行學業(yè)和生涯規(guī)劃。人機協(xié)同可以增強教師處理更高層次問題的能力,顯著提高教育體系的生產力。

  • 開放的教育服務采納機制亟待建立

要滿足學習者隨時隨地開展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僅依靠學校提供的教育服務是遠遠不夠的,學校要積極納入外部教育服務來大幅度增加服務的種類和數量。如何保證大規(guī)模教育服務的質量,如何設計服務購買與評估機制,是學校組織形態(tài)變革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首先,設計相關標準和規(guī)則,對提供教育服務的教師、提供外包教育服務的社會機構進行資質審核。其次,允許學習者對多樣化的教育服務進行自由的選擇、評價和反饋,采集學習者的選擇偏好和反饋信息,對開放的教育服務進行評估,定期對評估得分低的教育服務進行改進或淘汰。再次,要借助社會知識網絡建立教育服務間的關聯,完善開放教育服務的共享和互認機制,并根據學習者的需求推薦適合的教育服務。

  • 推進基于大數據的教育監(jiān)管,完善教育供給治理體系

建立并完善基于大數據的教育公共服務供給治理體系,推進教育資源與服務治理方式變革。依靠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提升數字化教育服務有效治理能力,實現從服務條件的監(jiān)管到服務質量的監(jiān)管、從結果的監(jiān)管到過程性監(jiān)管、從事后補救到實時預警,通過及時干預或調整,實現穩(wěn)定、有序的教育公共服務。

推進教育資源與服務評估方式變革,建立公開、透明、基于數據、可信的第三方教育服務評估體系。充分吸收各種行業(yè)協(xié)會、專業(yè)組織、社會團體等社會力量以及學生、家長等參與教育公共服務評估,規(guī)范和促進教育服務的良性發(fā)展,確保教育服務水平的穩(wěn)定與持續(xù)。

本文轉載自“光明日報”。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光明日報;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光明日報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余勝泉:大規(guī)模在線教育后將呈現教育新生態(tài)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