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閱讀第一(ID:Readfirst),作者:Estrella
長期以來,“學霸故事”總是家長們最為關(guān)心的話題。從清華才女武亦姝到去年被MIT錄取的上海女生,每一個都曾引發(fā)過家長們朋友圈刷屏。
與此相對的是,很少有人會關(guān)注”差生“:他們差在了哪里?從什么時候開始變成”差生“?對于成績差這件事,他們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
韓國的EBS拍攝了一部紀錄片,以全國中小學生為對象展開征集,關(guān)注這個在主流文化中長久失聲的群體——差生。
成績下降的感覺,比恐怖片還恐怖
同屬于東亞文化圈的韓國,同樣有著嚴格的高考選拔體制。高中畢業(yè)后,能夠進入什么樣的大學,就是“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分界線。
有學生編寫了一首“血汗歌”,清楚地展現(xiàn)了整個韓國社會如何以成績來劃分等級:
而在歌曲的最后,他說出了每一個差生的心聲:“難道我是韓牛嗎,還要分什么等級?”
正是因為優(yōu)等生和差生之間的界限如此清晰,一旦成績掉了隊,立刻就會背負上很大的心理壓力?!把垢琛弊髡咧痪驼f,一次考試他拿到了第六等(最低等級),馬上就有了絕望感,就像拿到了入伍通知書——如果無法被任何大學錄取而只能選擇軍隊服役,那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年輕人就已經(jīng)成為社會的廢品。
“其實沒有不努力,我也和他們(績優(yōu)生)一樣上課一樣寫作業(yè),我覺得自己沒有不努力,但就是不行,很懷疑自己?!币粋€女生這樣對鏡頭傾吐困惑。
對差生們的艱難處境推波助瀾的,則是老師們的區(qū)別待遇。
“對于學習好的學生,老師就會覺得要幫助他們考進好大學;而對于剩下的學生,老師會覺得‘你們愛學不學’?!庇袑W生這么說。
不僅僅是關(guān)注度的問題,成績的好壞也會和學生的誠實度扯上關(guān)系。
接受紀錄片收集的惠媛,如今在一家便利店工作,如果堅持讀書的話,她如今應該在讀高三,正是準備高考的年紀。引發(fā)她選擇輟學的事件,是老師在惠媛所在的宿舍發(fā)現(xiàn)了酒瓶——在校園里飲酒毫無疑問是違反校規(guī)的。
“老師那個時候什么都不說,就把我拉進宿管室寫檢討,”惠媛說:“我真的特別生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就在那里哭?!?/p>
但事實上,真正藏酒的是同宿舍一個成績好的女生,不是惠媛。她在老師的區(qū)別對待下,被迫背上了這口黑鍋。這件事之后,無法接受被老師如此誤解自己的惠媛選擇了輟學。
當被提問如果是一個成績好的學生,還會被這樣誤解嗎?惠媛的答案很堅定:“不會的。”
她說,對于“差生”來說,最難受的事情就是還想還好努力,還想學習,但老師已經(jīng)不相信他們了,甚至家長都不太相信,就算想努力,看到周圍人的這種反應,也會有“算了,不學了”這樣放棄的想法。
“一想到不用去學校,哪怕生病都很開心”
根據(jù)對全韓國青少年的調(diào)查,最近一年來,每五個孩子里就有一個產(chǎn)生自殺意向。而讓他們精神抑郁到想要自殺的原因,排名第一的就是“學習”。甚至有孩子在收集中說,“一想到不用去學校,哪怕生病都很開心”。
為什么學習會成為孩子們?nèi)绱瞬辉附邮艿氖虑椋縼碜愿改傅膲毫σ彩侵匾囊画h(huán)。
受訪者之一的慧園從小喜歡畫畫,在與希望她用功讀書順利升學的母親之間存在很多矛盾。因為父母的反對,正讀高三的她只能暫時擱置了自己喜歡的繪畫,投入到各種模擬卷的海洋。
“她學習的時候就會開著房門,畫畫的時候就會把門關(guān)起來,怕我看到。所以我只能從陽臺繞進來提醒她抓緊時間學習。周圍人都說,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從美術(shù)大學畢業(yè)后是不會有什么前途的?!蹦赣H這么說:“我還是比較現(xiàn)實的,孩子現(xiàn)在還不懂這些?!?/strong>
這些孩子們還沒有完全明白的現(xiàn)實壓力,似乎以另一種方式轉(zhuǎn)嫁到了父母身上。成績單上面孩子的分數(shù),其實也是社會的目光在給這些父母打分。
“我知道你壓力很大,但我也一樣啊,”一位受訪的母親這樣和女兒說:“我19年來把你養(yǎng)大,傾注了這么多心血,你最后去哪所大學,就是評判我這么多年努力的結(jié)果。”
很多“差生”的父母,他們也和孩子有相同的困惑。明明送孩子去了一樣的補習班,一樣花費了這么多時間,但孩子還是一樣落后,就會想“這是我的問題嗎?”
以考試成績?yōu)橹鲗У牡燃墑澐种贫葘W生、老師、包括家長全部卷入,這也就意味著“差生”將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淪入惡性循環(huán)。
有學生家長這么說:“可能很多家長的想法都是差不多的,如果沒有大學,沒有社會尺度(衡量),孩子們能隨心所欲長大就好了。”
父母的信任,會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變化
那么,差生有沒有跳出惡性循環(huán),重新逆襲的可能?紀錄片中,也總結(jié)出了一個人成績優(yōu)異的“秘訣”:不是因為受到父母、老師或是身周壓力的逼迫,而是自己主動去學習。
另一項調(diào)查也顯示,家長們對孩子的精神支持,是幫助他們轉(zhuǎn)變,從被動化為主動的關(guān)鍵?!案改傅男湃危瑫a(chǎn)生不可估量的變化”。
紀錄片中洪成浩的故事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
從初中開始,他就沉迷于電腦游戲中,成績一直排在班中倒數(shù)幾名;除了上學和吃飯,其余的時間全部用來打游戲,差不多一天就要玩六個小時。如果是周末,甚至可以連續(xù)24小時不吃不喝不睡覺……為了成為職業(yè)玩家,洪成浩甚至在高一時輟學去參加電子競技職業(yè)比賽。
無論是在老師還是普通家長的眼里,這樣的“網(wǎng)癮少年”都可以看作是沒救了。然而如今,洪成浩已經(jīng)從名牌大學中畢業(yè),進入了韓國的巨頭企業(yè)三星工作。
標準“差生”是如何逆襲的?父母的信任可以說就是改變他人生的魔法。
“看到成績單的時候會想,‘這孩子以后該怎么辦啊’……有段時間特別在意周圍人的眼光,作為父母覺得很羞愧,和孩子爸爸苦惱,‘我們家孩子是真的腦子不好,還是哪里做得不對’。”成浩的媽媽這樣回憶當時的心情。
和所有家長一樣,對于沉迷網(wǎng)游的兒子,他們也在苦惱著,是不是應該禁止孩子玩游戲,逼迫他去學習。而另一方面,母親金敏京也被兒子對游戲的熱情震驚了:“可以連著玩兩天三夜,我感覺真的很神奇,他沉迷自己喜歡的事,真的可以不吃不睡地堅持那么久?!?/p>
她想著,與其強硬地去干涉兒子的愛好,不如引導他也喜歡上別的東西。
并不是簡單的說說而已,成浩的父母身體力行地陪伴著兒子去尋找興趣愛好。他們一起旅游,還學了舞蹈,為了孩子不在游戲成癮上越走越遠,父母給予了他很多積極的力量。
和成浩一起學習跳舞的媽媽
洪成浩回憶說:“當時陪我一起做了很多活動,唯一沒有做的就是逼我學習。而且不是簡單地命令我去做什么,而是和我一起去做,一直問我想做什么,幫我尋找喜歡的事情?!?/strong>
媽媽則說:“當然也有很郁悶的時候,我就會問自己,如果孩子一周以后、一個月以后就要死了,我可以給他什么?以這個標準來看,比起學習,更重要的是孩子喜歡做什么。”
除去支持孩子對于興趣的探索,另一方面,也始終和孩子保持著良好的溝通。通過家庭會議和書信式的反省書,有什么困惑和不滿,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化解。
而洪成浩真正轉(zhuǎn)變的契機,則是高一的那次輟學。
當時他主動提出要退學,為了參加職業(yè)的電競比賽,與游戲高手們一決勝負——對于任何望子成龍的父母來說,這都是絕不可能贊同的事情。
但洪成浩的父母同意了。他們支持他去參加這次游戲大賽,甚至親自送兒子到車站,為他加油。
也就是這次比賽,終結(jié)了成浩對于游戲的執(zhí)念:“到了首爾,遇到了職業(yè)玩家和游戲高手,一次也沒有贏過,全輸了。突然意識到:‘我的實力不過如此啊’,又想起父母送我到車站還給我應援的樣子,覺得特別的對不起他們?!?br/>
但無法成為職業(yè)選手的自己,未來的路又該怎么走?一直保持著與父母良好溝通的成浩,也向他們提出了這個問題,得到的回復是“不如試試看學習?”
雖然一直是倒數(shù),但得益于父母一直以來的信任和支持,成浩對于學習并沒有反感的情緒。“如果想著‘學不好怎么辦’就會害怕,但當時的我沒有這種顧慮,只想著,‘那就試一次吧’?!?/strong>他說。
抱著這樣放松的心態(tài),成浩的成績像坐火箭一樣飛速上升,進步之快甚至嚇到了父母。
很快他的平均分就達到90分以上,僅僅一年就考到了全班第二,接著就成為了全校第一。成浩在學習上一路開掛,最終拿到名牌大學4年獎學金的入學名額。
洪成浩的逆襲故事,聽起來順利得有些不可思議,但這樣不走尋常路的教育方式,實際也讓成浩的父母遭遇了很多不解甚至自我反思。最后能夠達成,母親金敏京這樣總結(jié):“作為父母,要意識到自己沒有辦法控制孩子,至死也要信任自己的孩子。信任、信任、再信任,這樣才是父母。”
結(jié)語
看完這部聚焦于“差生”的紀錄片,印象最深刻的卻是“信任”兩個字。
對于很多成績不佳的孩子來說,他們最開始失去的并不是自信和學習的動力,而是周邊人的信任:老師會放棄你懷疑你,家長會時時刻刻地監(jiān)督逼迫你,社會則默認你已經(jīng)是個無用的人……這一切背后,都是信任的喪失,久而久之,就像紀錄片中的惠媛一樣,想著“算了,就這樣吧”,徹底放棄自己。
與之成為反例的,則是洪成浩的故事。在放手讓孩子嘗試各種活動,甚至允許他退學參加游戲比賽之前,洪成浩的父母也不會預料到有朝一日他可以成為一個“學霸”,他們所秉承的,不過是父母對于孩子最樸素的信任——而正是這種信任,造就了洪成浩從網(wǎng)癮少年到社會精英的逆襲。
有多少“差生”,從未感受過這份無條件的信任?他們?nèi)松摹笆 ?,是否也是家長、教師、甚至整個社會共同的失???
或許就像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的那樣,“當孩子感到被愛、被信任,奇跡不久就會出現(xiàn)在你眼前。”
※:圖片來源自視頻截圖: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b411U7Mo/?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0
本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閱讀第一”,作者 Estrella。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guān)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nèi)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