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圖蟲創(chuàng)意
*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chinanewsweekly),作者:俞楊
金秋開學季,一撥新生進大學。俗話說,選錯專業(yè)后悔四年,有解?
這個新學期,又一所985高校正式推行“本科生院”運行模式,按照“大類招生、大類培養(yǎng)、大類管理”原則培養(yǎng)新生。
大類招生,是高考招生時按照學科大類招生,入學后學生在1到2年里進行通識教育,之后再進行專業(yè)分流,進入具體專業(yè)階段的學習。
如今,實行大類招生,已經是名校開展通識教育的普遍做法。
趨勢
985高校重慶大學,眼下正式推行“本科生院”運行模式。
5330名本科新生,將首先進入本科生院學習一年,接受廣義的通識教育,第二年再分流進入專業(yè)院系學習。
根據重慶大學本科生院院長李正良介紹,5330名新生將按照“大類招生、大類培養(yǎng)、大類管理”原則,按相應大類進入六個大類班級學習。完成大一階段學習后,結合學生的成績和專業(yè)意向,分流到所在大類里的專業(yè)。
2001年北京大學啟動“元培計劃”,在低年級實行通識教育、高年級實行專業(yè)教育,被認為是“大類招生”本土化探索的開端。
截至2020年,除國防科技大學以外的41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全都進行了大類招生改革?!半p一流”建設高校中,有114所實行大類招生與培養(yǎng),占比超過80%。
國內高校開展的大類招生培養(yǎng)模式,大致可分為學院內、跨學院、實驗班、本科生院大類招生培養(yǎng)四種模式。
以上述重慶大學為代表的本科生院大類招生培養(yǎng)模式,是在大學內部成立新的本科生院,作為本科生教育與管理的機構,兼具管理、辦學兩大屬性,與研究生院相似。
早在2005年復旦大學成立復旦學院,本科生院已進入高校領域。在接下來的十余年里,名校紛紛跟進。尤其今年以來,重慶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寧波大學4所“雙一流”同年成立本科生院。
本科生院外,書院也是我國通識教育實踐中的兩種重要模式之一。2019年《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意見》提及,積極推動高校建立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
在2021年大類招生首屆本科生畢業(yè)之際,985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立新書院,金秋將迎來首批519名本科新生。大一學年結束后,書院學生將分流至相關專業(yè)繼續(xù)學習。
分流
高校不急于專業(yè)分流,部分基于大學生對職業(yè)生涯的思慮不足。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2019年公布的“高校教學質量與學生發(fā)展監(jiān)測”調查數據顯示,本科院校中將近42%在校生,對于未來沒有清晰的生涯規(guī)劃。
選擇專業(yè)時腦子里進的水,都會化成日后學習時眼里流的淚。早在2016年,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就發(fā)現(xiàn),79.0%的受訪者都有過想轉專業(yè)的念頭。
然而轉專業(yè)不易。2019年一名浙大碩士畢業(yè)后又重新高考,拿到了一所二本大學山東中醫(yī)藥大學的本科錄取通知書。八年彎路,無奈之舉,為了換專業(yè),這位狠人選擇重新高考。
高校對轉學、轉專業(yè)有諸多限制,有時還不如退學重新高考容易。原因在于我國大學實行按計劃招生,學校有錄取分數線,專業(yè)還有專業(yè)錄取分數線,錄取分數線被普遍認為捍衛(wèi)高考公平。
況且專業(yè)變動,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如果任由學生自由轉專業(yè),可能導致大量學生集中在某些熱門專業(yè),而其他冷門專業(yè)生源不足,結果是教學秩序遭到破壞。
大類招生,通識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矛盾。北京大學教授鄭也夫指出,提倡通識教育,是因為學生還不知道自己的學術興趣在哪兒。讓學生接觸的學科寬一些,別上來就進入一個死胡同,過后發(fā)現(xiàn)根本不喜歡。
眾里尋他千百度,多數學生要通過通識教育,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確認自己的方向。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學術顧問張信剛認為,高中階段不應該分文理,大學本科應該實行通識教育。本科不論是什么專業(yè),都要修習一定數量的通識課程。
事實上,隨著新高考的改革推進,高中階段不分文理的趨勢越發(fā)清晰。日前,甘肅、黑龍江、吉林、安徽、江西、貴州、廣西7省份公布高考綜合改革政策。以甘肅為例,今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學生,將不再分文理。
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自2014年啟動,2017年第二批試點省市跟進,2019年第三批試點省市加入。目前,至少有15個省份取消了文理分科。
通識
大學強調經過通識教育后再分流,意在培養(yǎng)通才而非專才。
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指出,本科階段的人才培養(yǎng),是以通識教育和專業(yè)基礎教育為主進行的,主要目的是打開學生的視野,開闊學生的眼界,為他們打下人生成長和事業(yè)發(fā)展的底色。
此后的碩士生階段則以專業(yè)教育為主,因為絕大部分學生是要選擇就業(yè)的,所以專業(yè)技能、一技之長就顯得非常重要。而博士生階段更多的是為了讓學生成為專家,具有扎實而寬廣的知識就顯得十分重要。
研究生的定位,今天確實在轉變。1990年,全國碩士招生3萬人,博士3300人。2020年,碩士招生超過了100萬人,博士超過了10萬人。
近年來碩士研究生的擴招,以專碩為主。2020年學位授權審核公示結果顯示,在新增的1500多個碩士點中,專碩點占比高達70%以上。2017年專碩招生人數首次超過學碩,到2025年專碩招生規(guī)模將擴大到碩士招生總規(guī)模的2/3左右。
專碩培養(yǎng),面向就業(yè)。國家對專碩的定位,是培養(yǎng)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行業(yè)或職業(yè)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
相比近年來高校專碩比例不斷擴張,985高校在部分學科領域停招學碩趨勢漸顯。不久前,復旦大學經濟學院2022年起不再招收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消息,引發(fā)關注。
學碩停招,今后的學術研究主要由博士來承擔。2020年7月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對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體系進行了總體設計與定位,未來高層次研究人才將主要以博士教育為主。
耶魯大學終身教授陳志武指出,耶魯大學不希望四年大學教育是培養(yǎng)專家,讓學生在某一領域里面投入那么深,而忽視掉在其它更廣泛的做人、做公民、做有思辨能力的人的機會。
按照前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所言,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yè)后,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能,這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
參考資料:
超100所“雙一流”入局,大類招生是“撿漏”還是“踩坑”?2021年9月11日,軟科
通識教育 須堅持問題導向和未來導向,2021年7月13日第5版,中國科學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新聞周刊”,作者俞楊,值班編輯肖冉。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