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自閉癥譜系障礙的兒童,往往難以識別周圍人的情緒狀態(tài)。例如,區(qū)分快樂的臉和恐懼的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治療師使用適合孩子的機器人來演示這些情緒,并讓孩子們模仿,然后以適當?shù)姆绞綄C器人演示的情緒做出反應。
然而,如果機器人在治療過程中,能流暢地解釋孩子的行為——無論TA是感興趣、興奮還是專心——那么這種療法效果才是最好的。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的研究人員,現(xiàn)在研發(fā)出一種個性化的機器學習方式,使用每個孩子獨有的數(shù)據(jù),可以幫助機器人評估每個孩子在這些互動過程中的參與度和興趣。
6月27日,科學家們在《科學機器人》雜志上發(fā)表報告稱,這個個性化的“深度學習”網(wǎng)絡,使機器人對孩子反應的感知,與人類專家的評估結果達到了60%的相同率。
對于人類觀察者來說,要讓孩子的參與意愿和行為達成高度一致是很有挑戰(zhàn)性的。普通的機器人(非個性化的)與人類專家的評估結果通常有50%到55%相同。研究的第一作者、媒體實驗室的博士后Rudovic和他的同事認為,像他們的研究一樣,經過人類觀察訓練的機器人,總有一天可以和人類專家所提供的評估結果更一致。
“長遠的目標不是創(chuàng)造機器人來代替人類治療師,而是增加他們的關鍵信息。治療師可以使用這些信息,來制訂個性化治療內容,也可以讓機器人和自閉癥兒童之間,產生更具吸引力的、更自然的互動?!?Rudovic說。
Rosalind Picard是這篇論文的合著者,同時也是麻省理工學院負責情感計算研究的教授,他說個性化在自閉癥治療中尤其重要?!叭绻粋€人讓你想到了自閉癥,那么你就是遇到了一個自閉癥患者?!?embed src="https://imgcache.qq.com/tencentvideo_v1/playerv3/TPout.swf?max_age=86400&v=20161117&vid=x0709q4g2r2&auto=0" allowfullscreen="true" quality="high" width="100%" height="460" align="middl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開發(fā)針對自閉癥的機器學習和AI(人工智能)應用尤其令人煩惱,因為一般的人工智能方法需要大量的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都是可以歸于一類的。而在異質性占主導地位的自閉癥中,一般的人工智能方法就會失敗,因為數(shù)據(jù)缺少共性?!?Picard說。
Rudovic、Picard和他們的隊友,也在其他領域使用了個性化的深度學習,發(fā)現(xiàn)它改善了疼痛監(jiān)測和預測老年癡呆癥進展的結果。
NAO(一個類人機器人)
自閉癥機器人的輔助療法通常是這樣運作的:一個人類治療師展示一張紙質兒童照片,或一張電子照片,用來代表不同的情緒,教孩子如何識別恐懼、悲傷或快樂。然后治療師對機器人進行編程,向孩子們展示同樣的情緒,觀察孩子與機器人之間的互動。孩子的行為會為機器人提供寶貴的反饋,機器人和治療師則需要用此反饋,繼續(xù)學習。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軟銀公司生產的人形機器人NAO。NAO大概有2英尺高,類似于裝甲超人型的機器人,通過改變眼睛的顏色、四肢的動作和聲音的音調,來傳達不同的情緒。
參與這項研究的35名自閉癥兒童,年齡從3歲到13歲不等,其中17名來自日本,18名來自塞爾維亞。在35分鐘的實驗中,他們對機器人的反應各不相同。在測試中,每個孩子的整體表現(xiàn)也不一樣。他們有的時候看起來很無聊、昏昏欲睡,有的時候則興奮地在房間里跳來跳去,拍手、大笑或觸摸機器人。
Rudovic表示,在研究中,大多數(shù)的孩子對這款機器人的反應是,“它跟其他的機器人不一樣,不僅僅是一個玩具,更像一個人,這大概與NAO的外形有關?!?/p>
一名4歲的小女孩一開始在參與治療時躲在媽媽身后,但之后她對機器人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治療結束后她笑了起來。其中一個塞爾維亞孩子的姐姐擁抱了NAO,說:“機器人,我愛你!”在治療結束時,她說她很高興看到弟弟有多喜歡玩這個機器人。
“治療師說,讓孩子接觸自己幾秒鐘,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而機器人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Rudovic說。
他還解釋了為什么機器人在這種類型的治療中是有用的:“人類用許多不同的方式改變他們的表情,但機器人總是以同樣的方式來做,孩子們卻不會感覺單調,因為他們是嚴格按著機器人教的步驟,來學習如何表達自己表情的?!?/p>
個性化的機器學習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意識到一種叫深度學習的機器學習算法,可以用于治療機器人,使其更自然地感知孩子的行為。深度學習系統(tǒng)使用分層的、多層的數(shù)據(jù)處理,來改進機器人的任務,每個連續(xù)的層都比上一層的原始數(shù)據(jù)要稍微抽象一些。
Rudovic說,盡管深度學習的概念自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出現(xiàn),但直到最近,才有足夠的計算能力來實現(xiàn)。深度學習已經在自動語音和對象識別程序中得到應用,這使得它非常適合解決這樣的問題,比如,理解人臉、身體和聲音的多重特征,從而理解更加抽象的概念,比如,應用在這種對兒童自閉癥的治療上。
“舉例來說,在面部表情的識別上,最重要的是臉部的哪些部位的變化,決定了兒童的參與程度,”Rudovic說,“深度學習允許機器人直接從數(shù)據(jù)中提取最重要的信息,而不需要使用經過人類分析處理過的信息。”
對于治療機器人,Rudovic和他的同事更進一步,建立了一個個性化的框架,可以從收集到的每個孩子的數(shù)據(jù)中學習。研究人員從孩子手腕上的監(jiān)視器上,獲取了每個孩子的面部表情、頭部和身體動作、姿勢和手勢、音頻記錄和心率、體溫和皮膚出汗反應的數(shù)據(jù)。
這些機器人的個性化深度學習網(wǎng)絡,是由許多元素組成的,包括視頻、音頻和生理數(shù)據(jù)、關于孩子自閉癥的診斷和個人能力的信息、以及他們的文化背景和性別。
然后,研究人員將他們對孩子行為的估計,與五名人類專家的估計進行了比較。這五名人類專家對孩子的視頻和音頻錄音進行了綜合的分析處理,以確定孩子在這段時間里是高興還是難過,有多感興趣,有多投入。
對這些由人類編碼的個性化數(shù)據(jù)進行訓練,并拿訓練或調整模型未使用的數(shù)據(jù)進行測試,神經網(wǎng)絡顯著地改進了機器人對兒童行為的自動估計。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個性化的機器學習要好于把所有孩子的數(shù)據(jù)都 “綜合在一起”式的應用方法。
Rudovic和他的同事還探究了深度學習網(wǎng)絡是如何進行估計的,這揭示了孩子們之間一些有趣的文化差異。Rudovic說:“舉例來說,來自日本的兒童在參與活動的時候,會表現(xiàn)出更多的肢體動作,而在塞爾維亞,大的肢體動作則出現(xiàn)在參與活動之后?!?/p>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智能觀”編譯,原文來源MIT,原文作者Becky Ham,原文鏈接。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