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大家好,我是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楊東平。今天我們來討論的題目是“學習是如何發(fā)生的”。
教育和學習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過程
我們看到有一個現(xiàn)象,過去我們只用“教育”這個概念,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用學習來取代教育。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過程。
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
《數(shù)字化生存》的作者,未來學家尼葛洛龐帝說,“我要提醒大家,學習是自己去做的事,而教育是別人對你做的事,要把這兩者區(qū)分開來”。所以我們今天就要意識到,不是一個人坐在學校里上課,就是學習。真正的學習是什么樣的,或者什么是真實的學習,這是一個問題。
學習是如何發(fā)生的?什么是真實的學習?
美國一所著名的私立高中,在9月份開學以后,重新做了一次考試,就是把放假以前的試卷又拿出來讓大家做一遍,最后它的平均分從B+變?yōu)镕,從“比較優(yōu)秀”變?yōu)椤安患案瘛薄K吞岢隽艘粋€問題,“全美國最拔尖的學生,是不是真的在學習”?這的確是個問題,你看他考試、作業(yè),其實最后又還給老師了,并沒有真正獲得知識。
“墻洞實驗”
那么我們看到另外一個故事,就是非常著名的一個印度的學者,他做的一個“墻洞實驗”。他在印度的很多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重復地做一個實驗,就是把一個電腦安裝在一個外墻上,學生可以自己去觸摸這個電腦來學習;他過了兩個月以后再回來,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無師自通,不僅學會了瀏覽網(wǎng)頁、下載,還學會了英語,學會了一些生物學,學會了很多比較專業(yè)的知識。他重復地做這個實驗,發(fā)現(xiàn)兒童可以在不受監(jiān)督的情況下,自學上網(wǎng),學習新知識。這個極大地顛覆了我們過去對學習的認識,而且他們還可以獲得一些所謂“問問題”的經(jīng)驗,比如說關于火山的知識等等。
在“墻洞”實驗中,我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問孩子們一些“大問題”,并獲得了一些問問題的經(jīng)驗。比如你教火山的知識,你不要問:“你們找一下哪些地方有火山”,這是很無趣的問題,你應該問:“火山對于地球有用嗎?”
孩子們喜歡這種問題,如果有人說火山肯定不好,就問他為什么不好,讓他們思考。這個時候你不是教他們,你是在學習,從孩子那里學到新東西。就這么簡單,這個方法叫“自我組織式的學習”。
——蘇伽特·米特拉教授
蘇伽特·米特拉教授以從事“墻洞”實驗研究和應用推廣聞名于世
他后來又做了一個實驗,他把它稱之為叫“云端學校”,他在開放的空間安置了計算機,只聘用了一個當?shù)乩夏棠虂砉芾砥鞑?,老奶奶的功能就是說,“哎呀,小孩子,你們做得真好啊”,然后孩子走了以后,她來關一下門。結果發(fā)現(xiàn)孩子就學得非常好,也是主要通過自學學到了很多東西。那么這個教授的“墻洞實驗”和“云端學校”說明了什么概念呢?
有效的學習就是幫助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
第一個概念說明自學的價值,因為我們這些年來大家習慣了好像坐在教室里授課才是學習,其實比這個更重要的是自學,而且孩子天生具有自學的能力。
第二個概念是小組合作學習,因為大家是一群小孩在電腦面前互相來探索,然后學會的再教不會的,合作學習。
自學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其實在一個孩子進入學校之前和離開學校之后,他全部的學習方式主要就是自學。有效的學習就是幫助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主動學習主要就是自學,形成了一種內(nèi)驅(qū)力,最終學會學習,并且進入終身學習,都是指自學。
教育 ≠ 學習 ≠ 學校 ≠ 讀書 ≠ 刷題
所以,我們一定要意識到,教育不等于學習,不等于坐在學校里讀書刷題。很多人意識到這一點,學校教育并不是最有效的方式。馬克·吐溫就說,不要讓學校妨礙了你的學習。
馬克·吐溫
兩種學習觀
這背后就有兩種學習觀,一種是強調(diào)系統(tǒng)性的完整性的教育——循序漸進打牢基礎,按照這種灌輸式的教學,向?qū)W科的金字塔攀爬;另外一種是一種新的學習觀,在一種現(xiàn)代的,腦科學、系統(tǒng)科學、學習理論的基礎上來理解學習。剛才講的像自學、小組合作學習、社會化學習,都指向了一種新的學習。
新的學習是建立在當代學習科學的基礎上的,也就是說,從建立在牛頓力學的世界觀轉移到建立在一種生物學的世界觀、學習觀、課程觀。
在這么一種概念當中我們就意識到,人類社會它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相互聯(lián)系的生命系統(tǒng)。他最重要的兩個特點:
交互——人是在交互的過程當中來學習來提高的;
自動調(diào)節(jié)——人會自動地來建構,來組織。
所以我們的課程要從過去的這種具有一種封閉性的結構,走向后現(xiàn)代主義的開放性的結構,來理解這種相互作用的復雜關系,來理解學生是如何通過自主學習趨向于自我完善的。這里面的關鍵就是我們的人腦的結構。
學習的過程到底是一種像我們教科書所顯示的金字塔型的線性的,由淺入深,一級一級往上攀登的,還是一種開放性的網(wǎng)狀的互聯(lián)互通的結構,這個問題是非常有意思的。
其實我們看到社會的這種生態(tài)系統(tǒng),像以蜂巢、鳥群為典型,它都顯示了一種無序當中的自發(fā)秩序,就是在看上去似乎是混亂的無序的狀態(tài)當中,它最后會形成一種秩序,這就是大自然運行的一種方式。其實它也可以作為一種教學法,非常適合兒童的學習。
很多人意識到,在今天,由老師來領導孩子學習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孩子們更喜歡自組織的學習方式,而且他們完全可以學習自學,我們需要的只是激勵而不是給他們建立很多規(guī)矩。
新的學習:以興趣為導向、自我驅(qū)動的學習
新的學習、有效的學習是以興趣為導向的,是一種自我驅(qū)動的學習,所以我們要超越確定性的、線性的、決定論的觀點,就是剛才說的牛頓力學的這種概念,就是比較機械的因果律這種決定論的概念。
有的朋友說,教育是一種供給側的改革,而學習是一種需求側的改革,學習是基于需求而發(fā)生的,而兩者的結合點就是興趣。
我們要理解這種具有內(nèi)驅(qū)力的學習,這種個性化學習、自適應學習、自主化學習,它的前提就是自學。我們現(xiàn)在很多學校做的改革,主張個性化學習,一人一張課表,其實它都是指按照每個人的不同的特點、不同的節(jié)奏來學習,而不是大一統(tǒng)的、一刀切的學習。這個勢必成為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教育思想網(wǎng)“(ID:eduthought),作者楊東平。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nèi)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