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unsplash
*本文經南都觀察(ID:naradainsights)授權轉載
近年來,關于低齡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時有發(fā)生,這引起了網友關于降低刑事年齡的呼吁。今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規(guī)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jié)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應當負刑事責任。
而在即將提請的草案三次審議稿中,相關內容再次修改為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未致死也可追刑責。但是想要從根本上解決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單靠法律條文就可以嗎?
在最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未保法”)中,除了未成年人犯罪之外,包括委托照護制度、網絡保護等議題均有較新表述。在南都觀察“誰來保護孩子們不受傷害?”沙龍上,童小軍、張雪梅、佟貞貞三位嘉賓討論了“未保法”中的新舉措。
南都觀察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未保法”)細化了委托照護制度,這一制度涉及到留守兒童群體,即父母不在身邊,委托他人代為照護。由此我聯(lián)想到一些美劇的情節(jié),一些家長因為忽視對兒童造成了什么傷害或者有自身的能力問題,就被公共機構剝奪了監(jiān)護權。
這種情形是不是也是我們未來會出現(xiàn)的?像是留守兒童,他的父母如果沒有很好的資源或能力來教養(yǎng)孩子,不一定是父母服刑或者去世這種嚴重的情況,就是父母不在孩子身邊、忽視孩子或者有個人能力問題,他會被剝奪監(jiān)護權嗎?政府要對家庭教育提供指導,具體由誰來指導?政府或者其他部門有能力來提供好這個指導嗎?
童小軍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這個問題涉及到民政部門的服務體系,理論上預防的服務是在社區(qū)里,社區(qū)主要做的工作就是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們可能受到傷害的風險,以及受到傷害之后如何去干預。
對于留守兒童而言,理論上只要認定了他是留守兒童,都有一定的風險,這個風險就是我們講的忽視。至于風險究竟有多大,以及這個風險有沒有在孩子身上發(fā)生作用,這需要由專業(yè)人員進行評估,比如年齡是很重要的一個依據(jù),年齡特別小的留守兒童,像是學齡前或者8歲以下的,如果父母離開孩子,而監(jiān)護沒有安排好的話就有很大風險。
但假設這個孩子已經十五六歲了,即便爺爺奶奶的監(jiān)護能力不是那么足,如果有輔助的支持系統(tǒng)去協(xié)助爺爺奶奶把孩子的自護、自理能力建設起來,也是很好的,這也是我們這個服務體系存在的意義,實際上是社區(qū)兒童保護服務體系應該去應對這種忽視問題,制度都是有安排的。
而且剝奪父母監(jiān)護權這個事情,我認為要慎用,我們應該盡量把整個服務體系建設好,盡早發(fā)現(xiàn)、盡早干預,讓孩子在自己熟悉的原生家庭里安全健康地成長,因為一個人健康成長的最好保障就是處于家庭環(huán)境之中。只是這個家庭要有滿足孩子健康成長的基本要素,比如基本的人際關系的和諧,基本的經濟的滿足,還有能夠滿足這個孩子成長所需要的經濟上的支持。
所以我們整個服務制度或者國家監(jiān)護制度的存在,目的不在于如果有父母做得不好我們就剝奪其監(jiān)護權,而是希望能夠更好的幫助、支持和監(jiān)督家長,甚至通過矯正的方式讓家長改變,并能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健康成長。
▲ 截至2018年8月底,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人。根據(jù)相關報告,留守兒童與父母聯(lián)系越親密,抑郁水平越低。? 人民網
至于誰去做家庭教育的工作,我認為它分為兩類,一類是常規(guī)服務,國家各個部門都有自己要履行的國家監(jiān)護的職責,家庭教育目前由婦聯(lián)負責,且國家現(xiàn)在還在立家庭教育法,法立了以后是不是還由婦聯(lián)負責,我不知道,但總體來講,現(xiàn)在確有部門來負責家庭教育,這意味著家庭教育這個事情,婦聯(lián)應該不間斷地常規(guī)地給予所有家庭一定的服務。
還有一類是強制服務,比如民政的服務發(fā)現(xiàn)某個家庭的確有問題,而且我們早期的干預不太有效,家長可能被強制要求接受一些親職教育。這就需要國家把親職教育納入到兒童保護的服務范圍里面,由相關部門負責,這個部門很有可能放在民政里,由民政在社區(qū)的社工開展服務,這是一類。
也可以由負責家庭教育的部門來提供服務,而這一部分的工作應該跟兒童保護的體系、民政的體系進行很好的鏈接互動,從而產生效果,這是后續(xù)需要根據(jù)各部門的職能進行細化和落實的地方。
張雪梅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研究員):我贊同童小軍老師的觀點,剝奪監(jiān)護權,法律上叫做撤銷監(jiān)護人資格,它是最嚴厲的司法處置措施,不是所有的監(jiān)護不當或者監(jiān)護侵害行為都適用于這個措施。我們知道好多父母都不會做家長,這在國內是很普遍的情況,一些忽視問題或者對孩子的暴力管教情況可能是大范圍存在的。
從立法角度來說,從兒童需求、兒童權利的角度來說,首先都是要給這些家長支持、指導和幫助。這是一個立法的理念,未保法這次修訂增加了相關內容,撤銷監(jiān)護人資格并不是為了懲罰,這一措施只用于特別嚴重的監(jiān)護侵害情況,還有一種情況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監(jiān)護支持、指導和服務,監(jiān)護人仍然不能具備起履行監(jiān)護職責的條件,這種情況下也會面臨被撤銷監(jiān)護人資格。
針對未成年人在家庭中遭受嚴重侵害的狀況,或者沒有遭受侵害但是人身安全受到威脅了,如無人照看也會產生一些風險,有緊急安置和臨時監(jiān)護的制度,是要把孩子帶離危險監(jiān)護人,但帶走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家長和孩子分離或者剝奪父母監(jiān)護人資格,目的是在緊急狀態(tài)下保障孩子的安全,同時對家庭給予指導、支持和服務。
即使在國外也是這樣,緊急情況被帶走的孩子和父母經過一段時間的服務以后,大部分孩子還是會回到家庭中,只有極少數(shù)孩子的父母最后會被撤銷監(jiān)護人資格。未保法規(guī)定了由民政部門進行臨時監(jiān)護或長期監(jiān)護,但不是說臨時監(jiān)護的孩子將來就一定會被長期監(jiān)護。
佟貞貞 (國際救助兒童會(英國)北京代表處兒童保護項目主任):我也認同剝奪監(jiān)護權是最后的手段,剛才童小軍老師說到父母出去打工之后,留守兒童的年齡段不同,風險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看得更細一點的話,孩子成長中有一個階段是跟父母形成依戀和親密關系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如果沒有形成一個有安全感的親密關系的話,會影響到他在未來人生中如何應對挫折。
此外,父母出去打工,不一定就跟孩子的親密關系比較弱,主要看爸爸媽媽怎么做了,法律規(guī)定了父母要一周打一次電話,但我覺得一周打一次電話都太少了,自己的孩子如果在一起的話天天見,難道每天幾分鐘時間也抽不出來嗎?父母其實有很多可以做的。
父母之外,有其他人能和孩子建立其一定的親密關系也是好的,比如童小軍老師分享的時候說到兒童主任這個角色。我們做試點的時候,會希望在村里或者居委會里有一個人能跟孩子建立起彼此信任的親密關系,這樣孩子遇到侵害之后他知道去找誰尋求幫助,如果沒有這樣一個人的話,孩子可能在第一次受到侵害的很長時間內持續(xù)受到侵害,所以這樣一個有支持有信任的關系網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欺凌現(xiàn)象本可以避免
南都觀察 :青少年的欺凌現(xiàn)象在全世界普遍存在,我國現(xiàn)在也有一些相應的措施和規(guī)定,那怎么樣能努力減少這種情況,或者發(fā)生了之后如何應對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支持?
童小軍 :校園欺凌這個事情在《未成年人保護法》里有單獨的規(guī)定,對于學校的保護部分,未保法里提到了性侵和欺凌,且它在描述性侵和欺凌的時候用了不同的話語,一個是要建立起防性侵的制度,一個是要采取防欺凌的措施。
其實從未成年人保護的角度看,學校應該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綜合的未成年人保護的服務體系,學校的體系跟社區(qū)一樣,也分為預防和響應,需要有專門的崗位設置和懂校園欺凌防范的人去開展工作。然而我們現(xiàn)在整個教育系統(tǒng)里,還沒有一個綜合的常態(tài)化的可持續(xù)的制度建設,舉例說,我們國家有“一校一心理”的設置,但從未成年人保護的服務需要來講,它其實是有些滯后的,那如果有“一校一社工”的設置,可能會更符合未成年人保護的需求。
其次,各個中小學都有法治副校長的制度,也有定期的防火災或地震的練習,也有專門邀請女童保護這樣的社會組織跟學生們開展防性侵的教育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措施,也是我們不斷認識到問題之后采取的一些改進措施。
▲ 2016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針對10省市中小學生抽樣調查顯示,32.5%的人偶爾被欺凌,6.1%的人經常被高年級同學欺凌。數(shù)據(jù)顯示,受害者遭受精神暴力的比例為94.32%。? 光合作用在行動
但是如果要給學生們提供持續(xù)的保護,現(xiàn)在的做法還不夠,我們需要在校園里設置一個崗位,要有人專門做這個事情,首先要跟所有的老師和學生開展關于校園暴力、校園欺凌、性侵現(xiàn)象的宣傳以及防范能力的培訓,還要開展常規(guī)化的基于自我保護的生活技能的教育,這個跟日常教學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它至少有兩個體系,首先是建立一套體系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技能,提高學生識別風險的能力和自我保護的能力;二是如果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無論老師還是學生,應該報告給誰,誰來負責跟進,并能夠有效的去處置這個事情,這是我們教育系統(tǒng)需要好好去做的。所以我們不用把校園欺凌、性侵分成兩個事情,再把校園的暴力又當做另外一個事情,而是需要有一套系統(tǒng)來應對不同的問題。
張雪梅 :學生欺凌確實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無論是性侵、欺凌還是暴力,都是學生傷害事故的一種,這樣的事情往往是多因一果,之所以發(fā)生除了自身的因素,也有教育和安全管理的因素。未保法首先從管理制度的健全、強化校園安全管理做一些規(guī)定,然后把比較突出的校園欺凌、性侵害和性騷擾的問題專門做一些特別的規(guī)定,比如處置上要遵循什么樣的程序。
針對學生欺凌和校園暴力,在工作上首先是以防為主,防就要完善學校安全管理,正面管教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防不勝防,百密一疏,發(fā)生這樣的事件以后,處置上也要依法依規(guī)進行。
佟貞貞 :對于校園欺凌,預防確實是特別重要的。另外校園欺凌也有自己的特點,首先它的危害格外大,在校園欺凌事件中,無論是欺凌者、被欺凌者還是旁觀者,都會受到非常大的傷害。也因為其中有很多旁觀者,其實可以在干預里面將他們發(fā)動、動員起來,這些旁觀者們有助于構建學校里正面的、反對欺凌的環(huán)境,這是我們在一線的干預里面常常會使用的方式。
其實很多欺凌現(xiàn)象是可以在微小的時候識別和杜絕的,中國的校園欺凌有一個部分跟國外不太一樣,即一次還是多次,國外基本都是多次發(fā)生,而我們學校里發(fā)生一次的時候往往就很嚴重,那我們還是希望把預防工作再往前推,推到只是輕微的小問題出現(xiàn)的時候就能夠有一些簡單的應對。
南都觀察 :現(xiàn)在網絡上也有一些欺凌事件在發(fā)生,關于網絡保護制度,各位老師有什么補充或者討論的嗎?
佟貞貞 :在網絡保護這個部分,不光是限制未成年人,成年人要履責是很重要的。比如家長可以了解孩子上網的內容,對孩子設置白名單或者使用未成年人模式,網絡內容的提供商也要對自己的內容進行篩選,甚至很多內容可以做分級。
童小軍 :其實網絡里發(fā)生的事情也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現(xiàn)實中存在的所有兒童保護的問題,網絡上都存在,而且因為網絡世界的特點,有些傷害一旦發(fā)生,比在現(xiàn)實發(fā)生給未成年人帶來的傷害還要更大一些,所以網絡保護這一章的增加是特別好的事情。
在這之后我們開展工作的時候就有了法律的依據(jù),在法律的指導下成年人要去履職,比如我們怎樣跟孩子建立好的關系,怎么樣了解和培養(yǎng)他們的網絡習慣,以及提升他們的網絡素養(yǎng)。家庭、學校、網絡平臺要承擔各自的職責??傮w來講網絡世界的保護跟我們現(xiàn)實世界的保護是一樣的,需要多方多專業(yè)的齊抓共管才能把這個事情做好。
張雪梅 :補充一點,對于網絡保護軟件的推廣運用,我們要重視起來,未保法里提到了家長和學校圖書館等這些提供上網設施的單位都要安裝這個軟件或采取其他措施,保護軟件的推廣運用也是本次未保法的重點。
再者,建立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投訴舉報機制,網絡平臺中有沒有設置明顯的有效的投訴舉報機制,如果沒有可以反映。
▲ 以利用卡通形象制作傳播涉暴力、恐怖、殘酷、色情等視頻的兒童邪典片曾在國內外網絡中流傳,2018年1月,掃黃打非辦公室曾宣布繼續(xù)開展“護苗2018”專項行動,重點清理涉未成年人有害出版物及信息。圖為境外一視頻網站的“推薦視頻”截屏——含有性暗示的迪士尼少兒頻道動畫角色。? NYT
最后我們回到未保法,法律的制定有一個過程,如今我們的法律出臺了,但人的思想觀念的轉變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比法律的制定可能會慢很多年。人的思想觀念實際上走在了法律的后面,尤其是這幾年,我國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和發(fā)展。
法律制定之后,還要有大眾化的普及和嚴格的執(zhí)行,制定的過程、普及以及執(zhí)行的過程本身也是影響人的思想觀念轉變的過程,希望我們可以一起推動未保法的實施,完善未保法的不足,在實踐當中人人都爭做報告者,保護好孩子的權益。
“降低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年齡”不是最優(yōu)選項
南都觀察 :近年來,未成年人惡性暴力案件頻發(fā),且有低齡化趨勢,社會上有不少“降低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年齡”這樣的呼聲,最近針對這一觀點,我國也有了立法上的回應。請問各位對此有什么看法?
張雪梅 :這是一個引發(fā)了全民大討論的話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即將提交三審,這次未保法修訂的原則就是和預防犯罪法做一個劃分,將涉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內容調整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里。
這個問題是預防犯罪法重點關注的問題,要建立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分級干預制度。刑事責任年齡的問題,涉及到刑法的范圍,提問的網友關注到了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的二審稿內容,我認為對于未成年人暴力行為預防問題,最重要的還是從根本進行預防和干預,如果只是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不能解決制度預防問題,關鍵問題還是要有分級的干預制度。
童小軍 :雪梅老師從法律的角度給了一個很專業(yè)的回答,我個人的態(tài)度很明確,就是不贊同這樣的做法,原因是針對未成年人惡性案件的發(fā)生或者暴力行為的產生,更重要的是去了解其行為背后是什么原因導致的,而不是采用現(xiàn)在的方式。
我不認為降低刑事責任年齡是應對我們看到的未成年人犯罪現(xiàn)象的最好做法,而這個做法也違背了兒童利益最大化、兒童利益優(yōu)先或者我們相信未成年人有無限的向善發(fā)展的潛能的這樣一些信念或理念。
但這個問題還是蠻復雜的,我覺得剛才雪梅老師講的分級干預制度是很好的,因為無論是什么原因,我們最重要的是要想辦法幫助、改變這些孩子的暴力行為狀態(tài),對于不同級別的行為,改善所用的時間以及需要的專業(yè)支持都不太一樣,這方面是很有必要去探討和考慮的,而降低年齡的做法并不是好的做法。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南都觀察家(ID:naradainsights)”。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