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體制內(nèi)”深入骨髓的地區(qū),辦國際學校難復制“上海神話”

作者:ABB 發(fā)布時間:

“體制內(nèi)”深入骨髓的地區(qū),辦國際學校難復制“上海神話”

作者:ABB 發(fā)布時間:

摘要:“比市場快一步則死,快半步則活?!?/p>

VCG21gic4386641.jpg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上海疫情仍在持續(xù)。一位來自上海的資深國際教育人士停下腳步,對上海和全國的國際化辦學展開深入思考——怎樣的城市精神成就了上海的教育神話?在那些“體制內(nèi)”深入骨髓的城市,為何辦學受挫?又將如何突圍?

國際教育的核心之一:當一個“大寫的人”

我發(fā)現(xiàn)國際教育的自媒體討論的話題主要有兩類——“什么是好的教育”和“哪里有好的學?!?。前者大多集中在北京和上海。

擇校機構的存在是有其價值的,它們能指導家長分辨學校,為家長科普課程和升學知識,是國際教育行業(yè)培育市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如果一個地區(qū)想要成為中國國際教育的“領頭羊”,那么它思考的層面恐怕就不能是“學?!薄?/p>

正因為北京和上海愿意思考,比起學校這個教育外化的“形”更上層的“神”,所以他們往往能把握得準國際教育的本質(zhì),從而創(chuàng)造出新型的、有“靈魂”的學校。成功了,就是闖出一條新路,不成功,就是為大家試了錯。而其他地區(qū)開國際學校,則喜歡照抄北京、上海的成功案例。

比如,上海喜歡開從幼兒園起步的K12學校、IB學校,不少學校已聞名全國,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于是,很多其他省份紛紛效仿,結果卻發(fā)現(xiàn)招生困難。為什么?因為上海人不把體制內(nèi)當做“宇宙的盡頭”,所以上海的家長能夠接受孩子從小沒“編制”。試問,全國有多少城市不看重“體制內(nèi)”呢?

既然如此,就有必要先來探討一下國際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只要掌握準了“神”,“形”都好說。我認為,國際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培養(yǎng)“大寫的人”。

要培養(yǎng)一個“大寫的人”,所以國際學校才強調(diào)小班化,這樣老師就能真正“看到”每一個孩子的需要;

要培養(yǎng)一個“大寫的人”,所以國際學校才強調(diào)個性化選課、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素質(zhì)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選擇自己喜歡又適合的課程/活動;

要培養(yǎng)一個“大寫的人”,所以國際學校才強調(diào)學生的領導力、批判性思維,以及獨立的品格,這樣孩子才不會人云亦云,當烏合之眾;

要培養(yǎng)一個“大寫的人”,所以國際學校才要貴、要騎馬打高爾夫做公益,因為這些都能從外部塑造孩子的高端形象……

同理,正因為培養(yǎng)的是“大寫的人”,所以國際學校的學生才會比較張揚,不像體制內(nèi)學生那么重視校規(guī),更容易頂撞老師、化妝染發(fā)、上課用手機;

正因為培養(yǎng)的是“大寫的人”,所以那些不太愿意展現(xiàn)自我的孩子在國際學校就會成為“小透明”;

正因為培養(yǎng)的是“大寫的人”,所以當個人利益受損時,國際學校的孩子會反抗得比較激烈;

教會學生找到自我,并用正確的方式實現(xiàn)自我,是國際教育的核心之一。而聘請外教、用外國教材、英語教學、小班化、走班制、個性化課表、參加各種各樣高大上的課外活動,甚至讓幼兒園孩子就穿西裝吃西餐等,都只是國際教育的“形”。

因此千萬不要照葫蘆畫瓢上海的成功案例,然后復制到其他地區(qū),就以為一定會成功。

如果一個地區(qū)“土壤基因”是“體制內(nèi)”的話,那么國際教育的種子扎進去,只能開結出別扭的果。

那些“體制內(nèi)”深入骨髓的地區(qū)

我發(fā)現(xiàn),在主流思想是“公”的地區(qū),開國際班/國際學校的創(chuàng)始團隊往往有三種層次:

第一層,“看山是山”,把國際教育當“洋高考”,或把國際學校當作考不上普高和大學后的“彎道超車”輔導班。

第二層,“看山不是山”,把國際教育尤其IB理念理解得特別正確、深刻,希望把上海辦學模式搬到自己家鄉(xiāng)去的創(chuàng)校團隊。他們可能前半生在歐美發(fā)達國家、北京、長三角、珠三角深耕,深受國際教育理念熏陶,推崇IB;也懷有建設家鄉(xiāng)、改善家鄉(xiāng)“死讀書”的情懷,真心希望把國內(nèi)外最好的教育形態(tài)帶給家鄉(xiāng)的孩子。是一群非常有理想、有見識、有財富的企業(yè)家,然而,賠錢的大部分也是這類人。

第三層,“看山還是山”。上海的國際教育從1.0版,2.0版,已經(jīng)進3.0版時代。而很多地區(qū)還處在1.0時期。我們也知道,“比市場快一步則死,快半步則活”的商業(yè)規(guī)律。

1651191283592341.jpeg

圖片來源:unsplash

所以就算“看山不是山”的創(chuàng)校團隊心里已經(jīng)掌握了上海3.0的國際教育版本,去只有1.0的地區(qū)開國際學校時,最多也只能提高到1.5。然后靠一屆一屆學生、一代一代人,慢慢改善達到3.0。不然就是拔苗助長。

1.5版的國際學校看似只比當?shù)?.0版的學校好一點點,但這對于招生而言就夠了。家長在擇校時,是找一家相對好一點的,校與校的競爭比的是“相對”。而如果直接開一個3.0版學校,就可能跟當?shù)厥袌龅膬r值觀不同了。

比如,看重編制的地區(qū),家長的想法往往是先讓孩子讀體制內(nèi)學校,考不上高中和大學才轉(zhuǎn)體制外。并希望通過花點錢讀國際課程來降低競爭難度,繞道考入好大學。就連成績好的學生優(yōu)先選擇的也是公辦高中的國際部。

這是因為在以“公”為主流思想的地區(qū),大家信任“公”。特別是當家長看到“雙減”和新課標改革后,體制內(nèi)學校也開始做素質(zhì)培養(yǎng),而外國疫情和國際關系卻更復雜,對于孩子尚小的家長來說,觀望程度就變高了。這種情況下,讓孩子從幼兒園就去體制外,不是很冒險嗎?只有先體制內(nèi),不行了再體制外,才是雙保險。在這樣的地區(qū)一上來就開K12恐怕前期投入又大,招生又難,教師成本又高,虧本概率就比較大,不如先開高中,做出口碑后,再慢慢往下開。

同理,那些上不了普高才來國際學校的學生也很難跟得上對綜合能力要求更高的IBDP。老板們可以把IBDP作為一個選項,一個賣點,但一定要備好其他更容易獲得好成績,升入好學校的課程。

要知道,“看山是山”的“洋高考”最受詬病的部分從來不是課程內(nèi)容,而是教授方式。懷有“看山不是山”理念的創(chuàng)校團隊可以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來教授更容易的課程,并在教授過程中,盡力培養(yǎng)孩子國際化視野,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的習慣等等,從而慢慢改善家鄉(xiāng)孩子的思維方式和家長們的教育理念。

換先進的方式,教容易的內(nèi)容,在滿足家長心理的基礎上,只比當?shù)厥袌隹彀氩?,這才是“看山還是山”。

上海能成為中國國際教育的“領頭羊”,不只是因為上海教育人愿意思考“形而上”的東西,更因為上海的“土壤基因”是與“大寫的人”這一國際教育的核心理念相匹配。

同樣,其他地區(qū)的“公立”傾向、“體制內(nèi)”傾向,也是由于其符合當?shù)厝说男睦?,才會發(fā)展起來的。

因此我們在辦學前,先要理解國際教育的“神”,并把它注入到符合當?shù)厍闆r并可以實施的“形”中,才有可能成功。

作者簡介:

ABB:曾在上海、廣東的多家教育集團擔任管理崗位。在中國學校海外辦學、職業(yè)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等方面經(jīng)驗豐富。目前主要從事“為學校找項目,為項目找學?!钡墓ぷ鳌?/p>

本文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頂思”(ID:idingsi),作者ABB。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wǎng)轉(zhuǎn)載文章,原文:頂思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nèi)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頂思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