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我們其實一直在接受美術教育,但長大后畫一幅畫好像很難

作者:一席 發(fā)布時間:

我們其實一直在接受美術教育,但長大后畫一幅畫好像很難

作者:一席 發(fā)布時間:

摘要:當小朋友畫畫時,他們在畫什么?

a da.jpg

當孩子的作品達不到我們成人想要的狀態(tài),我們就給一個具體東西讓孩子去照著畫,或者是規(guī)定了畫的方法、步驟、內(nèi)容,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畫的東西看上去還不錯。但是長久以往我們的孩子就沒了思想,也沒了能力,反正老師不教我也就不會畫了。

當小朋友畫畫時,他們在畫什么

大家好,我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李甦。剛才的短片中有兩位非常著名的畫家的作品,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一位是梵高,另一位是畢加索。其實每次觀看他們的作品,我都會心潮澎湃,今天可能格外激動,因為是在一席的舞臺上。

那么為什么他們的繪畫作品中有那么多吸引我們的地方呢?如果追溯歷史,大約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就有一些藝術家開始關注兒童作品,這些藝術家是以浪漫主義的藝術家為代表的。

他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想再受寫實主義的約束,也不想學習那些讓他們感到特別拘謹?shù)?,去描畫真實事物那樣的各種各樣的方法,所以他們就開始尋找兒童繪畫當中的一些東西,他們發(fā)現(xiàn)兒童繪畫中的一些簡潔有趣的表現(xiàn)特別吸引人。

在20世紀,很多藝術家開始專門收集和研究兒童繪畫,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汲取靈感,畢加索就是其中的一位。我們大家非常熟悉他的一句話——我花了畢生的時間學習像兒童那樣畫畫。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的就是兒童繪畫當中一些獨特的地方。 

兒童畫有很多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他們在繪畫中會用典型面的畫法。典型面是什么意思呢?比如圖上有一頭小豬,小豬的側(cè)面就是它最典型的一面,所以在兒童畫中我們很少會看到孩子畫正面的豬,一般都是畫側(cè)面的豬。

640.jpg

很多動物的典型面就是它的側(cè)面,還有我們的交通工具也是側(cè)面。我們?nèi)说牡湫兔媸钦妫源蠹铱梢钥吹?,正面的人是兒童繪畫中非常常見的主題,而且正面的人的兩個胳膊一般都會一直伸著放不下來。 

兒童畫中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是,他們會用透明畫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生活經(jīng)歷。這是一個德國小朋友的作品,他把他吃飯的整個過程,包括吃了多少,還有飯粒在腸道消化道當中運動的軌跡都畫得非常清楚,非??蓯邸?/p>

0.jpg

兒童還會用夸張的手法來畫畫。這個小男孩特別喜歡刷牙,他特別喜歡牙刷和泡沫在口腔當中攪動的感覺,所以在他的畫中,整張臉上有一半的面積都用來畫他的嘴和牙齒。

9.jpg

兒童畫還會使用混合視點的方式。這個小孩畫的是一家三口去吃龍蝦,在這個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夸張的畫法,龍蝦很大,占了整個桌子的一整面,而且畫的龍蝦是從上往下看的一個俯視的視角。

8.jpg

他自己是畫的正面的,而他的爸爸媽媽很遺憾,只能像散開的花瓣一樣圍在桌子的旁邊。這就是兒童畫中非常有趣的地方,但是我們通常都會忽略掉。為什么會這樣呢?我想在我的演講之后,大家應該就會清楚。

這是西班牙米羅的作品。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當我們站在大師的作品面前我們通常會想什么?大多數(shù)人可能都會覺得看不懂。

7.jpg

我想除了我們看到的畫面上的一些圖形、顏色、線條等等,我們其實特別想知道的是,畫家想通過這樣的一些外形去表達什么,他們想要向我們訴說什么樣的想法和思想。

可是當我們看到小朋友的作品的時候,通常會想他們畫的到底是什么東西,很少會去關注小朋友們想通過這樣的圖形、線條表達什么。這就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同樣都是繪畫作品,站在大師的面前和站在孩子的面前,我們對孩子的態(tài)度就有點不太公平。

00.jpg

我是做基礎研究的,多年來就是通過實驗的方法來研究兒童心理的發(fā)展。但在最近的十多年,我在嘗試把我的基礎研究的結(jié)果和教育實踐相應用,所以我開始給孩子上課,想在最自然的場景中觀察小朋友畫畫的狀態(tài)。 

這是一個小孩畫的媽媽。他媽媽是卷發(fā),戴眼鏡,穿著紅色的衣服,媽媽很喜歡梳妝打扮。

99.jpg

媽媽進了屋子里,小男孩很想知道媽媽在干什么,打開門一看,驚訝得伸出舌頭,以為是妖怪來了。

88.jpg

其實是媽媽敷了海藻面膜。

77.jpg

大家看完這個畫都會心地笑了,我想大家一定get到了畫中小朋友的真情實感。所以我們想,“兒童畫”這三個字當中最重要的是“兒童”,兒童畫中必須有兒童,有兒童就得有他們的思想,就得有他們的情感。

在很早以前,我們中國一個非常有名的藝術家豐子愷先生就談到,你只要仔細地去觀察小孩的作品,就會看到他們的每一筆都是從他們的小小的美術心中流出,每一幅畫都是小小的感興所寄托。

我剛才講了我從實驗室走到實踐當中去給孩子上課,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幅被我稱為“非常著名的菠蘿畫”對我的影響非常大。當時在教室里放著很多水果,我們讓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水果放在自己的面前畫畫。 

左邊這個是一個5歲的小姑娘畫的,她畫得非常快,很快就畫完了。我挺想知道她為什么沒有在菠蘿上畫滿刺兒,所以我問她這個菠蘿身上都有什么?這個孩子說全部都是刺兒。我說你畫上刺兒了嗎?她很肯定地說我畫上了。我又問了一次,她說我畫的這一圈都是刺兒呀。我說那你中間空著的那個地方是什么?她說那是菠蘿的心,是菠蘿的里面。

000.jpg

我聽了她的回答之后恍然大悟,覺得我的問題很蠢。我在想我作為一個專業(yè)的研究者竟然會問出這樣的問題,這是為什么?我在反思,這其實是因為我的腦子當中有一個非常頑固的菠蘿的形態(tài)。

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樣,那種形態(tài)是成人發(fā)明的覺得應該是畫菠蘿的一種方式,但實際上孩子眼里的菠蘿和我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無論是研究兒童,還是在實踐當中去教育孩子,必須都要回到孩子本身去看。 

這是我進行這項研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動力,也在我在研究工作當中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要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那么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畫畫的呢?不同年齡的孩子會畫出什么樣的作品呢?我們來一起看一下他們發(fā)展的歷程。 

在2歲前,我們通常會把它們叫作涂鴉,而且還是早期涂鴉。最早的有些小朋友,在1歲前后,如果他們能接觸到畫筆和紙張,他們就會很隨意地在畫紙上留下一些痕跡。這個痕跡由于動作技能發(fā)育還沒有成熟,所以很微弱,但這個痕跡對于孩子來講很重要。它可以告訴孩子,我原來是可以留下點東西的。

999.jpg

隨后他會通過動作上下來回開始畫,最早出現(xiàn)的是向下的動作,畫出這樣的線條。然后慢慢開始左右橫掃,再發(fā)展一點,就學會上下推拉。

那么接下來應該畫點什么了呢?應該畫圈了。這時候就會出現(xiàn)這種有控制的像毛線團一樣的東西。這個階段對于小孩來講,是一個非常自由的、充滿野性的一個階段。這個時候的小朋友是非常喜歡這種活動的,因為幾乎沒有小孩不喜歡亂涂亂畫的。

;.jpg

用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的一個詞語來概括這個階段就是,動即快樂。只要能夠動起來,就會讓孩子們生理上有一種非常舒適的感覺。這時候的小朋友在畫畫前沒想過要畫什么東西,主要就是想涂一涂,但在涂的過程中他可能會找到他想要表達的東西。

我們經(jīng)??梢钥吹剑@個階段的孩子在涂涂畫畫的時候會一直涂一直涂,涂成黑黑的一坨東西。你要是再問他畫的是什么,他就會說我畫的是龍卷風,或者說我畫的是汽車爆炸了。 

這時候小朋友們通過涂鴉其實表達的不是一個具體的東西,它表達的是一件事情,記錄了一個發(fā)展的過程。雖然你最終看到的是一個結(jié)果,但這個過程是通過涂鴉線條去表現(xiàn)的,所以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時期。 

在這個時期,我有一個建議,家長要立規(guī)則,給他找地方。我們可以在家里給他找一個專門的空間,貼上大白紙讓他畫,并且告訴他這個地方你是可以亂畫的,其他地方是不可以的。有的時候他可能會忘記規(guī)矩,多提醒幾次就好了。 

在2到4歲,小朋友們通過自己繪畫過程中出現(xiàn)的這樣一些形態(tài),會偶然地發(fā)現(xiàn),原來我畫的東西好像跟生活中的有些東西很像。比如我們可以看到的這個部分,等他畫完之后他說這是一個大樹干。這個也是,在畫完上半部分之后,他忽然覺得和家里見過的小鳥很像,所以他在下面又加了很多條腿。

‘.jpg

偶然發(fā)現(xiàn)的相似性讓孩子開始慢慢找到可以表達事物的一個工具了。隨著不斷增長的年齡和增加的繪畫經(jīng)驗,我們可以看到孩子會畫出越來越貼近生活的物品形狀。

在左邊的圖上有一個紅圈畫的東西,小孩會說它是一把菜刀,他會從這個外形輪廓上,去尋找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可以用它來表達的。在右邊這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上下直立的圖形,小孩說這是梯子,旁邊是水。

‘‘.jpg

這是小朋友畫的我,大家覺得像嗎?很像的。臉上那兩個大圓圈不是我的眼睛,我沒那么大的眼睛,那是我的眼鏡。因為我很愛笑,所以他把我的嘴畫得非常大。在畫畫的時候,我的頭發(fā)比現(xiàn)在要長,所以他把我整張臉周圍都畫上了頭發(fā)。

。.jpg

我想請大家看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jié),我的兩只手,有一只手上長著兩個指頭,另一只手長了六個指頭。這個年齡的孩子其實很清楚人一共有幾個手指頭,那么他為什么要這樣畫?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個時期的孩子不要求寫實。我不想畫得和你一模一樣,我只是想用這個東西來代表你有,代表你的指頭很多而已。所以這個時期的兒童畫是在形態(tài)輪廓上很相似,他沒有想著要忠實地復制現(xiàn)實,他是希望去代表,去表達。

還有一些比較典型的人物形態(tài)。剛才我的那個形態(tài)已經(jīng)畫的是比較漂亮的了,這個是相對來講比較丑的,我們把他叫作蝌蚪人,他基本上是沒有軀干的,四肢直接從身體當中伸展了出來。

l.jpg

這是最早期的人物形態(tài)的萌發(fā),也是這個階段所謂的失敗的寫實主義,就是我想畫得更像,但是由于很多認知能力的局限無法實現(xiàn)。

比如注意力。小孩在畫畫的時候,被一個聲音吸引之后,回來就不知道剛才在畫哪兒了。還有些小孩記憶力不好,一次能夠想起來的就那么多東西,在他的畫面當中,這些就達不到我們講的各個部件都特別完整。所以我們把這個時期小孩的作品叫作“失敗”的寫實。

等孩子長到4到5歲的時候,就進入了理智寫實。這時候他們的作品我們就能夠看懂了。而且這時候小朋友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畫的東西讓別人知道自己畫的是什么,所以他會把頭腦中對于這個事物的認知全部畫出來。

我們可以看到左邊的貓咪,它的四條腿全部都畫出來了,而且是俯視的,讓我們從這個角度能夠非常清楚他畫的是什么東西,包括長耳朵的,帶尾巴的,這是他畫這一類事物共同的一個特征。

p p p.jpg

右側(cè)是一個研究者提供了一個三維的模型讓孩子照著畫。大家可以看到,它向我們傳遞的就是一個信息,人在船里,至于我們能不能看見這個船里的人的腿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且他自己還在船上面的煙囪里畫了煙,而這在模型中是根本沒有的。他只是想告訴別人他畫的是船,船里面坐著一個人,這就是理智寫實時期小朋友的作品的特點。

這個時期的孩子畫出的人也基本就是我剛才說到的正面的、直立的,雙手一直打開放不下來的人。

在這個基礎之上,孩子慢慢進入了視覺寫實,這時候我們看到的作品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能夠比較真實地描畫我們環(huán)境中的一些事物。

h.jpg

我以這個模型來給大家分析一下,理智寫實和視覺寫實的差別。理智寫實就是去描畫他看到的一個事實,就是想告訴你我畫的這人是在馬上。視覺寫實的孩子就能夠真正地做到我看到什么畫什么,我看不到的我就不會去畫。

l l l l.jpg

大概就是經(jīng)歷了這么四五年的一個發(fā)展的進程,我們小朋友就從一開始的涂鴉,發(fā)展到了最后的比較高級的視覺寫實的這樣一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們畫得越來越像呢?其中很重要的是他自己的一些認知的能力。

我剛才談到了,有些小朋友在畫畫中會采用不同的觀察策略。我們可以觀察孩子畫畫的時候,他們有時候會看一眼就不再看了埋頭畫畫,還有的孩子是邊看邊畫,這就會令他們畫出的東西有很大的不同。 

還有小朋友的記憶力,畫畫的時候的計劃性、組織性等等,都會影響到他的作品。另外小朋友在發(fā)展過程中還會有很多社會經(jīng)驗,包括老師的一些語言引導和小朋友的討論,以及他對作品的欣賞等等。 

但是最最核心的推動他發(fā)展的動力是小朋友自己,在這里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表征洞察力。簡單說,就是小朋友知道原來我可以用形狀去代表生活中見到的各種各樣的事物。另一方面他能夠在腦子里產(chǎn)生想畫東西的愿望,并且找到方法,把想法轉(zhuǎn)化到畫面上,這是表征洞察力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另外一個跟小朋友自身比較相關的,就是他的愿望。在我們所有的研究過程中都可以看到,我們的孩子也在不斷地尋找一些表達的方式,希望能夠最好地描畫他對世界的認識。

兒童繪畫的發(fā)展是需要時間的,它需要經(jīng)歷比較長的時間,逐漸從一開始的涂鴉發(fā)展到畫得越來越像。到這里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特別想讓孩子的畫得像,那么這件事情到底重要不重要?

其實從我們剛才講的發(fā)展歷程來看,孩子最終肯定畫的是越來越像的,不需要著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發(fā)展趨勢,也是發(fā)展很重要的一個結(jié)果。為什么我們給大家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呢?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年輕時候做的一個研究。 

當時我們給孩子呈現(xiàn)了這樣一些圖片,讓不同年齡的孩子照著它來畫。每個圖片可能都會引發(fā)大家的一些聯(lián)想。 比如左上面這個圖,有些小朋友說像蘋果樹,有的說像孔雀的羽毛,還有的說像放在盤子里的羊肉串,等等。右邊這個對他們來講有一點抽象,有說它像跑道,有說像創(chuàng)可貼。下面這個圖相對來講比較抽象,它是研究兒童行為發(fā)展協(xié)會的會標,這個基本上大家就沒有什么聯(lián)想。

ii.jpg

我們把這些畫依次地放在孩子面前讓他們照著畫,我們的要求是,你看到什么就畫什么,而且這幅畫始終擺在孩子面前,我們來看看孩子們會畫成什么樣。

以這個創(chuàng)可貼為例,4歲多的小孩會把它不同的部分拆開又拼貼在一起,這反映了他視覺加工的一個特點。5歲的孩子完全把它改造了,畫成了這個樣子。我們后來問他,你畫的是什么呀?他說他畫的是花。

n.jpg

我們再看這個像蘋果樹的圖,5歲的孩子認為它是蘋果樹,全部都畫成了像樹的樣子。大概只有到7歲的時候,我們孩子才可能做到看到什么就畫什么。

a a.jpg

這個研究帶給我最大的思考就是,即使是我們讓孩子照著畫,孩子也不會完全按照我們的想法,他有自己對事物的一個主動的認知和加工的過程。大家試想,如果我們長期讓孩子照著老師的畫來畫的話,我們的孩子會怎么樣?

所以兒童的繪畫完全不等于最終的作品的樣子,它不是一個作品的制作的過程,在兒童的繪畫過程中,包含了很多他的思想過程,以及他的思維活動的過程。

這個作品是有次六一兒童節(jié)一個小姑娘送給我的,我當然很感謝她送給我這個作品,但是看到這個作品之后,我其實有點難過。但凡有一些跟孩子打交道經(jīng)驗的朋友都可以看出,這幅畫其實不是孩子畫的。

d d.jpg

因為在孩子自主表達的作品中,很少能看到畫得這么流暢的螺旋線,螺旋線之間的間距是很均勻的,而且布局也很完整。這個孩子的這幅畫是用圓形的東西拓印的。我不否認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體驗到了很多顏色和圖形方面的經(jīng)驗,但是孩子的思想體現(xiàn)得太少了。

這是我們在幼兒教育當中,或者是幼兒美術教育當中非常流行的一種做法,就是作品導向式的。因為我們希望孩子的作品很好。

但是孩子的發(fā)展過程是需要時間的,當孩子的作品達不到我們成人想要的狀態(tài),我們就給一個具體東西讓孩子去照著畫,或者是規(guī)定了畫的方法、步驟、內(nèi)容,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畫的東西看上去還不錯。但是長久以往我們的孩子就沒了思想,也沒了能力,反正老師不教我也就不會畫了。 

我有時候在思考自己的成長歷程,我們其實一直在接受美術教育,但是在長大之后,好像畫一幅畫對我們來講很難。這里面很重要的一點是剛才我講的,孩子在發(fā)展中需要自己發(fā)現(xiàn)表征的意圖,需要自愿把想表達的東西探索到一種方式,把它主動地轉(zhuǎn)化到畫面上。 

這樣的一個過程,在我們的發(fā)展過程中是缺失的,所以可能我們大了很難去自主地畫一幅畫。這是我在看到小女孩作品的時候感到特別難過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兒童畫中我們還是沒有看到兒童的思想和想法。

這個時候大家可能就想知道,那我們是不是讓孩子自由畫、隨意畫就是好的呢?我想跟大家說,自由不等于隨意,也不等于放任,兒童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從來都不應該是孤立前行的,我們需要給他們的發(fā)展保駕護航。在這么多年的實踐研究工作當中,我們找到了一些方式,能夠支持兒童去找到他們自主的表達。

我們首先要豐富孩子的經(jīng)驗。這幅畫是小朋友在學了爬行動物的知識之后畫的一幅爬行動物的午后。上面有三個蜥蜴類的爬行動物,一個是在樹干上端著酒杯悠閑地休息的壁虎,另外一個是趴在樹杈上伸出長舌頭正在捕食的變色龍,在陰暗角落里還藏著一只蜥蜴。因為蜥蜴是變溫動物,它剛才已經(jīng)在太陽底下曬得很暖和了,所以這個時候它要躲在陰涼處休息休息。

e e.jpg

除了這種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的經(jīng)驗之外,美術的經(jīng)驗同樣也是應該豐富的,所以我們會提供各種各樣的方式讓他們?nèi)ヌ剿鲌D形、顏色和線條。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還要提供支持,讓孩子去運用這些東西,讓他們把這些變?yōu)檎嬲龑儆谧约旱臇|西。 

觀察能力是兒童畫畫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能力,但是觀察不僅僅是看,它涉及很多感官的共同作用,所以我們經(jīng)常會給孩子提供一些實物,讓他們摸、聞、品嘗。經(jīng)過這樣的過程之后,這些東西就真正地走進了孩子的心,他們畫出來的作品就會生動。

j h.jpg

這是一個還不到5歲的小孩在觀察后畫的榴蓮。這些是沒辦法一筆一筆地教出來的,是他們自己觀察體驗之后畫出來的非常生動的圖畫。

b b.jpg

除了觀察力以外,我們還要設計一些活動去支持小朋友的想象力的發(fā)展。這個活動小朋友特別喜歡,我們在圖上面的不同位置畫上大小不同的圓,讓小朋友可以通過添加一些東西把它變成另外一個東西。對于年齡特別小的小孩,我們可以讓他們?nèi)ハ胂笠粋€東西像什么,通過很多不規(guī)則的圖形讓他去聯(lián)想。我們還可以讓不同的顏色和圖形結(jié)合在一起,變換方向。

f.jpg

我們還會基于兒童的經(jīng)驗給一些表達性的任務,讓他們?nèi)ギ?。比如我們讓孩子以樹為載體,來表達高興的樹和生氣的樹,其實就是表達情緒。

左邊是一個小姑娘畫的,她用了明亮的暖色來畫了一個高興的樹,最值得一提的是樹根,她畫了很多棒棒糖,讓這棵樹從根上甜到了葉子上,旁邊還有一只小狐貍也拿著棒棒糖。右邊這個圖是一個小男孩畫的,他雖然畫的不是特別復雜,但是用圓潤的線條和溫暖的顏色表達了一棵高興的樹。

ds a.jpg

下面我們看生氣的樹。左邊這個男孩畫的簡直是一個怒火中燒的樹,他用了很多尖銳的圖形,還有強烈的紅色。右邊是一個小姑娘畫的,她畫了一個扭曲的樹干,最重要的是她還畫了一些飄落的樹葉,人在生氣之后的確會有一點點的落寞失落。

re a.jpg

還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建立孩子語言和繪畫之間的聯(lián)系。我們會讓小朋友主動去講述他的作品,跟小朋友分享他們作品當中的一些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還會用一些故事來激發(fā)孩子的想象。

這幅圖是我自己編的一個水果大聚會的故事。大致情節(jié)是葡萄在夜晚變出了彩燈,桔子小姐把自己的桔子皮剝下來當裙子來跳舞。這個是石榴大哥,它包里背著一個小東西露出了棕色的帶著毛的腦袋,其實就是獼猴桃。

a a d.jpg

到最后我留了一個開放性的結(jié)尾,我說他們都在很快樂地開Party的時候,有一個黑影來到了水果聚會的現(xiàn)場,但是我沒有說這個高高瘦瘦的黑影是誰。這個小孩畫的是芹菜大叔。

我們就是通過這樣一些方式,在兒童發(fā)展的重要階段給孩子影響。每當我們的孩子畫出非常好的作品,我們也非常開心。

這幅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幅兒童畫,畫里的駱駝我叫它萌萌的大駱駝。每當看到這樣的作品的時候,我都特別羨慕這些孩子,因為他們在人生最寶貴的那段時間當中,能夠享受這種自主表達的快樂和樂趣。

a da.jpg

其實在我的研究過程中接觸過很多孩子,幾乎沒有孩子不喜歡畫畫,也很少有孩子不會畫畫。我想說的是,畫畫不應該是那些有天分的孩子才能進行的一個活動,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都應該有這樣的機會,去體驗主動思考和自主表達帶來的快樂。 

在這么多年的研究工作當中,心理學的研究給我們提供了兒童發(fā)展中的一些普遍的規(guī)律和特性,而我自己看到的更多的是兒童的個體差異。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在個體差異中最明顯的就是發(fā)展速度和方面的不同。 

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孩子一開始畫得很好,很快速地能表現(xiàn)很多形態(tài),但是在一段時間之后就停滯不前了,而且有時候這個時間會非常長。這時候最著急的是家長,所以這時候我通常都會勸說家長,你別著急,我們再等等看,他可能很快就會發(fā)生變化了。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觀察到的是孩子外在的行為表現(xiàn),他內(nèi)在的心理和腦當中發(fā)生了什么我們是看不到的。有的家長堅持住了,他會看到孩子非??焖俚匕l(fā)展。但是有的家長放棄了,覺得孩子沒有繪畫的天分,所以很遺憾。我每次看到這樣的孩子都很無奈,我希望我們的家長要有理性,多堅持。

做了這么多年的研究工作,孩子跟我的每次對話,還有他們的作品,都給我的研究注入了非常強大的動力,我也很享受在其中的快樂。我做的所有的這些工作,都是希望我們的兒童畫能夠閃耀出他們自己的思想的光輝,這是對我們的研究工作最好的回報。

本文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一席”,作者李甦,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1、本文是 芥末堆網(wǎng)轉(zhuǎn)載文章,原文:一席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nèi)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一席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我們其實一直在接受美術教育,但長大后畫一幅畫好像很難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