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看2015年的App Store如何在兒童身上下功夫

作者:墨墨 發(fā)布時間:

看2015年的App Store如何在兒童身上下功夫

作者:墨墨 發(fā)布時間:

摘要: 作業(yè)的個性化就能‘從此愛上學習了’?

六一節(jié)前夕,我在芥末堆的某篇文章下發(fā)現(xiàn)了一個評論,是堆友行者無疆留下的:“作業(yè)的個性化就能‘從此愛上學習了’?我不相信。”我也不信,恰逢 App Store 推薦了一個兒童節(jié)的清單,便決定扒下今年的蘋果是如何在‘兒童’身上下功夫的。

為了滿足‘長不看’的閱讀習慣,先把扒榜后印象最深刻的三點寫在開篇:

1、幾乎全部是付費應用,沒有免費廣告版和增值業(yè)務一說;

2、寓教于樂重塑的是知識的表達方式,不是換成游戲模式;

3、做好自己,不必擔心兒童因為你的APP而長期盯著屏幕。

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不同于一般玩游戲

“用激光眼、超級大腦、機械蝴蝶翅膀、怪獸腳、鐵鉤、磁鐵和更多原材料來制造!制造你能想象出的任何機器人!”這是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中的一個面向6-8歲兒童的APP,叫做機器人夢工廠。兒童可以在其中體驗創(chuàng)造機器人、測試機器人以及收集機器人三個環(huán)節(jié),初衷是為了滿足‘創(chuàng)造心中完美機器人’的幻想,特別的是還能在里邊錄制專屬音效。

但此類 APP 的同質化比較嚴重,Monstoer Mingle 是一款創(chuàng)造小怪物的 APP,稍有不同的是在這里你可以用自己創(chuàng)造的小怪物與其他生物交流,還可以做更豐富的動作和一些其他交互內容。作為一款面向6歲以下兒童的產品,幸好它還是找到了自己的差異化。

此外還有用繪圖制作個性音樂的 Bubl、模擬場景繪畫的 Hello Kitty 美甲沙龍、利用貼紙美化圖片的 Typic Kids、模擬真實發(fā)型設計動作的 Toca Hair Salon 等多個意在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APP。不同于游戲那種對某個數(shù)值的追求,這些兒童 APP 更注重在操作過程中能否不停地創(chuàng)造‘新東西’,從而給以新鮮感并激勵他們繼續(xù)創(chuàng)造。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APP都沒有增值服務,除了機器人夢工廠在特價期只需1元,其他的APP均在18元左右,十分粗暴的盈利模式……尤其是下邊這款叫做 DRAWNIMAL 的 APP,我想不用多說就能明白它是怎么玩的,用戶評價號稱4歲以下通殺,且12元人民幣不講價。

盡早培養(yǎng)對科學的認知能力

相較致力于大開腦洞的創(chuàng)造型 APP,充滿嚴謹性的小小科學家清單,則讓6至11歲的兒童更進一步接觸現(xiàn)實中的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等領域。

比如奇妙的機械在前不久才剛剛上架, 運用杠桿、滑輪、斜面等六種簡單機械讓兒童探索工程技術背后的物理作用。能量守恒、輸入輸出、機械效益等一堆中學才會接觸的知識,在這個6-8歲的兒童 APP 里都可以‘感受并理解’。與之相類似的還有 How It Work、Crazy Gears,特別要說的是后者,其最大的亮點就是‘缺點即優(yōu)點’。奇妙機械的精美和嚴謹讓我這個成年人一眼見到就十分喜歡,但 Crazy Gears 的特點卻是沒有規(guī)則只有原理,不過這對于兒童來說更加合理。

再比如玩法簡單到爆的 Busy Shapes,就是讓兒童把東西放進對應的窟窿從而認識顏色和形狀。同類更復雜一些的還有‘蒙臺梭利的幾何圖形學習’,其中包括對立體圖形的認知,已經十分接近我們熟悉的‘學習’了。更進階的就還有觀察化學反應的 Toca Lab、認知身體器官的人體探秘,以及積木塊編程 Hopscotch。這些都是以適合兒童的畫風去重新塑造知識的表達方式,但并沒什么特別新穎的盈利方法。

探索大自然是對生命的提問

在思維和創(chuàng)造之外,探索大自然更像是要兒童去接觸并了解生命與生態(tài)的關系以及二者的存在意義。而且同樣是粗暴的盈利模式,APP 間的差別主要體現(xiàn)的畫風和知識領域。

例如 Toca Nature 能讓兒童發(fā)現(xiàn)自然規(guī)律,通過互動了解動物習性、林木演化、晝夜交替等;Star Walk Kids 讓兒童在舉起手機時找到對應的星系,卡通風格和收集功能是激發(fā)孩子不停探索的要點;MarcoPolo天氣讓兒童了解地球上的9種天氣類型,甚至可以改變大氣條件并觀察動物反應;BioMio 讓兒童創(chuàng)建一個小型生態(tài),從中獲取食物鏈、繁衍、環(huán)境等知識。

適合兒童的游戲可以與學習無關

學習是獲取知識或技能的過程,但相較于把‘獲取行為’融入體驗過程的娛教型 APP,榜單里還推薦了互動故事書和兒童播客形式的聽讀內容。這其中并沒有太多的創(chuàng)新,從線下搬到線上的模式只能說從某種程度上提高了便捷和豐富的程度。

然而在劃分學習與游戲這一環(huán)節(jié)中,App Store 做的很好。兒童游戲清單中的每個 APP 的‘存在目的’都非常簡單,幾乎不含有任何知識性的內容。比如 Adventures of Poco Eco 就像是用冒險代替情調的紀念碑谷,探索未知路徑并闖關成功是堅持玩下去的目的?;蛟S有鍛煉邏輯的作用,但本質上它還是一個消磨時間的游戲。

類似的還有怪獸吃了我的蛋糕、Inventioneers、Dismonster 之類的游戲,這些 APP 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增進兒童對生活認知的教育意義,但趣味性和可玩性仍是它們作為游戲的最大亮點。比如 Adventure Time Game Wizard 就是要讓玩家先自己繪制出關卡草圖,用iPhone或iPad拍下來后轉成出獨一無二的闖關場景。雖然也能很大程度地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但如此復雜的操作,加之在免費盛行的中國商店里竟然還要賣到30塊,可能是看中了大人也要過兒童節(jié)吧——不然誰付費?

六大類,共計72個APP。在捋過一遍后我對兒童教育產品有了全新的感覺,這其中可能是被國情和市場等多重因素碾壓后產生的‘錯覺’,倒也并不妨礙我繼續(xù)向晚輩們推薦提分或寫作業(yè)的利器。

然而必須要提的是“做產品,賣出去”在國內并不流行,反倒是增值服務、植入垂直電商、廣告以及各種‘羊毛出在豬身上’的方式才是王道。但 App Store 作為平臺肯定不喜歡這種應用也更不會推薦,堅持這般盈利模式,難免會讓人猜想是不是‘獨立制作一個內容型APP’更難?答案因人而異,因市場而異,因‘免費-廣告’而異。

不過在本次72個應用中,有幾個我覺得非常優(yōu)秀的應用來自同一家公司:Tinybop。在他們的官網主頁寫著一行大號且十分不謙虛的話:“If all apps were like Tinybop's, we wouldn't worry so much about our kids staring at screens. In fact, we might even encourage it. (如果所有的 APP 都像 Tinybop 的那樣,我們就不會太在乎我們的孩子盯著屏幕了。事實上,我們甚至會支持它。)”

這句話來自美國的《連線》雜志(wired.com)作者 Kyle 的評價,他曾經寫過《看三位世界級建筑師玩轉樂高》,源于 wired 把最新的“樂高建筑工作室套裝”寄給三家業(yè)界頂尖的建筑師事務所。我喜歡這個作者對創(chuàng)造力的厚愛,也希望他對 Tinybop 的評價被永遠留在這家網站的首頁。

相信這是一種對優(yōu)秀內容的鼓勵,沒人會嘲笑這樣的‘驕傲’。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 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看2015年的App Store如何在兒童身上下功夫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