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為我在芬蘭學校玩運動科技
2018年初,我國首部《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發(fā)布,建議中小學生每日中高強度身體活動一小時,并減少久坐時間。指南中指出,近30年中國青少年體質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顯示,盡管我國青少年營養(yǎng)和發(fā)育水平不斷提高,但是部分體能素質指標卻明顯下降,比如,超重肥胖和視力不良比例居高不下。同時,超過一半的兒童青少年存在中高強度身體活動水平不足。
事實上,在地球另一端的芬蘭,近年來也面臨著同樣的困擾。
盡管自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芬蘭每節(jié)課后就有15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且每天有30分鐘的大課間休息。芬蘭教師一直以來都鼓勵學生課間要出去戶外活動,去操場上踢球、玩單杠、打地球、追逐打鬧,無論刮風下雨,都出去呼吸新鮮空氣。這樣的課間安排,在那個年代很有效果,很多孩子也因而養(yǎng)成了熱愛運動、熱愛戶外活動的好習慣。
但進入21世紀后,面對互聯(lián)網原住民的新一代,很多芬蘭孩子被動地在操場上消磨時間,有的是三五成群擠到一起聊天,有的孩子則是無精打采地趴在桌子等下一節(jié)課,甚至有的學生沉迷于手機游戲,不僅身體沒有動起來,連頭都不愿意抬。2013年芬蘭對全國范圍內的中小學生進行調研,發(fā)現(xiàn)只有50%左右的小學生達到全國頒定的“每天至少從事中度至劇烈程度的身體活動1小時”的身體運動標準;至于芬蘭中學生,情況更糟,只有17%達到該標準。
面對上述困擾,芬蘭教育者有何對策?本文將介紹芬蘭全國范圍內開展的一項推動學生運動的項目——芬蘭學校動起來,以及以此項目作為背景開展的項目制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的案例,剖析芬蘭教育者用了哪些方法讓學生的“身體”和“大腦”都運動起來。西學東用,以期能夠對國內教育者有所借鑒。
1 用這些方法先讓學生“身體”動起來
2010年,我所在的芬蘭于韋斯屈萊大學體育學院LIKES研究所,在芬蘭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場學校變革,它就是“芬蘭學校動起來”項目,改項目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讓全國范圍內的中小學生每天至少從事1個小時中高難度的身體活動。
我在大學里遇到這個項目的負責人Tuija Tammelin,她說出了自己的 初衷:“我們希望通過增加青少年在校體能活動,來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讓學校成為學生感興趣的校園生活?!?/p>
圖片來自suomen akatemia
于是在2010-2012年期間,她的團隊在全國選取45所學校進行“學校動起來”項目試點,當時共10000名芬蘭中小學生參與。經過兩年的試點,50%的小學生身體活動增加;30%的中學生身體活動量增加。到2018年,芬蘭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中小學都參與“學校動起來”項目,已成為芬蘭全國范圍內的教育運動。
怎么做到的?有具體落地方法。
方法一:以運動設施活躍校園文化。芬蘭很多學校的操場上都樹立起網狀的運動設備,它不僅讓孩子在運動時有不同的姿勢,看起來既刺激有趣又具挑戰(zhàn)性。
2016年我在芬蘭坦佩雷市當?shù)匦W聽課
2017年到訪的芬蘭赫爾辛基當?shù)匦W
2018年芬蘭于韋斯屈萊市當?shù)貎和顒拥?/h5>
教育設計師,在和學生商議后,把走道里的墻壁也變成了孩子們攀巖的場地。挑戰(zhàn)學生制定有趣的游戲規(guī)則,比如只能踩黃色的點。
芬蘭坦佩雷市當?shù)匦W
教師們更是鼓勵學生自發(fā)組織課間游戲活動。有的學生在課程表上,為自己添加一個運動項目,利用課間完成。
方法二:鼓勵教師運用更多的校園設施和大自然環(huán)境,而不僅僅待在教室里上課。走進芬蘭教室,你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健身球散落在教室的各個角落,這是因為芬蘭教師提倡學生不僅可以選擇任何自己覺得舒服的姿勢上課,學生甚至可以站著、趴著學習,身體處于自由活動的狀態(tài),大腦思維才能夠“活”起來。我在于韋斯屈萊大學附屬小學聽課時,老師更是跟我強調:“未來,坐著不動的教室將會成為歷史,孩子需要更自由、更多元化的學習空間?!?/p>
不僅如此,面對不同年齡段學生對季節(jié)有偏好的現(xiàn)實:
春天里,小學生運動量增加,秋冬季節(jié)運動相對少;
秋冬,初中生的運動量增加(比如滑冰、滑雪),春天卻不愛動。
芬蘭教師會開展田野課、森林課、戶外體育課等來平衡因季節(jié)變化帶來的運動量減少情況,最常見的是,秋冬季節(jié),老師多帶小學生到大自然中活動,在春天里多帶初中生進行戶外、田野調查活動??傊?,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孩子們一旦進入戶外,必然是身體和大腦并用。
方法三:運用科技支持學生運動與學習。在2010-2012年試點期間,Tuija Tammelin和她的團隊就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運動量多余中學生。為了提升芬蘭中學生的身體活動,芬蘭很多學校裝有電子大屏幕來激發(fā)學生的身體動起來的興趣。學生可以在屏幕上看到自己的身體曲線,可以玩虛擬跑步、跳舞、拳擊、VR游戲等。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初中生身上的能量得到釋放,還調動了他們同伴間的互動和參與度。
芬蘭學校運用科技讓身體動起來
一言以蔽之,“學校動起來”是芬蘭教育者為調動學生的運動量和校園參與度而開展的活動。但芬蘭教育者的腦洞遠不止于此,他們更是利用這一契機把它做成項目制學習的主題,讓學生的“大腦”也開動起來。
位于芬蘭坦佩雷市哈美拉學校(H?rm?l?)的學生就通過這次項目制學習,從讓“身體“動起來過渡到讓“大腦”、讓“知識”動起來。
2 用項目制學習(PBL)讓“大腦”和“知識”動起來
當芬蘭“學校動起來”項目開展到坦佩雷哈美拉學校時,市教育局官員和學校校長決定利用學校改建的契機進行一次全校性的項目制學習活動。項目的目的自然是讓讓全校學生“動”起來,要做的頭等大事是改建學校操場。校長和老師并不是把事情全都包攬在自己手里,相反,他們認為學校操場是學生每天使用,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那么就有必要讓學生來操辦操場改建。
首先,校長與老師和學生會的成員開會,讓學生會到每一個班級去調查學生的意愿——他們想把操場改成什么樣。
在匯集各種意愿之后,老師帶領學生去其他學校參觀操場,既激發(fā)出新的方案,也讓學生親身去感受如果按自己提倡的方案改建,之后的成品是什么樣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走出教室,到真實世界去參觀、觀察、訪談、到課堂之外學習,并與田野調查、社會探索相結合。
緊接著,全校學生要投票選出最終的改建方案,包括要新建什么設備、要改建哪個區(qū)域、要廢除什么地方。于此同時,校方公開此次市政府投入的改建撥款是多少錢,為學生的最終投票提供預算參考。
當學生們選出最終的改建方案后,該設計師出場接任務了。他們不是別人,就是學生們自己——學生會開會討論設計方案如何開展,學生自己畫設計圖,并協(xié)助施工隊,充當粉刷工、搬運工。
最讓我驚訝的是,有學生“節(jié)外生枝”。
有三名初中生喜歡騎自行車,可是新的改建方案并沒有這一項目,于是他們仨自發(fā)在一起想設計發(fā)案、畫草圖,企圖把操場旁邊的一塊閑置的土地,設計成“騎行訓練場”,結果他們的方案真的獲得了校方的同意。更讓我大跌眼鏡的是,這三位學生又在一起做經費預算,他們知道市政府的撥款有限,干脆另辟新徑,向當?shù)毓旧暾堎Y助,竟然成功了。整個操場竣工時,這三位學生還給市長寫邀請函,市長當天應邀前來祝賀。
學生畫的“騎行訓練場”設計圖
學生邀請市長前來祝辭
學生在騎行訓練場運動
完成操場改建后,哈美拉學校的校長和老師有了進一步的想法——現(xiàn)在學校操場是動起來了,可是回頭看看教室和走道還是傳統(tǒng)模樣。如何讓教室和走廊也“動起來”,以構建全方位的“學校動起來”校園文化呢?
同樣,校方再一次把決策權放在學生手中。學生們群策群議,有人說下課后要在教室放音樂,大家一起跳舞或跳操;有人說在地板上貼數(shù)字或字母來跳格子,增加在教室內體能活動的可能性;還有人說在走廊里多放幾個健身球,下課后練練腹部。
每一個學生都帶著極大的熱情參與討論,因為你的想法很可能就是未來學校的樣子。這就是項目制學習,它利用真實世界存在的問題為導向,讓學生積極探索、思考和實踐。在做項目過程中,學生在小組內協(xié)作、溝通、解決問題,一起創(chuàng)造一個新事物。
芬蘭教育從來不說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但像這樣一次次從無到有的過程,一定是芬蘭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種子,支撐這個國家成為創(chuàng)新型國家。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芬蘭吧”,作者錢文丹。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