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方海光教授、張景中院士:數學需要實驗嗎?互聯網數學實驗又是怎樣的?

作者:方海光 王鵬遠 焦寶聰 張景中 發(fā)布時間:

方海光教授、張景中院士:數學需要實驗嗎?互聯網數學實驗又是怎樣的?

作者:方海光 王鵬遠 焦寶聰 張景中 發(fā)布時間:

摘要:面對科技飛速進步深刻改變世界的現實,我們的教育,特別是數學教育,做好準備了嗎?

640ICL9FAA5.jpg

“未來已經到來,只是尚未流行。”這是當代最偉大的科幻作家之一威廉·吉布森講過的一句話。當今世界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人工智能正在改變世界,一個現實的問題值得世人思考:數學被看作人工智能的基礎,但面對科技飛速進步深刻改變世界的現實,我們的教育,特別是數學教育,做好準備了嗎?

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教師要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倡議教師們對于新技術,不拒絕、不等待,而應主動適應。

事實上,技術融入日常生活,容易馬上見到成效,但用到教育上卻不那么容易??梢哉f,在所有領域中,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是最困難的。因為這不僅要考慮教育的特點,還必須關注學科教學的特點。

我們不能滿足于對一個個知識點平鋪直敘地講解,也不限于對學生個體學習情況的精準分析,還需要考慮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啟發(fā)學生理性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能力。這些對培養(yǎng)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才而言尤為重要。

此外,教師設計有效的數學教學,組織策劃充實的、有價值的、吸引人心的數學活動,這也是技術不能完全取代的。

因此,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成功的數學教育是教師扎實的教學功底、創(chuàng)新意識、教學機智、教學藝術、人格魅力與先進技術的完美結合。

面對新一代人工智能,數學教育的發(fā)展關鍵在于一線教師如何去行動。當前,“三通兩平臺”已經搭好。教師完全可以借助互聯網、手持技術和動態(tài)數學工具軟件等改進充實數學教學,實現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

互聯網數學實驗室為實現深度融合帶來可能

01數學實驗的教育價值

盡管我們經常提及數學實驗,但它卻是當前數學教學的短板。一個原因是一些教師對其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數學不同于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學科,實驗可有可無。于是,教師們會更多地關注于數學解題和邏輯推理。

其實,完整的數學活動應包括實驗、歸納、類比、猜想,其價值在于數學的發(fā)現、發(fā)明和探索。例如,歐拉公式的發(fā)現就源于實驗觀察、歸納和猜想,然后才是證明。勾股定理也是源于實驗、觀察、歸納、猜想,然后才給出嚴格證明的。

從數學教育的角度看,借助數學實驗學生可以在動手操作中激發(fā)起學習興趣,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培養(yǎng)探究能力。數學實驗還極大地豐富了數學活動的內容,有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這是數學實驗的教育價值所在。

02技術支持下開展數學實驗的優(yōu)勢

有些數學實驗,有筆有紙就能做。例如折紙拼圖數學游戲。有些數學實驗,利用教具、模型、學具也可以完成。但是內容最豐富、與課程內容關系最密切的一類數學實驗,就需要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借助數學軟件來實現了。

還有一些數學實驗,教師可借助人工智能輔助教學。例如,應用自動推理功能,可以讓計算機幫助學生進行定理的機器證明,并支持一些數學猜想的驗證,甚至包括數學實驗結論的歸納總結。

結合當前的教學,組織數學實驗的題材相當廣泛。例如,用“二分法”求方程除-1外的另外兩個近似解(精確到0.001),如果不在計算機上實驗,我們的教學只能是紙上談兵,而通過數學實驗,完全可以讓學生動手編程在計算機上實現和體驗“二分法”。

又如,作為一個探究課題“在三角形內求一點,使之到其三個頂點的距離的和最小”,借助動態(tài)幾何軟件的動態(tài)測量功能可以方便地找到這個點的大致位置,繼而猜想它與三角形三個頂點的張角可能是120度,接著通過準確作圖加以驗證,最后用不同方法給出證明,這樣就讓學生親身經歷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數學活動過程。

再如,圖形的鑲嵌、圖形的滾動、探究指數函數與其反函數的交點,對二次函數與三次函數增長快慢的研究,函數y=sin(sin x)與sin(x+sin x)的性質的探究等都可以作為數學實驗的課題。

03低門檻、高效能:互聯網數學實驗室提供的新方案

既然要做實驗,理所當然要建實驗室。考慮到建立數學實驗室需要一定的場地和不菲的資金,所以多數學校只建了一間數學實驗室。由于課多室少,數學實驗室只能作為日常教學活動之外的設施,師生進入實驗室活動的機會不多,使用效率不高,有些甚至淪為擺設,主要供參觀展示之用。

如何充分發(fā)揮現有數學實驗室的作用?還沒有數學實驗室的學校,如何多快好省地擁有數學實驗室?不在數學實驗室里,能做數學實驗嗎?尤其對于廣大中西部地區(qū)和教育欠發(fā)達地區(qū)來說,如何實現優(yōu)質教育資源均衡,盡快普及數學實驗呢?

解決這些問題其實并不難,手機在我國的大范圍流行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我國居民的手機擁有量是排在世界第一位的。我們認為手機之所以短時間能流行開來,其原因有二:一是手機使用的門檻低,人們輕松上手,無須特殊培訓;二是手機使用的效能高,既可以用來通信,也可以用來攝影,還可以網上支付……在低門檻、高效能的思路下,我們探索推出了互聯網數學實驗室——網絡畫板。這樣基于互聯網,師生就可以在更加自由的環(huán)境下開展數學實驗,可以在學校,可以在社區(qū),也可以在家庭。

640KZ06R15R.jpg

網絡畫板:http://www.netpad.net.cn/

網絡畫板是適應多終端的跨平臺動態(tài)數學軟件,是在超級畫板的技術基礎上研發(fā)的,具備高效能的特點。它有快捷的動態(tài)作圖功能,有豐富的內置函數,還具備編程、符號計算、幾何自動推理等人工智能功能,能支持教師三角、代數、幾何、統計、概率、微積分等多種動態(tài)數學教學的需求。

網絡畫板的應用門檻低,它不必安裝,上網就能用,也不必下載數據包,能悄悄地升級,它為“無處不在”的數學實驗室提供了基礎。不論課前還是課后,在教室里或是在家里,只要有計算機、iPad或智能手機,打開網址netpad.net.cn就能使用。

網絡畫板還備有單機版軟件,即便在網絡不穩(wěn)定或沒有互聯網的環(huán)境下,也能正常使用課件。同時,網絡畫板的課件可以無縫嵌入PPT、Word、金山專業(yè)版文字處理系統,并可直接分享到各種社交平臺上,如微信、微博等。網絡畫板提供第三方API接入接口,支持與各種網站系統、教師個人空間及各應用APP的無縫整合嵌入。

互聯網數學實驗室實現了資源的共享共創(chuàng)

互聯網數學實驗室為教育資源的均衡發(fā)展給出了一個新的模式,那就是資源共享和資源共創(chuàng)。

互聯網數學實驗室突破了以廠商為中心的資源開發(fā)模式,能夠匯聚廣大一線教師的智慧和力量?;ヂ摼W數學實驗室的用戶所創(chuàng)建的資源,能自動地全部匯聚到平臺云端。由于這些教學資源出自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之手,自然是教學實踐之所需。

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經過大家的認可和廣泛應用,也能脫穎而出,而無須專門組織專家評審。通過網上交流共享和互相借鑒,還可以對優(yōu)質資源不斷地修改和再提高。除了這種開發(fā)方式之外,還可以由教師提出教學思路和創(chuàng)意,由專家和技術人員量身定制。

互聯網數學實驗室云平臺的資源不是一成不變的蓄水池,而是能持續(xù)更新的一潭活水。其中不僅有現成的課件,還有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恰當應用的經驗和課例。

我們不提倡所有教師開發(fā)課件,大部分教師首先應使用共享資源,沒有必要進行重復的低水平勞動。他們的主要精力應放在精心地教學設計上,放在恰當地使用資源上。

當然,如果教師有余力,還可以把云平臺上的一些資源作為毛坯進行二次開發(fā)。為便于教師應用,我們還將資源進行了分類,教師通過關鍵字搜索,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課件。這樣看來,互聯網數學實驗室就不僅是一個動態(tài)數學軟件,而是集聚廣大教師智慧并直接服務于一線教師的平臺。

實際上,最能打動教師、最容易為廣大教師所接受的,不是教育信息化的一般理念以及國外教育技術最新進展的介紹,而是在教學中實實在在可以應用的資源和可參考借鑒的數字化教學案例。

互聯網數學實驗室正是在這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在這個互聯網環(huán)境下有豐富充足且方便提取的免費課件資源,教師在體驗到共享教育資源為其教學帶來的便利之后,自然就會對動態(tài)數學軟件的功能和使用感興趣,逐漸學會使用軟件,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更新觀念、改進教學。

除了技術,教師們更關心的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互聯網數學實驗室征集教師的教學案例、教學視頻,組織教師開展網上討論和專家點評。所以互聯網為教師培訓提供了理想的網上教室和網上教學研討班。這里的教室是隨時可以進入的,是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具體案例教學。

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不止涉及以上問題,例如,互聯網數學實驗室——網絡畫板提供了開放的數學實驗室,但數學實驗有哪些類型,怎樣設計數學實驗活動?再如網絡畫板提供了機器證明功能。什么是機器證明,計算機怎樣證明幾何題,其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恰當使用機器證明軟件。再如,如何利用編程開發(fā)課件,如何利用編程開展數學實驗等。互聯網數學實驗室將適時開展有關問題的網上交流與答疑。

對應用互聯網數學實驗室實現深度融合的思考

在互聯網數學實驗室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突破場地和時間的局限,建立時時、處處、人人能用的虛擬數學實驗室。當然,這并不排斥現有的實體數學實驗室,也不排斥未來新建的實體數學實驗室。相反,通過資源共享、需求分層、虛實互補,實體數學實驗室的輻射作用和影響力量也將增強。涉及3D打印、機器人編程、人工智能推理、大數據處理等較高層次的活動,將會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環(huán)境中開展。

由于互聯網教學實驗室支持傳統的數學實驗室解決方案,學校既可以配置專用的數學實驗室,也可以配置虛擬的數學實驗室結合專用數學實驗室使用,以滿足全校在各種環(huán)境下開展數學實驗的需求。學校還可根據學?;A環(huán)境配置的差異,配置不同層次、不同成本的數學實驗環(huán)境,實現數學實驗全面覆蓋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學生人人享有數學實驗的機會。

建設數學實驗室應當避免重硬件輕軟件、重形式輕內容、重當前輕發(fā)展和重設備輕服務的傾向,而應更多地關注教師培訓、優(yōu)質資源共享共創(chuàng)和持續(xù)的支撐服務,充分認識到軟環(huán)境建設的重要性。

可以設想,有了互聯網數學實驗室支撐的環(huán)境,數學實驗的實現方式會更加靈活。學校既可以建設專用數學實驗室以滿足大實驗的需求,也可以將互聯網數學實驗室應用到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開展小型數學實驗,極大地擴展了應用范圍,更好地服務于數學教學。數學實驗的資源通過互聯網實現匯聚和交互,更加開放、更加可持續(xù),實驗的行為數據也更加便于收集,能夠實現對實驗行為的精準分析。教育信息技術、互聯網、人工智能與數學教學會融合得更好。

本文轉自中小學數字化教學,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作者:方海光、王鵬遠、焦寶聰、張景中。方海光系首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教授,教育部數學教育技術應用與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王鵬遠系北京大學附屬中學高級教師;焦寶聰系首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教授,教育部數學教育技術應用與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主任;張景中系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學科和數學學科博士生導師。)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中小學數字化教學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中小學數字化教學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方海光教授、張景中院士:數學需要實驗嗎?互聯網數學實驗又是怎樣的?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