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 | 東方IC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fā)《關于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其中明確,全面取消城區(qū)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qū)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完善城區(qū)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shù)占主要比例。
放開落戶限制,這當然是好事。可是,這必須同步解決教育資源、升學資源的配置問題,否則,教育資源、升學資源會制約放開落戶限制政策的實施,另外,在各地教育資源、升學資源不均衡的情況下,放開落戶限制,必然會誘發(fā)“教育移民”、“升學移民”等問題。
隨著放開落戶限制,我國應該建立起基于學籍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以及基于學籍報名的中高考制度,而不再是按戶籍配置教育資源和升學資源。
傳統(tǒng)的按戶籍保障教育經費制度,以及分配中高考名額的錄制制度,近年來已經遭遇人口流動的挑戰(zhàn),比如,解決隨遷子女的入學和異地高考問題,就和之前的經費保障機制和錄取制度有所沖突。“流入地”政府并不愿意主動承擔“外地戶籍生”的教育經費投入,因此,不斷抬高隨遷子女入學門檻,即便解決隨遷子女入學,也是安排在最后進行統(tǒng)籌。從2013年破冰開啟“異地高考”之后,我國各省區(qū)都在調整“異地高考”的門檻,因為開放異地高考政策,被一些人盯上,通過遷移戶籍等方式,滿足異地高考條件,被認為侵犯本地戶籍考生的高考利益。我國的高考錄取,實行的是分省按計劃錄取,在傳統(tǒng)的觀念里,高考錄取名額就是本地戶籍考生的蛋糕。開放異地高考,也就存在不可回避的本地戶籍考生和隨遷子女的矛盾。
放開落戶限制后,“遷入地”政府按照戶籍需要保障戶籍學生的教育投入,但如果遷入人多,就勢必帶來投入增長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取消落戶限制,就遭遇現(xiàn)實阻力。為此,我國應該建立以省級財政統(tǒng)籌為基礎,輔以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教育經費保障制度,學生的經費隨學籍而走。這樣,在同一省區(qū)內,學生的經費保障一致,而且可以自由流動;而在不同省區(qū),也可通過省際調整、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實現(xiàn)經費跨省流動?!傲魅氲亍被颉斑w入地”,就不要承擔更大教育投入的壓力。
放開落戶限制,是否會刺激“高考移民”,這會是原有戶籍考生及家長所關心的。在同一省內,無法落戶大城市,但常住人口在300萬以下的城市,是沒有落戶限制的,因此,可選擇這些城市落戶,而一旦落戶之后,滿足在當?shù)氐母呖紙竺麠l件,就可在當?shù)馗呖?。假如開放落戶,帶來了眾多沖著高考而來的“遷入者”,那當?shù)鼐涂赡苷{整落戶政策,或者對新落戶者在當?shù)厣龑W,提出苛刻的限制,如必須遷入戶籍3年甚至6年。
根本解決這一問題,是實行以學籍為主的高考報名、錄取制度。筆者建議,可把我國高校分為三類,按不同的方式進行錄取改革。第一類是全國重點大學(部屬院校),這類大學應面向全國招生,可實行“統(tǒng)一考試+學校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錄取”的方式,全國各地的同學,參加統(tǒng)一考試,在考試成績公布后,由大學自主提出申請成績要求,達到成績要求的學生可自主申請多所大學,大學獨立根據(jù)申請學生的統(tǒng)一考試成績、中學學業(yè)表現(xiàn)、學籍所在地教育情況等進行評價、錄取,一名學生可獲得多張錄取通知書,再做選擇。這就突破戶籍限制,不再進行分省錄取。
第二類是地方本科院校,這部分院校由地方資金舉辦,招生名額應主要給本地,錄取方式可采取傳統(tǒng)的填報志愿,按計劃投檔錄取方式。
第三類是高職高專院校,隨著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這類院校的招生應該完全放開,實行注冊入學、申請入學,所有有高中學歷的受教育者,不受戶籍和學籍限制,都可自主申請。如果高職高專的招生全部放開,那我國有將近一半的高考錄取,就取消了戶籍限制。
人口的自由流動,必然要求自由選擇求學地、自由接受教育、自由高考,這需要對傳統(tǒng)的計劃教育體系進行全面改革。這也是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的基本要求。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騰訊教育”,作者熊丙奇,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