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篇講互聯網+的文章,而是一位出身于傳統機構的老師對互聯網的認知。16年,無論觸網與否的留學服務機構,在面對“互聯網”時,都倍感壓力。風潮背后,是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互聯網,究竟把我們怎么了。
最近,一位機構負責人說,錯過了微博大V,錯過了微信公眾號,不能再錯過直播了 。似乎,這兩年談教育必提互聯網,從下圖的在線教育的增長趨勢便可看出端倪。
算起來,互聯網的出現已經有一代人的時間了,對留學服務行業(yè)來說,互聯網帶來的是機遇,是挑戰(zhàn),還是恐慌?
一、“互聯網”是個什么鬼?不妨先問問你的市場部。
要說行業(yè)內與互聯網接觸最久的,非市場部莫屬。留學行業(yè)是個年輕的行業(yè),年輕意味著開放學習的能力。而同樣年輕的互聯網,讓留學服務行業(yè)的市場部終于有了與其它行業(yè)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的機會,加上強烈的學習欲望,互聯網給了留學傳統機構彎道超車的機會。
從門戶網站時代開始,留學服務機構就深度參與。一方面自建留學信息網站,另一方面通過在門戶網站投放廣告來引流。比如業(yè)內某大廠,曾長期占據新浪首頁頭條文字鏈,通過引流至自己的留學信息型官網,一天輕松獲取數十條有效資源。
而當百度與谷歌還在國內搜索引擎領域正面廝殺時,先知先覺的留學服務機構已經開始全面布局SEM與SEO團隊,所以到今天,留學服務行業(yè)已成為百度的主要客戶群之一。
隨著互聯網從PC端轉至手機端,留學服務行業(yè)的微博大V迅速崛起。一些今天耳熟能詳的留學機構、留學工作室、語培名師,正是崛起于這段時間,他們以微博大V的身份獲取了大量的關注與流量。
在這個月,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里都瘋狂地刷著EA/ED的錄取信息。微信已經成為每個人手上最好的營銷工具,各家機構都通過公眾號和朋友圈展現著自己的各種能力。
當然,市場部門對互聯網推廣方式的諳熟,不只是因為接觸早,更因為留學行業(yè)客戶群體分布與互聯網的定位屬性相互匹配。留學服務客戶群體分散,即使是相比同為教育領域的K-12教育,也更分散。所以留學行業(yè)通過傳統的戶外與媒體廣告,最終到達意向客戶的比率非常低。
而互聯網營銷方式,諸如搜索引擎和自媒體,都具備更強的定位能力,這從客觀上為留學服務行業(yè)在互聯網營銷上的深入創(chuàng)造了條件??梢哉f,互聯網與留學服務機構在招生(市場)上的相遇,是一種自然選擇的結果。
二、互聯網教育這么火,為什么?
“互聯網教育”概念的火熱,并非源于它與教育產品在營銷層面的契合?;ヂ摼W受重視在于它觸到了傳統教育模式的痛,進而為教育服務/產品本身帶來了延展與優(yōu)化的可能。
首先,互聯網打破了傳統教育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由于地域、經濟、文化發(fā)展水平的差異,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往往集中在北京等大城市。過去,外地學生要上高質量的課程,要么選擇到北京學習,要么期待這些優(yōu)秀的老師能來到自己所在的城市上巡回課。比如過去的SAT、GMAT等課程,名師每年全國巡回開課是非常普遍的。
而互聯網教學平臺的出現,讓老師通過在線的方式,就能給全國各地的學生上課,完全突破了地域的限制。除直播外,微課、慕課等模式,也能通過預先錄制和整理相應的教學視頻與資料,進一步突破老師與學生之間時間上的對接問題。
其次,互聯網提升了教育服務的提供效率。
教育服務產品的特點是流程復雜多樣。以語培產品為例,不僅包括教師與學生的授課,還包括前期的測評、學習方案制訂,和后期的學習跟進,成果跟蹤等步驟。
過去,“長久的教學管理經驗”或許是一個培訓機構最重要的能力。而互聯網技術的使用,使機構在短時間內迅速搭建成熟的教學管理制度成為可能。近兩年特別火熱的Saas概念,正是解決了機構在這方面的需求。
今天,稍具規(guī)模的留學申請機構,都會引入在線客戶服務系統。機構通過服務平臺把復雜的服務流程可視化,客戶可隨時登入系統了解自己的申請進展;同時,資料傳輸、存儲和歸檔,都可以通過在線的方式進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機構與客戶之間的溝通效率。
更重要的是,互聯網給教育本身帶來的優(yōu)化。
傳統教育模式強調知識點的傳輸。過去,少數精英集中為社會創(chuàng)造出知識,以自身為中心單向傳輸內容。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推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移動性與參與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互聯網時代實現了去中心化,每個人都可以隨時獲取知識,同時也可以創(chuàng)造知識。
直播和微課所帶來的不僅是時間與空間上的便利性,更改變了知識的創(chuàng)造方式。通過提升教與學之間的互動,知識傳播與反饋方式發(fā)生了的改變,參與性的增強給傳統教育帶來極大的變化。
而對留學服務來說,互聯網也給申請服務的優(yōu)化帶來想象空間。 但是目前來看,主要還是流程的優(yōu)化,和降低中間的溝通成本。
三、互聯網 to VC
不得不說,在這一波熱潮中,“互聯網”于教育來說,更像是面對資本時的標配。
回望16年,無法斷言究竟是資本的躁動帶動了教育概念的火熱,還是教育本身的價值終究引起了資本的關注。但資本與教育的親密接觸,不可或缺的是“互聯網”的推波助瀾。而某些在線教育機構步入低迷,個人認為是這一波行情在往下,同時也屬于概念回歸到實操的環(huán)節(jié)。
為什么面對資本必須“互聯網”?
即便是教育,作為一種商業(yè)模式,傳統教育的服務模式限制了其在商業(yè)上的發(fā)展空間。上文提到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標準化和質量控制的難題,都成為教育公司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
而資本想看到的,是你的成長性與可復制性?;ヂ摼W所能提供,正是傳統教育模式下被約束的空間與觸角。從“市盈率”到“市夢率”,除去投機資本的攪局,其實也是對打破傳統模式壁壘而可能激發(fā)的成長的夢想。
四、還是原來那個互聯網么?
2016年互聯網領域的關鍵詞,是“下半場”。
進入下半場的互聯網,對教育行業(yè),對留學服務行業(yè),意味著什么?
互聯網教育的下半場,一方面是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的自我迭代,另一方面也是互聯網概念的理性回歸。從直播、錄播到雙師課堂這些概念的轉變,說到底,機構的注意力還是回歸到了教育的根本上。
互聯網教育自出現以來,就一直處在快速的自我更新與優(yōu)化中。從線上直播和錄播課程,到2016年在線教育的幾大玩家所推崇的翻轉課堂、雙使課堂,都是互聯網教育自身快速迭代發(fā)展的結果。
下半場的另一面,是留學服務機構在面對互聯網時,日趨理性。
就像半個世紀前,電視機的出現,曾經讓西方學者高呼電視機將取代大學。
電視的出現,讓內容有了與文字完全不一樣的表現形式,畫面+音頻的展現顯然比文字要更生動更形象。但是大學并沒有被取代,而電視出現之后的一系列多媒體方式,反而成為大學教育進步過程中的得力工具。
應該說,互聯網對教育是優(yōu)化,而不是顛覆。與其說互聯網會對現行的留學行業(yè)形成挑戰(zhàn),倒不如說互聯網會成為留學行業(yè)提供服務的一個很好的工具,而這種工具可能會從本質上優(yōu)化留學服務的提供過程。
教育服務本身有大量互聯網技術所無法涵括的需求,比如互聯網在提供便利性時,并不能替代學習本身對內容的理解,而在留學申請中,客戶與顧問之間的信任搭建,個性化的需求處理等,都是需要更多基于教育本身的思考的。
雙師課堂的提出,正是基于對在線教育深度思考后的理性回歸。一方面通過互聯網工具,實現了優(yōu)秀教師突破地域與時間限制授課的可能,另一方面通過對教育本身的思考,配以線下合理的學習管理和服務,回歸到教育的本身上來。
五、接下來當如何?
每一次的社會變革,都是由新技術與傳統之間的碰撞開始,它們之間彼此陌生、敬畏,甚至是傲慢。
是的,傲慢。
不記得是哪位大咖說過,新技術的出現,往往會帶來兩種傲慢:科技的傲慢,與人文的傲慢。
正如互聯網之于教育,科技的傲慢,在于對內容和教育本質的輕視,總企圖以技術來碾壓教育內核;而人文的傲慢,在于對技術投入的不屑,往往低估了技術對人文組成產生影響的可能。
不管你是以互聯網技術,還是以傳統線下模式為主的機構,將內心的傲慢放下是第一步:嘗試去接受和擁抱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性,充分理解服務產品的內容核心,將互聯網與教育做一個更好的融合。
如何融合?互聯網教育時代的教師,面對的不再只是授課,而是向學生的學習提供針對性的服務,這種服務的提供正是基于對互聯網等現代科技的使用。
對留學顧問來說,亦是如此?;ヂ摼W能為留學服務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而這種可能必須基于行業(yè)從業(yè)人員對留學服務本身的深刻理解。
世界變化快,而有了互聯網的世界,變化更快。
對長期耕耘于傳統留學服務模式下的機構來說,還需充分理解互聯網的特性,適應其快速迭代更新的模式,并將其融合的自身產品的優(yōu)化中。
如果你對發(fā)生著的改變視而不見,那么它定是威脅。如果你認識到并擁抱這種改變,它則是機會,它會用快速更新迭代的思維方式給機構帶來新的增長機會。
本文轉載自我叫MKT,作者羅立鋮。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