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在一起玩手機 圖片來自網絡
近些年的暑假,農村孩子玩捉迷藏、騎馬打仗的景象少了,一天難得聽到他們追逐嬉戲的聲音。營長看見一群孩子湊在一戶人家的門口,正專注地看手機。這家裝了無線網絡,白天大人出去工作,家里只有一位老婆婆,好說話,不趕人,還會讓他們進去坐坐。這群孩子經常在這里花光一整個下午打游戲、看影視劇,除非手機沒了電,不然很少抬頭。
湖南王校長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周一到周五,學生們在學校玩不了手機,一放暑假,容易剎不住車。
不少人也意識到長時間玩手機成為了鄉(xiāng)村少年的“流行病”,甚至到了不懂“吃雞”是文盲的地步。一位從外地回鄉(xiāng)的中年人發(fā)現(xiàn),“除了睡覺,哪怕吃飯、上廁所、走路,村里的青少年手里也往往橫著手機”。
在學校的偏僻角落
在家里 圖片來自網絡
在草叢里 圖片來自網絡
在路邊 東方IC 圖
2016年初,中國少先隊事業(yè)發(fā)展中心、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發(fā)展研究中心等四個單位聯(lián)合發(fā)布第八次“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已經有超過四分之三的未成年人擁有自己的手機,其中近九成使用過手機上網。未成年人上網最常做的事情前四名是聽音樂、聊天、打游戲、看視頻。
這份調查報告稱,留守未成年人群體認為上網最嚴重的問題,排名前兩位的是“耽誤學習”(27.0%)和“玩游戲/聊天上癮”(23.8%)。
超過一小時后,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越長,成績越差
與孩子們熱衷使用手機形成對比的是讓老師心涼的成績。城鄉(xiāng)的教育資源差距本來就使得農村孩子的基礎落下一截,若是自己再不努力,成績更堪憂。
日本東北大學專攻腦科學的的川島隆太教授曾分析仙臺市2萬2390名中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況,調查顯示,每天在家學習時間超過2個小時的初中生中,每天用智能手機不超過1小時的初中生和不用智能手機的初中生,數(shù)學平均成績相差不大,分別為74.7分和75分。但是使用智能手機時間超過1個小時的學生,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越長,學習成績越差。每天使用4小時以上的學生,數(shù)學平均成績只有57.7分,還不如在家不怎么學習但也不用手機的學生。
對于那些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管不了的留守孩子,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機,放假時想玩多久都可以。
手機依賴正在破壞孩子的自控力
手機上充滿感官刺激的娛樂消遣不僅占去了農村孩子們的大量時間,更嚴峻的是,它們正在破壞孩子的思考力和自控力。
先了解一個理論:奶嘴樂。
美國戰(zhàn)略家布熱津斯基是一位被稱為西方戰(zhàn)略巨擘的人,他一生提出過很多新奇的戰(zhàn)略名詞,其中有一個叫做“tittytainment”,中文譯為“奶嘴樂理論”。
這是一個魔性而邪惡的理論:全球化使財富集中在20%的精英手里,為了消解另外80%人口的不滿情緒和精力,就給他們塞上一個“奶嘴”,讓他們安于享受娛樂,慢慢喪失熱情、抗爭欲望和思考的能力?!澳套臁卑ㄉ闃I(yè)、賭博業(yè)、暴力型影視和游戲,娛樂新聞、偶像劇、綜藝等大眾化娛樂產業(yè)等等。
無論是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等手機游戲,還是抖音快手等視頻APP,在設計的時候就已經引入讓用戶上癮的機制:觸發(fā)、行動、多變的酬賞、投入。精確的算法能記錄、分析你每一個動作,根據你的偏好推薦更多類似內容,每個視頻只有十幾秒到幾分鐘,不需要大腦付上任何努力。
游戲能立刻給你反饋,碎片化視頻不要求你有耐心,而且有更強的感官刺激。就像吃完了一口麻辣火鍋,再吃一般食物會覺得沒味道,長時間看手機的孩子看慣了動感十足、有強大感官沖擊力的畫面,對普通的信息刺激會變得遲鈍。
認真聽完40分鐘的課,看完一本書,思考一個問題,這些活動遠不如手機的刺激性大,且需要付出更長時間的注意力、更復雜的腦力活動,孩子自然越來越不愿意也沒有能力做,而他們的未來可能因此將被牢牢拴在底層。
依賴從手機上找快樂,找到的更可能抑郁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簡·騰格(Jean Twenge)在《臨床心理科學》雜志發(fā)表文章,指出美國青少年抑郁癥患者數(shù)量在快速增加。從2010年到2015年,短短五年時間,美國青少年感覺“沒用和不快樂(抑郁癥典型癥狀)”的人數(shù)在全國范圍內激增了33%,青少年企圖自殺事件增加了23%,13歲到18歲之間人群自殺率上升了31%。
在對青少年進行了幾次大型調查后,簡·騰格發(fā)現(xiàn),所有的可能跡象都可以追溯到青少年生活中發(fā)生的一個重大變化:智能手機的突然崛起。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數(shù)據顯示,從2012年末到2015年,美國青少年有智能手機的比例從50%多迅速增加到73%,而2012年,青少年患抑郁癥的人數(shù)和自殺率都開始上升。
騰格認為雖然不能保證說智能手機應該承擔責任,但兩者的時間點讓人高度懷疑?!?012年至2016年,(美國)青少年生活變化最大的是他們花在數(shù)字媒體上時間增加,以及面對面社交活動和睡眠時間的減少?!彬v格說。
她發(fā)現(xiàn),與那些每天只上網1個小時的青少年相比,每天上網5個小時以上的青少年自殺風險更高,更容易患上抑郁癥、考慮自殺、制定自殺計劃或嘗試自殺。
一個原因是盯著手機的時間越長,面對面交流的時間就越短。面對面交流是人類保持情緒健康的重要因素,哪怕是聞到另一個人的氣息、一個眼神對視,對溝通都有積極影響。缺少真實的交流的人,情緒就會衰退,陷入抑郁。
2007年,第一代蘋果手機面世。大約在同時,美國青少年每周和朋友出去玩的時間開始明顯呈下降趨勢。圖來自簡·騰格的Twitter
睡眠時間也會受影響,而睡眠不足是導致患抑郁癥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十四歲的小青暑假常常玩手機到半夜12點、1點,連續(xù)看了四集熱播影視劇之后,常常感覺到一陣空虛,“也沒太大意思。”過去的四個小時好像蒸發(fā)了,只留下眼睛疼和腦袋暈。
身邊凋敝的鄉(xiāng)村和影視劇里的花花世界相差太大。我為什么出生在農村?我為什么在這里?我到底要做什么?我的未來在哪里?小青隱隱有時候會被類似的想法所困,說不清,想不明白。
孩子過度使用手機,根源竟然是心理痛苦?
說起孩子花大量時間玩手機,為打游戲而影響吃飯睡覺學習,父母和老師們深惡痛絕,但容易僅停留在于譴責手機游戲公司、App供應商上,卻忽視了孩子沉迷手機背后的心理原因。
事實上,長時間使用手機的孩子往往是為了躲避現(xiàn)實中的痛苦。
如果一個人在青春期沒“上癮”,在后面的人生里這個概率是很小的,15~19歲是最易出現(xiàn)依賴電子游戲的年齡段(同時,中國孩子對電子游戲產生依賴的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為什么?
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遇到大量成長中要面對的問題,如果缺少權威的成年人給予引導和支持,他很可能會陷入迷茫中。手機娛樂是他們逃避眼前焦慮和痛苦最便利的選擇。
而農村留守兒童在成長中會面臨很多阻力:渴望父母關愛而不得、和爺爺奶奶缺少深度情感交流、學業(yè)跟不上、業(yè)余時間空白無聊、如何交到朋友的苦惱……
王老師在朋友圈發(fā)表了她的看法:
“留守兒童回到家里就一個人或者和爺爺奶奶一棟房子在一起,(需要陪伴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學困生心理壓力得不到釋放,必然會找突破口。學生說周末不玩手機太無聊了,作業(yè)不會做,又沒人說話,沒其他事情做,只能玩玩手機,聽聽歌,打打游戲了?!?/p>
與爺爺奶奶在家生活,孤獨、無聊,是這些孩子共同的感受。打游戲能短暫撫慰這些孩子的心理,但過不了多久,漫長的現(xiàn)實痛苦還會重新襲來,于是,再次拿起手機。
同樣是玩手機,為什么傷得更重的是農村孩子?
圖:不同群體未成年人一天上網頻率比較,第八次中國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
農村未成年人和留守兒童“一天多次”、“一天一次”上網的比例均明顯高于城市未成年人,三個群體“一天多次”上網比例分別為:城市9.3%、農村15.4%、留守兒童15.8%。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農村家長。下圖顯示,相比城市家庭,農村家庭對孩子們上網的指導和監(jiān)督相對忽視。
圖:未成年人父母對上網的規(guī)定(單位:%),第八次中國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
家庭是最能提供有效干預的環(huán)境,但留守孩子沒有父母有力的監(jiān)督和指引,爺爺奶奶說不能玩手機只是一句空話。還有一些家長沒有意識到手機對孩子的影響,孩子喜歡玩手機,不是多大的事兒。有些家長為了讓年幼的孩子不煩自己,甚至主動用手機當電子保姆,“孩子玩手機,省得鬧人了,還不耽誤咱干活?!?/p>
越來越多農村孩子花不少時間在手機娛樂上,這個現(xiàn)象與城鄉(xiāng)二元化、快速城鎮(zhèn)化、留守兒童等議題息息相關。在快速城鎮(zhèn)化的過程中,缺乏親情陪伴、父母缺少正確養(yǎng)育方式的農村孩子最容易被強勢的手機娛樂卷入,也傷得最重。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校長老師營”,作者:歌路營營長。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