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教育技術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什么?

作者:智能觀 發(fā)布時間:

教育技術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什么?

作者:智能觀 發(fā)布時間:

摘要:弄一身粉筆灰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微信圖片_20190327091239.jpg

目前,各種技術都在發(fā)揮它們應有的作用。如智能手機,已經(jīng)成為學生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互相交流的中心。毫無疑問,技術對新生代的影響是當今社會文化氛圍中的熱門話題。

 對于學校、學院和大學的世界而言,受社會技術進步的影響,產(chǎn)生了一種新的21世紀現(xiàn)象:那就是教育技術。這是一種育人技術及其創(chuàng)新整合的技術,核心是教學設計技術和課程開發(fā)技術。

在全球各地的學校、學院、大學和其他學術機構的大多數(shù)教室和演講廳中,幾乎隨處可見重要的技術存在。它有助于改變以往的教學操作,同時也有助于改善教師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下面談談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觀察與體悟:

一、參與和評估

我有幸見證了交互式智能板在課堂上的引入。每天早上,看著我的老師為了新課程而用手去滑動小方塊,讓我大吃一驚。那真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在黑板上板書,弄一身粉筆灰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我還記得曾被選中在黑板上解答問題,自己決定用紅筆、綠筆、藍筆還是黑筆時的那種欣喜若狂的感覺。更重要的是,興奮能促進互動,而互動則有助于培養(yǎng)對所教主題的強烈興趣。

在教室前面一個清晰可見的屏幕上,老師與學生們一起玩教育游戲,有助于確保學生的思維在任何時候都沉浸在學習材料中。反之,如果你把一張內(nèi)容相似的紙放在學生面前,那些小學生就不會像對待交互智能板那樣興奮,可能就不會受到那么大的刺激。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讓老師清楚地觀察到全班學生的參與程度,以及個別學生是否在學業(yè)上或互動上有困難。然后可以把重點放在某個特定的孩子身上,以確定他們在學校中感到困難的地方,并據(jù)此采取有針對性的行動。因此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微信圖片_20190327092132.jpg

所以,事情的本質(zhì)是這樣的,老師的存在不僅是為了教學,更是為了指導學生。他們不只是站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課,而且還要指導和照顧全班同學,確保大家都能理解。

正是技術,使這一過程變得容易得多,教師們可以通過計算機上的特定科目測試來單獨評估和記錄數(shù)據(jù)。然后,還可以利用這些結果來確定每個學生的能力水平,使他們作為教練的角色變得更加簡單、便捷。

二、技術的包容性

教育技術的包容性——包括了對所有類型的學習者都有吸引力的教學方法——這可能是在課堂上實施它的最合乎邏輯的理由。

能將不同的教學方法結合起來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每個學生都必須被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些人可能對視覺反應更好,有些人可能對聽覺反應更好,有些人可能對動覺學習材料反應更好,而技術能使這三種學習方式都變得很容易實現(xiàn)。這就是教育技術的包容性。

三、兒童在學校學到的生存技能

通常,五六歲的孩子,大都能比他們的老師更熟練地操作電腦(這也取決于老師的年齡,這里說的是一般情況)。對此,可能有些人會感到擔憂,但實際情況是,如今的一切都是需要用科技來完成的。

擁有這些基礎知識——熟練地使用鼠標和鍵盤、運行程序、保存等工作——將使孩子們在未來處于有利地位,使他們能快速有效地適應我們生活的這個科技密集型世界。

微信圖片_20190327092439.jpg

甚至,在2017年的高等教育版《NMC地平線報告》(NMC Horizon Report)中也這樣解釋:在學校中整合技術的使用,是為了“加深對數(shù)字環(huán)境的理解,讓學生能夠直觀地適應新環(huán)境,并與他人共同創(chuàng)造新東西?!?/p>

四、搜集反饋信息

在大學里使用民意調(diào)查,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一種極好的方式。

我記得我的一位老師也使用MeToo軟件,這是一個允許用戶參與實時投票的應用程序。他用這個軟件設計投票,我們都參與了,投票結果會出現(xiàn)在教室前面的互動板上。我們都覺得很有趣。最后,這個軟件成了我老師的一個有用工具,他由此獲得了很有價值的信息,可以根據(jù)這些信息調(diào)整他講座的內(nèi)容。

正是這個軟件,使老師的講座大獲成功,成為了焦點。我們只是在我們清楚理解的一個領域簡單地談論了一下,而老師就會據(jù)此引申到另一個不太為人所知的領域,并應用到他的講座上。

這是一個簡短的,但非常有效的使用教育技術的一個例子。

教育技術具有各種形式和規(guī)模,有助于在教育過程中創(chuàng)造不斷變化的教學方式。將新鮮的教育技術理念融入課堂,不僅有助于保持學生的參與,而且還能為學生和教師開創(chuàng)一個全新的世界。

(*本文來源medium,由智能觀編譯。)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智能觀”。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wǎng)轉載文章,原文:智能觀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nèi)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智能觀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教育技術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什么?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