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學而思博物聯(lián)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宣布啟動“給孩子100座博物館”公益項目,將向全國100所小學捐贈藏品設立微型博物館?;顒赢斎眨本┐髮W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石長翼、北京大學生物標本館館長許崇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呂植教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校友與社會服務中心主任劉超、好未來集團執(zhí)行總裁位晨、學而思網??偨浝砗略路啤W而思創(chuàng)新項目部負責人潘曄博等參加了啟動儀式,并為活動揭幕。
當晚,雙方還共同舉行了一場“博物館云科考”線上活動,特邀北京大學生物標本館館長許崇任教授,與全國中小學生分享博物館悠久的歷史,鎮(zhèn)館之寶背后的故事,難忘的科研經歷等,帶大家感受北大生科濃濃的科研氛圍。
不是讓孩子走進博物館,而是把博物館帶到孩子身邊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起源于1925年成立的北京大學生物學系,是我國高等院校中最早建立的生物學系之一,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即將在2025年迎來創(chuàng)建百周年。學而思作為北大生科的校友企業(yè),為慶賀北大生科的百年慶典,在活動當天捐贈了一面來自奧陶紀的“震旦角石”化石墻,祝賀有著輝煌歷程的北大生科在每個時代都刻下了屬于自己的歷史印跡,歷久彌新,生生不息。
同時,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這個特別的日子,學而思自然博物聯(lián)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啟動了博物館主題公益項目:“給孩子100座博物館”。項目將支持包括偏遠山區(qū)、中西部地區(qū)在內的100所小學,為每所學校捐贈16套自然、科技、文史主題的100件藏品及配套課程,以微型博物館的形式落地校園空間,讓孩子們可以零距離接觸到來自億萬年前的化石、豐富珍貴的自然標本、炫酷的科學裝置和博古通今的歷史器物。
(啟動儀式合影。從右至左依次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校友與社會服務中心主任劉超、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呂植教授、北京大學生物標本館館長許崇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石長翼、好未來集團執(zhí)行總裁位晨、學而思網??偨浝砗略路啤W而思創(chuàng)新項目部負責人潘曄博。)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石長翼首先進行致辭,他說:“本次學院與學而思博物共同發(fā)起的捐贈100所博物館公益行動,未來將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qū)特別是讓生態(tài)保護一線地區(qū)的學校受益。通過一系列教具、課程、展品的引入,惠及從雪域高原到熱帶雨林的當地無數學子?!?/p>
好未來執(zhí)行總裁位晨在致辭中表示,“學而思博物”已經蓬勃發(fā)展2周年,幫助數十萬名學生在學而思平臺上接觸并學習了豐富的博物知識。相信學而思和北大生科共建的博物館主題公益項目,能給一線學校和老師帶去一些幫助,激發(fā)和滿足孩子們對自然和科學的好奇心。
學而思網校總經理郝月菲發(fā)言說,學而思希望通過“給孩子100座博物館”捐贈活動,讓更多孩子同等的享受這樣的教育資源,無論天南海北,無論山區(qū)沿海,都能夠了解宇宙之浩渺,歷史之厚重,自然之神奇。
據悉,該項目捐建的首家微型博物館“我的博物館”已正式落地浙江安吉縣報福小學,更多落地學校也已啟動招募和篩選工作,有意愿的學??梢酝ㄟ^填寫問卷進行申請。
浙江安吉報福小學微型博物館現(xiàn)場圖片
何為好的博物館教育?學而思博物負責人對話北大教授
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橋梁,一件件文物和標本記載著人類與萬物的歷史。隨著科學教育、素養(yǎng)教育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走進博物館,通過親身觀察和體驗來領悟各個領域的的知識,博物館作為社會教育載體的功能日益彰顯。
啟動儀式進行過半,學而思博物負責人張丹博士邀請北京大學生物標本館館長許崇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公共實驗教學中心主任、生物標本館常務副館長賀新強,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王戎疆幾位老師參與圓桌論壇,就“博物館教育對青少年的重要性”展開深入探討。
許崇任教授講到,世界上許多學科都是博物館建立之后衍生出現(xiàn)的,所以博物館的作用說它再大都不為過。但是走馬觀花地參觀博物館,往往只看了皮毛。所以就需要專門做科普、做教育的人來把它講清楚,幫助參觀者去看到藏品背后的科學原理和問題。
賀新強教授表示,博物館、標本館都是很綜合的教育教學的平臺。從時間的尺度,它連接了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每個藏品都有一段歷史??臻g的尺度上,標本館是在很小的空間里匯聚了天南地北不同區(qū)域的景觀,所以非常難得。直接面對化石、動植物標本等等的直觀性是課堂書本教學很難達到的效果。
王戎疆副教授有豐富的野外科考經驗,他說,圖片是二維的,博物館的動植物標本是三維的,而到野外看到真實鮮活的動物,是四維的體驗。四維的體驗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擁有,所以博物館非常有意義,可以讓大家對自然世界有更深刻的認知。
張丹博士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她說,真正的富養(yǎng)孩子是把孩子泡在博物館里,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張丹博士希望號召越來越多的家庭更加重視博物館教育,將博物館的知識和文化加以利用和傳承??鬃釉弧岸嘧R草木鳥獸之名”,對于博物館教育來說,自然類博物館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圓桌論壇現(xiàn)場
博物館的意義已有全社會的共識,但其實體性、地域性會對受眾的參與帶來限制。因此,幾位老師希望通過向偏遠地區(qū)小學捐建“微型博物館”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打破這種限制。雖然“微型博物館”的藏品和設施無法和大型博物館相比,但它們能以觸手可及的方式融入到孩子們日常的學習當中,同樣可以成為好的博物館教育。
北大教授帶你“云科考”,傳遞自然之美和科研精神
18日晚間,北京大學生物標本館館長許崇任教授受邀和北大生科校友、學而思博物負責人張丹博士一起,通過線上的形式,進行了一場面向全國中小學生的“博物館云科考”。
兩位專家老師帶大家走進北大生物標本館,了解珍貴館藏背后的故事,講述生物標本館的百年發(fā)展史。
許崇任教授介紹,北京大學生物標本館的歷史可追溯到清朝光緒33年(1907年),北大成立“博物”學科。如今生物標本館的“鎮(zhèn)館之寶”是一只采集自1908年的秋沙鴨標本,也是中國記載最早的動物剝制標本。
兩位老師帶大家“云觀看”了精彩紛呈的館藏生物標本,有已經滅絕的珍貴兩棲動物標本滇螈,多種多樣的蝴蝶、貝殼標本,以及經過精心擺放、仿佛向觀眾迎面奔來的野牦牛野驢等哺乳動物標本……每件標本背后都有不同的知識和故事,
學而思博物的老師張丹博士不僅有豐富的野外科考經驗,在多個國際核心期刊發(fā)表過科學研究成果,近幾年又已經在學而思為中小學生講授了多門博物素養(yǎng)課程,擅長以生動形象又不失幽默的方式,帶孩子們認知了解自然萬物。在“博物館云科考”活動中,張丹博士講解了剝制標本的制作工藝,分享了自己在北大生科讀書期間的學習實踐經歷,還給大家展示了學而思博物盒子中的昆蟲標本。
隨后,云科考活動又帶大家進入到神秘的“館中館”,之前泰國瑪哈·扎克里·詩琳通公主在造訪時大贊其中藏品的歷史厚重感。許崇任教授介紹,這個特別的藏區(qū)中保存的都是非常珍貴、或者有特殊意義的標本和物品。比如將近200年前采集的一批植物標本,還有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的古老桫欏標本,等等。
線上的小朋友們與兩位老師積極互動,展現(xiàn)了大家對自然和動植物的熱愛和知識儲備,更在活動過程中學習到了豐富的內容。
這次云科考活動對北大生物標本館和學而思都是一次新嘗試,在新媒體平臺上充分發(fā)揮雙方優(yōu)勢,拉近觀眾與頂級高校之間的距離感,傳遞博物知識和科研精神,讓孩子們從小打下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認識到科學的趣味性。
未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大學生物標本館和學而思還將在科普教育、科學公益方面開展更豐富的合作。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