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教育是一個門檻很低的話題,所有人都上過學,好像都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講上兩句。像一諾這樣成功的職業(yè)女性,也有自己思考問題的獨特方式,更是可以講上一大套“教育理論”了。
但這些“理論”真的靠得住嗎?這兩天《中國的國際教育,是個國際玩笑》在微信圈刷屏了,我也把這篇文章中的幾個觀點給各位分析一下(建議大家還是先讀一遍原文,再看我的分析)。
01觀點一
“中華的文化,只有我們自己能教育、傳承,所以對中國孩子最好的教育應該在中國。這看似是個非常淺顯的道理,但現(xiàn)實離這還很遠?!?/strong>
看上去這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句話,但仔細分析卻有明顯的邏輯錯誤。前半句完全正確——“中華的文化,只有我們自己能教育、傳承”,但這和后半句“對中國孩子最好的教育應該在中國”不存在任何的因果關系。如果說對中國孩子最好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應該在中國,我想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當孩子要學習的是數(shù)學、物理、化學這些科學知識,要學習的是探究問題的基本能力,要學習的是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融通,甚至要學習的是另一個國家的語言時,怎能說“最好的教育應該在中國”?當然我并不是說最好的教育不能在中國,只是這句話的語言邏輯確實有問題。
02觀點二
“那我們中國人付出了這么大的代價,咱們送出去的孩子,怎么樣了呢?答案是,不怎么樣,至少和我們的投入相比,不值。”
一諾不愧是世界一流咨詢公司的全球董事,要算一個投入產(chǎn)出,可偏偏教育這個事情是不能這么衡量的。在中國有多少貧困家庭的父母節(jié)衣縮食,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大學,如果說現(xiàn)在的大學生就知道打游戲、談戀愛、刷抖音,你們付出這么大代價讓他上大學,不值!恐怕沒人會同意這個說法。
我們且不論“藤校里華裔孩子抑郁比例高達40%,耶魯大學不能完成學業(yè)的中國學生有將近1/3”這些數(shù)字的出處和準確性,單講這兩組數(shù)字說明了什么,是美國教育的問題還是華裔學生的問題?
恰恰就是因為這種高投入高產(chǎn)出的計算方法,使很多中國家長認為給孩子花最多的錢就會有最好的教育,殊不知教育所需要的投入遠比金錢昂貴得多,是家長的時間,是家長的親情,是家長的心思等等。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講成本、論投入,不知這是不是一土學校的辦學原則。
03觀點三
印度人在美國比中國人混得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印度的教育,教出來了比較通透的人,這個是核心,所以說國際教育向外而不是向內(nèi)看的教育導向,讓我們離通透越來越遠了?!?/strong>
一諾通過親身經(jīng)歷所描述的印度裔在美國的優(yōu)勢,我看懂了;《三塊遮羞布》對華裔的分析,我也看懂了。但進一步對印度文化和教育優(yōu)勢的解讀,就有點讓我蒙圈了。一諾用了“通透“這個詞來解釋領導力的基礎。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實在不是很明白通透的意思,是指一個人的素養(yǎng),還是能力,亦或是心境、心態(tài),或許是指一個人的心靈。但無論如何這已經(jīng)超出了教育的范疇,或許在宗教領域能夠找到答案。而在我看來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教育目標是把學生培養(yǎng)得越來越通透,這個目標與其說教育還不如說修行更容易達到。
作為一個如此成功的職業(yè)女性,一諾把“通透“作為自己后半生的追求目標,這我能夠理解,甚至覺得真是一種活明白了的表現(xiàn)。但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用這樣一個目標去設計課程,去設計學生活動,我真的有點為一土學校的學生擔心了。
04觀點四
“看看我們的課程體系,其實和清華提的不謀而合?!?/strong>
對比一下一土學校的課程體系,和清華“全球勝任力”的核心素養(yǎng)確實有不少相通之處。不過我們可以再對比一下其它的課程體系。
以下是IB課程體系小學階段課程的設計總思路:
關注學生的學習,社交和情感的快樂
支持學生獨立性的發(fā)展,讓他們能夠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幫助并支持學生不斷獲得對世界的理解,并能夠在世界上舒服地生存
幫助學生建立個人價值觀——不斷詮釋并發(fā)展國際情懷
一土的課程體系和IB課程也是不謀而合!再來看IPC(國際小學課程)體系,看看他們是怎么說的。
IPC擁有130多個不同的主題探究學習單元,旨在吸引兒童的興趣并幫助他們更多地了解周圍的世界。
學科目標:學科學習目標涵蓋了語言藝術(shù),數(shù)學,科學,ICT與計算,技術(shù),歷史,地理,音樂,體育,藝術(shù)和社會等。學科目標包含知識,技能和理解三個維度。
個人目標:學生在21世紀必不可少的個人素養(yǎng),包括探究,堅韌,道德,溝通,關心,合作,尊重和適應性八個方面。每個學習單元的學習任務都包含了體驗和實踐這些個人素養(yǎng)的機會。
國際學習目標:這是IPC課程的獨特之處,可幫助學生開始向日益復雜的國家,國際和跨文化視角邁進。每個專題單元都包含一個國際方面的學習目標,以幫助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意識”。
又是一個不謀而合,或者我們換個詞,可以說是異曲同工。這些不謀而合說明了什么?其實在世界范圍內(nèi)就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教育目標這些問題各國教育專家是有一個基本共識的,而作為一所學校更為關鍵的是如何將這些教育目標實現(xiàn),特別是當這些目標與家長的需求、教師的認知、甚至社會的價值判斷不一致、相互矛盾的時候,學校如何去堅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目標。其實一土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嘗試才是更值得和大家分享的。
文章的最后一句說:“希望終究有一天,我們的后輩們能說,他們在中國接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教育?!?/strong>
可什么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這最好的教育有衡量標準嗎?一個農(nóng)民工家庭和一諾所理解的最好的教育一樣嗎?一個億萬富翁和一個快遞小哥所理解的最好的教育一樣嗎?一個月薪千元民辦教師和一個年薪百萬的國際學校校長理解的最好的教育一樣嗎?如果把應對考試、獲取高分作為最終目標,那目前中國的教育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衡水中學就應該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學校。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價值觀的多元化是一個必然的現(xiàn)象,反映到教育上就是各種不同類型學校的出現(xiàn)。也有不少朋友問我對這些先鋒學校的看法,我的回答很簡單,你能接受這一套教育價值體系,你愿意承擔這套教育體系的結(jié)果,當然還有經(jīng)濟能力允許,就沒有任何問題。
理論上講教育是一個有下限沒有上限的行業(yè),社會通常只能規(guī)定出教育的下限,也就是做教育的一定不能干什么,而對于優(yōu)質(zhì)教育其實是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所以在回答家長有關擇校的問題時我也常說,不要總盯著一所學校的優(yōu)點看,要看看這所學校的缺點是不是你無法容忍的。就像我們的愛情和婚姻,愛一個人某種程度上不是喜歡他(她)身上有多少優(yōu)點,而是他(她)身上沒有你不可容忍的缺點。
無論如何,有一諾這樣的社會精英愿意加入教育的行列,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真心感到高興。但不論做什么都應該對這個行業(yè)有敬畏之心,對教育更是如此。一直很關注這些帶有探索性質(zhì)學校的發(fā)展,也會繼續(xù)支持這些探索。衷心祝愿一土學校越辦越好。
本文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新學說”,作者AN Sir。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nèi)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