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芥末堆 子航 6月6日 報道
又是一年高考時。
這或許是一場青春印象的開始,或許是某一個人生契機的起點,亦或僅是一段刻骨銘心的回憶。但不論如何,高考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段舊青春的結束和新人生的開始。
那么對于教育行業(yè)從業(yè)者們來說,高考又有哪些回憶?
對于早先一代的教育從業(yè)者們來說,高考或許是決定命運的時刻。經歷1978年那場大變革后,高考幫他們看到更遠的世界,帶來了更多機會和可能。
@俞敏洪 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 北京大學
俞敏洪1978年參加高考,一共參加了三次。第一次落榜,第二次也落榜,第三次考上了北京大學。俞敏洪在接受媒體收集時提到,母親在他的求學過程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當時有一項政策,即貧下中農家庭只能有一個子女上高中,而俞敏洪已經有了一個姐姐,所以俞敏洪沒有上學機會。但當他媽媽得知同村一共女孩不愿上高中的消息后,便向學校爭取這個上學機會,最終學校同意,俞敏洪才得以進入高中?!拔覌寣ξ壹挠枇似谕?,她對我有個決心——不能在農村呆著,因為農村太窮,農民太苦?!?/p>
就像許多在那個時代參加高考的年輕人一樣,高考改變了他們。“那時在我身邊很多人,這個上大學了,那個讀大專了,這讓我看到了希望。當時城市的道路已經向農村打開了,你知道,農村的孩子變成居民戶,唯一的希望是高考。”俞敏洪說。
后來,俞敏洪創(chuàng)辦了“新東方”。
@王紅兵 壹點壹滴創(chuàng)始人 清華大學
三十多年前,奮戰(zhàn)完高考的王紅兵在小學教師父親的建議下報考了清華大學建筑系。王紅兵后來回憶,自己當時連素描都不會,但稀里糊涂報考了清華大學建筑系,進入后發(fā)現與同學差距很大,直到選擇清華大學中文系作為雙專業(yè),才算是找到得心應手的地方。
而就在王紅兵來到北京求學的同時,北京的經濟環(huán)境也正在發(fā)生變化。1987年底,中央聯合調查組進駐中關村,并在一個月后發(fā)布報告《中關村電子一條街調查》,將中關村推向科技體制改革之路。這條街為包括張朝陽、李彥宏、劉強東在內眾多互聯網風云人物提供了商業(yè)啟蒙,成為了互聯網大潮的最初核心。
王紅兵同樣如此。1994年,王紅兵辭去《中國教育報》的記者工作,踏入幼教行業(yè)。
@周楓 網易有道CEO 清華大學
1996年,周楓以無錫市高考狀元、江蘇省第三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那是一個人物輩出院系,莊莉、王小川、周杰、胡寧、胡琛、許朝軍等均出自這個院系,并在中國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浪潮中占有一定席位。
但當時的周楓或許想不到之后會發(fā)生什么,這位面容清秀的男生以學霸之名在該系聞名,并在迎新晚會上遇見他未來的伴侶,來自成都七中的莊莉。后來,清華大學9號樓一層的男生宿舍和7號樓二層的女生宿舍之間就拉起了一根網線。
@伏彩瑞 滬江創(chuàng)始人 上海理工大學
伏彩瑞是1998年考生,家鄉(xiāng)在江蘇連云港的一個小鎮(zhèn)。與許多來自名校的創(chuàng)業(yè)者不同,伏彩瑞的本科學校是上海理工大學。“江蘇高考難度一直是地獄級別,一本率大概只有12%左右,我最后的高考成績雖然談不上理想,但也考上了大學?!?/p>
但與許多人相同,大學同樣給伏彩瑞的人生帶來了轉折。在上大學之前,伏彩瑞并不懂計算機,也不知道互聯網,第一次接觸是因為上大學后想“泡妞”的關系?!拔疫M了一個小黑屋,因為它的橫幅上面寫著‘你想擁有自己的依妹兒嗎?’我以前不知道‘依妹兒’是電子郵件的意思,我就以為這是一個犒勞我們這些(備考)高考三年的學生的party,我就進去社交去了?!?/p>
結果沒想到,那是學校新開的機房。
高考同樣是年輕教育從業(yè)者們人生中的重要時刻。經歷這場考試,他們有的填補了青春回憶、有了對自己更好的認知、對父母的了解,帶著期待和迷茫,離開故鄉(xiāng)奔赴新的人生。
@西蒙 2010級河北大學
6月7號晚上給家里打電話,我爸說家里要賣西瓜,不去接你了。
第二天考完英語,回到寢室,我躺在床上,還在想著沒有寫完的卷子。突然被人拍了一下,老爸來了,笑著問我考得怎么樣。我沒說什么,眼淚掉了下來。
我問他怎么又來了,老爸說:“最后一次了嘛,接一下也不費事?!?/p>
后來只記得老爸點了一根煙,煙味很嗆,是他常抽的兩塊五一包的哈德門。止住眼淚,我向老爸要了一根煙,忍著咳嗽逼自己抽完。
回家的路上,我在心里發(fā)誓,不管怎樣,絕對不讓老爸再抽這么便宜的煙了。
四年后,老爸拿著復旦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問我,復旦能排進全國前十吧?我邊給他點煙邊說,清北復交,也就是三四名吧。
@劉忞 2009級湖南大學
高中文理分科后的兩年,我的成績一直異常穩(wěn)定。
班里54個人,我的名次永遠在26、27、28這三名徘徊。這樣的成績在浙江,運氣不好時,甚至會掉到三本。而比成績更穩(wěn)的一定是我的心態(tài)。上課犯困,下課瞎鬧,除了學習,對什么都充滿了興趣與好奇。那時的自己,總覺得讀書是為了父母,從未想過會對自己的未來有什么影響。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xù)到了高考前3個月。
有一天,在同濟上學的姐姐回來,跟我聊起了她的大學生活,聽完后的我很羨慕,原來好的大學的校園生活可以這樣美好。就在當時,我的腦海里突然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也想上同濟。這對那會的我來說,約等于天方夜譚。但難得有了個明確的目標,我還是決定逼自己一把。第二天起,開始堅持5點起床去學校自習,在教室自習到11點40回家,拼命讓自己每一天,都在滿負荷學習。
努力一定是有回報的,高考成了我高中三年考得最好的一次——班級第三,年級前十。雖然最終,還是沒能考上同濟,但這樣的結果,卻已比預想的好了太多。
我的高考已過去了十年,十年間我有很多次都在感謝那個曾經那個為了夢想拼命努力的自己。
@張豐翼 2015級北京理工大學
高考前一個月,我一直在低燒,
我并不覺得低燒算發(fā)燒,但我媽焦慮的不行,中西醫(yī)換著來,最后開始輸液。因為要掛水,所以我不用上晚自習,也不用上下午最后一節(jié)課。最后兩星期,同班同學們徹夜地背書做題,我在醫(yī)院看完了《盜墓筆記》。
6月5號,學校開始放假。早飯后,我媽把藥拿起來又放下,想了好久,然后問我:“你量了沒,還燒嗎?”我說:“溫度計找不到了。”她從小藥箱里又拿出來一支,她總是念叨著我小時候多病的時光,準備很多支溫度計。
我一邊吃飯一邊量體溫,趁她去廚房時把溫度計抽出來,沒看溫度先甩了甩,再看,確認水銀柱沒掉太離譜,又夾回去。吃完飯,我把體溫計拿出來,三十六度四,完美。
她長舒一口氣。
@林智鋒 2012級南開大學
我在2012年參加高考。
福州是“四大火爐”城市之一,高考兩天尤為炎熱,教室沒有空調,只有幾臺電扇呼呼地轉,送來的風都是熱的??加⒄Z聽力時尤為難熬,為不受干擾,風扇都關了,教室里回蕩著九磅十五便士的聲音。大家小心翼翼,生怕滴下的汗水糊了答題卡上的字跡。
高考兩天,最刺激的就是對答案了。第一天下午考完數學出來,數學老師笑瞇瞇地問“最后的題做出來沒有?”我說就寫了一半,他也不再多問。同學之間更為八卦,許多人聲稱不對答案,但聽到討論還會湊上去。
8號晚上,高三各班的學生為老師舉辦了謝師宴,不談成績,開開心心喝了一場。許多人喝醉了,我送搖搖晃晃的幾名同學下樓、上車。
散場后,很多人再難相見了。
@胡依甜 2010級北京大學
“高考結束那天,我最后一次見到高中暗戀的人。”
參加高考是我自己的選擇。憑著一份不知天高地厚的自信和樂觀,我放棄了保送的機會。我認為自己怎么樣都會好的,而人生重在經歷,我不想錯過高考。
高考那兩天爸媽請了假全程陪我。我能感受到爸媽故作的輕松,但我本人是打心眼兒的、實實在在的輕松,無知所以無畏的那種勁頭。除了一件事:我可能在高考結束后再也沒有機會見到高三暗戀的人了。
高中三年,我們不在一個班,教室也不在一層樓。我們的對話僅限于“謝謝”和“不用謝”兩句。那時我每天中午會一遍遍路過操場看他打球,偶爾能有機會幫他把飛出的球撿回來,再心跳加速地低著頭把球遞給他。
我確實再也沒有見過他,他的聯系方式、他的朋友的聯系方式我都沒有留下。
考試過程比較模糊,我記得準備了一把備用的簽字筆,最后只有一只派上用場。就好像學了那么多知識點,考到的就那么幾個。第二天下午考完走出考場的時候,爸媽在考場外非要給我拍張照。我連眼鏡都沒來得及摘,笑得很靦腆,天真地全然不知憂愁為何物,覺得接下來一切都會是更新的、更好的、更美的。
但我其實故意在考場里逗留了一小會兒,東張西望地希望偶遇高三暗戀了一年的男生。記憶里我只見到了他的一個側影和一個背影,他那天應該是穿著黑色短袖,很快就在人群里一閃而過了。
那是我最后一次見到他,后來也很少再想起他。那年夏天的確太像一場夢了,之后的人生就像是漫長的青春夢醒時分。
@趙怡然 2013級東北農業(yè)大學
高考前不久,我被朋友邀請去省城,做“高考真題”。
朋友父親是做老師的,他的關系之一告訴他,自己有渠道接觸當年高考真題,可以偷偷復印一份給他,不過要交錢。朋友父親欣然答應,并給朋友請了長假,長住教育廳旁的一家賓館,夜以繼日地買題做題,揮金如土。
我也去體驗過兩天,但那個環(huán)境簡直就像監(jiān)獄一樣,賓館離市區(qū)很遠,周圍很安靜,標準間只有一個小窗子,光線很暗、很悶。要做的事情,除了做題對答案就是做題對答案,氣氛非常壓抑。兩天后,我爸把我接回家,不讓我再去了,朋友則繼續(xù)她人間蒸發(fā)般的備考生涯。
之后又過了很久,朋友突然回到學校,我看她臉色不是很好,心里有點擔心。下課之后,她撲倒在我腳邊放聲大哭,邊哭邊說:“我完了,我被騙了,那些根本不是高考題,我在網上都搜到了,我花了那么多錢、那么多時間......”
當時距高考不到一周。我想起她在賓館小房間沒日沒夜地刷題,衣服太久沒換,全是褶皺。以及她父親的“關系”脾氣不好,對她趾高氣昂、愛搭不理,有天她難受想吐,又不敢跟那人說,怕他嫌她嬌氣、事多。說實話,她家其實不是很有錢,一家人吃穿都不怎么好,但在她教育上從來不遺余力。
那年,本來成績不錯的朋友只考了三本,只好又復讀了一年,而他父親的“關系”好像并未受到影響,反而大賺一筆。
這就是我說起高考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焦子航 2012級鄭州大學
我是2012年參加高考。
考試本身和大多數高三期間經歷的??家粯?,并無太多異常。有意思的事情大多發(fā)生在考后。2012年的故鄉(xiāng)還實行估分報志愿,因此考試結束并不意味著大功告成,后續(xù)的估分和填報志愿同樣需要家長、學生和老師付出很大的精力。畢竟,考得好不如報得好。
為保證估分準確,老師一般會建議學生把選擇題的答案抄在透明筆袋上帶出來。大概考試結束后的兩三天,大家就會陸陸續(xù)續(xù)的回到學校,對照標準答案來計算自己的得分。而對于有希望沖擊更高分數的同學,老師一般還會要求其把語文作文復寫一遍,以求得到更準確的分數。
某種意義上講,估分報志愿無異于一場賭博。你所擁有的僅是往年的分數線,和估算出的分數進行猜測,猜測自己的分數能夠到哪所學校,而且機會僅有一次。對于學生和家長來說,大多數時間都在賭一把還是求穩(wěn)報考之間糾結。
考后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協(xié)助老師幫同學填報志愿。每天按部就班的到達學校,翻看各種填報志愿書,為前來咨詢的同學和家長解釋報考流程,同時也做一些相關專業(yè)的科普。當然,無論是對于我、家長、同學甚至老師來說,誰都沒有真正了解過大學專業(yè)是怎樣的。
大家在雜亂的信息中選擇看似最好就業(yè)的專業(yè),然后都就去上了大學。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