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羅胖說,內容付費還遠遠不是一個風口,因為風口的意思就是,豬也能飛起來,很顯然,目前一頭豬在內容付費的領域是飛不起來的,所以它不是一個風口。
但它是一個商業(yè)模式。
盡管從孔夫子“十條干肉”開始就已經是付費模式,到后來的培訓和出版同樣是付費的,只是互聯(lián)網把內容付費又打扮了一番,好多家玩出了新花樣。
最近一段時間,連最文藝的豆瓣都有了豆瓣時間,可愛的生意人丁磊推出了“蝸牛讀書”,分答推出了“小講”,小鵝通發(fā)布了 3.0,最近我還玩上了小密圈。
內容付費這件事越來越有有意思了。
跟其他一開始沒想著賺錢的互聯(lián)網商業(yè)模式不一樣,內容付費最大的好處就是,它是有錢賺的,否則為啥叫內容付費呢?
今天我們總結一下,各家玩的內容付費模式。
1、看病模式
這種模式的代表是在行、分答、知乎 live、簡單心理、微博問答、好大夫在線等等。
我把這些模式稱為看病模式,因為你花錢買到的是一個具體的解決方案或者答案。比如你現(xiàn)在在產品設計上有困惑,你可以去在行約個行家問一下,你也可以去分答找人提問,或者參與知乎 live 獲得提問機會,總之你得到的是一個具體問題的答案,也就像是一個醫(yī)生給你的病開出的處方,而你要為這個處方付費。
盡管各家模式各不相同,分答衍生出了偷聽,知乎 live 是圍觀+提問,簡單心理則是典型的看病模式,本質就是看病。
這種模式的核心在于你的醫(yī)生資源,轉換個視角的話,你的競爭力取決于你擁有的各行各業(yè)的專家資源,以及你對專家資源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這種模式對平臺來說,收取的是傭金,對專家來說,收到的是診費,好處是不用專門設計內容產品,而是根據(jù)具體病情和自己經驗來開處方。
壞處是,平臺流量太貴。
所以能做出來的,大概就是那些本來就有流量的,在行和分答是從果殼衍生出來的,live 背后有知乎的流量支持,微博問答有微博的流量。沒有流量,這種模式太難玩,所以山寨在行的一堆后來者,幾乎沒幾個幸存的。
或者,就只能走細分路線,像簡單心理這樣的心理咨詢平臺。
這個模式的第二個難題可能是這樣的:如何快速匹配“病人”和醫(yī)生?這在好大夫在線、簡單心理這樣的專業(yè)網站就不是那么困難,但是我要去分答或者 live 找一個合適的大夫,還是有難度的。
所以這幾個平臺,都是大 V 的舞臺,不知名但是有料的內容提供者很難在上面賺到錢。而平臺對與大 V 們的關系顯得有些微妙,大部分錢都被大 V 們賺走了,傭金比例過低,那就只有指望 GMV 的大幅增長,但現(xiàn)在看來,各個平臺都遇到了各自的問題。
2、吃藥模式
這種模式的代表是得到、喜馬拉雅、多看、愛奇藝。
居然還有愛奇藝?是的,不要驚訝,我覺得愛奇藝是最典型的內容付費,它就是一個藥店模式:自己批發(fā)進貨,然后散裝賣給客戶。據(jù)說 2016 年愛奇藝的會員費收入是 40 億,這是一個網絡視頻的內部人士告訴我的。
但是愛奇藝的成本也很高,我這里只是說它的會員收費,沒有算成本和利潤。
多看是對電子書收費閱讀,這個就比較好理解。
得到最典型的產品是付費訂閱,按年收費,199。其他產品類型還有“說雜志”、“每天聽本書”等。
簡單點說,吃藥模式和看病模式的區(qū)別是這樣的,看病是先付費后有產品,吃藥是先有產品后付費。看病是“服務業(yè)”,吃藥是“制造業(yè)”。
得到這樣的模式,它是在“制造”產品,當然愛奇藝是藥店,做的是經銷代理的生意,就像 711;得到是藥廠,做的是藥物研發(fā)生產制造模式,就像拜耳。
既然做的是產品,你瀏覽一下得到收費專欄的訂閱數(shù)就可以理解銷量的差異了。
我買一副藥,對于吃完之后是有預期的,六味地黃丸,治腎虧;廣西金嗓子,利咽止痛;偉哥,雄起。
那我買一個產品,預期是什么呢?如果沒有明確的預期,我就不容易(記住,是不容易,不是不可能)下決定。所以你看《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和劉潤老師的《五分鐘商學院》看起來賣相最好,為什么呢?因為有明確預期,有嚴格的產品規(guī)劃。
在這種模式下,大 V 并不是一個商品好賣的必要條件。薛兆豐當然是知名的經濟學教授,可是真的聽過、了解他的人有多少?劉潤是中國最貴的管理顧問,但真正知道劉潤的也不多。
其實你看王煜全、熊太行、卓克、老浦、萬維剛、郝廣才、王爍等等都不是知名人物,但貴在他們能提供好的內容產品。
所以在這個模式上,大 V 沒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產品的設計和打磨,就像一瓶老干媽辣醬。我們也很少能說出《人類簡史》的作者赫拉利,也不知道《新華字典》的作者是誰,但這些是我們樂意付費的內容產品。
相比看病模式,吃藥模式有幾個好處:
自主性強,不過于依靠大 V,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打磨設計產品上。
收入高,這里并不是指流水,而是指分成。相比看病模式的低比例傭金,得到與作者的分成基本是對半,因為雙方都高度參與了內容的研發(fā)。
可重復出售。看病模式,一個醫(yī)生對一個病人,一個處方賣一次出診費,效率不高(盡管存在知乎 live 這種變體)。但是吃藥模式,可以大批量出售產品,比如《薛兆豐北大經濟學課》,即使訂閱一年結束,這個內容是完成了,它完全可以批量再賣的,因為想快速提高經濟學認知的人還有很多,但經濟學的基本知識是變化不大的。
說了這么多好話,吃藥模式的難點在哪呢?
難點在于產品研發(fā)。你來看病,我只要搞個知名大夫放那就好了,具體怎么看我平臺是不關心的,但是要研究藥物,我就不是平臺,我是藥廠,我要有研發(fā)人員專門研究。
所以各有好處,看你的能力在哪。
3、入教模式
內容收費,還有第三種模式,叫入教模式。
這就是各種收費社群模式。
社群當然也存在內容輸出,但它既不會針對某個具體病人開藥方,也不會制造特定的藥物出售,它出售的是一個社群關系、一種信仰和崇敬包括一種心理上的安慰。
這就像一群信仰基督教的人,他們每周去教堂做禮拜,有事了還要去懺悔,還能跟其他教友互相交流,但教會只提供信仰,不提供具體服務。
社群是一個互相激發(fā)的學習群體,本質上就是信教,它往往是基于一個核心人物,如某個互聯(lián)網大 V 組織起來的。
馮大輝在小密圈的讀者群,有超過一萬的付費用戶,但是馮大輝并不承諾說我每天要給你們發(fā)多少帖子,也不一定會回答你的問題,但是這些用戶卻能提供不錯的內容。
馮大輝起到的是組織和篩選的角色。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小馬宋”,作者小馬宋,經作者授權轉載。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