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了一個牽動很多家長和學前教育領域的通知,那就是《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因為政府通知的“官話”和我們普通人日常使用的漢語差異較大,所以我們先將通知中的重點用大家能看得懂的語法翻譯一下,內(nèi)容主要有這幾點:
1,嚴禁幼兒園教授小學課程內(nèi)容,包括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nèi)容,不允許幼兒園布置幼兒完成小學內(nèi)容的家庭作業(yè)、組織小學內(nèi)容有關的考試測驗。
2,禁止社會培訓機構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nèi)容,各地要開始加以規(guī)范。
3,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教育方式,如:
不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脫離幼兒生活情景,每天活動以課堂集中授課方式為主;
或機械背誦、記憶、抄寫、計算等方式進行知識技能性強化訓練的行為。
4,小學必須堅持零起點教學:
禁止小學起始年級壓縮課時、超前超標教學;
禁止招生入學進行小學內(nèi)容的知識能力測試;
禁止招生以競賽成績及證書作為依據(jù)。
根據(jù)教育部的要求,這些工作要從今年夏天開始部署,逐步整改和監(jiān)管,要在2019年6月前完成全國范圍內(nèi)的整改、督查工作。
通知一公布,身邊不論是家長還是幼教老師,都一片嘩然外加不知所措。但其實不需要這么操心糾結。
這個通知的出發(fā)點是好的、目標是積極向上的,如果真的能實現(xiàn),對中國孩子的成長也有正面意義。但(你們肯定猜到了這里有個但字吧),這種腳痛醫(yī)腳的拍腦門政策,又不是第一次推,效果嗎......呵呵。
散了吧,沒什么戲看的。
必須承認的是,學前教育小學化,的確是我國幼兒園出現(xiàn)的重大問題,是我們整個教育體系里要去面對的頑疾之一。但我們也要明白,“幼兒園小學化”的問題,并不是幼兒園的問題,甚至也不是小學的問題,而是中國教育體系問題的一種展現(xiàn)。
在整個應試教育體系依舊運轉的前提下,高中教育為了高考服務,初中教育為了中考服務,小學為了小升初服務,幼兒園為了幼升小服務,這套體系是一環(huán)接著一環(huán)的,僅僅從幼兒園和幼升小下手,禁止提前教學,并不能解決什么問題。
同樣的事情教育部早就干過了,中小學減負喊了十幾年了吧。減了么?雖然從各地方教育機構的業(yè)務報表上,中學小學一片大好,孩子輕松快樂,沒有課外補習,沒有拖堂,沒有超綱,沒有奧賽壓力。實際呢?估計這些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不會真的到中國大部分中小學家庭中去做實際調(diào)查 —— 真去的話,估計剛進門就被家長打出來了。
之前所謂的中小學減負,無非是把原本在學校中的補習、提高工作扔給了家長,扔給了社會培訓機構,家長必須用必以往更多的時間精力,花費更多的金錢,來實現(xiàn)在“減負”之前在學校就能實現(xiàn)的學習目標。孩子沒減負,家長倒加了不少負擔。
只要考試分數(shù)依舊是橫在中國絕大部分家庭面前的一座獨木橋,任何“減負”都只是一個笑話而已。就像跑去逼迫那些靠加班雙薪養(yǎng)家糊口的工人到點必須下班一樣,這不是救人,只是為了官員們自己面子好看而已。
所以面對這些官員拍腦門想出來的笑話,我們只能呵呵一下。這只不過是把這些年“中小學減負”之后的各種鬧劇,又提前到幼兒園階段罷了。不許幼兒園上課教,那下課再收一筆錢就好;不許學校公開教,老師自己開班就好了;不許培訓機構開幼小銜接課,換個名字就好了;什么都不準了,那就只好請老師到家來,或者催生幾個“幼小銜接網(wǎng)課”的互聯(lián)網(wǎng)獨角獸公司也不錯。
中國社會幾千年從來沒缺少過拍腦門出政策的領導,所以我們也自然不缺少創(chuàng)造“對策”的智慧。
努力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這個事情并沒有錯。所以退一萬步(大概能在微信運動榜上沖進前30了),我們的確應該欣慰主管部門領導們起碼意識到了這一點。至少他們和我們,以及所有中國家長一樣,都知道應試教育是錯誤的,知道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課程是錯誤的。但他們的問題在于,他們有權力and責任去扭轉這個錯誤,但他們卻沒有足夠的勇氣or智慧(請自己選一個)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沒有足夠的智慧或勇氣,卻非要做政績,那就是給人民添亂了。
從這次的《通知》,我們不難看出這點——幼兒園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已經(jīng)是全社會的共識,這是為什么很多幼兒園和家長希望將小學內(nèi)容提前教授的根本。而教育部大筆一揮將小學教學內(nèi)容從幼兒園全部拿掉之后,卻沒給出任何行之有效的替代方案。除了通篇的“嚴禁”、“糾正”、“整治”之外,關于“幼兒園該做什么”,教育部給出的建議是:孩子要多玩多做游戲;玩具和圖書要多買;園長和老師要被培訓;老師要去考資格證......
哦,還有,要加強組織領導。
這就是這十幾年中國教育改革囧境的再一次重演而已,面對一種錯誤的教育路線,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干脆放棄教育:1,不許教太多了!2,孩子們好好玩......
寓教于樂,寓教于樂,玩是學的手段,而不是替代學習的生活方式。重要的是在玩中讓孩子學到什么,以及如何學到這些知識和能力。如果玩就是王道,那一個孩子發(fā)一個手機打農(nóng)藥就好了,他們應該會很開心的。
3歲到6歲,是孩子開始接觸社會的階段,幼兒園中能學到什么,很重要。如果我們把眼光看遠一點,別盯著小升初,也別盯著高考,而是看到中國孩子大學、工作甚至更遙遠的未來,就會發(fā)現(xiàn),幼兒園不是教太多,而是教太少了。
我們看看身邊從幼兒園一路殺到大學的應試教育成功者,包括我們自己,就會發(fā)現(xiàn):
有人缺乏對規(guī)則的尊重、對對手的尊敬、對公平的堅持;
有人缺乏對知識的渴求、對科學的信任、對邏輯的認知;
有人缺乏基本的審美能力;
有人缺乏體育運動的興趣、飲食的良好習慣;
有人缺乏對他人的關心,對社會的回饋,對弱者的同情;
有人缺乏起碼的個人興趣愛好;
有人缺乏自立謀生的能力和信心;
有人甚至缺乏照顧自己的生存能力。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覺得自己缺少上面這些都不重要,只怕缺錢。
這些都是幼兒園該教的,可惜很多人大學畢業(yè)了還沒學到。
學校重視教學沒錯,升學考核也沒錯。錯誤的是只在乎科目考試成績,而不去關注和考核這些對孩子成長更重要的因素。
教育改革的重點,不是什么減負,不是什么快樂,而是如何更加有效地培養(yǎng)孩子走向自信獨立多樣化的人生。
就算是回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也比“好好玩”要有意義吧。
過早的讓孩子學習小學內(nèi)容,肯定是錯誤的。但錯誤是因為孩子這個階段有更重要的“功課”要完成——他們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初步搭建自己的三觀、要對這個世界和身邊的人有愛心、對自然、對科學、對學習要有興趣、應該開始擁有自己的個人愛好......他們應該很忙的才對,他們有太多需要做的事情要做,而這些事比背古詩做加減法要重要得多,這才是不應該“幼兒園小學化”的原因。
如何引導幼兒園幫助孩子去獲得這些會在未來一生幫助他們的能力,才是教育主管部門要做的事情,而不是下一紙通告——都別學了,出去玩去。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一小時爸爸”。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nèi)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