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12釵系列終于寫到最后一個階段了,這個階段的3篇內容主要聊聊你們最為關心的轉化。很多線下機構、甚至是萬人機構的負責人和我聊天時,都在抱怨,為什么學員在引流課階段學得挺好的,家長也配合,但到了正式收費的時候,家長就猶豫不前了?一家大型素質機構負責人和我透露,每年,他們機構可以吸引10萬意向學員前來上課,但最后真正報名的不到3萬。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
管理之父德魯克說過:企業(yè)存在的價值是解決社會問題。社會是由許多個體組成,反過來說,個體的問題與企業(yè)所售賣的產(chǎn)品相匹配時,企業(yè)才會有成交,這些問題映射下來,其實就是用戶的需求。
很多人以為需求就是痛點,這種理解是狹隘的,舉個我的親身經(jīng)歷。我本身也是教育培訓行業(yè)的客戶,我經(jīng)歷過2次“流產(chǎn)”的體驗課,一次是素質賽道的有X樂讀,一次是成人教育項目python學習。其實這2次引流課的體驗,我和我的孩子都覺得很好,甚至有的地方還超出了預期,但最終我并沒有報名。為什么?
先來說說有X樂讀,當初被其引流課吸引,也是因為他們宣傳的“可以鍛煉孩子口頭表達,加強社交”這點,但后來我有3點比較質疑:
1)查看了有X樂讀在其他渠道上的宣傳,主要是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與之前所宣傳的提升表達能力有點對應不上;
2)有X樂讀AI沉浸式學習,無真人老師,全程都是孩子一人,也沒有同學可交流,孩子倒是很喜歡,但我的疑問是:連個可互動的人都沒有,談何社交?
3)正式課給我的感覺不如引流課質量高。
再來說說python課程,當時報名的原因是想學習這門技能后找到更高薪的工作,不報名的原因是課程價格比較貴,當時正在找工作的空窗期,錢包吃緊,所以放棄了。
所以你發(fā)現(xiàn)了嗎?需求是由多個因素決定的。具體是哪些因素呢?前百度副總裁、著名營銷專家李叫獸總結了一個需求三角模型,我深以為然:
1)缺乏感:理想與現(xiàn)實之差,即用戶痛點。
2)目標物:填補落差的解決方案,即你的產(chǎn)品
3)用戶能力:用戶選擇你的方案,需要付出的成本,金錢成本、決策成本、學習成本等。
下面來對照一下我前面說的有X樂讀和python學習,就知道問題出在哪里了。
道理都懂,那么教培機構具體如何應用呢?下面詳細說說。
一、5個維度營造缺乏感
剛才說了,缺乏感即用戶痛點,如今雙減政策落地,雖然素質類機構迎來好勢頭,但大家不免也擔心,用戶的需求真的會增長嗎?要知道,素質類培訓因為不是剛需,一直以來都沒能很好地與用戶痛點聯(lián)系起來。
那么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提煉出素質培訓的痛點呢?可以從這5個維度來著手,深入地思考痛點:任務、時間、關系、群體、角色。下面我逐個來說。
1、任務:用戶需要完成什么任務,而在此過程中,會碰到哪些阻礙。
說個例子,我所在的小區(qū)里,有一名我孩子的同學,是個小胖墩,感覺并沒有什么舞蹈的天賦,但是人家報了舞蹈課,已經(jīng)學了2年了。為什么?看了我的描述大家也知道了,因為需要減肥。后來從她媽媽的口中,也證實了這個情況。
2、時間:現(xiàn)在/未來、過去/未來的時間對比后,會產(chǎn)生什么巨大的差異
我有個朋友,自己省吃儉用,卻愿意給孩子報300元/節(jié)的鋼琴課(我們當?shù)氐乃绞?00——200元/節(jié)),原來,她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但很想學鋼琴,長大后也非常羨慕那些會彈鋼琴的女生,所以,她不惜給女兒找最好的老師。
3、關系:用戶在社交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的心理落差
上次我女兒的班級群里,有一位媽媽分享了自己女兒彈鋼琴的視頻,其他家長看完之后,紛紛點贊,并感嘆:也想叫自家的娃學鋼琴了。這就是心理落差。
4、群體:用戶向往哪一部分高階人群。
還是以我一個朋友為例,有一次義無反顧地給她女兒報了科學課。為什么說是義無反顧呢?有2點原因,第一,在這之前,她的孩子才讀二年級,就已經(jīng)學了鋼琴、數(shù)學思維、英語、美術整整四門課。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女孩大多偏感性思維,因此學習生物、物理、化學時,可能會比男生吃力一些。而數(shù)理化女學霸是一個多么誘人的人設,因此她報了科學課,為孩子打下理科基礎,以后上了初中不費勁。
5、角色:用戶身上已有的標簽或他希望被冠以的標簽
這點我深有體會。我從小喜歡看書,也很愛寫作文,上學時,我曾有文學女青年的外號。現(xiàn)在孩子快上三年級了,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還非常一般,因此,我會常常買書或者帶孩子去圖書館,一有空,也會指導孩子的作文。這可能是一種傳承吧,家長都特別希望孩子傳承自己的特長。
二、目標物的匹配,常犯這3個誤區(qū)
目標物(產(chǎn)品/服務)要與缺乏感匹配恰當。李叫獸說,營銷人常在這方面犯3個錯誤:
1)目標物過小,缺乏感很大
比如我前面說到的有X樂讀,我想鍛煉的是孩子的表達能力,而有X樂讀只能解決表達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邏輯,這是我不能接受的。
2)目標物過大,缺失感很小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疑惑,目標物比缺乏感大,這不就說明我們的產(chǎn)品是超出客戶預期的嗎?這不是件好事嗎?并不是,這會造成超限效應,就相當于你不停地在給孩子喂飯,也不管他是不是已經(jīng)很飽了。之前我不是給孩子報了一家培訓機構嗎?后來我退費了。為什么?不是說教得不好,而是教得太多了。我報課只是想培養(yǎng)孩子學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她的數(shù)學思維。但是這個培訓機構慢慢往各種難題、刁鉆題的解題技巧上靠攏,給孩子造成了學習和心理負擔,所以我就給退了。
3)目標物與缺失感連接不當比如我經(jīng)常會看到或聽到這樣的宣傳,孩子學習美術,能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培養(yǎng)審美能力等等。看了之后內心毫無波瀾。
沒錯,這確實是美術培訓的優(yōu)勢,但它沒有和用戶的缺乏感鏈接起來。如果你這樣宣傳呢?
更有想象力:想象力豐富,能讓孩子學習效率更高、學習能力更強。比如孩子可以通過想象,把枯燥、看似無關聯(lián)的知識點進行擬人化聯(lián)想,并躍然于紙上,能加深他們的記憶,以后成績也會比其他孩子更好。
舉個例子,在學習膽固醇生物知識時,就可以用下面這樣的漫畫來詮釋,提高學習興趣,加深記憶。
三、如何降低用戶成本,做轉化前的臨門一腳
如果說缺乏感和目標物只是轉化的鋪墊,那么減少用戶成本則是轉化的最后一個敲門磚。你可能會問過打折、送券來降低成本可以嗎?其實,金錢只是其中的一種成本。培訓行業(yè)因為決策者和使用者分離、效果延期、客單價高等因素,造成決策周期長,對其影響最大的就是信任成本。
所以,影響消費者最后購買的,絕不僅僅是經(jīng)濟能力,信任是一個很大的要素。對于意向家長而言,那些老生家長的真實評價,是最好的信任背書。最近,我與全國多個大型機構的創(chuàng)始人聊天,他們會結合使用一些互聯(lián)網(wǎng)工具來打動意向家長。
有的培訓機構上完課后,老師會在系統(tǒng)中點評學員,家長在微信端收到點評后,若積極回評、分享課堂評價到朋友圈,可以獲得電子積分獎勵,而這些積分可以用于孩子兌換學校禮品。
也有機構會把一些好的回評收集起來,打印成冊,作為真實客觀的信任背書、以供意向家長面咨時,打動他們。
還要機構會利用網(wǎng)上商城來進行寒暑報名,在每一個課程詳情中,之前沉淀的老生家長回評會呈現(xiàn)出來,意向家長在查看時,能代入自己的場景,減少決策成本。
當信任建立之后,接下來就可以用促銷、送券來做臨門一腳,促進用戶成交了。我所接觸的一個萬人大校,他們設計了上百種優(yōu)惠方式,來減少用戶的金錢成本,給了用戶一種“占便宜”的感覺。
最后做一個總結:
1)缺乏感:可從5個維度入手,任務、時間、關系、群體、角色;
2)目標物:我們常犯3個誤區(qū),目標物過小,缺乏感很大;目標物過大,缺乏感很??;目標物與缺乏感無法鏈接;
3)用戶成本:加強信任、給用戶“占便宜”的感覺。
以上就是激發(fā)用戶購買的方法論,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歡迎你實操后與我分享。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