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科
泰合資本成立六年時間,為60多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完成超過550億人民幣的融資額。服務客戶有瓜子二手車、51信用卡、ofo、作業(yè)幫、拼多多、云集、百詞斬等。
最近的一次內部分享會上,投資人蔣科分享了泰合在知識付費領域的一些認知和預測。簡單來說,他認為知識付費具有高效的商業(yè)模型,而且它將在微信生態(tài)中蓬勃發(fā)展。這篇文章依次圍繞下列6個問題,分享他的觀點:
從用戶視角來看,知識付費有什么特點?
從產業(yè)視角來看,知識付費有什么特點?
社交流量為什么和知識付費非常適配?
社交生態(tài)中,知識付費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為什么知識付費具有良好的商業(yè)模式?
未來,知識付費的想象空間是什么?
從用戶視角來看,知識付費有什么特點?
知識付費是一個獨立的領域,并具有教育、傳媒和消費這三個領域元素的重合。
知識付費在內容層面和教育有重合的地方,比如實用性和功能性的知識;當然,有時候邊界沒有那么清楚,比如情感類、美妝類知識付費,所以不完全是教育。它跟教育有一個同樣點,就是它們都是供給導向,最終核心是內容供給。
之所以跟媒體相關是因為,為了爭奪用戶在線上的注意力,知識付費可能跟媒體、富媒體內容、多媒體內容、音頻、視頻、以及跟社交相結合,在社交媒體當中去引爆和傳播。流量這一端會具備媒體的一些特性。
消費屬性體現(xiàn)在文化消費上,尤其是知識付費對用戶文化消費觀念、能力和預算的塑造。舉個例子,一個英語閱讀知識付費產品幫助用戶將單詞量從1500提到8000之后,用戶可以在英文的世界里進行英文文化消費;以前你只能看Little Prince,但這個時候你可以看更高的,你可以看Harry Potter,我就可以把相關消費推給你。
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說當我教會你親子的時候,我就會再推送跟親子相關的消費。當我教會你美妝服務,會推美妝相關的消費。所以知識付費既是上一個階段的終點,也會開啟下一個消費階段的起點,因此它會重塑用戶的消費路徑。
知識付費的模式,總結起來是八個字:寓教于樂,學以致用。所謂的寓教就是教育的屬性。娛樂就是傳媒的屬性,把教育的東西跟快樂化的、社交化的、娛樂化的內容相結合,讓用戶可以更好地去吸收、學習、提升,然后學以致用;致用也就是消費的意思,當你通過學習,在某些領域的技能得到提升時,你的消費習慣也會被影響和升級。
所以它是一個LTV的模型,也是一個用戶訓練的模型,大部分的商業(yè)模型很難改變用戶的行為,或者影響用戶的行為路徑。但是這個知識付費是有這個特點。
從產業(yè)視角來看,知識付費有什么特點?
產業(yè)鏈視角,我覺得知識付費是文化出版行業(yè)第二次產業(yè)鏈變革。
《文化商人》這本書把出版行業(yè)劃分成5端價值鏈:作者、經(jīng)紀人、出版商、批發(fā)商和零售商。這個是傳統(tǒng)的出版行業(yè)鏈條。
我覺得在過去發(fā)生過兩次變革。第一次變革其實是在上世紀的90年代亞馬遜做的,他最早從圖書零售起家,整合的是后面兩個鏈條,讓行業(yè)鏈條變成了內容制作者,經(jīng)紀人,出版商和亞馬遜。
第二次產業(yè)鏈變革,就是現(xiàn)在。知識付費完成的其實是后面四個環(huán)節(jié)的整合。知識付費公司既是經(jīng)紀人,要承擔跟這些作者簽約、管理和孵化的職能;也是出版商,承擔內容制定、整合的功能;也是批發(fā)商,把內容供給B端;最后是零售商,把內容供給C端。這個產業(yè)鏈價值就變得更大。
其實現(xiàn)在亞馬遜通過createspace也在部分地區(qū)、部分內容和部分渠道推出了自助出版服務,切更深的產業(yè)鏈。但在中國沒有涉及,門檻也比較高,這也給了中國的知識付費更多機會。
社交流量為什么和知識付費非常適配?
對于沒有實體供應鏈的知識付費和內容付費來說,社交流量是最容易去改造的,因為他不涉及對實體供應鏈的改造。除此之外,我覺得知識付費天然跟社交流量是有三個適配的要素。
第一個,用戶天然聚合。知識付費的題材,是根據(jù)人的圈層、以及人的社交關系被天然劃分的。擁有相近的社會地位和興趣愛好的用戶,他往往會有相同的對知識或者內容類型的需求,所以獲客成本比較低,因為他們傳播是比較臨近的。
第二,知識是新的、流行的圈子裝飾手段,天然引起攀比、炫耀、自我暗示等病毒傳播因子。大家的朋友圈經(jīng)常會看到英語閱讀打卡,因為它是一種很好的朋友圈裝飾,這些英語產品就是利用了這種心理。因為每天曬比如豪車、房子什么的,已經(jīng)不流行了;現(xiàn)在朋友圈流行的是不一樣的東西,可能炫耀知識是更好的,所以他有更強的傳染力,他的K因子會更高。
第三,熟人/半熟人推薦適合解決知識付費產品非標性導致的信任、選擇困難等問題。
除了知識付費和社交流量本身就很適配之外,小程序能夠加速微信生態(tài)內知識付費產品的發(fā)展。
今天微信已經(jīng)擁有差不多10-11億的月活用戶數(shù),第二名是QQ,接下來就是支付寶。但在它這個最大的第二賽道,整體月活要比微信少2億到3億人。這2億到3億人是誰呢?
例如中老年人、以及更下沉的人群,他們會用微信,是因為被社交關系拉入,但對智能手機的使用也就只停留在微信上,不會下載APP,其他APP就服務不到他們。
小程序使用門檻低,可以通過服務號和公眾號鏈接推送,增加觸點、頻率和場景的關聯(lián)度,可以提升用戶留存率、以及提升傳播和增長性。所以,小程序對于很多行業(yè)都會有幫助,尤其是知識付費這樣輕量供給的行業(yè)。
小結一下,社交關系可以降低知識付費產品的獲客成本,知識是社交關系中用來裝飾自己的重要標識,信任鏈有助于非標產品的傳播和轉化。小程序因為可以觸及更廣的人群和有完整服務流程,能加速微信生態(tài)內知識付費行業(yè)的發(fā)展。
社交生態(tài)中,知識付費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社交流量對知識付費產品的影響體現(xiàn)在:1)它的正向口碑是很快的,負向口碑也是一樣的;2)更重要的是,用戶擴展具有不可預測性。
舉個例子,一款原本針對9-12歲用戶的英語產品,做了半年后發(fā)現(xiàn)一半用戶都是0-6歲的。因為家長們在共同的社交圈子里,他們在一起分享后發(fā)現(xiàn)0-6歲這個臨近市場沒有相應的產品,那么用過產品的家長就會推薦給更低齡的用戶使用。但是,為9-12歲設計的內容對0-6歲肯定不適配,這個時候的挑戰(zhàn)就是公司能不能快速提供0-6歲的內容。由于病毒傳播帶來的不可預測性,供應鏈要比過去的時代更加有彈性。
還有,內容供應鏈和實體商品供應鏈相比,它更具挑戰(zhàn)性的地方在于:商品供應鏈比較標準化,采購、倉儲、流程,有比較成熟的SOP;而內容供應鏈是比較難的,內容供應鏈的設計是創(chuàng)意管理,可標準化程度沒有那么高。
我認為內容供應鏈最終決勝的關鍵點有三個:皮膚、骨骼和魂魄。
皮膚指的是外部的供應鏈體系,內容可以來自自制、采購、工作室或者眾包等形式。骨骼指的是對外部供應鏈進行創(chuàng)意管理和質量管理的能力,能夠不斷發(fā)掘新內容、提出新想法并且把控內容的質量?;昶鞘墙M織能力,它需要讓最有能力做出好內容的人根據(jù)最一線的信息做出決定并能采取行動。
例如賽馬制,幾乎已成為知識付費領域的標配,不同的團隊在公司支持的范圍內去賽,千人級別、萬人級別的驗證之后,看誰能跑得出來。
組織能力是知識付費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但也是最難的。它涉及不同的組織體,不同的小個體,不同的小組,不同的BU之間,如何在知識上進行協(xié)同,如何在利益上進行協(xié)同,如何在品牌上進行協(xié)同。
為什么知識付費具有良好的商業(yè)模式?
我們先借鑒貝佐斯描述亞馬遜的三個飛輪來闡述知識付費的商業(yè)模式。
第一個是跨邊網(wǎng)絡效應。當你有更多優(yōu)質內容的時候,你就會有更好的用戶體驗,和更好的口碑傳播,你就會吸引更多的用戶。而更多的用戶又會吸引更多的內容生產者聚集,于是你又會有更多更優(yōu)質的內容。這是跨邊網(wǎng)絡效應供需的互相撬動。
第二個是數(shù)據(jù)智能優(yōu)化。當你有更多的優(yōu)質內容,更好用戶口碑,更大用戶流量的時候,你會有更多的數(shù)據(jù)積累,和更多用戶反饋;能夠幫助你提供更多更優(yōu)質的內容。
第三個是先發(fā)優(yōu)勢壁壘。當你有了更多用戶的時候,你的收入也會更多,你會一步一步地給用戶做補貼,以及投入到內容投放當中去。
除此之外,一個新的觀察是:微信生態(tài)內的知識付費,會成為一個標準的貨幣化模塊。
在APP生態(tài),無論你這個APP本身是做什么的,你只要有流量,哪怕你自己沒有供應鏈能力,你至少可以接廣告。
在去中心化的流量,這種網(wǎng)絡狀、社交網(wǎng)絡流量里面,大量的腰部跟長尾有一定吸引力的粉絲號是拿不到特別大的廣告的,但知識付費是比較合適的。無論這個號的人群如何,你都可以根據(jù)人群特點去尋找適合你知識付費的產品,然后推送給你的用戶,實現(xiàn)流量變現(xiàn),所以我認為它會成為一個標準的貨幣化模塊。
未來,事實上已經(jīng)正在形成的是內容聯(lián)盟。內容聯(lián)盟一端對接內容生產者,一端對接流量方,根據(jù)不同的流量需求,跟不同內容的屬性去匹配,最后從中收成。
未來,知識付費的想象空間是什么?
有些人可能覺得現(xiàn)在知識付費做到了一定的瓶頸。我想這個主要是因為,我們過去所說的知識付費,主要是由得到和喜馬拉雅代表的這一類知識付費。他們有三個標簽,這三個標簽是他們最開始成功的點,也是他們遇到瓶頸的點,這三個標簽就是年輕,精英,男性。
我們對這三個標簽去拆解,來看未來知識付費的機會還有哪里。
第一個機會是女性。
十點閱讀、千聊和荔枝微課的大部分用戶是女性。他們的頭部內容有這三類,情感、親子和美妝。這三個品類里面不太會有像吳曉波這樣的大V,而且有大量的腰部內容。腰部內容的交付預期沒有那么高,而且SKU會比較廣,內容生產機制能夠比較持續(xù)。
第二個機會是下沉,其實就是線下和社群。
樊登讀書會有很高比例的社群是縣域的分會,用戶非常下沉。在鄉(xiāng)鎮(zhèn)這個級別,如果用戶想追求比看電影和打游戲更高一點的文化消費是很難的。最常見的文化消費升級的模型就是他們自己組織讀書會。
第三個機會就是年齡,一個是老年人,一個是小朋友。
其實老年人對知識付費的需求特別高。以糖豆廣場舞為例,加入一個舞隊本身就要付費,每學一支新舞就要交給這個舞隊的老師一百元錢。比如說三線城市一支舞隊,如果你要一年都在這個舞隊當中不停地學新舞,如果你是積極分子,你要交兩到三千元錢。
實際上糖豆已經(jīng)測試了幾款百人及千人級別的付費課程,無論是在增長上,還是在付費效率上,指標還是相當出眾的。因為中老年人原本沒有那么多好產品服務他們,所以你只要有這個產品,其實很容易達到他預期,你只要做得稍微好一點,對他們來講就已經(jīng)相當不錯了。
另一方面是專門給兒童制作的內容。首先,兒童的內容消費更加高頻和剛性,在他的12歲之前,都會持續(xù)地需要故事、童話、寓言、唐詩、英語這樣的內容,啟蒙教育時間非常長,長達十年,一般的知識付費是比不了的。
還有,前面說到知識付費對文化消費習慣的改變。當小朋友不斷長大,知識付費公司可以向他推薦更多合適的書籍、課外班、學習工具等等,還可以往線下拓展。
最后,我們認為知識付費的核心指標有三個:完課率、復購率和K因子。通過這三個指標,可以拆解一個公司的單位經(jīng)濟模型、獲客、單個用戶貢獻值以及是不是與獲客成本相匹配等指標。
本文轉自36氪,作者孟小白。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fā)布失實文章,只呈現(xiàn)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