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無論是父母還是學校都很重視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有這樣一種情況:孩子小時候喜歡閱讀,但到了十歲以后卻不再愛看書,放棄了之前的積累。這也是為何9-10歲被稱為閱讀發(fā)展轉(zhuǎn)折期的原因。如何讓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父母可以有哪些作為,又容易有哪些誤區(qū),上海三林東校黨支部書記鄭鋼寫就下文,希望對讀者有所助益。
兒童閱讀如今越來越受到重視和關(guān)注,然而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埋怨孩子的閱讀興趣很難持久。不少家長與我說,小時候,孩子非常喜歡閱讀,一有空就會去看書,但是到了十歲前后,慢慢地發(fā)現(xiàn)他轉(zhuǎn)移了興趣,不再把時間花在閱讀上。其實這也是閱讀理論和研究上兒童閱讀的“關(guān)鍵期”。
國際閱讀素養(yǎng)項目就是將9-10歲的兒童作為閱讀素養(yǎng)的研究對象。他們認為,這個年齡段是孩子閱讀發(fā)展的至關(guān)重要的轉(zhuǎn)折點。
如果此年齡段的孩子知道學會如何閱讀,并知道為了學習而閱讀,那么他們的閱讀習慣就會扎根,成為終身的行為。一旦錯過這個階段,就會陷入閱讀的“消退期”。一旦孩子陷入或者困頓在這個“消退期”,無法出來的話,以前積累的閱讀興趣前功盡棄,更不要說是成為終身的閱讀者和學習者。
放養(yǎng)式閱讀會讓孩子迷失方向
在傳統(tǒng)教育方式越來越受到大家質(zhì)疑的今天,很多家長看重孩子自由個性的培養(yǎng),開始“散養(yǎng)”孩子,只要孩子開心就好,別的一概不問。這種教育方式給我們的感覺是更為尊重孩子,還可以讓孩子在自我成長中得到很多鍛煉能力的機會,所以才會被那么多的家長而接受。
在閱讀的道路上,似乎好像很多家長也選擇了放養(yǎng)式的閱讀方式。
與以上一代的家長不同的是,他們對于閱讀重視的程度大大增加。如還在孩子牙牙學語時就買了大量的書,撕不壞的書,從小就啟蒙他閱讀;或者經(jīng)常帶領(lǐng)孩子去書店或書展,把他們?nèi)釉诶锩?,隨便看書或挑書;還有替孩子報名線上或線下的閱讀課程,將孩子交給輔導(dǎo)老師,參加閱讀課程。
然而,或許因為自身閱讀指導(dǎo)方法的不夠,或者說閱讀積累不多,或者徹底相信孩子的喜好,完全尊重孩子的閱讀方式,他們對孩子的閱讀的方式上常常選擇放養(yǎng)式,缺乏必要的指導(dǎo)和引導(dǎo)。
純放養(yǎng)式的閱讀方式只會慢慢消耗掉孩子的閱讀興趣。很多孩子在幼兒時非常喜歡讀書,對于圖書愛不釋手,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然而慢慢地,他們對閱讀不再熱衷,讀書成為可有可無的事,圖書也成為了書柜里的裝飾品。
究其原因,閱讀終究不是自娛自樂的事,而是探索世界的過程,是個體世界和文本世界互動的過程,是思維挑戰(zhàn)和磨礪的過程,顯然,放羊式的閱讀只會是閱讀停留在表面,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閱讀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尊重孩子的閱讀興趣,引導(dǎo)廣泛閱讀
興趣是學習之母,此話不假,對于閱讀也如此。每個人的認知興趣和傾向會有所不同,在書籍的挑選會有天然的傾向性和側(cè)重點,一旦孩子迷戀上某種書籍就會不可自拔,深陷其中。
“雞皮疙瘩”系列作者、美國作家斯坦在談到關(guān)于尊重孩子的閱讀習慣時在,這樣說道:“要讓孩子們?nèi)ふ易约旱拈喿x方式,我提倡小朋友多讀書,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可以輕松自如地談?wù)摰膬?nèi)容?!?。
在理念上斯坦強調(diào)給孩子他們自己想讀的東西,尊重孩子的閱讀方式,在生活中他也確實這樣做了,他孩子的閱讀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故事。
他的兒子馬特小時候只喜歡加菲貓的漫畫書。每天晚上,馬特都是樂此不疲地閱讀,非常投入,甚至整個人在沙發(fā)上笑的前翻后仰。斯坦和妻子知道他很享受這個閱讀的過程,從來不干涉過他,也不強迫他去讀其他的書籍,從閱讀加菲貓開始,慢慢地馬特開始閱讀美國文學史上的所有經(jīng)典著作,這樣的路徑是由于興趣的驅(qū)動而導(dǎo)致他的廣泛和深度地閱讀。
在這過程中,斯坦父母知道孩子馬特喜歡閱讀什么,對什么樣的內(nèi)容感興趣。加菲貓的故事不僅對于孩子來說有趣,而且有意義。故事記錄了從加菲出生,到他成長的過程中,上演的一個個充滿奇思妙想、趣味盎然、富有正能量的奇趣故事。
這樣的作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幽默貪吃的小加菲,還有愛流口水的樂天派大狗歐迪、聰明友善的小貓阿琳、甜美乖巧的老鼠格莉和她調(diào)皮搗蛋的弟弟格達等等,都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無法回避的生活鏡像,也是他們成長世界的多樣再現(xiàn)。
作為閱讀指導(dǎo)專家,斯坦夫婦知道這樣的作品的價值,加菲貓的故事對于孩子來說是什么,更知道興趣是引導(dǎo)孩子通向深度閱讀和廣泛閱讀的關(guān)鍵。有了持久的興趣,孩子就會在閱讀的道路上追逐閱讀的樂趣,就會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他們就會很自然地很主動地去找書讀書。
當然,家長和老師也可以適當?shù)囊龑?dǎo),將孩子的視線引導(dǎo)到更廣闊的閱讀世界。當孩子對加菲貓感興趣時,可是適當推薦關(guān)于其他貓的故事,甚至推薦有關(guān)貓的科普材料或書籍,還比如唐僧是《西游記》故事里繞不開的人物,家長可以鼓勵孩子閱讀唐代高僧玄奘的故事,分析和比較兩者的聯(lián)系。
還有更為簡單的辦法,就是推薦各式各樣的圖書,鼓勵孩子多讀書,讀雜書,就像一個人吃飯一樣,葷菜、蔬菜、水果等什么都要吃,營養(yǎng)均衡。
散文家、戲劇家汪曾祺曾是這樣談讀雜書的:“我讀書很雜,毫無系統(tǒng),也沒有目的。隨手抓起一本書來就看。覺得沒意思,就丟開。我看雜書所用的時間比看文學作品和評論的要多得多?!?/p>
新東方董事長兼總裁俞敏洪也說起自己很喜歡看雜書,名著、歷史傳記、暢銷書和歷史等都看,因為他認為讀雜書能增加思考的能力,鍛煉看待問題不同的視角。
所以,在孩子閱讀興趣的話題上,家長要做的是知道孩子喜歡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呵護這種興趣和愛好,并鼓勵他慢慢地拓展閱讀的范圍,拓展閱讀的版圖,在深度和廣度上前行。因此家長和老師的角色是孩子閱讀興趣的守護者和擺渡人。
培養(yǎng)閱讀的“效能感”,激發(fā)孩子的閱讀“心流”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曾創(chuàng)建了“自我效能感”理論,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常常表現(xiàn)為期望值高、遇事理智處理、樂于迎接應(yīng)急情況的挑戰(zhàn)、能夠控制自暴自棄的想法——需要時能發(fā)揮智慧和技能。
自我效能感對于閱讀也尤為重要,閱讀效能感高的人表現(xiàn)為喜歡和熱衷于閱讀,當閱讀遇到障礙時會理智的處理和對待,樂于接受閱讀難度上的挑戰(zhàn),必要時發(fā)揮閱讀技巧和策略的作用,積極與他人分享閱讀的收獲及樂趣,這是一名真正閱讀者的表現(xiàn)。
那閱讀自我效能感如何培養(yǎng)?這里有三個原則:
感受成功原則,在閱讀過程中想法設(shè)法讓閱讀者多產(chǎn)生成功的愉悅體驗,減少失敗的不愉快體驗。就像故事中會有諸多的情感線索,家長和老師引導(dǎo)孩子去找到情感線索,找到共鳴,無論這種情感是悲是喜,共鳴就是很好的閱讀愉悅體驗。
其次是尊重支持原則,就是以讀者為主體,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注意調(diào)動讀者的主動性、積極性,把閱讀者的情感支持與個體積極主動參與有機結(jié)合起來。
家庭也好,學校也好,閱讀氛圍的創(chuàng)設(shè)和條件的創(chuàng)造變得尤為重要,閱讀不僅僅是個人的事,如果一個家庭父母是閱讀愛好者,那孩子一定自然而然地受到影響,成為天然的閱讀者,這樣的情感支持不是簡單要求或者說教能行的。
還有就是異步發(fā)展原則,說到底,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是個體的事。孩子的閱讀興趣會不同,家長要做的事就是在尊重的基礎(chǔ)上適當引導(dǎo)和拓展。
異步發(fā)展原則深層次體現(xiàn)在讀者與文本的對話,“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边@一千個哈莫雷特是如何產(chǎn)生的?是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不同,每個人認知世界的角度和思維不同,每個人與文本人物對話的深度不同。
我曾在《達不到這三點,孩子永遠別想成為“真正的閱讀者”》一文中提到,對話是真正閱讀的基本形態(tài),這種對話是讀者與自我對話,與文本對話,是與世界對話。這個對話過程是將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讀厚、讀透、讀深的過程。其實這個對話也是閱讀個性發(fā)展、異步發(fā)展的原則。
當閱讀效能感生成時,孩子就會慢慢進入閱讀的狀態(tài),能夠自我掌握和把握閱讀,從表層走向深處,從被動走向主動,從短暫走向持久,閱讀的“心流”由此產(chǎn)生。
米哈里是提出“心流”概念的心理學家,是這樣定義“心流”:“個體完全投入到某種活動當中的物我兩忘,身心合一的感覺。”
如果孩子將閱讀當作生活或?qū)W習中的必要部分,或者能舍棄其他愛好而投入閱讀,忘乎所以,此時他的閱讀的心流已經(jīng)產(chǎn)生,他能在閱讀中體驗或品嘗到快樂和樂趣,那么他離終身的閱讀者就不遠了。
閱讀是輸入,關(guān)鍵還要輸出
為什么要閱讀,很重要的原因是提高認知、改變思維結(jié)構(gòu)和模式,但是僅僅是機械或簡單的閱讀是很難達到這樣的目的,只有建立在分享、思考、分析和輸出基礎(chǔ)上的閱讀才是有用的。
閱讀的輸出就像跑步比賽中的終點目標,當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知道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最終閱讀呈現(xiàn)成果或方式時,就會有目標感,目標感一旦樹立,他在閱讀過程中會朝著目標去努力,而不僅僅是完成閱讀量而已。
在輸出的過程中,家長或老師的作用必不可少,很重要的方式是與孩子進行交流,探討故事中的人物、情節(jié)、結(jié)構(gòu)、情感等元素,交流為何喜歡這本書,喜歡哪個角色或者哪段描寫等,諸如此類的話題。時間一久孩子就會有意識地帶著任務(wù)去深入閱讀,去思考,這本身也是效能感的培養(yǎng)和體現(xiàn)。
而且,輸出的形式更多體現(xiàn)為物化的形式,尤其對于兒童閱讀來說,更需如此。家長和老師應(yīng)該鼓勵孩子用各種形式對故事或文本的理解闡釋出來,比如說讀書報告,設(shè)計一些圖文并茂,體現(xiàn)文本主要特征的報告,讓閱讀者讀后完成。
還比如說讀書交流,組織孩子在讀同一本書或者不同書后,以報告會、繪本展示、故事概要等方式告訴別人他的理解或收獲。嘗試著去理解,并寫摘要。
家長或老師還可以嘗試著鼓勵孩子做些筆記或者摘要。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總有一些感想,以及通過這個感想得到的聯(lián)想,或者覺得書中寫的好的地方,應(yīng)該鼓勵孩子記下來,琢磨一下它好在哪里。
即使不知道它好在哪里也沒關(guān)系,因為記筆記或摘要的過程本身就是思考、選擇和分析的過程,而且最后這些筆記或摘要會融會貫通,變成他自己的東西。
在美國小學歷史課還有一種真人讀書報告活動,他們要求學生選一個歷史人物,講這個人的生平,學生就到圖書館或者網(wǎng)上查介紹和故事,然后在全班面前身穿當時時代的衣服,當這個歷史人物的蠟像,講述他所代表的歷史人物。
這樣的活動對于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以及深度領(lǐng)域能力的提升、信息處理的能力培養(yǎng)以及博覽群書,都是不言而喻的。像角色扮演、課本劇、故事續(xù)寫、故事改寫等都是閱讀輸出的形式。
當閱讀變成快樂和思維的事時,閱讀者對于閱讀自然就喜歡了,投入了,尤其是對于低年齡的孩子來說,閱讀的興趣和愉悅感常常是敲開閱讀大門的金石。
本文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外灘教育”,作者鄭鋼。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guān)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nèi)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