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芥末翻】慕課設計過度復雜,可能會導致高退課率——以醫(yī)療教育“虛擬病人”課程為例

作者:Gustav Bohlin 發(fā)布時間:

【芥末翻】慕課設計過度復雜,可能會導致高退課率——以醫(yī)療教育“虛擬病人”課程為例

作者:Gustav Bohlin 發(fā)布時間:

摘要:與更具挑戰(zhàn)性的分支型VP課程相比,初學者更能從線型VP課程中受益。

photo-1505542448319-b71564a8fc60.jpg

原文:MOOC Learners’ Engagement with Two Variants of Virtual Patients: A Randomised Trial . 作者:Natalia Stathakarou 1,* ID , Marcel Leon Scully 2, Andrzej A. Kononowicz 1,3 ID , Lars Henningsohn 4, Nabil Zary 2 ID and Cormac McGrath 1,5 ID .來源:Science & Education. 譯者:Vicky. 編輯:爾瑞.

摘要:介紹:大型網(wǎng)絡公開課(以下簡稱“慕課”)平臺在醫(yī)療專業(yè)教育領域方興未艾。慕課將”虛擬病人”這一課程納入進來以促進互動性。目前就慕課平臺高退課率原因進行的研究寥寥無幾。我們研究了學習者如何在”虛擬病人”這一課程進行互動,并比較了導致不同“虛擬病人”課程,不同退課率的重要因素。方法:378名試驗參與者被隨機分成兩組,每一組運用不同的“虛擬病人”課程設計,即分支(學生選擇了錯誤的治療方案,系統(tǒng)會將其從錯誤答案引導到正確答案,再進入下一流程)和線性課程(選擇題達到正確率直接進入下一流程)設計。研究運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和定量分析,將與進程有關的節(jié)點數(shù)據(jù)及“虛擬病人”試聽課進行了分析。結果:確定了8種學習者的互動方式。多數(shù)學習者在一次試聽課當中,以線型路徑的方式完成了“虛擬病人”課程的學習。其中一個重要數(shù)據(jù)特征是,學習者有的是在一次或幾次試聽課中完成了一整套課程的學習,有的則在并沒有試聽的情況下便退課。“虛擬病人”課程設計在學習者退課率方面影響較大。相較于線型“虛擬病人”課程,分支“虛擬病人”課程的退課率更高。討論:先前研究表明,比起線型“虛擬病人”課程,分支“虛擬病人”課程的學習者參與度更高。然而,我們的結果表明,分支“虛擬病人”課程的退課率更高。結論:經(jīng)總結,我們認為分支系統(tǒng)對慕課“虛擬病人”課程的完成度有消極影響。此外,我們認為,愈復雜的“虛擬病人”課程,則愈需學習者更多的投入以完成學習任務。而對于慕課的受眾來說,由于在授課過程中學習者也許只是想要獲取基本的醫(yī)學知識,所以“分支虛擬病人”的課程設計,對于學習者參與度提高來說或許沒有幫助。

關鍵詞:虛擬病人;大型網(wǎng)絡公開課;在線學習

1. 介紹

大型網(wǎng)絡公開課(慕課)平臺在醫(yī)療專業(yè)教育領域方興日盛。2013年,慕課平臺開設了98種有關醫(yī)療和醫(yī)學教育的課程,并仍呈增長趨勢。目前慕課課程仍面臨著相關挑戰(zhàn),即缺乏學員互動和參與度,并且這已成為了持續(xù)性的問題;另外,低完成率也是一大問題。慕課平臺的自愿性是其產(chǎn)生高退課率的原因之一,而且慕課平臺為參與者提供的互動十分有限?;有圆粌H在在線學習環(huán)境下的學習過程中被視為重要因素,對于慕課平臺課程來說,更是一種增強學員動力和完成度的方式。

“虛擬病人(VP)”是“以培訓、教育、檢測為目的的,真實臨床模式的互動電腦模擬課程。”之前,慕課平臺引進“虛擬病人”課程,就是為了提高學習者同慕課內容之間的互動性。一項研究表明,“虛擬病人”以83.1%(n=442)的參與者比率,被視作一項有效的練習。較之慕課課程5%的平均完成度,慕課的泌尿學課程有著較高的10.4%的全體學員完成度。這是慕課使用“虛擬病人”課程的另一積極成果。

特別就醫(yī)學教育而言,“虛擬病人”課程被認為有利于訓練學生臨床推理技能,并且能促進學習者的批判性思考和決策判定,并有助于其積極自主學習。這樣一來,“虛擬病人”為學員提供了具有互動性的、有活力的問題解決場景。不同“虛擬病人”課程設計能夠提供不同的學習機會。例如,分支“虛擬病人”能夠為學習者提供另外的路徑以實現(xiàn)期望的結果,并且能夠根據(jù)選項,提供潛在的幾個不同結果。

“分支虛擬病人課程”允許學生增加針對方案的固定(結果)反饋。反饋通常被視為模擬課程中最具指導力的方式之一,因為它會決定“虛擬病人”課程設計的關鍵特征,并最終決定用戶的滿意度和參與度。

本次研究的目標是探索分支點對學員參與度的影響。我們將要特別研究的是(i)關于學員在慕課平臺中如何同虛擬病人進行互動的操作模式;(ii)一項“虛擬病人”課程中的分支點如何影響學員的退課率。

2.方法

2.1 研究環(huán)境

卡羅林斯卡學院(KI)在edX平臺發(fā)布了一門叫做“泌尿學入門”的泌尿學網(wǎng)絡公開課。這門課程于2015年秋季第一次上線,課程為期五周。

這項課程本是瑞典斯德哥爾摩一所醫(yī)學院課程的一部分,被并入KI的外科課程進行發(fā)布。課程學習目標是學生必須能描述、辨別并推理出泌尿系統(tǒng)的一系列常見病征。該課程包括視頻講解部分、選擇題、3D模式、詞匯庫、研討論壇、一次網(wǎng)絡研討會、兩個虛擬病人案例和一個期末測驗。

“虛擬病人”(VP)主要聚焦于由于兩種不同變化所引起的膀胱癌:一種是提供許多分支點,以一個端態(tài)作為最終結果(VP1),第二個(VP2)用多項選擇題替代了枝點,使參與者的操作選項被限制在主要路徑上。特別是VP2的創(chuàng)立是基于VP1的主要路徑,包括病人診斷和治療的相同信息。圖1解釋了VP1的部分和VP2的案例,圖中節(jié)點由數(shù)字表示;并畫出VP2多項選擇題所替換的VP1分支點。VP1和VP2的節(jié)點用相同的數(shù)字標出,是為了說明這兩個案例的節(jié)點是由相同的物質構成。簡單來說,學生在對虛擬病人的癥狀進行治療時,通過VP1途徑,無論學生的治療方案是對是錯,系統(tǒng)都會將錯誤答案引導到正確答案上。而VP2途徑是讓學生做多個選擇題,達到一定正確率才能進入下一步。

微信截圖_20180901145627.png

“虛擬病人”被結合到慕課平臺的第二周,課程重點在于“血尿癥”。我們將“虛擬病人”加入到開放迷路系統(tǒng)中,將它放置于云基礎設施,并用信心管理系統(tǒng)的學習工具協(xié)同界面將其嵌入到edX平臺中去。通過主系統(tǒng)的授權書,用戶被自動驗證,然后輸入四位數(shù)字碼到edX平臺。系統(tǒng)報告學生“虛擬病人”活動的完成率,學生只有到達虛擬病人最后的節(jié)點,才可獲得該數(shù)字碼。這樣一來,學生需要完成課程以得到課程積分,而非被平臺強制進行。

為了讓用戶的使用暢通無阻,我們調整了“虛擬病人”系統(tǒng)的布局,以周為單位進行更新,以順從慕課平臺的圖形模式。在解決這一案例的過程中,學員同Violet進行互動,她是一個身患血尿癥并飽受折磨的“病人”。學員被要求記錄她的病史,調整實驗檢查順序,并給出診斷和治療決定。學員做出決定,選擇其中的一個選項,并根據(jù)選項遵循病號的自然發(fā)展(VP1),或在多個選擇題中進行選擇,接受即時的糾正性反饋(VP2)。

另外,學員可查看歷史選擇記錄,并回到之前的任何一步中(循環(huán)行為)。

2.2. 研究設計

此研究為隨機研究,慕課課程的參與者被隨機安排到兩組,由edX平臺的A/B兩組測驗機制輔助進行。參與者被分到A組,與VP1互動;或者被分到B組,同VP2進行互動。

2.3. 參與者

2015年秋季,從9月15日到10月27日,共有4925參與者注冊參加慕課。這些參與者來自172個國家,其中多數(shù)來自美國、瑞典和印度。學習者中值學齡為30年,其中40.4%的學員為女性,男性學員占59%,剩下0.6%的學員未透露性別。其中514名參與者完成了課程。課程第二周,1349名參與者登錄,其中有378名在A組或者B組同虛擬病人進行互動。這項研究中,我們將378名參與者的數(shù)據(jù)也包括在內。

2.4.數(shù)據(jù)收集

用戶“虛擬病人”路徑的數(shù)據(jù)是從配置了開放“虛擬病人”系統(tǒng)的云基礎設施上收集來的。這些數(shù)據(jù)在被收集后被映射到用戶驗證碼中,保證了其隱匿性。在開放虛擬系統(tǒng)收集的信息,包括學員和虛擬病人的互動時間、節(jié)點級數(shù)和每人同虛擬病人互動的實驗次數(shù)。

2.5.數(shù)據(jù)分析

為了解決第一個研究問題,我們采取了描述性數(shù)據(jù)分析。我們首先將參與者分別以“是否完成試聽課或者是否退課”進行了分類。在每一組,我們進一步根據(jù)他們所進行的試聽次數(shù)分類,根據(jù)他們“是否多次解決了一個病例問題”進行分類。接下來,我們將退課組以及“他們是否開始治療病例”進行分類,完成的組是根據(jù)完成的模式進行分類。

為了解決第二個研究問題,我們將VP1和VP2的參與者數(shù)據(jù)單獨分析,然后是對學員互動模式進行了認證。我們假設“線性虛擬病人”不會對學員的退課率產(chǎn)生影響。

2.6. 道德規(guī)范

根據(jù)瑞典道德檢閱法案(2003:460),此項研究在審查范圍之外,因為它沒有瑞典個人數(shù)據(jù)法案所涉及的個人敏感信息。另外,根據(jù)edX平臺條例,根據(jù)道德大綱,用戶注冊時,所有課程參與者都會得到通知,允許edX保存其參與及表現(xiàn)數(shù)據(jù),以不透露身份的方式被使用到之后的研究出版作品中。

3. 結果

3.1 學員在慕課平臺與虛擬病人的互動模式

圖2描繪了學員如何在慕課上與虛擬病人進行互動的分析結果。首先研究人員以參與者“是否退課”或“完成了與虛擬病人的互動”進行分類。共有71名參與者退課,307人完成了虛擬病人互動。

接下來,根據(jù)參與者“是否一次或是多次嘗試解決虛擬病人的問題”進行了分類。退課學員則根據(jù)他們“是否開始了虛擬病人的互動”而分類。完成了虛擬病人互動的參與者則進一步根據(jù)他們“是否以一個線型或是循環(huán)的行為完成互動”而分類。線型行為指參與者沒有返回查看前面的節(jié)點級數(shù)或者完成的問題。循環(huán)行為是指參與者返回查看了之前的節(jié)點和完成了的問題。我們將每個參與者的節(jié)點級數(shù)映射出來,并根據(jù)互動模式將他們進行了8種分類。

微信截圖_20180901145725.png

圖2標注:

●黑點之間的距離:VP案例的長度;

●紅點:VP案例的介紹頁;

●起始線:用戶上傳VP使用情景;

●直線:VP情景的線性行為;

●循環(huán)線:VP情景的循環(huán)行為;

●多項直線和循環(huán)線:分別為VP情景中的多項線型和循環(huán)型行為;

●未完成線:退出VP情景

●直線達終點結點(直線或循環(huán)):VP情景完成;

在表1,我們標注為:

●試聽:加載了VP介紹頁卻沒有開始VP情景的行為。

●開始:在瀏覽VP介紹頁后加載了VP情景的行為。

微信截圖_20180901145817.png

大多數(shù)參與者(n=209)在第一次試聽就以線型路徑完成了VP案例。部分參與者(n=46)在第一次試聽課以循環(huán)路徑完成了VP案例,意味著參與者返回過VP之前的界面。許多參與者(n=36)也以多于一次試聽的線型路徑完成了他們的VP情景。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n=51)在第一次試聽沒有開始VP情景的情況下就退出了。

3.2 VP案例中分支點對學員退課率的影響

 為了定義VP案例分支點對學員退課率是否存在影響,隨著學員以上定義的互動模式,我們分別對VP1和VP2的作業(yè)分析了參與數(shù)據(jù)。我們將未開始VP情景的退課學員排除在外,因為他們退課的原因并不受VP設計或者VP支點的影響。我們將完成VP的參與者,以及開始參與了VP而又退出的參與者包括在內(表2)。

微信截圖_20180901145900.png

p.=000253,p<0.05。關于VP支點對學員退課率沒有影響的假設被否定。而且結果表明,VP1相比于VP2,對學員退課率有影響。由于兩個VP案例的差別只體現(xiàn)在添加的VP1支點中,所以或許相較于VP2,VP1的設計與更高的退課率相關。

4. 討論

此研究在慕課平臺環(huán)境下進行,其目的是為了了解,慕課受眾在同如“虛擬病人”這一類以”通知式學習程序“互動時可能產(chǎn)生的行為。我們的研究重點在于理解學員在慕課平臺上如何與”虛擬病人“進行活動,以及與帶有多個選擇題的VP設計相比較,帶有支點的VP設計如何影響學員的退課率。為了驗證這些問題,我們設計了兩種VP互動模式,慕課參與者被隨機安排到不同的試聽課進行體驗。

結果表明,大多數(shù)(占總數(shù)81%的)參與者完成了膀胱癌的VP案例。這同之前研究的結果一致,它表明,慕課平臺參與者在與VP互動過程中獲得了高滿意度。參與者總數(shù)中19%退出了練習,退出課程的參與者中,有76%在還未開始VP情景時便退出了。

之前的研究表明分支VP的參與度更高,與線型VP相比能使學習更為有效。然而,我們的結果表明,分支VP相較線型VP,解決問題花費的精力更少,退課率更高。這可能是由于分支VP復雜度更高,對新學員施加了更高的認知負荷。但同時這可能會產(chǎn)生某些積極影響,比如慕課針對用戶群體不同,可能有人更適合這種方式。在之前的研究中,線型案例是基于紙質材料,其活動是為醫(yī)學生設定的一部分PBL活動,該活動可為原本的課程設置增加難度,由此可能得出線型課程更好的結論。

而我們在此研究中得出的結論是,越復雜的VP要求學員在完成該任務時花費更多的精力,這也許不是一個可以促進慕課用戶參與的設計,該平臺上的參與者或許只是希望學到該課程提供的基本的醫(yī)學知識。

此研究的一個優(yōu)點是,根據(jù)VP的不同因素,如多次試聽和循環(huán)前進,對學員進行了互動模式分類。該研究傳遞了慕課用戶在這些行為模式中的普遍性量化數(shù)據(jù)。關于其是否屬于這些行為模式中的一種,仍有待研究。這些行為模式能突出一些特別的學員特性(例如:有經(jīng)驗的學員vs.新學員)或代表一種高級知識。為了確認具有不同學習習慣的參與者與課程滿意度之間有什么相關關系,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而這將促使慕課平臺未來設計出更多適應用戶的VP體驗。  我們計劃通過調查VP參與過程中的其它要素,擴大目前的研究范圍,要素將不再僅限于支點。

不足

目前研究的不足之一是,其結果僅基于一項學員互動分析案例,因此并非具有代表性。需設計更多不同的VP學習模式。參與者的先決動機水平、先前的參與度,以及專業(yè)背景都沒有得到調查。

我們的研究起初就是為了調查如何降低慕課的退課率。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已經(jīng)調查了VP的退課率,但其與慕課退課率并不相同(學習者可能會轉換到慕課平臺的不同學習模式)。然而我們相信,在某一種學習模式中失去興趣,也會降低學習者對整個慕課的參與度。

未來關于此主題的研究可能會深入到,通過展開調查,檢查學習模式與退課行為之間的背景聯(lián)系,探索支點促進高退課率的潛在原因。我們也打算去探究不同VP設計和特征,對學習者知識、技能、滿意度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

5. 結論

該項研究的結果展示了,在不同VP形式的影響下,參與者完課率的差異。這可能會對未來慕課在醫(yī)療教育領域的課程設計產(chǎn)生影響。這項研究揭示,在慕課中設置互動元素,能對降低退課率產(chǎn)生潛在積極作用。從設計的角度來講,我們的研究結果揭示,與更具挑戰(zhàn)性的分支型VP課程相比,初學者更能從線型VP課程中受益。

>>聲明

本翻譯僅作了解之用,并非用于學術研究或商業(yè)決策。芥末堆海外翻譯社群的小伙伴們力求將關鍵理念與思想更廣泛地傳播至中文區(qū)域,故部分表達可能與原文有所差異。如需使用,請查證原文。

1、本文是 芥末堆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 了解詳情,未經(jīng)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芥末翻】慕課設計過度復雜,可能會導致高退課率——以醫(yī)療教育“虛擬病人”課程為例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