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留學生講述:1萬塊的生活費多不多?

作者:唐亞華 鄒帥 梁麗爽 宛其 王敏 李秋涵 發(fā)布時間:

留學生講述:1萬塊的生活費多不多?

作者:唐亞華 鄒帥 梁麗爽 宛其 王敏 李秋涵 發(fā)布時間:

摘要:該花的就花,能省的就省。

1627300037410473.jpeg

圖片來源:unsplash

*來源:深燃(shenrancaijing),作者 | 唐亞華、鄒帥、梁麗爽、宛其、王敏、李秋涵,編輯 | 唐亞華

留學生一個月花多少錢,本是個因人而異,因家庭條件量力而行的事情。

但最近,就有留學生因生活費不足辱罵父親的事件上了熱搜。網傳的截圖顯示,事件中的留學生在西班牙留學,父親一個月收入1.3萬元,給她1.1萬元的生活費以后,工資所剩無幾,苦口婆心勸說女兒要節(jié)儉,但女兒理直氣壯回應“只買了生活必需品,飯都吃得營養(yǎng)很不均衡”。

fe7df81ad240474eec51dedeb1b3a2f8.jpg

網傳留學生和父親的對話截圖

該留學生甚至還口出惡言,把聊天記錄發(fā)到網上時配文稱“老家伙,養(yǎng)不起本仙女當年就別生啊”。惡劣行為引發(fā)了眾怒,網友開始集體吐槽。

也有人說1萬元在歐美國家不算特別高的花費。事實上,花多少錢取決于一個城市的基本消費水平,更取決于留學生自己的態(tài)度。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做兼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專注學業(yè)或是享受生活,都是人之常情??膳略谟冢摌s膚淺,盲目攀比,實力跟不上野心。

今天,深燃和6位不同國家的留學生聊了聊他們每個月的花費,以及留學生的消費觀。

他們中,有人靠超市一折的臨期食品,過了一年留學生活;有人不想增加家里負擔,通過兼職、代購補貼生活;有人曾經陷入攀比的怪圈狂買奢侈品,但很快醒悟;有人奉行該花的花,能省的就省。

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吃一折臨期食品,不買衣服不下館子

Vicky | 30+歲 美國紐約 博士

我現(xiàn)在在美國留學讀博士,第五年了。學校在紐約曼哈頓,消費水平很高。

我之前在北京工作,消費水平已經不低了,但來了紐約,物價乘以七以后覺得不能活了。除非是特別必要的社交需求,我絕對不會在外面下館子。曼哈頓很一般的飯館,一頓飯起碼要二三十美元,再給一點小費,每次沒有30美元下不來,就等于花了200元人民幣,吃的是在國內一份外賣的水平。

因為特別摳搜,有的朋友都不愿意跟我玩了。比如我們出去先逛像中央公園和博物館這種不用花錢的地方,然后想好好吃個飯,我們一般AA,我就點最便宜的,對方覺得特別掃興。我也可以理解,因為這樣確實太無趣了。

我們學校的學費按學分收,前兩年半每年30萬元的學費,后來學分修完了錢也就少了。生活費主要是房租,我找了一個半地下室不帶衛(wèi)生間的單間,租金5000元。我日常都是買菜做飯,菜多肉少,一個月控制在2000-3000元,加起來我一個月花費大約是八九千元。

我這個花費算比較低的,也有比我還低的人,如果不是紐約、洛杉磯這樣的大城市,房租和物價便宜不少。有的同學雖然也在這些貴的地界上學,但買一輛車,住在相鄰城市的偏遠的居住區(qū),房租和物價能再省一點。

一般留學生,如果租比較老舊的公寓,均價7000-1萬元,我剛來的時候也住過這種百年老樓;如果租五六十層的豪華公寓,有健身房、桑拿間等公共設施,租金超2萬元,一個月3-5萬元的生活費也不稀奇。

c2748f5aa3f536bdaf98f976b7fa04bd.jpg

我屬于節(jié)儉型,對別人來說是日常消費的,比如買衣服,對我就是特殊支出。我剛來的時候帶的衣服很少,我就把正式的場合、日常穿的都配齊了,之后就不會再把買衣服列為日常支出了。國外買ZARA等快時尚品牌的折扣非常大,我剛來的時候,經常買3美元的衣服、鞋子,甚至買到過1美元的T恤,5-7美元的衛(wèi)衣、毛衣。

我是在國內工作了幾年才出來的,留學第一年花的是自己的積蓄,后來的花費都是父母支持。我們家屬于三四線城市的普通工薪家庭,花費我自己刷卡,父母不會問我花了多少錢,因為我了解自己的家庭狀況,從小就養(yǎng)成了很節(jié)儉的習慣。

十年前我在英國讀研究生的時候,一個月吃飯就花約600元人民幣,這是個意外達成的記錄。當時,國內大學生都平均得花1000元,在英國生活費6000塊錢也屬于正常水平,但我發(fā)現(xiàn)有一個大超市每周都會有固定的一天一折售賣到期的食品,那天就成了我的采購日。他們賣什么我就吃什么,其實吃得挺不錯的。可惜來了美國以后,沒有這樣的店了。

我兩年多就把課都修完了,目前還在寫畢業(yè)論文,論文通過之前就得在這兒耗著,我也很郁悶。剛開始雄心壯志的,說我四年內一定要畢業(yè),但后來遇到一些很優(yōu)秀的前輩,聽說他們也折騰了6-8年。雖然少懷安慰,但更多的是焦慮,甚至恐慌。

很多新聞給留學生塑造了一些刻板印象,但身邊像我這樣工薪家庭的留學生不在少數(shù),很努力,靠著自己的成績來的,生活也比較辛苦。

我們家的理念是,投資在人身上可能是最值得的投資。

公派留學不想增加家里的負擔,靠代購自己賺生活費

小宜 | 23歲 俄羅斯  碩士

我是2017年公派到俄羅斯留學的,現(xiàn)在在讀研究生。

公派留學國家會給每個月800美金的補助,也就是人民幣5000元人民幣左右,學費需要我們自己承擔,但是不貴。

葉卡捷琳堡是俄羅斯第三大城市,比起莫斯科、圣彼得堡,算是消費比較低的地方。生活上最貴的是蔬菜水果,這些又恰好是留學生的必備。因為俄羅斯比較寒冷,沒有種植條件,蔬果都是進口的,我記得我有一次買了四分之一塊的西瓜,花了200多塊人民幣。

除了800美金,我會做代購賺錢,能給自己再補貼點,家里給我錢我都沒要,月花費大約1.5萬元。俄羅斯這邊不允許留學生兼職,所以代購是大部分留學生補貼生活的首選。

沒有疫情的時候代購生意還不錯,一個月能賺幾千塊錢。那時候我對攢錢和節(jié)省也沒什么概念,有的時候趕上打折需要囤貨,或者去旅游了,錢就會不小心花超,我才會和家里要,后面賺了錢再還上。有一次手機壞了,急著換新的,我就向我姐借錢,代購賺到錢速速還了。

信用卡也是,我是用來以防不時之需的,而且是賺一點還一點,不會等到還款日那天再慌張無措。

af7c74fb537629a33335b16928673c00.jpg

不過,代購不是那么輕松的一件事,時時刻刻都要惦記著。對于留學生更難,全俄語教學還是挺吃力的,我有時候又要上課偷偷處理顧客的消息,就像國內大學的高數(shù)課似的,你低頭撿根筆就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了。

總的來說我的消費觀比較克制,有人可能覺得奢侈品是留學生的標配,但我只買過幾個,還是在有閑錢的時候才買的,我的底線是不透支錢買奢侈品。

純歐洲國家消費更高,一萬多塊錢的生活費可能不太夠。但是無論如何,因為生活費的事罵父母就是不應該的,有手有腳的,沒錢自己去賺,不能逼迫父母承擔你全部的開銷。

買打折商品、走路上學,大部分留學生不會揮金如土

July | 23歲 英國倫敦 碩士

留學生這個詞,似乎總和“家里有錢”這樣的刻板印象掛鉤。其實并不然,留學的基本花費一般家庭承擔得起,我們也不會像電視劇里那樣揮金如土。

我在英國倫敦大學修公民教育專業(yè),是一年制碩士。生活費主要靠爸媽接濟,他們不會每個月固定打錢,一般是我花完了再要。我自己有記賬的習慣,每個月花費大概在5000-6000元,屬于花錢比較少的。疫情期間沒怎么出門,每個月差不多3000元就夠了,解封后我集中去英國各地旅游了一趟,那是我花錢最多的一個月,也只是1萬元出頭。

就我所知,倫敦應該是留學成本最高的城市。我住的是學校官方指定的學生公寓,房租每周260磅,開學時就提前把一年的房租全部交齊了,所以日常生活費是不包含房租的。除此之外的大頭就是吃飯。在倫敦,兩個人出去吃一頓飯起碼40磅,還需要付12.5%的服務費,夠我去超市買一周的食材了。另外,英國人非常喜歡喝酒,大街上到處都是小酒館,有時相熟的留學生出去喝酒聚會,花費也蠻高。eacbdbd7092997ff1b7b8988b9b369eb.jpg

我會有意識地克制花費。倫敦的很多超市下午會有打折促銷活動,我掐著點去采購肉蛋奶,專挑貼小黃標的打折產品,不過它們混在正常商品里,需要找一下。還有一些不定期活動,我也會關注,沒事就去薅薅羊毛。出行的話,這邊公交1.5磅、地鐵2-3磅,不過我住得離學校近,一般不坐交通工具,能走路就走路。除非是出去旅游要買火車票,這30-40磅是沒辦法省的。

第二學期我認識了幾個學姐學長,他們在英國創(chuàng)業(yè)開了個做留學咨詢的工作室,面向國內有意向留學英國的同學。我過去兼職,如果有想咨詢的同學就給他們介紹,算是拉新吧。沒有底薪,介紹一單有7磅提成,成交的話額外給30磅。不過我沒太多時間促成交易,所以主要掙拉新的小錢。

不只是我,身邊大部分留學生的兼職所得都覆蓋不了支出。英國給我們留學生發(fā)的是高等教育的學生簽證,規(guī)定每周最多只能有20小時的工作時間,如果雇主雇傭我們的話,每周是不能超過20小時的,倫敦最低時薪大概是9磅。而且一年制的學生,時間大部分用在學習和旅游上,本科生兼職時間相對會寬裕些。

倫敦市區(qū)生活成本確實比較高,但我正?;ㄥX,在吃飯上沒虧待過自己,1萬也頂天了。歐洲其他國家生活成本其實不高,我看到新聞上那個留學西班牙的女生說1萬生活費吃得不好,我挺費解的。我覺得她只是個例,或者我和她不是一個世界吧。

在歐洲從碩士讀博士學費全免,靠獎學金就能生活

燕子 | 26歲 捷克 博士

我去留學的目的很簡單,想體驗一下不同國家不同城市的生活。父母也很支持,一方面覺得我需要繼續(xù)接受教育,另一方面是我想要出國看看,他們本著“女兒想做什么就盡力去支持的態(tài)度”送我去留學了。

在經濟上,我去留學是沒有太大壓力的。碩士期間,我申請了德國柏林的學校,不收學費,最大的消費支出是500歐的房租,加上日常開銷每個月大概需要花1500歐,換算成人民幣也就是1萬多一點。

爸媽會一年打一次錢,要是中間覺得不夠用了,會再打一點。但我在去德國的第一年,估算的生活費比實際花銷的低一點,這筆錢花到八、九個月時就差不多用完了。爸媽也很理解,隨后也就給補上了之后的開銷。

在柏林讀完碩士后,我現(xiàn)在又轉到捷克的查理大學讀博士。捷克的生活水平比德國要低一點,現(xiàn)在學校還會給我每個月2萬捷克克朗的獎學金,換算成人民幣接近5千元,可以覆蓋住我每個月的生活開銷,甚至還有余錢去娛樂消費,像買一些樂高、Switch游戲機等,已經不用問父母要錢了。1c39a4ab276d094f124712e0d1af0483.jpg

我的生活開銷算是中等消費水平,特別是來柏林的第二年,因為疫情就在家沒怎么出門,自然也就沒額外的花費。現(xiàn)在讀博,我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期中、期末考試,基本上沒什么時間出去玩了。而且捷克是一座老齡化程度很高的城市,生活節(jié)奏慢,那種下課和同學約著去酒吧喝酒的場景,只存在美劇里。周圍的人也沒想著去逛街、買奢侈品,同學之間也沒有攀比的風氣。

不過,我到捷克之后,租的是學校的便宜宿舍。它是一個雙人間,雖然和室友不住同一個房間,還是會覺得很不方便,曾經想到要搬出去。要是我想租到和在柏林一樣的房子,就得1萬多捷克克朗。

一開始我盤算著,獎學金漲了之后找新房,但實際上漲得并不多。想過去做兼職賺錢,但目前還不確定,因為我現(xiàn)在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也不一定有時間兼職。

新聞中的留學女孩,要是覺得自己的生活費不夠用,其實在歐洲找實習、兼職的機會很多的,工資也不低。我覺得自己想要買什么,想過稍微好一點的生活,完全可以靠兼職的工資去維持,上了大學還給錢,那只是父母對你的愛。

一年花了近30萬元,論文通過后立刻去兼職

Samo | 24歲 愛爾蘭 碩士

在國內讀本科時考慮到直接找工作自己的優(yōu)勢并不大,而且就業(yè)市場競爭比較激烈,而我英語一直比較好,雅思考了7分,父母也支持我留學繼續(xù)深造提升自己。所以,去年9月我來到了愛爾蘭讀研究生。

愛爾蘭的物價并不算過高,比較好的單間5000元左右就能租到,而且這邊的公寓基本都有客廳。至于食物,牛肉一斤三四十元、牛奶一升七八塊,價格都可以接受。

我的生活費主要是花在房租、吃飯、護膚品等日用品以及和朋友社交聚會這幾方面,我盡量每個月都控制在2000歐(約1.5萬元)以內。

其中房租占了大頭,因為我之前是住校,房租比較貴,每個月要1000歐(7000元左右),其他的花費加起來就不超過1000歐。我對奢侈品沒有執(zhí)念,基本所有的花銷都是必要支出,包括和朋友的社交活動也算,畢竟孤身一人遠在異國還是要有朋友才不至于那么孤獨。

過去一年,17萬元的學費,每個月1萬多的生活費,加起來30萬左右,都是我父母提供的。我的消費水平在朋友當中算是中等水平,父母也沒覺得我花錢多。

我們家也只能算小康水平,還達不到中產級別。他們偶爾會因為我到現(xiàn)在24歲了,卻還在花錢而沒有真正上班賺錢有點傷感,但也知道出國留學是為了未來的發(fā)展,所以一直堅持在我身上“投資”。

我也不愿意一直靠著父母生活,本科時期也經常兼職。來愛爾蘭后,我身邊其實也有朋友很早就開始做兼職,但由于碩士只有一年,我想以學業(yè)為重,而且這邊疫情相對嚴重,安全起見,我一直沒有去做兼職。我覺得如果因為兼職而誤了學業(yè)或者發(fā)生了其他不好的事情,反而是舍本逐末,撿了芝麻丟了西瓜。462320e9f9f7f181294ebb594d99f71c.jpg

今年9月底,我的論文答辯通過,實際上就相當于畢業(yè)了,只等著12月正式拿畢業(yè)證。沒了學業(yè)壓力,加上愛爾蘭也解封了,這個月我就找了兼職,在一家咖啡店打工,每個月大概有1600歐的收入。

我現(xiàn)在搬出學校住,房租一個月600歐,直接少了將近一半,我自己的收入已經基本能夠覆蓋日常支出,我爸最近給我轉錢我也沒有要。

在學生階段我的消費觀是該花的就花,但能省的就省。環(huán)境、精力等條件允許的話,還是可以通過兼職自給自足的。

曾陷入攀比一個月買十雙鞋,其實別人并不會因此高看你

俊俊 | 19歲 加拿大 高三

我現(xiàn)在在加拿大念高三,留學第二年。這一年從寄宿家庭搬出來自己租房住,生活開銷比以前更大,每個月房租加上生活費是1.9萬元,純生活費1.4萬元,在留學生里算是中等水平,房租、買菜、網費,很多硬性成本都躲不過去,一年加上學費開銷在50多萬元。

我們是小康家庭,父母對于我比較放心,花錢這塊沒有太壓縮。

花錢最多的那一次,我剛從寄宿家庭搬出去住,付房租、買家具,剛好遇上加拿大楓葉變黃的季節(jié),還跟朋友出去玩了一次,一個月花了4萬塊。自己的卡刷完了,父母的信用卡也刷得差不多了,又找他們要。

花費確實有點多,但這里面有一部分是硬性支出,在加拿大租房,很多家具需要自己買。那個楓葉節(jié),一年只有一次,還是咬咬牙跟朋友去了。

我曾經迷失過。剛開始留學的時候,會瘋狂買買買,一個月買10雙鞋。現(xiàn)在新鮮感過了,半年多不買一雙鞋。8093def85601a4ae5faafe495697c586.jpg

我身邊的留學生們,出國時年紀比較小,大多是十六七歲,心理還不成熟,有的會有攀比心,覺得要有一些名包名表,以此告訴大家自己很有錢,覺得這樣大家才更想和自己接觸。一些奢侈品雖然都知道不值得,但還是要去買,只是為了迎合圈子,我那時就陷入過這種怪圈。

有次上課,我突然學到了一個詞“產品附加值”,大家買一個很貴的東西,其實是為背后的附加值付費,比如一些奢侈品就被視為身份的象征。但實際上,從衣服的角度來說,1千塊錢的跟100塊錢的衣服,本質區(qū)別不大,就都是一塊布而已。

我越來越意識到,別人不會因為你穿的衣服貴而高看你,你要知道自己是誰。

我留意到留學生因為1.1萬生活費少辱罵父親的事情,里面提到的是生活費1.1萬,不包括房租,那其實挺夠用的。

如果在學習壓力不大的情況下,我建議能找兼職就找兼職,沒辦法找兼職,需要減少一些沒必要的開支,畢竟父母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

*文中配圖來源于Pexels。應受訪者要求,文中July、Vicky、小宜、燕子、俊俊為化名。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唐亞華、鄒帥、梁麗爽、宛其、王敏、李秋涵,編輯唐亞華。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深燃;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深燃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留學生講述:1萬塊的生活費多不多?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