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7年,你可以在二年級的時候都掛科,然后三年級時候表現(xiàn)好,在高年級懶惰一些。最后進入常春藤學校。在 07 年你在最后一年稍微偷懶一下,這樣也能擁抱常青藤。但是到了17年,在 AB 評價體系里你只要拿了一個 C 那么就基本上和常青藤告別了。我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學生需要吃藥來控制焦躁,絕望的情緒,因為他們壓力太大。”
幾乎每個人在讀書時都聽老師說過一句話“你們是我教過最差的一屆”。長大后我們才知道,那是老師拿來嚇唬人的一句話,孩子都是一樣的。
但不同時代里的年輕人看起來也確實不一樣,比如 97 年的孩子別說手機,連電腦都沒有,但現(xiàn)在的孩子……不聚在一起開黑就不錯了。20 年間,孩子們聽的音樂,穿的衣服也都發(fā)生了變化。當然,這些都是表面的變化。隨著時代而真正改變的其實是人心。
最近,在 Reddit 上出現(xiàn)了一個帖子,“ Reddit 上的老師們,來談談 1997、2007 和 2017 年間學生的不同吧。”然后,我們看到了許多教育工作者的觀察和思考,而他們的所見所想可以說是穿越國界發(fā)生在所有國家的課堂上的。
網(wǎng)友 dm219 說,“我爸爸從 1968 年到 2004 年就在中學當老師,當他退休的時候,我問他覺得這些年來學生有什么變化,他說,‘學生從來沒有變過,年輕人永遠是年輕人,但是家長卻變了很多。家長們曾經(jīng)很尊重老師,在很多教育學生的觀點上都和我們是一致的,但是現(xiàn)在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老師才有問題。幸好我在情況變得更壞之前退休了?!?/p>
網(wǎng)友 hinklesauce 言簡意賅地總結(jié)了這 20 年間老師口頭禪的變化:
“97-‘不要傳紙條’。07-‘不要發(fā)短信’。17-‘你確定要現(xiàn)在看 Netflix ?’”
同樣言簡意賅的還有 Slodjfu ,他說的是:“ 1997 年-老師:‘把你的手放在書桌上?!?2007 年-老師:‘我要給你父母打電話。’ 2017 年-老師:‘請不要打電話給你父母。’”
以及 LixpittleModerators:“ 1997 年-你在生活中不會隨身攜帶計算器! 2017 年-開始考試前,得禁用學生們在生活中隨身攜帶的多功能計算機。”
網(wǎng)友 D-shap 說,自己不是老師,不過家里有很多正在讀小學的孩子,所以也想發(fā)表點看法?!拔覀兊暮⒆咏?jīng)常會聽自己父母小時候的故事。舉個例子,‘當我們小的時候,我們放學之后一般就離開家出去玩兒了,也不會跟父母說去哪兒什么時候回來。我們會和朋友騎車去小河邊什么的,然后凌晨 1 點才回來。(我爸的故事)。
我提出這個例子是因為現(xiàn)在的情況完全不同了。1970 年代后期 - 1990 年代出生的孩子比現(xiàn)在的孩子獨立多了。如果我要出門,我得告訴我的父母我要去哪兒,誰和我去什么時候回來。部分原因在于現(xiàn)在人們安全感越來越低。許多成年人認為,他們年輕時候比我們這代更安全,盡管研究顯示的情況恰恰相反。(也可能是因為媒體老是報道不好的事。)
無論如何我的觀點是,今天的孩子們從來沒有獲得成功所需的獨立性。他們/我們需要不斷依靠另一個人來幫助自己完成一件事。你是不是想過這個問題,自然 vs 非自然。自然環(huán)境沒有改變太多,但是我們培養(yǎng)孩子的方式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大大的轉(zhuǎn)變。 ”
網(wǎng)友 mbpboy 說,“在1997年,你可以在二年級的時候都掛科,然后三年級時候表現(xiàn)好,在高年級懶惰一些。最后進入常春藤學校。在 07 年你在最后一年稍微偷懶一下,這樣也能擁抱常青藤。但是到了17年,在 AB 評價體系里你只要拿了一個 C 那么就基本上和常青藤告別了。我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學生需要吃藥來控制焦躁,絕望的情緒,因為他們壓力太大。”
弗雷迪·波登老師 7 年前開始教書。他說,“在我教書的第一個學期,我和一個同事吃飯。她已經(jīng)教書 30 多年了。我永遠不會忘記她告訴我教育是如何改變的?!谶^去,假如一個學生掛科了。他們的家長會沖過去問他們,你他媽的究竟怎么回事?!但是現(xiàn)在假如一個學生掛科了,他們的家長會沖過來問你,你他媽究竟怎么回事?’最大的不同就是過去的學生是可以管教的,但是現(xiàn)在總是責怪老師?!?/p>
OPNeedsToBeCalledOut 是一個大學教師,他說這些年畢業(yè)生給他的感覺是這樣的:
“97:我認真地上了學,來改變我自己和我的事業(yè)。
07:我覺得不用把空檔年都占滿,拿個 C 就可以畢業(yè)了。
17:哦,呵呵,如果我沒有拿到碩士學位,我將來就會被一個機器人換掉?!?/p>
這些幽默又有些令人不安的回答勾勒出了 20 年間學生發(fā)生的變化。不過,事情也不盡然全是不安。一些教育工作者也觀察到了積極的變化。比如現(xiàn)在年輕人整體上比以前更禮貌,而且在課堂上也更接受多樣性。但是,和過去的年輕人比他們自信心較低,焦慮感較高,對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病態(tài)的依賴還是讓老師們很是擔心。
前陣子 BBC 做了中國教師去英國中學的紀錄片后,許多英國觀眾說,中國教師那些反復講習題,講究書寫字跡,嚴肅課堂紀律的做法其實和他們 1960 年代上課的樣子很像,只是后來越來越人性化越來越輕松,學校也成了要考慮吸引生源的生意,于是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和習慣也就變了。
當我們在評估這里的教育好那里的教育不好時,其實哪里的教育方式都在發(fā)生變化。
本文轉(zhuǎn)自好奇心日報,作者孫若空。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nèi)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