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GET2022】滿天星吳季蕾: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來傳播民族文化

作者:左希 發(fā)布時間:

【GET2022】滿天星吳季蕾: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來傳播民族文化

作者:左希 發(fā)布時間:

摘要:將滿天星賦予了更多的教育功能和屬性,希望能夠讓學生獲得文化自信,具備多元思維和全球公民意識。

吳季蕾.jpeg

滿天星民族文化傳播公益基金秘書長吳季蕾的分享

12月28日至29日,“陽和方起,生生不息”GET+T2022教育科技大會在黃山順利舉辦。在29日的教育與公益分論壇上,滿天星民族文化傳播公益基金秘書長吳季蕾分享的主題是《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來傳播民族文化》。

吳季蕾介紹,滿天星以一種滿天繁星的開放態(tài)度和各類公益、教育、文化傳播機構合作,參與到中西部協(xié)作、母嬰市集、公益捐贈、藝術營地等活動現場。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來自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青年藝術家、文化學者、公益人士。在他們的幫助的支持下,對內容創(chuàng)作做了知識產權保護,不斷完善從學術研究到實際推廣的閉環(huán)。

此外,滿天星還將IP形象與科普視頻、時事熱點、線下活動、盲盒手辦等做結合,在設計過程中既考慮學術的嚴謹性,也關注到不同群體的喜好和需求,讓民族文化以一種喜聞樂見的方式出現在人們的生活里,產生更多的漣漪和火花。

以下為演講實錄,略有刪減:

2015年,我們獲得顧明遠老師的支持,題寫了“為你點亮滿天星”七個字,希望我們能夠為民族文化點亮滿天星辰。自此,我們成立了滿天星民族文化傳播公益基金、文化遺產創(chuàng)新活化與影像傳播實驗室,從學術研究、教育傳承、民族研學、社會美育以及文化出海五個方面,探索以更有趣的方式來保護、宣傳和傳承多民族文化。

我是大一那年加入滿天星,連續(xù)六年的公益經歷,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公益是為別人點亮星光,更是為自己點亮星光的過程。在為社會做“有意義”事的同時,自己也獲得了知識、閱歷和眼界的提升。

在公益、商業(yè)雙軌模式中找平衡點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的傳承與民族振興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在啟動滿天星之前,我們經過市場調研發(fā)現,做民族文化挖掘的公司和機構并不在少數,但真正實現“轉化”的卻少之又少。

一方面,民族文化偏小眾甚至有一定的學術門檻。我們都知道要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但怎樣將小眾變?yōu)榇蟊?,在傳播的過程中既保留原汁原味,又有適當創(chuàng)新著實不易;另一方面,如果只是將民族文化當作一個商業(yè)開發(fā)的外殼,那么就很容易流于表面,喪失原本的精神文化內核,很難引起大眾的共鳴。

需要在公益和商業(yè)的雙軌模式中尋找一個平衡點,去構建可持續(xù)、規(guī)?;陌l(fā)展。與時俱進的將傳統(tǒng)文化的呈現方式變得新穎、時尚,將一些相對遙遠、不為人熟知的民族文化故事重新帶回人們的視野。

基于這個原則,我們展開了邊緣滿天星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性活化的項目。通過一系列創(chuàng)新的方式,讓年輕人對其產生興趣,產生深度探索的欲望。 

多元和跨界,讓創(chuàng)新有多種可能

邁出“轉化”的第一步,滿天星團隊得到了國家民族文化宮、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場館、院校的鼎立支持,讓我們有機會接觸到國家級、省市級的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還有參與民族文化保護的一線學者、從業(yè)者。因為這些守護者的聯結,讓我們能窺探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原貌,以更加全面和立體的方式來看待文化瑰寶。

團隊中跨界組合也讓我們的創(chuàng)新有了多種可能,滿天星的CEO來自牛津大學,學術總監(jiān)畢業(yè)于中央黨校,音樂總監(jiān)來自中央音樂學院,我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主攻設計。多學科的融合和跨界,讓團隊擅于從視覺、聽覺、大眾傳播、商業(yè)合作等多角度來解決具體的問題。

如今,滿天星的志愿者團隊已超過百人,在公益活動和具體實施過程中,大家常常發(fā)出這樣的感嘆“教育還可以有這么多有趣的形式”。我們也將滿天星賦予了更多的教育功能和屬性,希望能夠讓學生獲得文化自信,具備多元思維和全球公民意識。

讓民族文化傳播“滿天繁星”

在新時代民族文化教育的素養(yǎng)框架下,我們開發(fā)了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通過課程活動化和活動課程化,讓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能夠深入淺出的了解民族文化知識。

比如,面對低齡階段的學生,我們以“多彩中華藝術節(jié)”為題展開設計活動,學生在涂色、設計、動手制作的過程中感受不同民族的圖形圖像語言與藝術;針對中學生及大學生群體,我們通過研學和實地考察項目,讓學生和真實的空間、族群、文化傳承人面對面,獲得一手的信息和感受。

與此同時,我們也在做民族文化的大數據庫。2021年開始,團隊深入到田野一線,走近全國31個省和自治區(qū),進行實際調研、采集錄入資料,搭建民族文化數據庫。通過大數據庫的建設,元素抽取、概念設計和信息分析變得更加快捷。

比如,視覺圖譜的建設,就可以根據每個民族的不同特點,包括顏色、圖騰、地域風貌、信仰等,可以生成圖案配色、紋樣、文樣等視覺設計。藏族《格薩爾》被譽為“東方的荷馬史詩”,是世界上篇幅最長、規(guī)模最大的民間文學作品,我們建立了藏族的民族文化數據庫,就可以抽取格薩爾的形象進行再創(chuàng)作和跨界設計。

除了走進學校、走到民族文化產地,還有很多的空間是可以產生文化交融的,比如博物館、書店、文化空間、藝術中心、畫廊、劇院等,都可以產生跨界聯動,影響當地的學生和青年群體。

拋開空間,我們也設計了大量的教學材料包和文創(chuàng)產品,去打破傳統(tǒng)手工藝的在地性限制。比如,蠟染農民畫系列的20多套教具材料,和英雄鋼筆一起聯名設計的民族英雄史詩系列文具套裝等,在產品設計中融入文化內涵和視覺元素,讓學習和分享不知不覺發(fā)生。 

此外,我們還將IP形象與科普視頻、時事熱點、線下活動、盲盒手辦等做結合,在設計過程中既考慮學術的嚴謹性,也關注到不同群體的喜好和需求,讓民族文化以一種喜聞樂見的方式出現在人們的生活里,產生更多的漣漪和火花。

在公益支教和線下活動中,我們也會將“新”與“舊”做融合。比如,進入大涼山的學校中,給孩子們帶來新銳的科技體驗的同時,我們也會以一種新穎的方式讓他們關注自己的民族文化,了解彝族的精神風貌。

滿天星以一種滿天繁星的開放態(tài)度和各類公益、教育、文化傳播機構合作,參與到中西部協(xié)作、母嬰市集、公益捐贈、藝術營地等活動現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積累了來自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青年藝術家、文化學者、公益人士。在他們的幫助的支持下,對內容創(chuàng)作做了知識產權保護,不斷完善從學術研究到實際推廣的閉環(huán)。

我們也希望在未來能夠和更多不同的伙伴們去做更多的拓展,讓公益、教育、民族文化傳播都變得更有意思,變得更有意義。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 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GET2022】滿天星吳季蕾: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來傳播民族文化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