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晟、徐建鳳 | 撰文
梁超 | 編輯
如果沒有十年前的那場車禍,武姍姍此刻應該在老家甘肅正寧的中學里,跟村里的孩子一起學習,準備期末考試。
而如今,高位癱瘓的武姍姍坐在北京仁愛學校的教室里,翻著英語課本,等待著上課。但實際上自從9月起,這里就沒有老師來上文化課了。
北京仁愛學校是一所民辦特殊教育培訓學校。7月24日,雙減政策落地后,這里就按照政策要求,不再教授學生文化課。
這所學校高峰時期曾經(jīng)接收過100多名特殊兒童接受教育。他們來自全國各地,都是殘疾兒童,沒有北京戶籍,不能進入公立特教學校學習,而選擇了北京仁愛學校。
武姍姍在北京仁愛學校學習了7年。除了她之外,同樣是高位截癱兒童的李娟和張澤,也都曾在這里一起上課。如今李娟和張澤都已經(jīng)回到各自老家。學校也只剩下了含武姍姍在內(nèi)的8名學生,這里也已經(jīng)更名為仁愛博溢文化藝術中心,留下的孩子在這里繼續(xù)學習音樂等其他非文化課程。
殘疾兒童入學難是不可忽視的現(xiàn)實。2018年發(fā)布的《適齡殘障兒童入學狀況調(diào)研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申請入學的心智殘障受訪者中,69%成功入學,28%申請失敗未能接受義務教育,3%雖成功入學但在12月已經(jīng)休學或退學。
實際上,國家也一直致力于解決殘疾兒童上學難的問題。2017年,教育部等多部委聯(lián)合印發(fā)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就曾提出,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5%以上。
北京聯(lián)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教授、特殊教育專業(yè)負責人王梅認為,在公辦特教學校和普校特教班教育資源不足的背景下,社會太缺乏優(yōu)質(zhì)的民辦特教學校和機構,國家也應該出臺相關政策去支持民辦特教機構和特教學校?!安还庾銎饋磉€得管起來?!彼f。
那是2011年11月16日的清晨,“一輛能坐9人的校車坐了64個小朋友,逆行和一輛大貨車相撞,死了22人,傷42人?!笔炅耍拭C正寧校車案的幸存者武姍姍已經(jīng)習慣了這樣的開場白。
那場事故推動了校車改革的進程,她是這場事故中最嚴重的受傷者?!凹顾璧?到12節(jié)嚴重損傷,孩子是撿回一條命?!蔽鋳檴櫟臓敔斘湔嘉髦两耠y忘校車被撞爛時現(xiàn)場的慘狀,一具具幼兒的尸體被拖出擺在路邊,到處是血、書包、鞋子,還有家長們歇斯底里的哭聲。
十年來,武姍姍輾轉(zhuǎn)西安北京,做了6次手術,脊椎里的7個合金卡子裝上又取下,也嘗試了干細胞移植,瘦小的后背仿佛習慣了手術刀一遍遍切開又縫合。
由于身體對麻藥產(chǎn)生了耐藥和不適,最后一次手術只能在沒有麻醉中完成,她疼得在手術室無助地哭了,她說是那種沒有眼淚的哭。弱小的她,無聲地承受著這一切,只為了兩個目的:重新站起來和上學。
而陪在她身邊的,只有年邁的爺爺奶奶。十年間,改嫁的母親在她出事后從未露面。父親再婚有了弟弟,來北京辦事時順便看過她一次?!坝袝r候我會想爸爸媽媽,偶爾會想?!币呀?jīng)14歲的武姍姍聲音逐漸變得微弱。
這場車禍,帶給武姍姍的,除了無法愈合的身體創(chuàng)傷,還有無法逆轉(zhuǎn)的命運之殤。童年的記憶只留下了手術帶來的苦難,失去了父愛母愛,回不去的曾經(jīng)校園,乃至未來難以走入的工作崗位。
她想要重新回到學校的念頭,源于她傷后第一次回村里,幾年的光景讓武姍姍對一切都倍感陌生,“我看到小時候的那些朋友都長大了,都認不出來了?!贝謇锏娜撕闷娴貒龁栭L問短,只有坐在輪椅上的武姍姍還像小時候的樣子?!澳菚r候我發(fā)現(xiàn)活著的那些小朋友都上學了……”
在北京治療的日子,武姍姍和爺爺每天早上9點,都會準時來到北京博愛醫(yī)院的康復科,水療、針灸、氣壓……日復一日地做著每一個有可能讓她雙腿恢復知覺的項目。
一個偶然的機會,武占西從康復群得到了一個消息,附近的仁愛學校能接收無北京戶籍特殊孩子上課。于是,他懷著忐忑的心推著武姍姍敲開了仁愛學校的大門,也敲開了武姍姍重入校園之門。
在北京市豐臺區(qū)馬家堡一個居民樓內(nèi),幾個坐輪椅的孩子跟老師認真讀著單詞,旁邊的教室有兩名腦癱孩子在上語文課,還有聲樂課、美術課等。每個教室都滿滿當當,武姍姍也身在其中。
那時這里還叫仁愛學校,而這位老師就是學校的創(chuàng)辦者王瑩(化名)。
45歲的王瑩曾因一場事故險些癱瘓,在醫(yī)院康復期間,她常??吹揭蝗焊鞣N原因致殘的孩子,劃著輪椅在樓道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他們已無法回到普通學校,有的人甚至永遠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機會,輪椅仿佛一個牢籠將這群孩子困住,王瑩有些難過。
“教育應該是平等的,我就想辦個特教學校,讓他們能像別的小朋友一樣學習?!庇谑琼斨胰说牟焕斫夂头磳Γ米约旱墓べY和積蓄租賃教室、申辦非營利教培執(zhí)照,招募老師,用幾十元一節(jié)課的價格讓幾百名特殊孩子得到了系統(tǒng)的教育,也包括在這里學習7年的武姍姍。
根據(jù)媒體此前報道,我國殘障兒童數(shù)量很早就超過800萬人,位居世界首位?!耙恍┨亟虒W校很早就讓孩子接受職業(yè)教育,此外,特教學校的數(shù)量也遠遠不能滿足這個群體的需求。”這些年王瑩也考察了一些公辦特教學校,在她看來有些學校沒考慮孩子的特殊性,并給與相應的教育方式,這是一種缺失。
“你很難想象一個1+1等于2都記不住的9歲智障男孩,可以記住幾百首歌曲的歌詞,并且有著專業(yè)歌手般的男高音;手部扭曲的腦癱女孩,一彈古箏就恢復正常,還考下了古箏十級證書?!蓖醅摬幌肟吹剿麄兊奶刭|(zhì)被世俗掩蓋,他們應該有自己發(fā)光的領域。
仁愛學校的學習經(jīng)歷將武姍姍的文藝天賦顯現(xiàn)出來,在完成了小學課程的同時,她還考下聲樂十級、葫蘆絲十級、古箏九級……拿下50多個證書和比賽的獎項,多次登上舞臺,成為仁愛學校的“代表人物”。
“做這么久的特殊教育,我覺得這個社會還是有排斥心,是從上到下的不接納。”王瑩說,包括武姍姍的爺爺在內(nèi),大多數(shù)特殊孩子的家長,都盼望著有一天孩子能回到普通學校,接受普通教育。
但現(xiàn)實卻如一個微弱的火苗,任何風吹草動都能輕易將它熄滅。王瑩曾經(jīng)帶著高位截癱的孩子跟校方談上學,但校長的話讓她無法平靜。
“他說如果要回來必須簽個生死協(xié)議,你在學校發(fā)生的任何危險和責任,都跟學校沒有關系?!边@種深入骨子里的歧視和冷漠讓她寒心。
更現(xiàn)實的問題是,正常學校大多沒有電梯等特殊設備,學校也不會為了幾個孩子將這個班級一直放在一樓。
12歲的李娟(化名)和武姍姍同樣高位截癱,在仁愛學校完成了小學課程,因為古箏特長她被老家的初中接收。
長期服用激素藥導致這個小女孩身體嚴重肥胖,但是教室設置在四樓,李娟的母親只能每天早上花5塊錢,雇人將她從一樓背上四樓,晚上再花5塊錢從四樓背下一樓,中午再去學校給她換尿布和按摩,周而復始。
“普通學校接納特殊孩子是有前提條件的,除了成績優(yōu)秀,還得有特殊才藝,能夠為學校帶來榮譽?!蓖醅摳袊@,8年間不少仁愛學校的孩子被正常學校拒絕,如果這個孩子沒有特長還坐輪椅,那他回到正常學校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昂芏嗵厥夂⒆又巧逃譀]有問題,為什么他們不能有個享受同等教育的機會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群體的孩子往往都會早熟,他們在社會上看到這么多人跟自己不一樣,排斥和歧視會越發(fā)的讓他們自卑,更缺乏安全感。
“其實我也沒什么煩惱,就是在外面的時候總是有人盯著我的輪椅看?!比缃?,武姍姍接受了自己的不同,雖然已經(jīng)習慣,但這種感覺還是深深地烙印在心里。
為了給仁愛學校的孩子們一個出路,王瑩曾嘗試在學校進行融合教育。上午老師們?yōu)槟X癱、智障、坐輪椅等特殊孩子上課,下午則是報班的正常孩子學習時間,在上課時間上有一些交叉。
有天中途下課,一名普通小男孩跟武姍姍一起玩兒的時候,被接他的母親看到,她一把上前拉住男孩就往外走,樓道里回蕩著男孩母親的聲音:“你以后別跟她玩兒了,你看她坐輪椅,你們一起玩出事兒了怎么辦,這個責任誰負?”家長的話深深刺痛了王瑩。
漸漸地她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普通孩子家長開始對學校不信任,調(diào)課避開或者帶孩子離開。王瑩很失望,盡管這些年社會發(fā)展越來越快,人們的衣服越來越光鮮,但是她知道,有樣東西卻一直沒變,它就在那里,如此堅固卻又如此沉重,重的可能一下就壓垮這群孩子脆弱的自尊心,她也從此放棄了正常孩子的課程。
“雙減政策”實施之后,仁愛學校不再開設文化課,還在康復中的武姍姍和她的同學們,突然面臨無法上文化課的境地。學校的老師也從20多人減少到8人,只剩下古箏、葫蘆絲等音樂老師堅守。
“文化課對這幫無法入學的孩子太重要了,對他們的成長和正確面對外界的歧視都有益處?!蓖醅撜f,她和老師們都非常理解和支持教育改革,但這群特殊孩子卻不得不另尋教育的出路,仁愛學校也來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曾經(jīng)在山區(qū)支教多年的馬雯(化名)在仁愛學校工作4年,她曾是武姍姍的英語老師。她說,在這里上課的老師都有著一種默契,課時費只是外面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幾年如一日,但沒有人有異議,這份默契源于一種認知。
但是即便如此低的課時費,對于一些殘疾孩子家長而言,也需要拼勁全力去賺取。10歲的張澤(化名)在一場交通事故中,被大車撞出20米,又被迎面而來的汽車碾壓,導致高位截癱加雙目失明。
張澤的母親郭麗(化名)帶著他詢問了北京多個特教公立學校,但因戶口和學籍名額等原因沒有學校接收。而私立特教學校的學費宛如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山,讓他們無力承擔。
為了兒子,郭麗辭去了老家國企的工作,在北京一天打5份工,供兒子康復和學習。曾經(jīng)的仁愛學校是張澤接受教育的唯一寄托。
“這群孩子學東西都很認真,因為他們或多或少的感受到,未來再不可能出現(xiàn)平等二字。”馬雯太了解這些特殊孩子的處境。
未來如一片沒有邊際的沙漠,關于武姍姍的出路,武占西的腦海一片茫然。在他看來,文藝畢竟不是長久之路,還是要繼續(xù)上學,但是什么樣的學校能夠接收武姍姍呢?
“孩子一年比一年長大了,我們一年比一年老,萬一我倆不在了,現(xiàn)在的社會她還有出路嗎?”一提起未來,武姍姍的爺爺武占西總是不自覺地搖頭。
一位心智障礙兒童公益組織負責人對這個群體的困境感同身受?!拔覀?nèi)?nèi)有個詞叫‘陣亡’,就是我們的特殊孩子在普通學校留不住?!?/p>
成立學校8年,王瑩面對過鄰居的投訴,應付過工商和街道頻繁的檢查,她投入的錢可能已經(jīng)足夠在北京買一套房子,她害怕算賬,每年都想放棄,但每年又說服自己堅持下來。
雖然不再教授文化課后,學生人數(shù)減少到了個位數(shù),但王瑩還固執(zhí)地堅守著8年前的情懷,不愿松手?!昂芏鄤倎韺W校的孩子不認字,甚至無法溝通,他們在這里學習幾年很有長進,回到當?shù)貐⒓託埪?lián)演出,獲得知名度,打開了一條出路?!痹谕醅摽磥恚@也許對他們來說,是一種“重生”。
北京仁愛學校的困境并不是個例,一些民辦特教學校和特教培訓機構有著很強的公益屬性,他們承擔了無法進入公立特教學校特殊孩子的教育,但在當下面臨著更大的生存壓力。
北京啟智特教學校的負責人孫立(化名)透露,北京各區(qū)的公立特教學校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針對自己轄區(qū)招生,遠遠不能滿足龐大的特教群體教育需求。很多無法進入公立學校的特殊孩子只能在家里養(yǎng)著,錯過了接受教育的最好年紀。
“原來我一直在私立特教學校工作,但是學校收費高,困難家庭都要求我來辦,我就想幫幫他們。”北京啟智特教學校有學生近200人,采用全托管制,教職工超60人,學校的運營經(jīng)費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孫立自己承擔?!斑@個行業(yè)有錢的不干,沒錢的干不了。”而這類獨立于公辦的民辦特教學校和特教培訓機構,是一種特殊人群的教育補充。
如今,學校的規(guī)模受到限制,已經(jīng)成立11年的北京啟智特教學校只能轉(zhuǎn)型,并從北京搬去了唐山。
與傳統(tǒng)教培行業(yè)不同,民辦特教學校很多申請的是非營利營業(yè)執(zhí)照,所以更具有公益機構的一些特質(zhì)。如果說特教行業(yè)是荒野中的綠洲,那么這類民辦特教學校就是這綠洲中的一汪清泉。
深冬的一個下午,做完康復的武姍姍在爺爺?shù)呐惆橄禄氐綄W校,這里安靜得不再如初,“老師,我還能跟正常人一樣去上班嗎?”武姍姍的問題讓王瑩心酸,她本不該在這個年紀想到這兒。
“這些孩子已經(jīng)認識到生活不易,從這個學校走出去后會面臨怎樣的人生?!?/p>
雙減政策讓很多家庭受益,但像武姍姍這樣的孩子,該怎么辦?王瑩望著曾經(jīng)熱鬧的照片墻出神,“只要還有像姍姍這樣的孩子在,學校就要繼續(xù)辦下去?!?/p>
本文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iFeng教育”(ID:edu__iFeng),作者王晟、徐建鳳。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