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歷史大潮,與改變中國教育的北大三子

作者:信口說 發(fā)布時間:

歷史大潮,與改變中國教育的北大三子

作者:信口說 發(fā)布時間:

摘要:三個北大人,三家千億市值公司,成就了教育行業(yè)的一段佳話。

圖蟲創(chuàng)意-131526681914642422.jpg

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來源:信口說(ID:xinkoushuo)

2017年7月28日,占據(jù)教育公司市值龍頭10年之久的新東方,首次被好未來超過。

進入2018年后,好未來繼續(xù)拉大與新東方的市值差距,一度高達近百億美元。“留學教父”俞敏洪,和北大師弟張邦鑫,開始被稱為教育界的“絕代雙驕”。

當無數(shù)的好事者,津津樂道于到底誰是教育行業(yè)的一哥,第三家千億市值的教育公司,卻已經悄悄逼近。

截至2019年9月27日,教育行業(yè)TOP 3的市值,折合人民幣分別是1424億、1196億、1023億,后兩者的市值相差僅176億,新東方即將被再次超越。

在他們的后面,第四名港股的中國東方教育,市值293億人民幣,300億-1000億之間,是驚人的空白。

教育行業(yè)“雙巨頭”時代悄然結束,“三國鼎立”正式到來。

而這個TOP 3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同樣來自北大。

ab25257be145960ccc6ecf1d29485014.jpg

1、燕園宿命

1916年,秋,法國。

旅法三年的蔡元培接到一封北京的電報,電文來自民國教育總長范靜生:

國事漸平,教育宜急。現(xiàn)以首都最高學府,尤賴大賢主宰,師表群倫。海內人士,咸深景仰。用特專電敦請我公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一席,務祈鑒允,早日回國,以慰瞻望。啟行在即,先祈電告。

此時48歲的蔡元培,已經在教育界德高望重。

17歲取秀才,22歲中舉人,23歲為貢士,25歲任庶吉士,蔡元培在傳統(tǒng)仕途的道路上平步青云,但他并沒有成為保守的傳統(tǒng)派,在動蕩的年代,始終致力于思考和推動國家民族的出路。

1894年甲午戰(zhàn)爭后,中華民族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26歲的蔡元培對“聲聞當代、朝野爭相結納”的所謂名士產生質疑,他開始把眼光投向全球,迫切地想了解世界上正在發(fā)生的一切,并開始學習英語。

他也希望幫助更多的國人睜眼看世界,此后陸續(xù)任上海澄衷學堂校長、創(chuàng)辦中國教育會、愛國學社、愛國女學、組建光復會、加入同盟會,為了更深入理解中外差距,1908年進入德國萊比錫大學,4年內如饑似渴修習了約40門課程。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fā),摧枯拉朽般結束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3個月后,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任第一任總統(tǒng),并表示:

民國者,民之國也。為民而設,由民而治者也。

國內風云變幻,遠在德國的蔡元培感到社會變革的機會已經到來,他需要做些什么了,于是回到國內,旋即被被任命為臨時政府教育總長,頒布了《普通教育暫行辦法》,主持制定了《大學令》和《中學令》,他強調要把大學和中學建造成健全國民的學校。

但新生的革命立即遭遇挫折,7月,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擅權專政,蔡元培因不愿與袁世凱政府合作而辭職。翌年,赴法國從事學術研究,同時組建了華法教育會,在法國提倡勤工儉學,希望幫助更多華人到歐洲求學,后來的周恩來、鄧小平等均是通過這個組織的幫助順利在法國進行學習。

1916年6月,袁世凱病逝,復辟帝制的鬧劇終于結束,即開頭電文所說的“國事漸平”。此后,黎元洪代表的北京政府明令恢復了民國初年的《臨時約法》,孫中山、黃興等一大批流亡海外的革命黨人紛紛相約回國。

再一次,蔡元培被邀請回國,主持教育大業(yè)。

但此時蔡元培要接手的北京大學,卻是聲名狼藉。

北京大學最早是1898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但貴族子弟偏多,一向桀驁不馴,加之亂世之中的政治動蕩和頻繁的校長、教員更換,管理松散,學風混亂,學生成為了八大胡同最受歡迎的顧客。時人眼中,北京大學不過是用來“混文憑和預備做官的場所”,當時在北京大學讀書的許德珩承認:

當時的北大,不是大,而是老,是腐。

在蔡元培之前,北京大學的校長4年間換了4任,每一個雄心勃勃想改革的人,最后都失望而去??梢韵胂?,此時的蔡元培面臨的壓力和挑戰(zhàn)有多大,蔡元培后來在回憶錄中說到:

友人中勸不必就職的頗多,說北大腐敗,進去了,若不能整頓,反于自己的名聲有礙。這當然是出于愛我的意思。但也有少數(shù)的說,既然知道它腐敗,更應進去整頓,就是失敗,也算盡了心。這也是愛人以德的說法。

0c70234bce2bcf78c918c56c6fe0d598.jpg

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長的委任狀

蔡元培 “學術救國”和“道德救國”的信念,與他留德期間的經歷頗有關系。17和18世紀,德國和歐洲也陷入了危機,但19世紀初,德國大學在“新人文主義修養(yǎng)理想”下爆發(fā)出巨大的能量,推動了德國的持續(xù)進步,蔡元培希望仿造德國高等教育的經驗來改造北京大學。

世運日新,學風丕變,吾國教育,不能不兼容歐化,已為有識者所公認。

因為蔡元培和北大,1917年成為中國教育史上最重要的轉折點。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北京大學開學典禮上發(fā)表演說,并對學生提出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隨后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其一,貫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原則。網(wǎng)羅各類學術人才,陳獨秀、胡適、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梁漱溟等大家,囊括了政治上的守舊派和新文化的旗手,使得百家爭鳴,盛極一時。

其二,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為從根本上改變北京大學“老、腐”現(xiàn)狀,必須徹底清除封建衙門作風,剔除官員,讓真正懂教育的教授來管理學校,推動教育的發(fā)展。

其三,溝通文理,教學改革。擴充文理,改變“輕學而重術”的思想,認為“文、理”同樣重要,設立14個系,改年級制為學科制,并首次提出了男女同校的主張,使女子獲得了走進學校進行學習的權利。

蔡元培和北大,開啟了最輝煌的十年。

他的貢獻,不僅在于整治北京大學成為知名學府,更在于其對中國教育的長久影響力。一批光耀民國的思想家得以學術自由,傳道授業(y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張,使得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fā)祥地,直接影響了中華民族的進程。五四之后,北京大學已經成為復興中華的先驅,無數(shù)的學生走上了接力蔡先生的道路。

美國學者杜威這樣評價蔡元培:

以校長身份,而能領導那所大學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個。

81f1e661cbc53a6b8fafbaddb60c5592.jpg

北京大學蔡元培雕像

百年匆匆,彈指一揮。

當我們回顧那段歷史,依然感慨于蔡先生舍身救國的勇氣,兼容百家的心胸,與傳道授業(yè)的堅持。

2、留學教父

1847年,春,紐約港,風平浪靜。

19歲的容閎經過98天的海上顛簸,終于來到紐約,同行的還有勃朗牧師和他的兩個同學。這一天的紐約,又因為他們的到達,在歷史上顯得不那么平靜。

3年后,容閎順利考入耶魯大學,成為就讀耶魯大學的中國第一人。

1854年畢業(yè)后,容閎急切地想回到國內,在美國已經生活七年的他,深深地感受到中國和美國的差距,他堅信只有讓更多的青少年出國留學,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理念,才能拯救中國。

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則當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學術,灌輸于中國,使中國日趨于文明之境。

回國后,容閎輾轉于太平天國和洋務派18年,最終在曾國藩、李鴻章的幫助下,于1872年到1875年,率領120名10歲到15歲的幼童分四批到美國留學。

這120名留學生后來都成為了不同行業(yè)的翹楚,包括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清政府外交大臣梁敦彥、外交部二品大臣后創(chuàng)辦東亞銀行的周壽成等。

ea01e882640d438b37de00938bb33137.jpg


第一批赴美留學的30名幼童

五四運動,催發(fā)了第二次留學熱潮,救亡圖存的革命重新突起,大批有識之士為獻身革命而出國探求新知。

此時,蔡元培組建的留法勤工儉學達到高潮,在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蔡和森、趙世炎的推動下,先后共有20批來自18個省的1700多名學生抵達法國學習。浩浩蕩蕩的留法隊伍中,大批棟梁人才成長起來,輪番登上歷史舞臺。

1978年,冬,《中美建交公報》發(fā)表。

政治和經濟發(fā)展的雙重需求下,中美重啟了隔絕近30年的交流,同年,52名留學生啟程前往美國。鄧小平明確表示:

我贊成留學生的數(shù)量要增大。

這是五年內快見成效,提高中國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

1981年,國務院同意了教育部等七個部門《關于自費出國留學的請示》和《關于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guī)定》,自費出國留學政策放開,托??荚囈灿谶@一年進入中國。

1985年,國家取消了“自費出國留學資格審核”,政策開始鼓勵“要堅決大膽放開”,此后,自費出國留學的人數(shù)迅速增長。

在歷史的大潮下,1988年,北京大學的俞敏洪也加入了留學大軍。

但1989年政策變動,美國收緊了留學政策,加之成績不夠優(yōu)秀,俞敏洪努力了三年最終未能成行,為了賺錢養(yǎng)家,他開始在校外兼職教外語。

俞敏洪私自校外授課的行為,讓北京大學很是不滿,進行了全校通報批評。1991年,俞敏洪被迫辭職,到一家名叫“東方大學”的民辦學校辦培訓班,自主招生授課,上交15%的管理費。他的目標是掙一筆學費,趕緊擺脫生活的窘境。

1992年,鄧小平南巡,打消了全國的思想疑慮,重申深化改革、加速發(fā)展的重要性。

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發(fā)展生產力。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隨后國家出臺了“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12字方針。

日益增長的留學熱,同時激發(fā)了對英語學習的需求,其中托福和GRE是最熱門的考試。自從美國1981年在中國舉辦托??荚嚕瑓⒖嫉娜藬?shù)直線上升。以北京為例,1981年首次考試為285人,1985年即上升為8000人,1986年達18000人,1989年全國的考生有4萬多人。

1993年2月,國務院頒布《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確民辦教育的合法身份。

改變政府包攬辦學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各界共同辦學的體制。

國家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依法辦學,采取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

眼看著英語培訓班越來越火,俞敏洪隱約覺察到了出國留學的機遇,他漸漸放棄了自己出國留學的想法,萌生了辦班幫助更多大學生出國的念頭。

1993年,俞敏洪創(chuàng)辦了北京新東方學校,11月16日,拿到了辦學許可,正式開始了新東方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

九十年代日益高漲的留學大軍,形成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求新知、尋良方、謀發(fā)展,每一次留學潮都帶動了中國長足的進步。

出身北大的俞敏洪、徐小平、王強,作為三駕馬車,也帶領著新東方,駛入了時代的洪流。

俞敏洪,無意中成為了新世紀的容閎。

2006年9月7日,新東方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教育機構,“留學教父”一時風光無限。

三次高考不綴而進入北京大學,三年留學申請不得而創(chuàng)立新東方,俞敏洪的人生因教育大起大落。

作為第一代教育創(chuàng)業(yè)人,其成就不止是創(chuàng)立了新東方,更是作為中國民辦教育教父級別的人物,為后來者指引了一條道路,也吸引了更多的北大人,加入了教育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

同時,新東方給教育行業(yè)帶來的另一個巨大影響是——激發(fā)了資本投資教育的信心。眼光敏銳的國際資本開始尋找下一個新東方,更多的教育機構獲得融資,教育行業(yè)開始蓬勃發(fā)展。

3、成就未來

1977年,十年動亂結束。

鄧小平立刻恢復了高考,當年全國報考人數(shù)570萬,最終錄取27萬。

但直到1997年,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有5%,遠低于發(fā)達國家80%左右的水平,龐大的未受高等教育的人口,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余波還未平靜,國內的形勢卻已經風起云涌。

長江、松花江同時爆發(fā)多年未遇的全流域性特大洪水,29個省遭受不同程度的災害,受災人口2.23億,死亡4150人,直接經濟損失2551億元。

國企改革進入深水區(qū),3年間國有企業(yè)數(shù)量從11.38萬家銳減到6.5萬家,但同時國有企業(yè)虧損達到了47.4%——一半的國企都在虧損,前一年全國工人下崗2115萬。

11月,亞洲開發(fā)銀行駐北京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以個人名義向中央寫信,提出《關于啟動中國經濟有效途徑——擴大招生量一倍》的建議書,他指出高校擴招的5點理由:

中國大學生數(shù)量遠低于同等發(fā)展水平的國家。

企改革帶來的大量下崗工人如果進入就業(yè)市場與年輕人競爭會出現(xiàn)惡性局面。

國家提出經濟增長8%的目標,教育被認為是老百姓最大的需求,擴招可以拉動內需,激勵經濟增長。

高校有能力接納擴招的學生,當時平均一個教師僅帶7個學生。

高等教育的普及事關中華民族振興。

建議很快被有關部門采納,基于“拉動內需、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緩解就業(yè)壓力”四大目標的高校擴招從此進入正軌,拉開了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幕。

1999年,全國高校擴招正式啟動,當年全國高考招生人數(shù)160萬,比上一年增加52萬人,同比增加48%,錄取率提升到55.6%。隨后高校擴招的力度持續(xù)加大,1999-2003的五年間,全國高考招生1351萬人,超過了過去20年的總和。

db140b0afce4e0ddae59648d1793c50e.jpg

高考一直是普通人出人頭地最有效的途徑,而現(xiàn)在,這扇大門正向更多的人打開。

但由于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稀缺,在以分數(shù)定勝負的機制下,好學生都想進入好學校,好學校也希望招收好學生,于是,催生了各種幫助升學的培訓機構。

在政策演變和市場博弈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家長都認清了形勢,培訓機構針對小升初的“家長會”以及他們身邊的無數(shù)前車之鑒都證明:


想要考上好大學,就要進入重點高中,想要進入重點高中,首先要進入重點初中,高考升學的壓力一級級傳導到小升初。最簡單粗暴也最公平的升學方式,就是讓孩子在各類競賽中拿名次,而數(shù)學是其中最重要的科目。

此時北京大學的張邦鑫正在做家教掙生活費,他敏銳地覺察到了機會。

當時北京最大的奧賽是“迎春杯”,張邦鑫就做了一個相應的產品,打著“迎春杯”比賽復習班的旗號,把歷年的考試題目進行分類,有針對性地訓練。還特地花了1500元,在《北京晚報》上打了一塊很小的廣告,結果出乎意料地吸引來了100個學生,一下子就收了15萬的學費。

初嘗甜頭后,張邦鑫更加確定了奧數(shù)的培訓方向。他動起了奧賽代理權的主意,經過幾番軟磨硬泡,最后拿到了清華“同方杯”奧賽的代理權,憑借清華“同方杯”的背書,學而思開始在北京的奧數(shù)屆逐漸站穩(wěn)腳跟。

由于學而思專注單一學科,與其他機構形成差異化競爭,“學奧數(shù),到學而思”的宣傳口號也開始深入人心,快速地樹立起了品牌。同時,小升初的壓力和奧數(shù)的剛需,也極大地有助于學而思的招生,在那個“黃金年代”,學而思迅速壯大。

在學而思業(yè)務瘋狂增長的時候,廣東衛(wèi)視《社會縱橫》節(jié)目組曾專門制作了一期針對學而思的節(jié)目,討論學而思的辦學方式是否有問題,節(jié)目中有一位曾強烈抨擊補習班的家長,后來卻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學而思,她說:

你真的不能否認,孩子在這里確實得到了成長和提高,學而思教的內容里,有解題套路、方法、思維、題海戰(zhàn)術??荚囍?0%基礎的部分,學校可以教,另外30%需要拉分的地方,還是需要去培訓機構學習一下。

在學而思成立后的十年,全國每年近千萬的高考人數(shù),向下延伸到高中、初中、小學,整個K12在校生超過2億人,龐大的市場需求催生了學而思的急速增長。

創(chuàng)立僅7年后,學而思成功登陸紐交所,市值13億美元,又用了一個7年,市值增長到127億美元,超越新東方。

與新東方的留學生意不同,學而思聚焦的是升學。

在新東方快速崛起的90年代,改革開放初始,國力積弱已久,正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先進經驗和理念的時候,留學大行其道。而到了學而思成立的20世紀初,20年的改革開放已經讓中國經濟大為改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眼光投向國內,通過高考改變人生也越來越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另外,留學高昂的學費,注定了只能是少數(shù)中上層家庭才能負擔得起,從1978年到2018年,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585萬人,而K12在校生一年就有2億人,每年各級升學人數(shù)超過4000萬人。

青出于藍,作為俞敏洪師弟的張邦鑫,進入的是一個更廣闊的教育市場,也將影響更多人的命運。

 “學習改變命運,思考成就未來”,學而思不僅成就了眾多學生的未來,也成就了張邦鑫的好未來。

4、學優(yōu)則仕

1994年,8月的一天。

北京市法院、檢察院系統(tǒng)聯(lián)手宣布,首次面向社會招考400名書記員。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轟動,很多人不敢相信,沒有關系,沒有推薦,光憑考試就能“端上鐵飯碗,吃上皇糧?”不光是老百姓,一些國家機關也對這種制度存在懷疑和觀望的態(tài)度。

而這,只是國家推動公務員考試中的一幕。

1993年,《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頒布,公務員制度正式建立,1994年8月,人事部組織了國務院辦公廳、建設部、人事部等30余個中央國家行政機關的公務員招考,以此來推動全國的公務員考試。當年,全國4400人報考了公務員考試,最終約490人被錄取,走上了仕途。

ac105439ee765fd5a11dc896ba863f03.jpg


1994年,首屆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

“學而優(yōu)則仕”,出自論語的這句話,概況了兩千年來中國廣大學子熱衷于從治學到從政的路徑。

真正的“國考熱”在2003年開啟,當年的報名人數(shù)從2002年的6萬余人增至12萬余人,增幅超過100%,那一年,正是高校擴招后首批畢業(yè)生的就業(yè)之年,160萬畢業(yè)生的自主擇業(yè)中,相當一部分把目光投向了公務員。

也是在這一年,另一個北京大學的畢業(yè)生——李永新,正式成立了中公教育,準備專注于公務員考試培訓。

李永新的創(chuàng)業(yè)過程,并沒有那么順利,1999年畢業(yè)后,他先后做過很多項目,翻譯、計算機、中小學輔導、奧數(shù)等,中間還經歷投資方撤資,公司無疾而終。最終一個偶然的機會,進入了公務員考試行業(yè)。

2001年左右,很多學生找到李永新的導師——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書記,想請教關于公務員考試,但導師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的,于是推薦正在教育行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李永新。李永新就開始給那幾個學生輔導公務員考試中的申論,結果都考過了,他開始進一步思考創(chuàng)業(yè)的方向。

2005年,中公教育開始了全國化的嘗試。李永新通過代理的方式,與30余家地方性培訓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在同行業(yè)中率先完成了全國市場布局。

2008年,金融危機后,報考公務員的人數(shù)驟增。2009年,國考報名人數(shù)首次突破100萬,此后一路上漲,到2014年國考報名人數(shù)達152萬人。這五年,也是中公教育奠定行業(yè)領先地位的重要時間。

1414b470133ff4c63214c3e672ee0953.jpg

相比北大同門師兄弟的新東方和學而思,中公教育的業(yè)務具備一項天生的優(yōu)勢:公務員考試是全國統(tǒng)一的,標準化極強,極適合做整合和擴張。

但在全國標準化的推行中,李永新越來越意識到代理模式的缺陷,代理商無法實現(xiàn)中公對學員的承諾。2010年,李永新開始轉型做直營。

直營化和標準化完成后,中公開始了迅速的產能擴張、規(guī)模擴張,2009年公司人數(shù)不到1000人,到2015年員工已經有10000人,全國直營中心470余家,收入更是突破20億元,一舉確立了公務員考試領域的壓倒性領先地位。

依托全國直營分部和旗艦學習中心,6000余名專職教師,中公進一步拓展了全品類的職業(yè)資格培訓,2018年實現(xiàn)收入62億,凈利潤11.5億,2019年2月成功借殼上市。

9月,中公教育市值突破1000億元,成為繼好未來、新東方之后,第三家千億俱樂部的教育公司。

俞敏洪、張邦鑫、李永新,從北大出發(fā),十多年后,又在此相聚。

至此,教育行業(yè)進入“三國鼎立”時代。

三個北大人,三家千億市值公司,成就了教育行業(yè)的一段佳話。

在他們的后面,還看不到對手。

5、后記

為什么是三個北大人,各自成就了三家千億市值的教育公司,其實是一個很值得深究的問題。

俞敏洪、張邦鑫、李永新,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出生農村,父母是農民或者工人,窮苦的經歷伴隨了他們的青少年時代,但改革開放和教育給了他們改變人生的機會。北京大學的求學時光,又讓他們兼具家國情懷,最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走上了用教育改變更多人命運的道路。

在高考的千軍萬馬勝出,進入北京大學,作為中國教育體制的獲益者,他們個人的能力是做好家教、做好教育的基礎。同時,迫于生計壓力,他們都在北京大學期間選擇了做家教,作為第一學府的北京大學本身就是一種背書,讓他們在家教市場中容易獲得高溢價。

和他們一樣做家教的同學不在少數(shù),但很多家庭條件稍好的學生,在賺到錢后就不做了,做家教、辦培訓,在當時并不是一件多么值得驕傲的事情,大多數(shù)人有更高的追求、更好的工作機會,出國留學,亦或進入知名國企外企民企。

而他們,從泥土中來,朝著太陽生長。

他們有理想,他們有情懷,他們也有現(xiàn)實的物質需求,他們是理想的現(xiàn)實主義者,他們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張邦鑫曾說:

我這人又愿意教學生,又不能完全做公益,最后就做了個教育企業(yè)。第一不偉大,第二不無私,第三還有貪念。

但這不妨礙他們?yōu)榻逃龅呢暙I。

  • 俞敏洪,在90年代的留學大潮中,將一群群學生送入國外深造。

  • 張邦鑫,在20世紀初的高考改革中,幫助千萬學生實現(xiàn)了升學的人生轉折。

  • 李永新,在20世紀的國考熱中,輔導更多人走上了學而優(yōu)則仕的道路。

后來,當他們的事業(yè)稍有成功,便開始反哺北大。李永新3次累計給北大捐款1.6億,俞敏洪也捐了5000萬元。

未來,巨頭是新東方、好未來,亦或是中公教育,又有何妨?因為終究都是北大人的,他們都在傳承北大精神,通過教育改變中國。

  • 1919年,北大人領導五四運動,開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 1949年,北大圖書館的管理員,向全世界宣告了新中國的成立。

  • 2019年,北大人用三家千億市值的教育公司,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恍惚百年。

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主義,蔡先生點燃了一顆火種。

今天,我們站在未名湖畔,透過歷史的長廊,依稀看到那熊熊燃起的火焰,和一代代北大人不屈的身影,家國情懷、濟世扶民,形成了燕園無法割舍的牽掛。

北大的精神,依然光亮如昨。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信口說”。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wǎng)轉載文章,原文:信口說;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信口說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歷史大潮,與改變中國教育的北大三子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