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出害羞沉默的中國孩子,被這個IB中文老師“逼”著善于表達

作者:韓智鑫 發(fā)布時間:

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出害羞沉默的中國孩子,被這個IB中文老師“逼”著善于表達

作者:韓智鑫 發(fā)布時間:

摘要:對一個老師來說,學習不止有分數和評估,還應該有學生的遠方和成長。

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是素質教育倡導的培養(yǎng)目標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不過,傳統(tǒng)語文一直被吐槽詬病的一點卻是學生會考不會說,沒見解沒觀點,文章千篇一律,到頭來仍舊不會表達。那該如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呢?外灘教育收集到世界聯合學院(中國·常熟)的中文系主任彭振老師,聊一聊IBDP中文是如何培養(yǎng)出一位優(yōu)秀的表達者。

畢業(yè)好久,沒想到在這微涼的秋日里,還能夠有機會重回教室聽課,更沒有想到是在世界聯合學院(中國·常熟)聽彭振老師的IBDP中文課。雖早已知道IB課堂的教學形式,但從傳統(tǒng)語文課程體系下走出來的外灘君還是被這歡快自由的課堂情緒感染。

640.webp.jpg

彭振老師

這節(jié)課上,彭老師先是走進教室,一反常態(tài),緊張得像個害羞的小姑娘,站在離學生最遠的一個小角落,自己快速說完自己的想法,完全和臺下的學生沒有任何交流。學生們也被彭老師這種非常規(guī)的表情怔著了。可能都在心里納悶,彭老師今天是演的哪一出?

稍后,恢復正常的彭老師,一臉期待的看著大家,讓學生們就他剛才的表現給他打分,并指出為什么?學生們再也繃不住笑意,紛紛給彭老師打了最低分,并毫不掩飾地吐槽彭老師在臺上的表現,緊張、走動幅度太大、語速太快、沒有激情、沒有和觀眾眼神交流等問題。

聽完學生的“毒舌”之后,彭老師非但不生氣,還幽默地和學生一起總結剛才自己的表演中出現的問題。如果你面對著觀眾做一份個人口頭陳述應該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上午最后一節(jié)本該昏昏沉沉的語文課,在彭老師的精彩設計和學生的積極反應中,外灘君的“學生時光”又結束了。

午飯時,外灘君就急忙向彭老師拋出了我的問題,為什么覺得這群孩子的表達能力這么好?內容暫且不說精辟,這里的學生一個個都表達自如,不慌不忙講述自己的想法?一個課堂仿佛就是一方小小的足球場。老師拋出一個球,學生們圍著這個球,踢來踢去。每個人參與其中,又團結協(xié)作,有條不紊。

彭老師不慌不忙地回答道,相較于國內的傳統(tǒng)語文教育,IBDP中文更加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梢哉f,每個經過IBDP中文學習的學生都是優(yōu)秀的表達者。

內容的輸入是表達的“血肉”

我們常常說,這個人表達能力不好,是因為肚子里沒貨。彭振老師說:“要想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表達者,內容的輸入是基礎?!盜BDP中文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哪些表達的內容呢?

在他看來,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輸入來自學生對經典的閱讀。IBDP中文要求學生在兩年時間讀完13本書。在談及13本書目的選擇標準時,彭老師說,第一,符合大綱的要求,作品跨越了不同體裁、時代和地區(qū);其次,選擇的書目要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閱讀;最后,書目應該是經典的。

外灘君接著問,為什么一定要選擇經典呢?比如說現在有很多學生喜歡的暢銷書,再或者說經典的東西,已經被歷朝歷代的人解讀,學生很難讀出新的東西了。彭老師馬上否認了我的這種看法。

在他看來,選擇最經典的文本,是為了確保學生一定能夠從中解讀出東西來。正如“授之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經典文本中可供解讀的東西太多了。學生可以通過一個文本的解讀,學會舉一反三。

IBDP中文課程中的文學研究,并不像高校、研究所常常苛求的那樣一定要有突破性見解。IBDP中文要求的是學生通過閱讀這些作品,掌握一種分析鑒賞的基本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并不要求學生鑒賞出一個非常高的高度,而是需要學生明白鑒賞過程的具體流程,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需要怎么做。

一些暢銷作品可能也非常好,求新去異的話可以選擇。彭老師說:“青春成長期的學生讀過一部像《局外人》的作品,那他認識自己及所處的世界時,會有一些反思和警醒,可能就會從日常生活中去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存在的價值及人與人應該如何相處等問題。”對一個老師來說,學習不止有分數和評估,還應該有學生的遠方和成長。

比如,學生最近在閱讀李碧華的小說《胭脂扣》。現在讓他們去讀如花和十二少的故事可能沒有什么感覺。但是,故事中所講的門第觀念對一對戀人的影響,學生以后不會碰到嗎?他們也會在現實生活中愛上一個人,兩人的家庭落差非常大,還可能會遇見重重的阻力,是追求現實意義上的門當戶對還是放棄物質去追求精神的東西?這個問題可能每個人都會碰到。

學生們看完《胭脂扣》,可能彭老師還會推薦他們課下去看《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聊齋志異》等。讓學生們自己去發(fā)現同一主題,不同時代作家筆下的故事有什么不同。

畢竟,個體經驗是有限的,很多人生經驗是我們無法一一去體驗的。閱讀經典不能說讓你以光速的速度成長,但你在閱讀后學到的東西會比一般性的作品受益更大。

640.webp (1).jpg

彭振老師

另一方面,輸入來自于鼓勵學生對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一些真正偉大的作品,并不一定非要去表現很獨特宏大的題材,而是通過對日常生活的書寫,去傳遞出深刻雋永的東西,讓你回味無窮。比如說,余華的《活著》,就是在講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經歷了一系列的波折,怎么樣還頑強的活著的故事。

在世界聯合學院(中國·常熟)的中文課程教學中,尤其注重‘知行合一’,強調將學生課內所學與實踐體驗相結合。比如在散文專題學習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散文家筆下的江南古鎮(zhèn)風韻,老師會帶著孩子去像蘇州同里這樣的古鎮(zhèn)游學,還舉行散文創(chuàng)作比賽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散文的寫法和文體特征,多有點像古人喝酒時行的“飛花令”。

學魯迅小說,帶著學生去紹興古鎮(zhèn),行走在紹興街頭,聽聽社戲,吃吃茴香豆。學蘇軾詞,帶學生去宜興的蘇東坡紀念館,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和發(fā)現在一個紀念館里有哪些不同類型的文本形式來展示主人的相關事跡。

學生接觸這些作品,不再覺得是一個冰冷的歷史文本,而是跟具體情境相結合,學起來事半功倍。彭老師說,“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可以是刻意的?!盜BDP中文課程會鼓勵學生參加一些活動,在活動中擴展見解,有意識地積累生活經驗。

640.webp (2).jpg

Field Trip 在參觀東坡書院

邏輯清晰的框架是表達的“骨骼”

當外灘君問道很多人去閱讀文學作品,容易變得細膩感性,沉到作品中走不出來,像黛玉一樣,看到落花哭泣,看到大雁南飛思鄉(xiāng)。感情溢得太滿,其實是非常不利于表達的。IBDP中文的學生是如何做到既能讀得了作品,又能抽離出作品,將作品的妙處表達出來呢?

彭老師笑言,“如果說,前期的閱讀積累是表達的血肉,那么,邏輯清晰的框架就是支撐表達的骨骼?!庇辛斯趋啦拍軐⒈磉_的血肉串起來,看起來不至于太散。在他看來,IBDP中文的表達相對沒有那么學術。學生只需要識別出作品的好,體味作品的妙處,將識別的這種妙處用比較專業(yè)的詞語表達出來。

比如,你說,“我覺得這個人太美了?!?/p>

別人會問你,“美在哪里呢?”

你仍舊回答,“我就是覺得太美了,說不出來?!?/p>

彭老師說,這個時候,他就會告訴學生,“美這個概念太寬泛,你在表達時,要詳細地說出這個人美在哪里?”

《詩經》里是如何講的呢?“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qiú)蠐(qí),齒如瓠(hù)犀(xī);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p>

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中寫,“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紅樓夢》里是怎樣描寫黛玉的美呢?“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彭老師說,學生通過這一舉例,能夠清晰明了的理解表述一件事情,有多樣的表述方式??墒蔷唧w到怎么去進行文本解讀,還需要老師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

640.webp (3).jpg

彭老師的IB中文課堂

比如,每次寫《局外人》的研究論文,學生們想來想去也就是陽光意象、審判場景這種毫無新意的論題。彭老師去年指導過的一個學生,一開始也是寫陽光。他看到在學生的論文初稿中,出現了一個詞語“有意識地”。學生本人寫這個詞語時,可能都沒有想到背后有值得發(fā)掘的個人獨特體驗。

他接著去引導學生,仔細去回看作品中陽光意象出現的特點。這位學生驚訝地發(fā)現,陽光這個意象在文中除了出現頻率高、對人物的行為有影響之外,其實還被作者賦予了主觀的意味。的確,“陽光”這個意象,不再是自然界的客觀事物,而在作品中具有了人的屬性,是作者有意識地去使用陽光這個意象。

每個人在閱讀作品時,一定有個人獨特的感受。彭老師說:“閱讀作品,找到個人的獨特感受,并抓住它?!敝徊贿^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從眾的心理或者對自己不夠自信,害怕把這種想法說出來。這個時候,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覺,并給自己暗示,慢慢去想你的感覺從哪里來?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彭老師說,有了個人的獨特體驗之后,再去查閱資料,不斷反思。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不斷地去反思總結?!敖裉烊〉昧四男┻M步,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明天需要怎么去做,不斷地去鍛煉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另外,查閱資料的過程,也是你擴展自己認知的邊界,找材料支撐自己表述的最好時機。

IBDP中文強調,學生從一般性的閱讀到文本細讀再到批評性的閱讀,這是一個循循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就學會了如何組織表達,去搭建論文框架。彭老師說,寫文章時,也不要貪多求全,而是先選定一個方向,一個小切口切進去,接著再去尋找能夠支撐一系列觀點的文本例證,用邏輯嚴密的方式組織整合起文章。

優(yōu)秀的表達是將“骨肉相連”

正像女媧造人時,女媧對著已經用泥土捏好的人形吹一口氣,人就生動靈活起來。學生經過IB課程的學習,有了大量的輸入,培養(yǎng)了邏輯嚴密的框架,可難免不夠生動靈活。去哪里找這個“氣”呢?如何讓學生的表達更加生動有趣呢?

彭老師說,“一個好的表達者,需要具有對表達的熱忱?!毕胍腥韭牨?,你需要有激情。這個激情并不一定是你說話時嗓門很大,你的表情很夸張,而是說將內在的情緒,通過表達傳遞出來,能夠去感染你的聽眾。表達就是把你內心的東西用一種非常合適的方式傳遞出來。內心東西再多,不知道怎么把它傳遞出來,聽眾不知道還是沒有用。

IBDP中文課堂鼓勵學生把說當做一種習慣。你只有敢于突破自我,你才有可能去考慮怎么說的更好。第一步先開口,第二步再來考慮,開口的時候你要怎么樣。彭老師說,他經常會提示學生,如果你今天要做一個表達,要發(fā)表一個觀點,你就要在開口之前先問問自己,你的觀點是什么?圍繞這個觀點,你有哪幾個方面的依據?或者說,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學生在學習IBDP中文的過程,也是在不斷觀察周圍的人是如何與別人溝通交流,如何表達。比如說,學到《朗讀者》這個文本,他會先帶學生大致去了解故事內容,然后針對某一個章節(jié),帶大家去精讀,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其實是給學生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接著小組分工,每個小組就分到的問題,去查資料,小組討論,協(xié)作完成。

當這一過程結束的時候,每個小組都要上臺去做展示。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睂W生看到老師、其他同學的表達,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互相學習的機會。

彭老師還經常告訴學生,“表達抽象的東西時,給聽眾設置一種情境或者打比方”。當你要讓聽眾去理解一個概念,去理解一種人生哲理時,你空講聽眾可能很難理解。如果給他設定一種情境,或者把他帶入到這種特定的情境當中,聽眾就會很容易產生一種共鳴。比如說,一個人笑得很甜。我們常說這個描寫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甜是一個味覺的詞,對應人的笑。將味覺上能感受的東西來形容,視覺上所獲得一種感受,是不是就很好理解這個描寫的妙處了。

情景化的表達,當然也需要考慮聽眾的文化語境。比如說,《德伯家的苔絲》中,有一章寫到苔絲工作的擠奶工廠里的農場主拿著刀叉享用早餐,英文原版小說里以括號形式標注了一句話(這里的早餐才是真正的早餐),有些漢譯本在翻譯中直接把它給刪掉了。中文語境里,好像覺得這句話沒什么不同,可是如果放到作者哈代寫作的英文語境里,一個人在城市里待久了,城市的早餐每天三明治不變樣?;氐搅肃l(xiāng)下,新鮮的牛奶,香郁的麥片,甜美的空氣,你就不難理解農場主為什么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作者是在贊嘆原始的鄉(xiāng)村孕育保留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活力。

談及還有沒有其他有趣的表達方式,彭老師說,打比方、反諷也是他經常教給學生表達的小技巧。已經畢業(yè)的學生寫留言冊給他,“我們永遠也忘不了彭老師那一個個不恰當的比方?!彼猿暗?,正是這些不恰當的比方,反而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也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

2006年參加工作。如今,已是彭老師從教的第十一個年頭。

當我問到,為什么選擇教師這條路時。他回答道,“希望通過我的展示和講述能夠去點燃一些學生,讓他們去找尋到對于文學、閱讀的熱情。一旦把這個東西點燃了之后,即使這些學生以后不從事相關的工作,也會一直會記得有這么一個小小的火苗在他心里?!?/p>

想起課堂上見到的那群孩子們,我想,彭振老師的這個愿望正在實現。

(本文轉自外灘教育,作者韓智鑫)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外灘教育 ;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外灘教育
芥末堆商務合作:王老師 18710003484
  • 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出害羞沉默的中國孩子,被這個IB中文老師“逼”著善于表達分享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