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com
高考的戰(zhàn)爭,實際上是爸爸的戰(zhàn)爭。
關于高考,在中國有一種特別流行的觀點,高考是最后一次公平的機會,高考是最后一次改變命運的考試。
但是真的如此嗎?確實我們看到,從1977恢復高考以來,很多人因為高考進了城,走上了人生巔峰,改變了命運,但這些,其實與高考無關。
01 神奇老師和“小縣城學霸”
我在高中時代,我所在的高中,曾經(jīng)轉(zhuǎn)過來一個非常厲害的英語老師,這人年紀已經(jīng)半百,她對高考研究得非常透徹,解題技巧和提分技巧非常實用,就是口語有點不太好,而且?guī)в袧庵氐暮幽峡谝?,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他可能沒有那么優(yōu)秀,但是對于即將面臨高考的學生而言,這簡直是個神器,而且這位老教師非常耐心負責,給很多英語不好的同學帶來了福音。
后來我們跟他熟了以后才聽他說到,他是原來一個偏僻縣城的英語老師,我們校長在一次交流中,聽他講了一節(jié)課,立刻決定把他挖過來,還給他的孩子一個入學名額,當時我們那個學校也是省重點,這樣的入學名額還是很有誘惑力的,于是他就欣然前來。
他的口音為什么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呢?因為他全是自學的啞巴英語,他是文革時期下鄉(xiāng)的知識青年,后來別人有關系有背景都回了城,那時候招工針對的只是城市知識青年,他這樣的農(nóng)村知識青年是沒有機會的,高考考了幾次都沒進入大學,他只能進入學校教書,幸好他對業(yè)務比較鉆研,幾十年研究下來,自學成才,終于成為一個高考英語的教育專家,專門帶高三,負責給那個縣城的高中考生,在考前突擊英語提個十幾二十分。
有一次,他又在課余講他的經(jīng)歷,忽然有一個同學提問:“老師,你來給我們講課了,那你原來教的學生怎么辦?”我現(xiàn)在還記得那時候的場景,老師一下子怔住了,教室里也一下子安靜下來,然后忽然教室里全是讀書聲。
因為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個縣城的很多孩子們,因為我們學校挖走這個老師,已經(jīng)在高考中失去了20分的英語分,而20分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他們在競爭中從一開始,起跑線被推后了20米。不僅僅是這一屆考生,還包括下一屆,下下一屆,那個縣城的孩子可能永遠失去了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我們何其有幸,能在高考前的關鍵時刻,擁有這么一個神奇老師,而那個縣城的學生又何其不幸,在人生的重要關口少了一大助力。
但這不是事情的全部,事情的全部是什么,我們這個地級市最好的高中,每年都面臨教師流失的問題,這些老師去了國家機關或者更發(fā)達地區(qū)的學校,所以我們學校,只能被迫從這些縣高挖這些優(yōu)秀教師來補充,我們曾經(jīng)在高一有過一個非常棒的英語老師,一口正宗倫敦腔,在接到一所省里知名高中的邀請后義無反顧地跳槽,于是我們這一代學生只能學“啞巴英語”。
成功者在講述成功經(jīng)歷時,總是會濾掉很多客觀因素,強化自己個人奮斗的色彩,就拿高考這種事來說,很多人都會強調(diào)自己的天資卓著和勤奮刻苦,而往往忽略了另一些因素,原生家庭、教師、學校、城市氛圍、社會歷史,人們只看到了小縣城學霸,沒有看到小縣城學霸的背后。
單從教師的角度來說,無數(shù)“小縣城學霸”、“小鎮(zhèn)知識青年”的背后是什么?是中國歷次政治風潮中,上山下鄉(xiāng),被迫留在農(nóng)村,留在縣城的知識分子和知識青年們命途多舛的人生,是他們把當時的先進知識帶進很多偏僻的縣城、小鎮(zhèn)、鄉(xiāng)村,拉平了這些地方和大城市,富人的差距,才有了很多縣城學霸上清北交復的傳奇,這并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以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為代價換來的,這本來就是一個巨手的產(chǎn)物,并不是自然形成的。
這些人因為出身的原因被階層固化,被打壓到農(nóng)村,才有了鄉(xiāng)村和城市教育差距的弭平。高考的公平,高考的草根逆襲傳奇,高考的打破階層固化的神話,是以上一代人的階層固化為代價完成的。
沒有神話,神話的背后,都是另一個悲劇。而這樣的神話也注定不會是長久的,教育是一種資源,它一定會通過富集,向名校,大城市集結(jié),逐漸形成,全國名?!!丶壥忻!h城名?!胀h高這樣的金字塔結(jié)構(gòu),越往上學校數(shù)量越少,富集的教育資源越多。
這才是自然狀態(tài)下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以前那種被外力打破造成的資源配置的“平等”不會再有。
02 高考吧爸爸
在我的英語老師的經(jīng)歷,應該很多人注意到一個他的經(jīng)歷,他是沒有考上大學的,我們聽多了很多“老三屆”們熱血勵志的故事,可能會把上大學才能歸結(jié)為成功,但其實對于當時很多人,參加高考是很難的,有人甚至不知道恢復高考的消息,有人因為工作環(huán)境惡劣,根本沒有復習時間,我這個老師也很慘,他家庭困難,要照顧生病的父母,更艱難的是,他連學習資料都沒有,老三屆的故事中,很多人描述自己的學習過程,動不動從北京寄來了資料,對我這個老師而言,家里的親戚里就他一個識字的人,別人的資料都藏著捂著,只能憑自己的記憶學習。
所以,當我們在歌頌高考時,不能一味歌頌高考的公平,我們也應該看到,高考實際上最終,還是原生家庭的比拼。
我老家的電視臺曾經(jīng)拍過一個電視節(jié)目,介紹當?shù)氐穆糜雾椖浚渲杏袀€鏡頭,要找當?shù)亟?jīng)營游船的本地人來錄節(jié)目,就是簡單說幾句話,把風景夸一下,連稿子都是電視臺出的稿子,結(jié)果試了幾個人都不行。平時說話挺利索的小老板,一到鏡頭前,都結(jié)結(jié)巴巴說不成句,因為這些小老板大部分是當?shù)剞r(nóng)民,只有小學文化程度。
最后電視臺的編導,發(fā)現(xiàn)她的高中同學也在這里經(jīng)營游船,也是最早經(jīng)營游船的,就把他也找過來試鏡,教育果然是有用的,結(jié)果一遍通過。
這個同學,當時跟編導是一個村里的,是他們鄉(xiāng)里高中成績第一名,而這個編導,當時只是中下等成績,但是她卻考上了大專,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當年參加高考是80年代,對于這個鄉(xiāng)鎮(zhèn)高中而言,幾乎沒有人是第一年就能考上大專,更別說大學了,這個編導當時復讀了五年,才終于上了一個當時最差的大專,而她的同學,當時成績最優(yōu)異的同學,一年高考落榜就回家種地了。
我知道,很多人讀到這里,會稱贊這個女人的奮斗改變了人生,山窩里飛出了金鳳凰,而她同學的目光短淺讓人痛心疾首,可是真相不是這樣的,真相是什么呢?真相是,這個女編導的父親,是村里的村長,而這個農(nóng)民同學的家里,父母雙亡,能夠拼到高中上完,已經(jīng)是家里的極限。
那個年代,能讓一個女孩子上完高中的都鳳毛麟角,更別說不會逼著她嫁人,而是讓她復讀五六年上大專,你可以想象,她的父親當然不是什么巨富,但是眼光和財富已經(jīng)超越了村里很多人。
這個編導后來上了大專,找了個年輕有為的男人結(jié)婚,也有了一份令人青睞的職業(yè)。在她當時的大專同學看起來,她是草雞變鳳凰,草根逆襲的典型,可是人家其實是鄉(xiāng)村的公主。
這就是很多縣城學霸的真相,在北上廣的同學看起來,這些人土里土氣,成績也比不過他們,但其實這些人的家庭在當?shù)?,多半要么是國家機關公務員、當?shù)貒髥T工、村里的種田大戶,這樣的人,其實就是他們當?shù)啬苣玫阶詈玫慕逃Y源的人。
當然,我們今天不需要再去用五年六年的時間去復讀才能考上大學,但是,誰能考上大學,考上什么樣的大學,其實主要是原生家庭能夠給你提供什么樣的教育資源,這就是高考戰(zhàn)爭的實質(zhì),實際上,這是一場爸爸的戰(zhàn)爭。
這個故事也并沒有結(jié)束,這個編導的農(nóng)民同學,有三個孩子,他們?nèi)靠忌狭舜髮W,而且早早在市里買了房,這在農(nóng)村是非常罕見的。他當年的教育,沒有讓他的人生逆襲成傳奇,他在漫長的歲月里,忍受別人的嘲笑,“高中生還不是跟我們不上學的一樣,還是個農(nóng)民”,但他最終沒有辜負自己的教育,他的教育通過代際遺傳給了他的子女。他的故事應該被拍成一部中國電影,叫《高考吧,爸爸》。
03 高考公平嗎?
高考這個東西,看開了其實就是一個篩選器,它的價值根本不在于它的公平,高考神話,是庸人看不到內(nèi)在的真相從而構(gòu)建的。
高考篩選器既不科學,也不公平,它作為篩選器的唯一優(yōu)點,在于它的效率,實際上,效率是中國大多數(shù)社會工具的意義。
公元1397年,明朝士林領袖劉三吾主持科舉考試,榜單出來以后,錄取了51名進士,結(jié)果全是南方人,于是北方人群起攻擊,說考官劉三吾是南方人,偏袒南方士子。明太祖朱元璋大怒,命令徹查,結(jié)果查來查去,所錄進士全是憑實力錄取,并無偏私。這個結(jié)論一出,北方士子更不能接受。
當時北方經(jīng)濟文化已經(jīng)全面落后南方,出現(xiàn)這種情況在所難免,但是朱元璋為了安撫北方人,直接把劉三吾誣為反賊,同時朱元璋親自擔任主考官,錄取61名進士,全是北方人。自此以后,科舉考試開始實行南北卷制度。
這就是現(xiàn)在分卷制度的先聲,直到今天,我們的高考中還存在著北京卷,全國卷,江蘇卷,各種卷,哪有什么公平?
所以,高考是個什么玩意兒?高考只不過是為了保持穩(wěn)定,制造出的一個篩子,這個篩子的網(wǎng)眼,根據(jù)需要,其實是可以任意調(diào)節(jié)的,你所視為神圣的高考,并沒有那么神圣。
我們的人生,也并不應該被高考所限制,俞敏洪參加過三次高考,第一次考試是奔著常熟師專去的,沒考上,第二次還是奔著常熟師專去的,又沒考上,直到第三次,正好江陰縣教育局弄了個專門針對外語高考的輔導班,全職補外語,才考上了大學,而且一考就是北大。
同樣的,馬云也參加了三次高考,他第一年奔著北大去,結(jié)果沒考上,第二年又沒考上,到了第三年被杭州師范的??其浫×?,那時候覺得能上大學就不錯,這才上了大學。
許家印也參加過兩次高考,第一年剛恢復高考,他沒時間準備,根本沒有考上,第二年他以周口第三的成績上了武漢鋼鐵學院。
在高考這個篩選器中,他們既曾經(jīng)是失敗者,又曾經(jīng)是幸運兒。
他們的命運固然有高考的加成,但是高考也并不能證明他們什么。何況俞敏洪的母親李八妹在1978年就辦起了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是當?shù)氐谝粋€萬元戶;許家印的父親是抗日部隊的連長,村里的倉庫保管;馬云的父親是杭州曲藝界的元老級人物,雖然都不是大富大貴,但在同齡人中都是佼佼者。
在高考這個篩子里,能被篩出來的是誰?總是那些能獲取更多教育資源的人。
所以,神話高考,乃至神話應試教育,是沒有任何價值的,跨過高考,會發(fā)現(xiàn)那不過是人生的一個節(jié)點而已,人生最終是一場長期的戰(zhàn)爭,這個戰(zhàn)爭中,戴著頭盔的不僅僅是你,還包括你的父親,母親。
高考曾經(jīng)公平過嗎?不,從來沒有,即使它公平過,那也與高考無關。
但不要逃避高考,你現(xiàn)在所受的苦難,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讓你的子孫輕松一些。
攀登吧,在這荊棘之路上攀登吧,終你一生所做的事,可能只是在無盡的深淵中,刨一個小孔,透進來一縷陽光,甚至只是用一生告訴你的子孫,這條路行不通,但你若不鏟第一鍬土,他就永遠只能從第一鍬開始。
本文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 霍老爺”。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nèi)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