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一個扎著馬尾的小女孩,低頭專注地用手中的畫筆設計一條裙子,偶爾扭扭脖子,或是皺眉思考……圖紙設計完成后,她拿起3D打印筆,把自己設計的服裝“打印”成實物來。對一個沒有多少服裝設計和3D打印基礎的孩子來說,用紙板設計、拼貼、3D打印出模型,這個過程只需要大概兩三個小時,很多孩子樂此不疲,“因為好玩呀”。
“創(chuàng)客教育” or 科學教育,聽起來是個有些“高大上”的、只有少數幸運的孩子才能享受到的教育。不過,在近期走訪的城市科學節(jié)中,我們也發(fā)現不少為孩子提供的簡單易行的創(chuàng)客教育,他們的共同點是鼓勵孩子使用簡單的工具,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創(chuàng)造,用“好玩”的方式挖掘孩子們的智慧潛力:
1. 有了3D打印筆,人人都是服裝設計師
服裝設計,在大眾看來也是一個比較小眾和冷門的領域。但其實,在一定的引導和工具的支持下,10歲上下的孩子們玩起來也“根本不是事兒”,而且他們的作品往往令人驚艷。比如你看:
制作這些作品的原料極其簡單:剪刀和紙,外加一支3D打印筆,孩子們在紙質模型上隨意設計、發(fā)揮,再做成3D打印成品,每一步都有孩子自己的設計在里面。
親紙樂創(chuàng)育聯盟展區(qū)負責人丁鎮(zhèn)認為,“孩子在掌握基本的知識之后,創(chuàng)作出自己個性化的作品,這就是創(chuàng)意了”。丁鎮(zhèn)作為一名在服裝領域積累了十幾年經驗的“老江湖”,他與其伙伴們研發(fā)的教材入選了教育部和北京市的課程標準,在全國上千所學校使用。
丁鎮(zhèn)認為,人們都知道孩子好玩,但往往會忽略掉他們喜新的天性,將孩子喜新的天性與社會對于創(chuàng)新的需求結合起來,正是親紙樂的“創(chuàng)育”的基石。親紙樂的創(chuàng)育模式可以概括為一下幾點:
①看一看,說一說。運用書本和電子產品,展示多種服裝圖畫,在此過程中,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見聞,互相交流。例如讓孩子講述自己與某種服裝的故事,讓他們在互動中學習關于此類服裝的知識,開闊孩子的視野,而不是傳統(tǒng)教學的“填鴨式”的灌輸。
②想一想、查一查。給孩子一個關鍵詞,讓孩子自己發(fā)散思維,然后到網上查找各種類型的信息,在孩子了解到大量的信息的前提下,最后,老師會給出一個目前主流定義做為參考,讓孩子自己判斷。
③動一動,練一練。用一些服裝模型,讓孩子了解服裝的基本構造,如領子、袖子……再讓孩子們運用電子設備,或者畫筆去設計出服裝花紋、圖案、顏色等。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孩子自己的想象力,根據自己的喜好去設計,從而張揚孩子的個性,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④創(chuàng)一創(chuàng),記一記。就是讓孩子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去創(chuàng)作、記錄。最終用3D打印筆,將自己的設計,制作成3D服裝模型。
此外,為了讓設計變得更加立體,他們還引入了超輕粘土、T恤衫打印、紙模服裝T臺秀等產品和活動,都是圍繞簡單、好操作的原則,讓孩子邊動手邊創(chuàng)造。
孩子們經常在這一坐一上午,整個學習過程中,老師們除了教育孩子們一些設備的使用技術以外,并無其他的內容,但是,孩子們能夠根據自己的選擇,去發(fā)揮與創(chuàng)造,在創(chuàng)造中學習,也在學習中創(chuàng)造。此間,有一些孩子夢想,“長大做一名服裝設計師”。
2. 讓孩子設計一棟建筑?一把面條足夠
一個德國展區(qū)的建筑設計workshop給芥末堆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象,我們在這看到了鐵塔、橋、小屋……都是孩子們做的。
嗯,不要以為這又是誰家出產的昂貴兒童玩具,這些“藝術品”都是用意大利面做的。沒錯,就是意大利面,搭配膠槍和紙板,孩子們就“玩”出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也就是說,培養(yǎng)、教育孩子,是否一定要使用現代最前沿的科學技術。面條都可以從食物變成工藝品,世界這么大,物品那么多,能夠利用的何止是面條呢?比如用橡皮泥也能做出老虎、大象和獅子。
3.木匠原來也這么好玩
這家家具作坊比較特殊,車間小,木料小,機械設備也小,最關鍵的是作坊里的木匠全是“童工”。奧地利優(yōu)耐美創(chuàng)客養(yǎng)成基地就是這種情況了,小“木匠”們切割、磨邊、鉆孔……忙得不亦樂乎。在他們的不遠處,擺放著許多已經做好的作品,有些作品,芥末君差點沒認出來。都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他們沒有師傅,貌似也做的不錯,玩的蠻開心的。
看著孩子們“玩”的這么爽,芥末君也不好意思繼續(xù)打擾了,聽說最近地球的“大表哥”找到了,我去問問NASA,看他們什么時候能帶我一起過去玩會。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